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佛教漫談|第一講 如何正確地信仰佛教'

佛教 文化 歷史 釋迦牟尼 憲法 中國反邪教 2019-08-18
""正信佛教漫談|第一講 如何正確地信仰佛教"正信佛教漫談|第一講 如何正確地信仰佛教正信佛教漫談|第一講 如何正確地信仰佛教

主講人:陳星橋居士

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法音》雜誌原副主編、中國反邪教協會常務理事。

佛教發源於印度,具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中國是佛教的第二故鄉,是巴利語系、漢語系、藏語系這三大語系佛教傳承唯一齊全的國家。佛教是中國傳統文化三大支柱之一,除了有數以億計的佛教徒外,在社會各界人士和廣大民眾中至今仍有著大量的愛好者。各位網友們,在今天這個各種信息異常豐富的年代,能來看我這個講座,我想您也是佛教徒或佛教的粉絲之一,對佛教已有很多的瞭解。不過,因為佛教實在博大精深,宗派眾多,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來加以認識。尤其在今天這個科技發達、資訊爆炸、社會轉型的全球化時代,各種對佛教的誤解“積非成是”的現象層出不窮,各種附佛外道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多,有的甚至發展為世界性邪教。因此,很有必要從“正信”角度,對佛教的基礎理論、核心教義進行深入的分析、解讀,儘可能地將歷史上、文化上和我們自身潛意識中生成的對佛教的錯誤認識剝離開來,這對於廣大佛教徒和佛學愛好者正確認識佛教、端正信仰、提升精神品質、促進佛教的健康發展、提高公眾對各種附佛外道乃至邪教的免疫力,都具有積極的意義。我從小信仰佛教,專門從事佛教研究工作和防範邪教工作也有幾十年,很願意結合教內外現實,通過這個佛學系列講座分享我對佛教的認識與理解。

第一講 如何正確地信仰佛教

一、何為信仰?

信仰,原始意義上是指對天地和祖先的信仰。亦有指對某種事物、精神、宗教或某人、某種思想的信奉敬仰,表現為對信仰對象執著的信任、崇拜、祈求、效法,寄託以希望。它屬於人類特有的一種心理和情感,因為只有人類才具有高度的自我意識和豐富的思想。具有什麼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可能選擇什麼樣的信仰,反過來,信仰對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和強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宗教信仰有些什麼特點?

宗教探究和宣揚的通常是一種超越有限性的超驗“真理”,例如佛的教言、神的啟示,它具有亙古常新的特點,對於人們征服死亡恐懼、追尋世界本源、反思生存意義、化解不確定性、確立價值目標,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因此,宗教信仰是人類最為重要的一種信仰,也是各國憲法明文保護的每個公民享有的一種神聖權利和自由。

一般來說,宗教信仰都具有很強的排他性,其信徒往往具有非理性的強烈的感情色彩。由於宗教具有的超驗性、主觀性,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國度、不同階層的人對宗教教理教義的解讀千差萬別,這就使宗教徒很容易迷失在眾說紛紜中,在歷史的發展中容易被別有居心的人歪曲、利用以達到自己的各種目的,以至於原本單純的宗教變得魚龍混雜,混沌不清。這也導致很多人原來堅定的信仰直接崩潰,或誤入歧途,產生邪知邪見。所以樹立正確的信仰,對於各個宗教來說都非常的重要。

三、佛教對正信正行有哪些要求?

佛教是一種高度自省自律、自我救贖的宗教,它引導世人認識世間的虛幻、生命的無常與痛苦,進而教導世人通過它所提示的修行方法,走向解脫痛苦乃至生死的彼岸。它提出的理論與目標,符合人們內心深處對終極關懷的需要和追求,而且並不脫離人們的感官認知和社會的現實。不過與普通的社會知識迥異的是,它的理論根植於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長年艱苦卓絕的修行證悟而來,大大超越於世俗人的理解和認識的範疇,它的目標與世俗人的生活現實更是存在巨大的落差。

為了幫助信徒跨越認識與修證佛法的鴻溝,釋迦牟尼佛在長達45年的弘揚佛法的過程中,宣講了大量的經典,教授了種種的修行方法,同時組建了龐大的教團,制訂了嚴格而中道的清規戒律。其中在確立信仰方面,佛教非常強調信徒對佛、法、僧三寶的信仰,並要求履行歸依佛、法、僧三寶的儀式,歸依佛教後即不能再歸依其它宗教。從這一點來說,佛教具有很強的排他性。佛經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又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這種信仰的功德完全建立在對佛陀、佛法、僧伽的功德的正確認識和理解上,也就是建立在正確信仰的基礎上。

為了確保信仰的堅定、正確,佛經要求信徒堅持四種修行:一是“近善知識”,即親近具有正知正見、有修行有證悟的長老、大德。二是要“聽聞正法”,即經常聽善知識開示正確的佛法。三是聽過“正法”後,要根據正確的佛法道理不斷地思考,加深領會,即所謂“如理作意”。四是要把學到和理解到的佛法用到生活實踐中,即所謂“法隨法行”,達到知行合一。

自古以來,印度就是一個以宗教為中心的國度。在佛陀時代,各種外道多達96種。所謂“外道”,即“心遊道外”、不能真正令人解脫生死的思想、學說。所以,佛教特別強調正信正行,故有修習“八正道”的要求。所謂“八正道”,即在八個方面都必須按照要求正確地修行,認為依此修行才能避免誤入歧途,最終到達涅槃的彼岸,所以又稱為八聖道,它們是有明確的標準和要求的,可惜長期以來佛教界對此宣傳和強調得不夠。“八正道”的具體條目為: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1、正見:信奉佛教的“四諦”“三法印”等核心教義為真理;

2、正思維:依循佛說的真理如理思維,離諸邪思雜念。

3、正語:說好話、愛語,不說妄語、綺語、惡口、兩舌等不合佛理、違背道德的話。

4、正業:按照佛教制訂的行為規範做事,不作殺生、偷盜、邪淫等惡業。

5、正命:從事符合佛陀教導的職業謀生。

6、正精進:依循正確的方法勤奮修行,張弛有度,不作無謂苦行。

7、正念:努力覺知心念的每個當下,離諸虛妄分別。

8、正定:按照正確的目的和方法修習禪定,遠離邪定狂禪。

從佛教的八正道來看,佛教的正信涵蓋了身口意、戒定慧的各個方面,其中以正見、正思維為首,可見準確詮釋和認識佛教,是正確地信仰佛教的基礎和前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