《心經》: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佛法苦後甜(17)

佛教 荊溪湛然 玄奘 釋宣化 宣化上人 2017-06-07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非臺頌解》,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於三藩市佛教講堂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九月十二日

不垢不淨離染汙。我們本來的自性是不垢不淨的,可是我們一出生做了人,就有了垢、有了淨。這種垢淨也是不垢不淨的,不過我們人有偏計執性,執著這就是汙垢的,那就是清淨的,有這種執著心,所以變成有垢有淨。怎麼說是一種執著心呢?就拿這隻手來做比喻,有的時候在一種特別的情形之下,你的手會抓到屎糞,或者豬糞、或者人糞,當時覺得很汙濁、不潔淨了。但是你用水一洗,洗完了認為這隻手就乾淨了。可是若是一個手巾,把它拿來包屎,或者包其他什麼不乾淨的東西,過後無論你用什麼肥皂、蘇打水洗,洗完了你也覺得它不乾淨,於是乎就把這條手巾扔了。所以手巾若接近過人糞或者豬糞、狗糞,就是洗過之後,心裡也總覺得它不乾淨;可是對自己的手,就沒有這種的執著,沒有說因為它不乾淨了,就要把它用刀割下來掉了它,不要了。為什麼呢?就因為這個東西不能掉,所以心理上就認為它乾淨了。就是它不潔淨,也捨不得把它剁下來掉了它。但若是手巾,就是洗乾淨了,也不歡喜要了,不願意再拿著它擦面了。一擦面就想起:“這條手巾包過狗糞,把我的面都擦臭了”,所以就不要它了。這都是一種心理作用。

《心經》: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佛法苦後甜(17)

若沒有這種執著心呢?把這種執著心沒有了,這就是“不垢不淨離染汙”。你若是心理上沒有執著,就是汙濁也沒有什麼問題的,因為汙濁和潔淨是一樣的。“不垢不淨”,這是自性的本體;在事物上雖然是有垢有淨,但你若能從中會得這個不垢不淨的道理,你的心理不為垢淨所轉變,這就合乎你自性了。你若能達到這種程度,就可以“與天地合其德”,你的德行就和天地一樣。“與日月合其明”,你的光明,也能和日月一樣光亮。佛為什麼可以如百千萬日呢?就因為他會得不垢不淨這種的道理。你能會得這種天然的、不垢不淨的道理,就和春夏秋冬也都變成一個了,“與四時合序”,和春夏秋冬四時的時序都相合了。你和鬼神也可以合其吉凶。為什麼你還不能這樣呢?就因為你還有執著心,有偏計執性。沒有了偏計執性,你就會返本還原,離開這個染汙了。

不增不減悟玄中。你若能悟得這個自性是也不增也不減了,你就了悟最微妙的中道理體了。方才講龍樹菩薩所說的無生的道理,提到佛在說方等法門的時候,說法有八種相,就是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不生不滅”已經講過了。

“不斷不常”。一般的人不是執斷就是執常,斷就是斷滅,常就是永遠存在的,這是外道的理論。外道不是執著斷見,就是執著常見;佛說法是不斷不常的。就拿我們這個人來講,你說他斷,我們這個人死了就沒有了嗎?我們現在人吃的這個米,還是古人所吃的米。古人吃這個米,我們現在也吃這個米,這是不斷。你說他不斷,那就是常了。若說他是常的,現在的人怎麼見不著古人呢?沒見著古人就不是常;我們現在還吃古人所吃的東西,這又是常。所以佛說法說的是不斷不常,不要執著斷見,也不要執著常見,要合乎中道,所以說“悟玄中”。

“不一不異”。“不一”就不是一樣;“不異”就不是兩樣。“不一”是沒有相同相,“不異”是沒有差別相。就拿我們這個身體來講,這個身體不是單單由一種的東西組織起來的,是由很多不同的部份組織成這麼一個身體,這叫“不一”,不是由一種東西組織起來的。但這個身體總而言之就是一個身體,沒有什麼其他的分別,這是“不異”。這種道理說起來是很複雜的,我們每一次少少說一點,說多幾次才能瞭解。

“不來不去”。如來是無所從來也無所去;不要說如來,就是我們這個人,也是不來不去。說是來,我們人從什麼地方來的?你不知道。說是去,死了到什麼地方去?你也不知道。所以說“不來不去”,無所從來無所去。

《心經》: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佛法苦後甜(17)

講到不增不減這個道理,我想起中國有一句話,對這一句經很有幫助的。這句話是怎麼樣說的呢?說“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佛法苦後甜”,歲月是無情的,一點人情都不講的;它雖然是在增加,可是也就是減少。這又怎麼樣講呢?不是說不增不減,怎麼又有增有減了呢?有增有減,也就是不增不減。歲月無情,你叫它不要走,就停留在這個地方,多陪你一點時間,不可能的。“今天”是無論你如何留也留不住的。你想叫它不走,除非你能把太陽制住,叫它不動。現在科學雖然進步,也還沒有辦法叫太陽不動彈,所以它是無情的。

“增中減”,如果說我今年六十歲,明年就六十一歲了,在壽命上好像是增加了一歲,可是你若往死的那個年歲去計算,就是減了一年活命的時間,譬如我一百歲應該死,現在活了六十歲,就還有四十年可活,明年六十一歲,就剩下三十九年可活了,這是減少了。所以這一邊增,那一邊就減,這是增中減。那麼減中也就是增,你若真明白這個道理,根本就沒有增也沒有減。所以我在教你們中文的時候說過,你若沒有一個老的心,就永遠都是年輕的。

“有味佛法苦後甜”,佛法是最有滋味的。你學一點,就多明白一點。我昨天講開悟有小悟、中悟、大悟。小悟,多少謂之小呢?像鄰虛塵那麼小,那麼多,在你八識田裡已經開悟了,你自己還不知道。中悟,你覺得明白多一點道理了,原來不增不減是這樣子,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有這麼多的意思。明白一些道理,這叫中悟。大悟,你把生死了了,怎麼樣來的知道了,怎麼樣去的也知道了;怎麼叫增,怎麼叫減,怎麼叫不增不減、不生不滅的道理也都完全瞭解了,這叫大悟。有味佛法是苦後甜,你一定要先耐一點苦,不是學三天半連五天都不夠,就說我學夠了。你一定要把你的忍耐性放下去,無論怎麼樣困苦艱難都要學。昨天我不是對你們講,為什麼天天到了教你們中文的時候,我一定要教你們中文,到講經的時候我就講經,除非有特別情形,否則我絕對不會懶惰的。因為什麼呢?就是要你們認真去修行,才能得到這其中的滋味。“苦後甜”,你必須要先吃苦,然後才會甜!所以大家學佛法不要怕苦,越苦越好。要打起精神來,立定志向,向前勇猛精進。不怕苦,不怕難,才能學佛法。

湛然靜極超造化。“湛然”,就是很清淨的樣子。“靜極”,靜到極點了。“超造化”,超出天地造化的這種功能。

頓覺我法本圓融。你若能明白以上所說的這種種的道理,即刻你就會覺查到,我和這個法本來是圓融無礙,沒有分別的,是一個的,無二無別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