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心要問答

佛教 儒家 佛學 禪宗文化 禪宗文化 2017-11-06

佛學心要問答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蔘學。遵元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問:何謂微言大義?

答:微言者,無跡之言。大義者,絕相之義。無跡絕相,萬化之母,儒家所謂天命、天理、明德、良知是也,佛家所謂法身慧命、本來面目、智慧德相是也,老莊所謂玄宰、穀神是也。

問:合儒釋道於一處,豈不是雜糅?

答:名有千般,實無二致,一心萬德,萬德一心,即一而多,即多而一,豈是揉雜?儒家佛家,同心同德,佛家所謂“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非離有為而別有無為,佛家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即是無,無即是有。有則如露如電,故有而不有。無則生生不息,故無而不無。老子說,“無為而無不為。”無為乃無跡之為,有為乃如電之行。

問:傳承這問題,老師怎麼看?

答:所謂傳承,有兩種,一是法相傳承,二是法脈傳承。所謂法相傳承,是方便法門的傳承,是具體修行方法的傳承。所謂法脈傳承,是悟心明宗的傳承,是以心印心、心心不異的傳承,是自心實相的傳承。我們佛教所說的法脈傳承,不是指對某個方便法門的傳承,而是指前師後師、心心不異的心印傳承。譬如某位師父,他有二位弟子,一位弟子開悟了,另一位弟子未開悟。這二位弟子與這位師父都具有法相傳承的關係,然而,只有這位真正開悟的弟子與師父具有法脈傳承的關係。

問:老師舉辦的“方便七”卻是簡捷明快之法。

答:我們不稱打七,更不稱心密打七,我們稱剋期求證,或稱共修,作息制度也根據情況而定。我們所運用的方便法門,也不侷限於心中心法,念六字大明咒也是可以的,念其他咒也是可以的,持名唸佛也是可以的,各種法門,共聚一堂,只為剋期求證自心實相,因此,我們的共修活動,不名心密打七,而叫做“剋期求證”。究實而論,無論何種法門,若以求證自心實相為宗旨,皆屬於廣義的心密。若人著相,造境自惑,即使修持六印一咒的心中心法,那也不是真正的心中心法。

問:如何是福?如何是慧?

答:心寬為福,清淨為慧。無相真心,遍含萬有,具足福德。無相真心,一塵不染,具足智慧。離心無福,離心無慧。莫向外求,福慧在心。若不明心,只求福報,則如同求死。何以故?若欲受福,必須受生。若不受生,誰來受福?若受一生,必受一死。所以,這生死,也是自己求來的。

問:唸佛的人,西方極樂世界有蓮花,並且寫著唸佛人的名字,對嗎?

答:學佛當從心地學,向外追尋總是錯。向外求玄,徒自誑惑。自心即佛,向心體取。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這是學佛不可忘了的宗旨。即使方便行,也莫忘宗旨,離旨用功夫,同於外道行,亦同煮河沙,企求成粥飯。

問:有人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像佛經上描寫的那樣,這種現象對嗎?

答:見得自心,即見淨土。獲得解脫,即是極樂。若見西方極樂世界景象,且住此景象,以為真實,此人還在顛倒裡。

解脫即是極樂,無染即是淨土,明心即到彼岸。明瞭自心,到了彼岸,當須上上升進,勤除自心塵垢。塵垢淨盡,方是究竟解脫。塵垢雖虛妄,亦能惑幻人。

問:唸佛所用為舌根、意根與聲塵,如何成就得生淨土呢?

答:身口意三密相應,自然會根塵脫落。正於脫落時,須人自識得。若是見地不正的人,即使千萬次地脫落,他也出不了這虛幻的輪迴。

問:哪個是本來清淨心?

答:莫在思路上尋,但向念息處看。這是什麼?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問:何謂神通?

答:無所不能為神,無所障礙為通。

問:穿牆破壁,騰空飛行,見稀奇境界,這是神通嗎?

答:不是神通。

問:為何不是?

答:若不見性,則穿牆破壁、騰空飛行、稀奇境界便魔障。

問:佛在何處?

答:自心圓覺,廓然瑩徹,影相劃過,劃而不破。敬請返觀,這是什麼?參!

問:佛法不可思議,是何義?

答:佛國淨土,這是個“想不到的地方”,可是,人們卻要用思想的方法求他,用思想的方法見他。如此而求,愈求而愈遠,所以,佛教告誡人們:向外求索,苦海無邊。反觀自見,回頭是岸。諸人何不反觀自見?反觀自見這一段無始自然風光,這是真淨土。既然佛法不可思議,那麼,我們就不思議。我們不思議時,這了了常明的是什麼?見即當下見,不悟永乖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