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佛教 惠能 慧遠 環境保護 阿波看書 2017-04-11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作者|一念行者

責編|慧遠

禪宗六祖大師曾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意思是說,若修行真正上了路子的人,是看不到外在有什麼問題的,他看到的都是自己的起心動念。也就是說,若一個人修行真正上了路子,他時刻看到的是外在清淨的法和自己內在清淨的心和不清淨的心。“不見世間過”,不是有過假裝看不見,或有什麼神通,能將過轉化成非過;而是他看見的的確都是自己的心,而心心皆不真實,所以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世間存在的一切都是“法”——法是清淨的,法離一切相,法是無我的,法沒有對錯,法只是法;若你看到某一法有問題,那一定是你的心先起了有問題的概念,然後才看到有問題的法的。能看到外在一切是法,法是清淨的,法是無染的,法是無過的,法是法本來的樣子,如此看到,叫見法;否則,沒見法。世人修行,見了法之後才真正開始,在此之前,基本不叫修行,是自己的心和自己的心攪纏。因為見法後才能真正見心,不見法之前,未能真正看見自己的心;看不見自己的心,會將外人或外物是有錯的、不對的當作真實,而讓自己的心和自己的心糾纏而不知曉。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例如,你走進某處菩提書店,看到某位店員多次對顧客態度無禮,行為粗俗,甚是不堪,你擔心她這樣的態度會影響那些來書店的佛子,因為她而斷送他們的法身慧命,於是你產生“她不對”、“她做的太過了”、“老闆怎能用這樣的人”、“她應該離職”等等想法。你忍了再忍,終於忍不住了,於是你決定上前“教育”她一番,然而她不買你的賬。於是,你們可能爭吵起來,你變成了和她一樣的人;或者,因為你對自身有部分覺察,或者擔心會失去佛子的修養,或者會擔心別人怎麼看你……於是你沒怎麼和她吵,卻極為不快的離開了書店。在回家的路上,你一路上心裡犯嘀咕,不能真正確定到底是她錯了,還是你錯了,疑惑縈繞心懷。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實際上,這是沒有見法的表現。你沒有看見那個女店員是一法,她的“粗俗“或“不敬”的行為是一法……法沒有對錯,法是清淨的,法離一切相,你沒有看到這點。沒看到自己的心和這個現象(法)的真正關係,你以為“她有過”是真實的,你無法消退這個想法的真實性,你甚至連懷疑一下都沒有。所以,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對你才那麼真實。彷彿這個場景不再是如夢性質的,而是千真萬確的外部實際。在這件事上,你看不出它是如何“如夢”的。你看不見這個“如”字。所以後面:你教育她是真實的,她對抗你是真實的,你生氣是真實的……你離真實的法越來越遠,進入自己虛妄的心越來越深。你就是這樣掉入“菩提書店女店員的故事”這一場噩夢的。

在生活中,有人對你或他人禮貌,說話和言悅色,那是春風吹拂大地;如果有人對你或他人說話粗聲粗氣,或甚至非常暴戾,那是暴風或疾風吹拂大地。風有什麼過嗎?風有什麼錯嗎?它只不過是它那個樣子。實際上,一個人基於各種信念、心態和動機所發出的舉動,和一股風沒什麼兩樣——那是業風。對天刮這樣的風,刮那樣的風,你有什麼異議嗎?你沒什麼異議,甚至風吹殘你的花,吹折了你的樹,你也不覺得有什麼,你也不會和一陣風或老天生氣。為什麼一個人依據自己的業力,發出這樣的風,那樣的風,你就氣得不得了,忍受不了,要和她吵架呢?當你吵架時,你也刮出了惡業之風。通常,我們就是這樣因為沒有智慧和覺察力,和某人一同掉進黑色的故事的。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我們必須分清法和心(所謂明心見性),不然真正有功德的修行沒法開展。再如,你看到一個人在殺人,如果你沒看見心和法,依據世間的慣例,你就會同情被殺者,而憎恨殺人的人。當你基於無明憎恨殺人的人時,在那個時刻,你變成了和那個殺人的人一樣的人。如果你恨,你也在行殺:只不過,他持的是鋼鐵之刀,你持的是心念之刀;他殺人見血,你殺不見血;他在外部殺人,你在內部殺人。你和他差的距離就一點點,一旦你控制不住或將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你就變得和那個外在的殺人犯一模一樣。仔細地想想,當你憎恨一個殺人犯,你和他到底有什麼根本的、本質的不同呢?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智慧的人看到殺人現象,他會同情兩者,既同情被殺的人,也同情殺人的人。兩者都是他同情、愛或幫助的對象。他完全不像我們普通人一樣反應,愛一個憎一個。當我們愛一個憎一個時,我們和那困惑的、迷茫的、痛苦的殺人者一樣。如果我們這樣,怎能稱作修行人?怎能、到何時真的解脫?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見法或者見心(二者實際是一回事),然後才能開展真正的修行。若不然,你就是自心弄自心,永遠糊塗人。這個世界是清淨無過的世界,所有的過,所有的混亂,都是從我們心生起的,我們必須十分清楚地看見這點。看見清淨的法或法界,及自己清淨的心和造作的心。必須這樣,不然就像在霧中走在懸崖邊,會隨時墜入無明痛苦,乃至死亡之坑。

諸修行人,修行要上路子,請見法,請見心。法是清淨無染之法,心是清淨朗照之心和能生能化神奇之心。能見一法,及二心(實際是一顆心的兩種作用),世與出世間法全得矣。藏傳六世達賴喇嘛曾發出教化方便之嘆:“安得世間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當你能見法,能見自己的兩種心,此種困惑解矣。佛教兩個“六”字大師,一個給我們以敦敦真摯的教誨——“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一個人留給我們千古公案——“安得世間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我將這句當作公案看)。當我們見法見心,一時間,懸案解開,正見教誨真受用,我們契入兩個大師的心。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佛教修行並不難,難的在於入門;入它的門千難萬難,一旦入進去,那前行的路十分好走。此所謂,楞伽山難入,一旦登入,齊駕諸佛諸祖。佛教真正之門,並非皈依、剃度,乃是真正理解或看見它的法,然後直身實踐。從這個意義上說,古來世間佛子多如牛毛,而真正入門者又有幾人呢?由此可知,踏上諸佛正修行路委實不易。雖不易,仍有踏上和正在行進中者。來,發現真佛子,以彼為導師,以之為榜樣,速入解脫門,踏上無上道,究竟得解脫。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更需要在社會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有的人整天打坐,磕頭,撥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性格、心態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這不是真正的修行。

你的工作環境也是你的道場,你的壇城。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對境界歷事煉性,對人煉心。要盡你的責任和義務,要盡心盡力地做好你所承擔的一切,要制心一處,用心去做每一項工作。

把你的服務對象看成為父母眾生,一切為他們的利益著想,以真誠心對待每一個眾生,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理解他們,體諒他們,做眾生的公僕,全心全意地為他們服務。

當你不求任何回報地去給予奉獻的時候,這就是你的修行,你會得到無比的快樂。你的事業、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會順利。不要怕遇到違緣障礙,他可以歷煉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層次,增長你的智慧。

你的家庭就是淨土,就是你的寂靜處。要把你的淨土打掃的乾乾淨淨,佈置的清淨莊嚴,要任勞任怨的盡你的責任和義務,擦掉灰塵就是擦掉你的業障,掃除垃圾就是掃除你的煩惱。你的家人都是你的親人,都是你的父母眾生、兒女眾生,都是你的金剛道友,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尊重他們,不要傷害他們,怨恨他們。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你執著什麼,什麼就會傷害你,你執著誰,誰就會讓你傷心,一切都要看成如夢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棄,該做的還要去做,還要做好。

人生就如同一場戲,戲已經開場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是在演戲,哪裡有真的夫妻?哪裡有真的兒女?既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戲當真,其實人間並不是我們的老家,眾生只不過是匆匆過客而已,有什麼可執著的,有什麼可計較的,少說一句又能怎樣?退一步又能怎樣?

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要多為對方考慮。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愛,你才能夠自在。當你真正有了慈悲心、菩提心,你如理如法地修,真心誠意地去做,別人自然會尊重你,喜歡你。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不要總是怨天尤人,不要總是挑別人的毛病,看別人不順眼,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會隨心轉。

當你以寬闊的胸懷容納一切,包容一切的時候,你就不會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你如果能經常查找自己的缺點,能不斷地去掉我執,這就是修行,否則修什麼呢?

其實,修行和生活,工作並不矛盾,佛性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然而人們陷入了繁忙的事務,到處奔走尋求,忘記、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寶貴的東西應該從自心中尋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我們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認真學,堅持修,好好學,好好修,今生一定能夠解脫,今生一定能夠成佛。

生病的人,要找回健康;失業的人,要找份工作;傷心的人,要找到快樂;失望的人,要找到希望。我們一生幾乎都在為找事業、找朋友、找財富、找功名而忙碌,甚至一生一世都在找尋,仍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其實找來找去,找自己的心最重要。怎樣找到自己的心?

第一、成就內心的真佛。

有句偈雲: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尊本來佛、自性佛,卻在耳娛聲色裡追逐迷失,找遍外在一切,忽略自家珍寶,空在世上幾十年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很是可惜。因此,我們要作一個有智能的人,向心內覓佛,成就內心的真佛。

第二、點亮內心的燈光。

現代人強調淨化環保、淨化社會,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先從淨化自己、淨化心靈做起。因為我們的心,經常被愚痴、黑暗、無明、煩惱所遮蔽。我們每個人的自性裡,都有一盞心燈,點亮這盞智能的燈、般若的燈,就能趕走無明、煩惱。有謂美容、美顏、美姿,不如美心,點亮內心的燈光就是美心。

第三、治療內心的病患。

身體生病了要看醫生,心理生病了該怎麼辦?有人求神問卜,有人看心理醫生,不過最究竟的,還是自己要做自己的醫生,因為自己內心的病,自己最瞭解。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陀說法,就是要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煩惱病。所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用戒來治貪,用定來治瞋,用慧來治痴,身心才會解脫清涼。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第四、發掘內心的財富。

外在的財富,隨時可能因為水、火、盜賊、貪官及不肖子孫等而消失。然而我們心內的財富,是偷不去,也失不了的。如:信仰、般若、慈悲、道德、精進、喜舍、慚愧等等,都是心中的財富,這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你想擁有多少財富,就得看自我發掘多少了。

生活在世間,有人專找門路,有人愛找碴兒,找來找去,只有自找苦吃,自找罪受。唯有找到自家寶藏,心裡才會開朗,才會踏實,無論什麼樣的生活,都得自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