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即今尼泊爾境內。主要分佈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現有教徒3億人左右。於西漢末年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佛教就是佛讓人們止惡揚善、自淨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凡是宗教,無不信奉神的創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卻是徹底的無神論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類哲學而又非哲學,通科學而又非科學。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

一、佛教創始人簡介

佛教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約公元前624-前544年)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現尼泊爾)太子,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喬達摩.悉達多出身於剎帝利種姓,父親是迦毗羅衛國淨飯王,母親摩耶夫人在悉達多·喬達摩誕生7日後去逝,由姨母撫養長大。少年時代接受婆羅門教的傳統教育,後與覺善王的女兒耶輸陀羅結婚生子,自幼過著錦衣玉食、無憂無慮的生活。他善射騎,博學多藝,也富於沉默思考。14歲萌發了出家修道的想法。29歲時出家修道探索人生解脫之門。35歲時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80歲時釋迦牟尼佛陀進入涅槃,圓寂於拘屍那迦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河邊的娑羅林中。

梵林文化-關於佛教的14個小知識

二、佛教創教過程

喬達摩.悉達多14歲那年曾駕車出遊,在城東南西三門的路上先後遇著老人、病人和死屍,親眼看到那些衰老、清瘦和悽慘的現象,非常感傷和苦惱。最後在北門外遇見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門,聽到出家可以解脫生死病老的道理,便萌發了出家修道的想法。

喬達摩.悉達多29歲時,為了達到解脫人生之苦的目的,他不顧父王的多次勸阻,毅然離開妻兒,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到處尋師訪友,探索人生解脫之門。在尼連禪河畔的樹林中獨修苦行6年,身體消瘦,形同枯木,仍無所得。

喬達摩.悉達多認識到苦行並不能獲得解脫,開始淨身進食,放棄苦行,渡過尼連禪河,來到伽耶城外的菩提樹下,沉思默想。經過七天七夜,終於恍然大悟,悟出了苦、集、滅、道“四諦”的真理,確信已經洞達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斷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這標誌他真正覺悟得道成佛終成正果了。這一年他35歲。

喬達摩.悉達多成佛後被稱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尊稱為佛陀(簡稱佛,意思是徹悟宇宙、人生真相的“覺悟者”),民間信徒也常稱呼如來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後,開始他的傳教活動,足跡遍佈恆河流域。所到之處,專心講道,奠定了原始佛教基本教義,並組成了傳教的僧團。弟子據說有500人,其中佼佼者有十大弟子。佛、法、僧這佛教三寶已具備,佛教正式形成。

三、釋迦牟尼十大弟子

摩訶迦葉(頭陀第一,禪宗第一代祖師)、目犍連(神通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國師婆羅門之子)、須菩提(解空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佛陀獨子)、阿難陀(多聞第一,佛陀堂弟)、優婆離(持戒第一,王宮理髮師)、阿尼律陀(天眼第一,甘露飯王之子+佛陀堂弟)、迦旃延(議論第一,阿盤提國婆羅門之子)等十大尊者。

四、佛教四大菩薩

四大菩薩象徵四種理想的人格,即:願、行、智、悲。象徵願力的是地藏王菩薩,象徵實踐的是普賢菩薩,象徵智慧的是文殊菩薩,象徵慈悲的是觀世音菩薩。四大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分別是中國的四大名山:地藏菩薩的九華山,觀音菩薩的普陀山,文殊菩薩的五臺山,普賢菩薩的峨嵋山。這四大菩薩代表佛法教學的四個重要課目,等於四個學院,這也是佛法的綱領,不管多少宗派、經論,都出不了這四個範圍。

梵林文化-關於佛教的14個小知識

象徵智慧的文殊菩薩

五、佛教三寶

是指佛寶、法寶、僧寶。佛寶指圓成佛道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法寶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門;僧寶指依佛教法如實修行、弘揚佛法、度化眾生的出家沙門。後以指佛教。

六、佛教主要經典

釋迦牟尼涅槃後,他的弟子們彙集整理佛陀一生的言傳身教,通過四次結集,形成三藏佛經(經藏、律藏、論藏),也叫《大藏經》。“經”是指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條,“論”是佛陀的弟子們在學習佛經後的心得。《大藏經》內容博大精深,除佛教教義外,也包含了政治、倫理、哲學、文學、藝術、習俗等方面的論述,是人類歷史上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

七、佛教的教義

從某種意義上,佛教教義的主要內容可分為兩大方面:一是關於善惡因果與修行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實踐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說教方面。佛教的善惡因果觀與修行法門,既與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說教有共通之處,又自有其殊勝之處。二是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理論方面、哲學方面、辯證思維方面。佛教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論,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禪悟)基礎上的成果。當然,從具體內容上看,這兩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割開來的。

佛教的基本教義主要是:緣起、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因果業報、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盤,以及自成一體的密宗法義等。

八、佛教主要教派

佛祖釋伽牟尼涅盤之後,佛教就漸分為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大乘佛教追求菩薩道的普渡眾生,求無上菩提的佛果。小乘佛教強調修煉自我的聲聞乘,以羅漢的解脫為目標。大乘僧人基本食素,小乘僧人可食“三淨肉”。大乘僧人和小乘僧人雖然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但卻因宗派不同,一直爭論不休。

佛教按語系可分為北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三大體系。北傳佛教即漢傳佛教,指自北印度經亞細亞傳入中國、朝鮮、日本、蒙古的大乘佛教,以中國為中心;南傳佛教是指盛行於錫蘭(1972年5月22日改稱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及我國雲南省傣族地區等的小乘佛教,以錫蘭為中心;藏傳佛教是在我國西藏、青海、內蒙古以及現在距離西藏較近等地區流行的一種大乘佛教,也稱為喇嘛教。

中國佛教主要宗派有:法性宗(即三論宗)、法相宗(即瑜伽宗)、天台宗、賢首宗(即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即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九、佛教主要節日

1、佛誕日:農曆四月初八日,是佛祖釋迦牟尼誕生紀念日。佛誕日各佛寺一般都舉行誦經法會,並根據“佛生時龍噴香雨浴佛身”的傳說,教徒要以香水洗釋迦牟尼佛像,故又稱為浴佛日。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像是數寸高的童子形立像,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從摩耶夫人的肋下降生後,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而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於是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

梵林文化-關於佛教的14個小知識

2、佛出家日:農曆二月初八日,是佛祖釋迦牟尼佛出家紀念日。

3、佛成道日: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得道成佛之日,因此臘八節也是佛教徒的節日法寶節,又稱“佛祖成道紀念日”。此日眾僧皆喝臘八粥以祭祀當初佛祖修道苦行之艱難。

4、佛涅槃日:農曆二月十五日,是佛祖釋迦牟尼涅槃圓寂日。

梵林文化-關於佛教的14個小知識

5、盂蘭盆會:佛祖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稱的目犍連尊者於禪定中見其亡母生餓鬼道中,雖使盡神通亦解除不了其母的飢餓倒懸之苦,於是向佛祖哭述。佛祖為說救濟之法:七月十五日是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你應在那一天敬設盛大的盂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自恣僧,仗十方眾僧的威神道力救脫你的母親。目犍連依言而行,他母親果然脫離了餓鬼之苦。當目犍連問佛將來佛弟子是否也可以通過盂蘭盆供救度各人的父母時,佛說:從今以後,凡佛弟子行慈孝者,都可於七月十五僧自恣日、佛歡喜日,備辦百味飲食,廣設盂蘭盆供,供養眾僧,以使現世父母增福延壽,過去父母脫離惡道。

十、佛教主要聖地

1、藍毗尼園(尼泊爾)。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地。位於今尼泊爾境內、靠近印度邊境不遠處。原本是善覺王為其夫人藍毗尼建造的花園。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夫人摩耶產期將屆,按當地習俗回孃家德瓦達哈城分娩,途經藍毗尼時,在一棵娑羅樹下產下悉達多·喬達摩太子。西元前三世紀左右,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至此朝拜,並建石柱留念。今遺址中央是白色的摩耶夫人祠。祠內有摩耶夫人分娩之浮雕,浮雕人物輪廓尚可辨認。祠南是一長方形水池,相傳此池即太子降生後洗淨之處。祠西有著名的阿育王石柱,上刻有阿育王法敕雲“天佑慈祥王於登位二十年親自來此朝拜,因此處乃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茲在此造馬像、立石柱以紀念世尊在此誕生。並特諭藍毗尼村免除賦稅,僅繳收入的八分之一。”藍毗尼園遺址於1896年被發現。

2、菩提伽耶(印度)。佛祖釋迦牟尼佛悟道成佛處。位於印度比哈爾南部伽耶市近郊之布達葛雅,面臨恆河支流尼連禪河(今法爾古河)。城內有著名的佛塔寺為阿育王所建。在塔寺西面不遠處有一棵菩提樹,樹下有一紅砂石,即佛教的“金剛座”。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就是在這棵樹下悟得真諦並創建佛教的。周圍有中國漢地及西藏地區、日本、緬甸、泰國、斯里蘭卡等國佛教組織和僧人修建的寺院。

3、鹿野苑(印度)。佛祖釋迦牟尼最早傳教處。位於印度北方邦瓦拉那西以北約10公里處,是佛祖在離此地不遠的菩提伽耶證了正覺之後,首先來到這裡進行他第一次傳教,並在這裡為第一批五位弟子宣經講法。佛陀也是從這裡開始,住世說法45年,凡講經三百餘會,化度弟子數千人。佛教的最初僧團也在此成立。

4、拘屍那迦(印度)。佛祖釋加牟尼圓寂地。位於印度北方邦哥達拉克浦縣凱西以北約3公里的摩達孔瓦爾鎮。主要名勝古蹟有涅槃寺、大涅槃塔、聖者殿、安加羅塔、雙林寺。傳說80歲高齡的釋迦牟尼於傳教途中涅槃於末羅國的拘屍那迦城外的娑羅雙樹林。

十一、佛教教旗

梵林文化-關於佛教的14個小知識

佛教教旗是美籍波蘭人退役陸軍上校奧爾高特(1832~1907)根據佛陀成道時聖體放出的六種光色設計的,並在1952年舉行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第二次大會上得到確認。佛教教旗六種光色為藍、黃、紅、白、橙及前五色的混合色。其構圖,縱橫均為藍、黃、紅、白、橙五色,象徵人類五洲人種膚色。其中,橫的表示全世界人類的和睦相處,縱的表示世界的和平。

從佛教立場看,教旗的六色(包括混合色)象徵佛陀的莊嚴法相和佛教的博大精深。藍色代表佛教慈悲和平的主旨;黃色寓示中道了義;紅色象徵成就福德;白色表示清淨解脫;橙色象徵佛法的根本——智慧圓滿;五色的混合色寓示真如不二之義。因此,佛教教旗是佛教的象徵,是智慧、平等、慈悲、和平的象徵。一切佛教徒乃至全人類都應團結在這一神聖、偉大的旗幟之下。

在淨空法師1995年新加坡居士林演講《金剛經》時,是這樣解釋佛教教旗設計:來源是六度,其中前面的五長條代表的是事,五度,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那條雜色的是般若波羅密,般若不能離開五度,說明理和事關係密切,相互不能分離。

十二、佛教萬字符

梵林文化-關於佛教的14個小知識

“卍”與“卐”作為符號,很早就出現了。“卍”、“卐”是上古時代許多部落的一種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臘、埃及、特洛伊等國的歷史上均有出現,後來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們把它看成是太陽或火的象徵,以後普遍被作為吉祥的標誌。

隨著古代印度佛教的傳播,“卐”字也傳入中國。這個字梵文的意思是“吉祥海雲相”,也就是呈現在大海雲天之間的吉祥象徵。它被畫在佛祖如來的胸部,被佛教徒認為是“瑞相”,能湧出寶光。“卐”字本非文字,大唐時女皇武則天定為漢語讀“萬”,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因為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卐”被希特勒用做了納粹黨的標誌(斜形450卐),所以,佛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規定,統一使用左旋(逆時針)“卍”以示區別。

十三、佛教的基本教義

佛教教義的主要內容可分為兩大方面:一是關於善惡因果與修行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實踐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說教方面。佛教的善惡因果觀與修行法門,既與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說教有共通之處,又自有其殊勝之處。二是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理論方面、哲學方面、辯證思維方面。佛教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論,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禪悟)基礎上的成果。當然,從具體內容上看,這兩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割開來的。

佛教的基本教義主要是:緣起、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因果業報、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盤,以及自成一體的密宗法義等。

梵林文化-關於佛教的14個小知識

千手觀音

十四、佛教的基本禁忌

1、對一切學佛者的普遍禁忌。皈依三寶(佛、法、僧三寶);持戒“五戒十善”(“五戒”是殺生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戒,“十善”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慾、不嗔憤、不邪見)。

2、對出家僧人的禁忌。飲食方面:素食(不吃葷腥)、不飲酒、不吸菸、過堂、不吃零食;著裝和修飾方面:僧衣、剃髮、剃鬚、香疤;個人生活方面:不結婚、不蓄私財、不著香花幔、不香油塗身、不自歌舞、不作買賣、不看相算命、不禁閉和掠奪及威嚇他人、僧尼不能同住一個寺院。

梵林文化-關於佛教的14個小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