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四事供養”是什麼?

佛教 服裝 阿難陀 國學論壇 2019-04-09

佛教中常講“供養”,因為佛陀一生就是從事佛教教學工作,他的教學是不收費的,沒有收入,只能靠在家人供養生活。與這個地方有緣,有人供養,他就在這裡講經說法,與這個地方無緣,沒人供養,他就走了,去別的地方。其實佛陀當時的供養很簡單,叫“四事供養”,包括衣服、飲食、臥具、湯藥,都是生活最基本的必需品。在我們中國古代,開始老師也不收學費,比如孔子教學,提倡有教無類,也不收學費,生活主要也是靠弟子供養,有錢的多供養點,沒錢的少供養,甚至老師還要照顧沒有錢的學生,所以古代老師和學生的關係,那真是不一般,情同父子,老師真教,學生真學。

一,衣服。過去僧人穿的衣服叫百衲衣,都是由垃圾堆裡撿來的破布碎衣拼接而成,因為做一件衣服需要用很多碎布拼接,所以叫百衲衣,也叫糞掃衣,就是說做這衣服的布料,是從糞堆裡撿來的,然後拿回來洗洗,把顏色洗舊,然後縫補在一起,再染上統一的顏色。

佛教中的“四事供養”是什麼?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道理很深。一是因為學佛出家,就是為了斷除生死,就是要斷除對世間的貪戀,如果穿好看的衣服,時髦的款式,就會對衣服生起貪戀心。二是出家人要出去乞食,如果穿的衣服有漏洞窟窿,看起來就不莊嚴,所以雖然都是舊衣服剪下來的碎布,但是要縫好,要整齊乾淨。三是避免讓人產生妄想,佛陀在世的時候,很多弟子都很帥,比如阿難、阿那律、難陀,佛陀本身也很帥,人本來就帥,再穿上好看的衣服,就很容易讓人產生邪念。阿難就是因為長得太帥了,被摩登伽女看上,非要得到阿難不可,這才引出一部宏偉巨大的《楞嚴經》。四是穿百衲衣可以提醒自己的身份。已經是出家人了,是為了脫生死而來的,不是為享福來的,佛陀的弟子中很多都出身名門望族,佛陀的妻子、兒子、姨媽、堂兄弟,都是王族,以前都是過榮華富貴的生活,有優越感,就要靠穿百衲衣來降服這種傲慢心。

佛法傳到我們中國,因為天氣比較冷,光靠撿就不行了,所以就需要供養衣服。當然,並不需要供養多好的衣服,如果你供養出家人非常高貴的衣服,不但沒有福報,還有罪過,因為這可能引起他的貪戀心和優越感,從而產生過失。

佛教中的“四事供養”是什麼?

二,飲食。吃飯是必須的,但出家人吃飯也很簡單。佛陀在世的時候,開始是一天吃兩頓飯,早上和中午兩頓,後來就只吃中午這一頓飯,叫日中一食。因為早上是天人吃飯的時間,中午過後到傍晚是惡鬼吃飯的時候,晚上是地獄眾生吃飯的時候。所以中午吃飯如果稍微晚一些,就和鬼道眾生吃飯的時間連在一起了,鬼道眾生以餓鬼為多,他們很少有東西吃,看到人吃飯,就會生嗔恨心、嫉妒心。所以佛陀不忍鬼道眾生忍受煎熬,另外也不希望給在家人添太多麻煩,所以就日中一食了。佛陀乞食是不挑食的,人家剩下什麼飯,給什麼就吃什麼,給多少算多少,少了可以,多了就不能要了。以這樣的機緣,也可以為大眾積累福報,大眾也很願意拿吃剩下的飯做佈施供養給佛陀和他的弟子,印度是熱帶,中午的剩飯到晚上就會壞,這樣既能修佈施,又不浪費,何樂而不為呢!

佛教中的“四事供養”是什麼?

三,臥具。就是睡覺的地方,床、床墊、褥子、涼蓆、枕頭等等這些基本的生活應用品,簡單能用就好,不能追求奢華。佛陀在世的時候,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還不能在一顆樹底下連續休息兩天,就是怕對樹生起貪戀心。

四,湯藥。佛教並不主張生病不吃藥,只要吃藥能夠解決病痛,能夠解決問題,那就好好吃藥,這個並不違佛法,所以供養出家人醫藥,也是可以培養福報的。

佛教中的“四事供養”是什麼?

這四種供養,不在供養的物質多少,全在人的心量,心量大,即使供養一點點,福報都很大;心量小,怎麼供養都是小供養,福報不會很大。供養不能過分,要隨分隨力,有誠敬心就好。過猶不及,你供養太多了,讓他拿去造惡業,他有罪過,你也有過失,反倒對誰都不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