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對香的七種供養,長知識了'

"


"


佛教對香的七種供養,長知識了

燒香

在經典中經常可見以燒香供養的記載。燒香是指在諸佛、菩薩、祖師像前燃燒各種香,並不一定指特定的香品型態。

《大日經》卷八中記載,燒香是遍至法界之義,如天上的樹王開敷時,香氣隨逆風、順風而自然遍佈,又如一一功德由智慧之火所焚,解脫風所吹,能普薰一切。

在《長阿含》卷二〈遊行經〉記載,居士為如來起大堂舍,整治處所,並灑淨、燒香。《無量壽經》卷下也記載,行者當懸繪、燃燈,及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極樂世界。

燒香也是密教重要的供養,與閼伽、塗香、花鬘、燈明、飲食等合為六種供養。於禪林中,稱燒香為拈香,或炷香。在法會中持香盒者,稱為燒香侍者。

"


佛教對香的七種供養,長知識了

燒香

在經典中經常可見以燒香供養的記載。燒香是指在諸佛、菩薩、祖師像前燃燒各種香,並不一定指特定的香品型態。

《大日經》卷八中記載,燒香是遍至法界之義,如天上的樹王開敷時,香氣隨逆風、順風而自然遍佈,又如一一功德由智慧之火所焚,解脫風所吹,能普薰一切。

在《長阿含》卷二〈遊行經〉記載,居士為如來起大堂舍,整治處所,並灑淨、燒香。《無量壽經》卷下也記載,行者當懸繪、燃燈,及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極樂世界。

燒香也是密教重要的供養,與閼伽、塗香、花鬘、燈明、飲食等合為六種供養。於禪林中,稱燒香為拈香,或炷香。在法會中持香盒者,稱為燒香侍者。

佛教對香的七種供養,長知識了

塗香

塗香,又作塗身香、塗妙香,是以香塗身,以消除臭氣或惱熱之義。印度人為了消除身上的臭氣,而利用旃檀等香搗成粉末,和水調之,用以塗在身上。但是在佛制中,規定比丘及沙彌等,不得塗香或戴著香花鬘,應以戒及禪定淨除其心之垢,以替代世俗人所用之塗香。

在《蘇悉地羯囉經》以塗香、華鬘、燒香、飯食、燈明為供養本尊的五種供物。其中塗香代表清淨,象徵能清除菩提心中妄談戲論的染垢,能除滅生死煩惱。

由此義如果以塗香供養諸佛、菩薩,則能獲甚大功德,供養諸尊的塗香,依佛部、蓮華部、金剛部之別,而供以不同之塗香。供養時,應結塗香印、口誦真言而供養之。

和合香

和合香是指由各種香料調合所製成之香,尤其在密教供養中經常可見。俗稱為五種香。據《蘇悉地經》捲上、《瞿醯壇跢羅經》卷中記載,用於塗香之香料及用於燒香之香料,兩類和合稱為和合香;又和合香之中不得含攝有情之身分(肉身)、穢惡物或無香物等。

和種種香末為一丸者,稱為和合丸,常用以比喻一法中具有無量之佛法。據《首楞嚴三昧經》捲上記載,佛在王舍城耆闍山中,對堅意菩薩說法,謂菩薩住於首楞嚴三昧,世世自得六波羅蜜,念念常有六波羅蜜,而身皆是法、行皆是法,並以和合丸為譬喻:如將百千種香料搗為粉末,若有人慾索取其中一種,而不欲其餘香末共相薰雜,則為不可能之事。猶如菩薩以一切波羅蜜薰習身心,能於念念中常生六波羅蜜。

"


佛教對香的七種供養,長知識了

燒香

在經典中經常可見以燒香供養的記載。燒香是指在諸佛、菩薩、祖師像前燃燒各種香,並不一定指特定的香品型態。

《大日經》卷八中記載,燒香是遍至法界之義,如天上的樹王開敷時,香氣隨逆風、順風而自然遍佈,又如一一功德由智慧之火所焚,解脫風所吹,能普薰一切。

在《長阿含》卷二〈遊行經〉記載,居士為如來起大堂舍,整治處所,並灑淨、燒香。《無量壽經》卷下也記載,行者當懸繪、燃燈,及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極樂世界。

燒香也是密教重要的供養,與閼伽、塗香、花鬘、燈明、飲食等合為六種供養。於禪林中,稱燒香為拈香,或炷香。在法會中持香盒者,稱為燒香侍者。

佛教對香的七種供養,長知識了

塗香

塗香,又作塗身香、塗妙香,是以香塗身,以消除臭氣或惱熱之義。印度人為了消除身上的臭氣,而利用旃檀等香搗成粉末,和水調之,用以塗在身上。但是在佛制中,規定比丘及沙彌等,不得塗香或戴著香花鬘,應以戒及禪定淨除其心之垢,以替代世俗人所用之塗香。

在《蘇悉地羯囉經》以塗香、華鬘、燒香、飯食、燈明為供養本尊的五種供物。其中塗香代表清淨,象徵能清除菩提心中妄談戲論的染垢,能除滅生死煩惱。

由此義如果以塗香供養諸佛、菩薩,則能獲甚大功德,供養諸尊的塗香,依佛部、蓮華部、金剛部之別,而供以不同之塗香。供養時,應結塗香印、口誦真言而供養之。

和合香

和合香是指由各種香料調合所製成之香,尤其在密教供養中經常可見。俗稱為五種香。據《蘇悉地經》捲上、《瞿醯壇跢羅經》卷中記載,用於塗香之香料及用於燒香之香料,兩類和合稱為和合香;又和合香之中不得含攝有情之身分(肉身)、穢惡物或無香物等。

和種種香末為一丸者,稱為和合丸,常用以比喻一法中具有無量之佛法。據《首楞嚴三昧經》捲上記載,佛在王舍城耆闍山中,對堅意菩薩說法,謂菩薩住於首楞嚴三昧,世世自得六波羅蜜,念念常有六波羅蜜,而身皆是法、行皆是法,並以和合丸為譬喻:如將百千種香料搗為粉末,若有人慾索取其中一種,而不欲其餘香末共相薰雜,則為不可能之事。猶如菩薩以一切波羅蜜薰習身心,能於念念中常生六波羅蜜。

佛教對香的七種供養,長知識了

散香

散香是指散碎之香,也就是不成丸粒狀之散碎之香。在密法中,相對於丸香象徵總集的煩惱,散香則以散碎表示微細之煩惱,於行法時,投於火爐中,燒以供養。也有將切花、丸香、散香等三種供品,分別象徵三毒中之貪、瞋、痴。此外,以敬香作為供品也代表六度波羅蜜中精進波羅蜜之義。

線香

線香是以香木之粉末加糊而成細長如線之香,可以長時間焚薰,又作仙香、長壽香。或單用線香,亦有於線香上加覆香末而共焚之者。據《增廣本草綱目》卷十四〈線香條〉載,線香之材料,多以白芷、川芎、獨活、柏木之類作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劑,以唧筩笮成線香。印度自古即有燒香之法,然《蘇悉地經》捲上塗香藥品及分別燒香品、卷下備物品所列舉之諸種香中,未見有線香之名,至於中國,則起源於何時亦已不可考。

"


佛教對香的七種供養,長知識了

燒香

在經典中經常可見以燒香供養的記載。燒香是指在諸佛、菩薩、祖師像前燃燒各種香,並不一定指特定的香品型態。

《大日經》卷八中記載,燒香是遍至法界之義,如天上的樹王開敷時,香氣隨逆風、順風而自然遍佈,又如一一功德由智慧之火所焚,解脫風所吹,能普薰一切。

在《長阿含》卷二〈遊行經〉記載,居士為如來起大堂舍,整治處所,並灑淨、燒香。《無量壽經》卷下也記載,行者當懸繪、燃燈,及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極樂世界。

燒香也是密教重要的供養,與閼伽、塗香、花鬘、燈明、飲食等合為六種供養。於禪林中,稱燒香為拈香,或炷香。在法會中持香盒者,稱為燒香侍者。

佛教對香的七種供養,長知識了

塗香

塗香,又作塗身香、塗妙香,是以香塗身,以消除臭氣或惱熱之義。印度人為了消除身上的臭氣,而利用旃檀等香搗成粉末,和水調之,用以塗在身上。但是在佛制中,規定比丘及沙彌等,不得塗香或戴著香花鬘,應以戒及禪定淨除其心之垢,以替代世俗人所用之塗香。

在《蘇悉地羯囉經》以塗香、華鬘、燒香、飯食、燈明為供養本尊的五種供物。其中塗香代表清淨,象徵能清除菩提心中妄談戲論的染垢,能除滅生死煩惱。

由此義如果以塗香供養諸佛、菩薩,則能獲甚大功德,供養諸尊的塗香,依佛部、蓮華部、金剛部之別,而供以不同之塗香。供養時,應結塗香印、口誦真言而供養之。

和合香

和合香是指由各種香料調合所製成之香,尤其在密教供養中經常可見。俗稱為五種香。據《蘇悉地經》捲上、《瞿醯壇跢羅經》卷中記載,用於塗香之香料及用於燒香之香料,兩類和合稱為和合香;又和合香之中不得含攝有情之身分(肉身)、穢惡物或無香物等。

和種種香末為一丸者,稱為和合丸,常用以比喻一法中具有無量之佛法。據《首楞嚴三昧經》捲上記載,佛在王舍城耆闍山中,對堅意菩薩說法,謂菩薩住於首楞嚴三昧,世世自得六波羅蜜,念念常有六波羅蜜,而身皆是法、行皆是法,並以和合丸為譬喻:如將百千種香料搗為粉末,若有人慾索取其中一種,而不欲其餘香末共相薰雜,則為不可能之事。猶如菩薩以一切波羅蜜薰習身心,能於念念中常生六波羅蜜。

佛教對香的七種供養,長知識了

散香

散香是指散碎之香,也就是不成丸粒狀之散碎之香。在密法中,相對於丸香象徵總集的煩惱,散香則以散碎表示微細之煩惱,於行法時,投於火爐中,燒以供養。也有將切花、丸香、散香等三種供品,分別象徵三毒中之貪、瞋、痴。此外,以敬香作為供品也代表六度波羅蜜中精進波羅蜜之義。

線香

線香是以香木之粉末加糊而成細長如線之香,可以長時間焚薰,又作仙香、長壽香。或單用線香,亦有於線香上加覆香末而共焚之者。據《增廣本草綱目》卷十四〈線香條〉載,線香之材料,多以白芷、川芎、獨活、柏木之類作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劑,以唧筩笮成線香。印度自古即有燒香之法,然《蘇悉地經》捲上塗香藥品及分別燒香品、卷下備物品所列舉之諸種香中,未見有線香之名,至於中國,則起源於何時亦已不可考。

佛教對香的七種供養,長知識了

抹香

抹香(梵curna,藏phye-ma),指呈粉末狀之香。又作末香、粖香。主要是供撒佈於道場或塔廟等地。與燒香、塗香不同。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說:“悉以雜華末香(中略)供養七寶妙塔。”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五〈證勸品〉:“燒無價香,泥香塗之,末香以散。”另據《真俗佛編》卷二引《大智度論》所言,幹香應燒,溼香應塗地,末香及華應散。又《大寶積經》卷六十二〈阿修羅王授記品〉列有旃檀末香、優缽羅末香、瀋水末香、多摩羅跋末香、阿修羅末香等。

"


佛教對香的七種供養,長知識了

燒香

在經典中經常可見以燒香供養的記載。燒香是指在諸佛、菩薩、祖師像前燃燒各種香,並不一定指特定的香品型態。

《大日經》卷八中記載,燒香是遍至法界之義,如天上的樹王開敷時,香氣隨逆風、順風而自然遍佈,又如一一功德由智慧之火所焚,解脫風所吹,能普薰一切。

在《長阿含》卷二〈遊行經〉記載,居士為如來起大堂舍,整治處所,並灑淨、燒香。《無量壽經》卷下也記載,行者當懸繪、燃燈,及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極樂世界。

燒香也是密教重要的供養,與閼伽、塗香、花鬘、燈明、飲食等合為六種供養。於禪林中,稱燒香為拈香,或炷香。在法會中持香盒者,稱為燒香侍者。

佛教對香的七種供養,長知識了

塗香

塗香,又作塗身香、塗妙香,是以香塗身,以消除臭氣或惱熱之義。印度人為了消除身上的臭氣,而利用旃檀等香搗成粉末,和水調之,用以塗在身上。但是在佛制中,規定比丘及沙彌等,不得塗香或戴著香花鬘,應以戒及禪定淨除其心之垢,以替代世俗人所用之塗香。

在《蘇悉地羯囉經》以塗香、華鬘、燒香、飯食、燈明為供養本尊的五種供物。其中塗香代表清淨,象徵能清除菩提心中妄談戲論的染垢,能除滅生死煩惱。

由此義如果以塗香供養諸佛、菩薩,則能獲甚大功德,供養諸尊的塗香,依佛部、蓮華部、金剛部之別,而供以不同之塗香。供養時,應結塗香印、口誦真言而供養之。

和合香

和合香是指由各種香料調合所製成之香,尤其在密教供養中經常可見。俗稱為五種香。據《蘇悉地經》捲上、《瞿醯壇跢羅經》卷中記載,用於塗香之香料及用於燒香之香料,兩類和合稱為和合香;又和合香之中不得含攝有情之身分(肉身)、穢惡物或無香物等。

和種種香末為一丸者,稱為和合丸,常用以比喻一法中具有無量之佛法。據《首楞嚴三昧經》捲上記載,佛在王舍城耆闍山中,對堅意菩薩說法,謂菩薩住於首楞嚴三昧,世世自得六波羅蜜,念念常有六波羅蜜,而身皆是法、行皆是法,並以和合丸為譬喻:如將百千種香料搗為粉末,若有人慾索取其中一種,而不欲其餘香末共相薰雜,則為不可能之事。猶如菩薩以一切波羅蜜薰習身心,能於念念中常生六波羅蜜。

佛教對香的七種供養,長知識了

散香

散香是指散碎之香,也就是不成丸粒狀之散碎之香。在密法中,相對於丸香象徵總集的煩惱,散香則以散碎表示微細之煩惱,於行法時,投於火爐中,燒以供養。也有將切花、丸香、散香等三種供品,分別象徵三毒中之貪、瞋、痴。此外,以敬香作為供品也代表六度波羅蜜中精進波羅蜜之義。

線香

線香是以香木之粉末加糊而成細長如線之香,可以長時間焚薰,又作仙香、長壽香。或單用線香,亦有於線香上加覆香末而共焚之者。據《增廣本草綱目》卷十四〈線香條〉載,線香之材料,多以白芷、川芎、獨活、柏木之類作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劑,以唧筩笮成線香。印度自古即有燒香之法,然《蘇悉地經》捲上塗香藥品及分別燒香品、卷下備物品所列舉之諸種香中,未見有線香之名,至於中國,則起源於何時亦已不可考。

佛教對香的七種供養,長知識了

抹香

抹香(梵curna,藏phye-ma),指呈粉末狀之香。又作末香、粖香。主要是供撒佈於道場或塔廟等地。與燒香、塗香不同。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說:“悉以雜華末香(中略)供養七寶妙塔。”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五〈證勸品〉:“燒無價香,泥香塗之,末香以散。”另據《真俗佛編》卷二引《大智度論》所言,幹香應燒,溼香應塗地,末香及華應散。又《大寶積經》卷六十二〈阿修羅王授記品〉列有旃檀末香、優缽羅末香、瀋水末香、多摩羅跋末香、阿修羅末香等。

佛教對香的七種供養,長知識了

香湯

香湯是指有香氣之湯水,即調和諸種香而煎成之湯水。多用於洗淨身體。在《太子瑞應本起經》捲上中說:“四天王接置金機上,以天香湯浴太子身。”

《浴佛功德經》中說:“若浴像時,應以牛頭旃檀、白檀、紫檀、瀋水、薰陸、鬱金香、龍腦香、零陸、藿香等於淨石上,磨作香泥,用為香水,置淨器中。於清淨處以好土作壇,或方或圓,隨時大小,上置浴床,中安佛像,灌以香湯,淨潔洗沐。”

古來每於四月八佛誕生日時,以香湯灌佛像,即依據此上所說而來。又通常禪宗所稱之香湯,乃用陳皮、茯苓、地骨皮、肉桂、當歸、枳谷、甘草等藥所煎煮而成,又稱七香湯。

圖文皆來源於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