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為什麼卻敵不過外來的佛教

佛教 道教 中國歷史 魯迅 唐朝 小珏說歷史 2018-12-16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為什麼卻敵不過外來的佛教

魯迅先生有過一句名言,他認為“中國根柢全在道教”。他曾經說過很多至理名言,然而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不敢苟同。因為在中國歷史上,佛教的影響力比道教要大得多。道教是東漢時期在神仙方術以及道家思想中成長的一種宗教,佛教則是從印度傳過來的,為什麼土生土長的道教,卻敵不過外來的佛教呢?

最重要的恐怕是兩者的理論差別,特別是對待所有人都重視的生死觀問題上。佛教講究“諸行無常”,它提出整個世界都是在運動,變化的過程,從生到死是逃脫不了的。然而,它又提出生命是可以六道輪迴的,“身雖朽,神不滅”,是不斷重複的。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為什麼卻敵不過外來的佛教

這樣一來,窮苦老百姓可以寄託來生,而統治者則能加以利用,以此讓百姓安分守己。這一點很重要,它能夠溝通協調不同利益集團,因此也受到普遍的歡迎。

道教呢,從理論上來說,它的生死觀是很高明的。在佛教傳入之前,甚至在佛教傳入之後相當長的時間,它是沒有輪迴一說。它追求的是修煉,或者長生不老,或者白日飛昇。這對統治者是很有吸引力的,對於百姓也是一種解脫。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為什麼卻敵不過外來的佛教

然而,道教的這個理論有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太容易證偽了。悠悠歲月,誰見過長生不老之人,飛昇之時,又有誰親眼所見?因此,本來很現實的道教,反而不如佛教更具有隱蔽性。反正生命總是老的離去,新的降生,很像個體在重新投胎。

其次,佛教講究“普渡眾生”,你可以看到佛寺都可以修在繁華之處,享受熙熙攘攘來客的香火,佛教徒更是可以到處化緣,順便點醒世人。在佛家看來,這樣就是弘揚佛法,實際上也是一種群體性的營銷方式。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為什麼卻敵不過外來的佛教

道教則不同,它本身是在道家思想上改造而成的,講究的是清靜無為。對於百姓,道士們的態度是先度個人後度世人。本身對於弘道就沒有多大興趣,不做宣傳,或者說宣傳的力度不夠,再好的酒也很難賣出去。你看到的道觀,往往都是在僻靜之處。

再次,佛教雖然是外來的佛教,但經過中國佛教徒的努力,本土化相當成功。除了那些名詞以外,它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得非常緊密,可以說,佛教甚至比道教更像中國本身固有的宗教。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為什麼卻敵不過外來的佛教

而且在古代中國,本身就不是一個盲目排外的國家。它的包容性很強,各種流派和各種文化都能在中國生根繁衍,同時中國文化的鑑別能力又非常強,它自動吸取了佛教之中與本土文化相似的東西,從而生根發展壯大。經過經歷了“三武之災”,佛教還是在中國大面積普及開來。

佛教的理論體系十分龐大,也是能夠戰勝道教的一個原因。宗教不是和尚、道士比拼幾個神通,看誰掌握的魔術戲法更多,更重要的是他是否具有完備的世界觀,是否能影響到信徒的人生價值。從道教的源頭道家思想來說,是不遜於佛教的。然而,道家思想卻實在太過單薄了,老莊留下的著作,與浩如煙海的佛經相比,實在是太不起眼了。所以在唐朝時曾經多次舉行佛教與道教的辯論,經常講禪的和尚自然每次都贏過了孤身苦修的道士。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為什麼卻敵不過外來的佛教

最後,在傳承方面,道教完敗給佛教。道教講究根骨,不輕易傳人,它主張“寧可失傳,不可妄傳”,這也限制了受眾。然而佛教則不同,它提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又講究普度眾生,無分別心。即便是入不了佛門,在家也可以修行,群眾基礎自然大。

因為這些原因,佛教在歷史上能夠超過本土宗教,在中國具有更大的影響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