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主的審判迅速降臨


悲觀的看待世間的人,內心往往充滿慈悲。在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的結尾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曲就是《一生所愛》,每當聽到這首歌總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愛情具有貫穿生生世世的魔力,人們對於愛情的嚮往是在短暫中體味永恆,在那一刻幻想裝滿愛情的包袱,失戀則是在瞬間把這些包袱奪走,刻骨銘心的痛苦就說明這一點,人世間的快樂是有一點,但更多是佛教所說的煩惱,就像《一生所愛》的歌詞“苦海翻起愛恨,這世間難逃避命運”,歌曲中似乎帶有某些悲觀,但是悲觀的人往往仁慈,就像佛學所說的“慈悲”是一體的。

人世間的一切無非是造化弄人。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就是這樣一位失去愛情、家庭的人,而且是一位被誤認為是犯了殺人罪而被捕入獄,這就是安迪整個悲劇的開始。佛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息。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緣會時至際,其果定成熟。我每每看到這裡就會體味出佛家的味道來,一個人赤裸裸的來到人世間,又赤裸裸的離開,誰不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呢?但是既是作為過客,也有不同的活法,世俗的人結婚生子過著所謂正常人的生活,佛教徒看破世間而選擇歸隱以追求出世的解脫,而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則是被送進了監獄。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主的審判迅速降臨


悲觀的看待世間的人,內心往往充滿慈悲。在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的結尾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曲就是《一生所愛》,每當聽到這首歌總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愛情具有貫穿生生世世的魔力,人們對於愛情的嚮往是在短暫中體味永恆,在那一刻幻想裝滿愛情的包袱,失戀則是在瞬間把這些包袱奪走,刻骨銘心的痛苦就說明這一點,人世間的快樂是有一點,但更多是佛教所說的煩惱,就像《一生所愛》的歌詞“苦海翻起愛恨,這世間難逃避命運”,歌曲中似乎帶有某些悲觀,但是悲觀的人往往仁慈,就像佛學所說的“慈悲”是一體的。

人世間的一切無非是造化弄人。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就是這樣一位失去愛情、家庭的人,而且是一位被誤認為是犯了殺人罪而被捕入獄,這就是安迪整個悲劇的開始。佛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息。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緣會時至際,其果定成熟。我每每看到這裡就會體味出佛家的味道來,一個人赤裸裸的來到人世間,又赤裸裸的離開,誰不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呢?但是既是作為過客,也有不同的活法,世俗的人結婚生子過著所謂正常人的生活,佛教徒看破世間而選擇歸隱以追求出世的解脫,而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則是被送進了監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飛翔對於鳥來說是一種需求

作繭自縛與破繭成蝶是佛家對人世間的基本態度。安迪進入的是有形的監獄,而眾生則進入的無形的監獄,就像《法華經》譬喻品所說“三界如火宅”,誰又不是因為貪嗔痴被自己裹挾在地獄之中呢?所以在這個電影中通過有形的有高高城牆的監獄,向我們形象的比喻我們生活的世間、社會。在現實的生活中高高的城牆是由統治者隔離好壞善惡的界限,城牆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而個人被困在佛教所謂的六道之中則是由於自己的愚痴所造成的,佛說:沒有顛倒就不叫眾生,這個顛倒是自己造成的,“直心是道場”固然不錯,但“直心”的人果真能夠在這弱肉強食的五濁世間中生存下去麼?這簡直就是個笑話。

世間大部分事情都是誤會引起的。安迪的被誤認為犯了殺人罪在監獄中度過了近二十年,對於觀眾來說會為其鳴不平,在心底壓抑著感情,作為當事人來說則是終生都搭進去了,其個人內心包含著委屈。其實世間大部分的戰爭、爭吵都是由誤會產生的,你沒仔細觀察生活麼?我們從歷史中來看,韓信被謀殺是不是一個誤會?漢景帝的老師晁錯的被殺是不是一個誤會?甚至劉邦在死的時候險些殺了樊噲,這也不得不說是一個誤會。因為每個人的觀念不同,存在著這樣的價值觀和那樣的價值觀,所以一句話有多種解釋,你這樣理解,他那樣理解,於是就有了差異,這就是佛學所說的“見濁”,只有佛佛道同、心心相印,眾生太難於心心相印了。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主的審判迅速降臨


悲觀的看待世間的人,內心往往充滿慈悲。在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的結尾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曲就是《一生所愛》,每當聽到這首歌總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愛情具有貫穿生生世世的魔力,人們對於愛情的嚮往是在短暫中體味永恆,在那一刻幻想裝滿愛情的包袱,失戀則是在瞬間把這些包袱奪走,刻骨銘心的痛苦就說明這一點,人世間的快樂是有一點,但更多是佛教所說的煩惱,就像《一生所愛》的歌詞“苦海翻起愛恨,這世間難逃避命運”,歌曲中似乎帶有某些悲觀,但是悲觀的人往往仁慈,就像佛學所說的“慈悲”是一體的。

人世間的一切無非是造化弄人。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就是這樣一位失去愛情、家庭的人,而且是一位被誤認為是犯了殺人罪而被捕入獄,這就是安迪整個悲劇的開始。佛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息。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緣會時至際,其果定成熟。我每每看到這裡就會體味出佛家的味道來,一個人赤裸裸的來到人世間,又赤裸裸的離開,誰不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呢?但是既是作為過客,也有不同的活法,世俗的人結婚生子過著所謂正常人的生活,佛教徒看破世間而選擇歸隱以追求出世的解脫,而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則是被送進了監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飛翔對於鳥來說是一種需求

作繭自縛與破繭成蝶是佛家對人世間的基本態度。安迪進入的是有形的監獄,而眾生則進入的無形的監獄,就像《法華經》譬喻品所說“三界如火宅”,誰又不是因為貪嗔痴被自己裹挾在地獄之中呢?所以在這個電影中通過有形的有高高城牆的監獄,向我們形象的比喻我們生活的世間、社會。在現實的生活中高高的城牆是由統治者隔離好壞善惡的界限,城牆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而個人被困在佛教所謂的六道之中則是由於自己的愚痴所造成的,佛說:沒有顛倒就不叫眾生,這個顛倒是自己造成的,“直心是道場”固然不錯,但“直心”的人果真能夠在這弱肉強食的五濁世間中生存下去麼?這簡直就是個笑話。

世間大部分事情都是誤會引起的。安迪的被誤認為犯了殺人罪在監獄中度過了近二十年,對於觀眾來說會為其鳴不平,在心底壓抑著感情,作為當事人來說則是終生都搭進去了,其個人內心包含著委屈。其實世間大部分的戰爭、爭吵都是由誤會產生的,你沒仔細觀察生活麼?我們從歷史中來看,韓信被謀殺是不是一個誤會?漢景帝的老師晁錯的被殺是不是一個誤會?甚至劉邦在死的時候險些殺了樊噲,這也不得不說是一個誤會。因為每個人的觀念不同,存在著這樣的價值觀和那樣的價值觀,所以一句話有多種解釋,你這樣理解,他那樣理解,於是就有了差異,這就是佛學所說的“見濁”,只有佛佛道同、心心相印,眾生太難於心心相印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強者自渡,聖者渡人

如哲學分為唯物和唯心來說,人本身也分為物質性的肉體和精神性的靈魂。在安迪進入監獄之初,監獄長就說:“把你們的靈魂交給上帝,把你們的肉體交給我”。西方人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上帝,中國人的一生則奉獻於家庭,當我們的肉體進入這樣的“火宅”,或者是如安迪進入牢獄,如老子所說:“吾之大患在有吾身”,人的精神則尋找一種寄託,需要在精神上建立一個能希冀的天國。人本身是一種智慧的動物,正是由於智慧才有了煩惱,禪宗說:“煩惱既菩提”也是這個意思,人如果和屎殼郎一樣,只是滿足口腹之慾,那樣既沒有智慧,也沒有煩惱,既沒有欣喜,也沒有悲哀,這樣的生活是你所要的麼?物質的世界可以用科學的視角去打量,人的精神也不是沒有內容,如果說整個世界都是精神所攝似乎在這裡覺的唐突,難道這不是整個東方哲學的精髓麼?儒家孟子說:“萬物皆備與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道家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佛家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當我們看到《聖經》裡的那把錘子,能獲得自由的那把錘子,能幫助我們眾生解脫牢獄的那把錘子,不就是一種哲學思想麼?影片中的安迪是解脫牢獄,則對於我們眾生來說則是解脫我們人世間這個“火宅”。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主的審判迅速降臨


悲觀的看待世間的人,內心往往充滿慈悲。在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的結尾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曲就是《一生所愛》,每當聽到這首歌總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愛情具有貫穿生生世世的魔力,人們對於愛情的嚮往是在短暫中體味永恆,在那一刻幻想裝滿愛情的包袱,失戀則是在瞬間把這些包袱奪走,刻骨銘心的痛苦就說明這一點,人世間的快樂是有一點,但更多是佛教所說的煩惱,就像《一生所愛》的歌詞“苦海翻起愛恨,這世間難逃避命運”,歌曲中似乎帶有某些悲觀,但是悲觀的人往往仁慈,就像佛學所說的“慈悲”是一體的。

人世間的一切無非是造化弄人。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就是這樣一位失去愛情、家庭的人,而且是一位被誤認為是犯了殺人罪而被捕入獄,這就是安迪整個悲劇的開始。佛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息。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緣會時至際,其果定成熟。我每每看到這裡就會體味出佛家的味道來,一個人赤裸裸的來到人世間,又赤裸裸的離開,誰不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呢?但是既是作為過客,也有不同的活法,世俗的人結婚生子過著所謂正常人的生活,佛教徒看破世間而選擇歸隱以追求出世的解脫,而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則是被送進了監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飛翔對於鳥來說是一種需求

作繭自縛與破繭成蝶是佛家對人世間的基本態度。安迪進入的是有形的監獄,而眾生則進入的無形的監獄,就像《法華經》譬喻品所說“三界如火宅”,誰又不是因為貪嗔痴被自己裹挾在地獄之中呢?所以在這個電影中通過有形的有高高城牆的監獄,向我們形象的比喻我們生活的世間、社會。在現實的生活中高高的城牆是由統治者隔離好壞善惡的界限,城牆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而個人被困在佛教所謂的六道之中則是由於自己的愚痴所造成的,佛說:沒有顛倒就不叫眾生,這個顛倒是自己造成的,“直心是道場”固然不錯,但“直心”的人果真能夠在這弱肉強食的五濁世間中生存下去麼?這簡直就是個笑話。

世間大部分事情都是誤會引起的。安迪的被誤認為犯了殺人罪在監獄中度過了近二十年,對於觀眾來說會為其鳴不平,在心底壓抑著感情,作為當事人來說則是終生都搭進去了,其個人內心包含著委屈。其實世間大部分的戰爭、爭吵都是由誤會產生的,你沒仔細觀察生活麼?我們從歷史中來看,韓信被謀殺是不是一個誤會?漢景帝的老師晁錯的被殺是不是一個誤會?甚至劉邦在死的時候險些殺了樊噲,這也不得不說是一個誤會。因為每個人的觀念不同,存在著這樣的價值觀和那樣的價值觀,所以一句話有多種解釋,你這樣理解,他那樣理解,於是就有了差異,這就是佛學所說的“見濁”,只有佛佛道同、心心相印,眾生太難於心心相印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強者自渡,聖者渡人

如哲學分為唯物和唯心來說,人本身也分為物質性的肉體和精神性的靈魂。在安迪進入監獄之初,監獄長就說:“把你們的靈魂交給上帝,把你們的肉體交給我”。西方人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上帝,中國人的一生則奉獻於家庭,當我們的肉體進入這樣的“火宅”,或者是如安迪進入牢獄,如老子所說:“吾之大患在有吾身”,人的精神則尋找一種寄託,需要在精神上建立一個能希冀的天國。人本身是一種智慧的動物,正是由於智慧才有了煩惱,禪宗說:“煩惱既菩提”也是這個意思,人如果和屎殼郎一樣,只是滿足口腹之慾,那樣既沒有智慧,也沒有煩惱,既沒有欣喜,也沒有悲哀,這樣的生活是你所要的麼?物質的世界可以用科學的視角去打量,人的精神也不是沒有內容,如果說整個世界都是精神所攝似乎在這裡覺的唐突,難道這不是整個東方哲學的精髓麼?儒家孟子說:“萬物皆備與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道家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佛家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當我們看到《聖經》裡的那把錘子,能獲得自由的那把錘子,能幫助我們眾生解脫牢獄的那把錘子,不就是一種哲學思想麼?影片中的安迪是解脫牢獄,則對於我們眾生來說則是解脫我們人世間這個“火宅”。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芸芸眾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監獄裡也是如此,人性無所不用其極,文明只是一個理想不可及的追求。親眼見過那些從牢獄出來的人,他們在牢獄被管理的服服帖帖,剛出來的時候甚至連筷子都不會使用。不但監獄的規矩是管束罪犯的,進入監獄的人也是各色人等,他們進入監獄的理由也往往十分荒唐,電影《傳奇之王》中的主人公自己被打入七號監獄時根本不知道什麼原因,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是“造化弄人”,安迪的一個朋友說“這裡的人都沒有罪,是法律害了我”,這些人之間也相互的制約,或者是為了自己的慾望,或者是為了他人的需求。人往往為了世俗的常態來平衡自己的人生,也會為了這個常態毀掉自己的人生,你要問眾生追求這個常態有何意義,只能說眾生只是存在、沒有意義,一個平常的老百姓活著就已經想當艱難,哪有世間去探尋人世間的奧祕。正是眾生生存的艱難,一個理想的社會需要紀律,但在日常生活中則需要一種文化,文化的作用是熏習,價值觀如一面鏡子,仁義之人往往看不到他人的人性之惡,能夠讓人不至於如動物一樣唯利是圖,那樣也就太可怕了。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主的審判迅速降臨


悲觀的看待世間的人,內心往往充滿慈悲。在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的結尾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曲就是《一生所愛》,每當聽到這首歌總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愛情具有貫穿生生世世的魔力,人們對於愛情的嚮往是在短暫中體味永恆,在那一刻幻想裝滿愛情的包袱,失戀則是在瞬間把這些包袱奪走,刻骨銘心的痛苦就說明這一點,人世間的快樂是有一點,但更多是佛教所說的煩惱,就像《一生所愛》的歌詞“苦海翻起愛恨,這世間難逃避命運”,歌曲中似乎帶有某些悲觀,但是悲觀的人往往仁慈,就像佛學所說的“慈悲”是一體的。

人世間的一切無非是造化弄人。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就是這樣一位失去愛情、家庭的人,而且是一位被誤認為是犯了殺人罪而被捕入獄,這就是安迪整個悲劇的開始。佛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息。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緣會時至際,其果定成熟。我每每看到這裡就會體味出佛家的味道來,一個人赤裸裸的來到人世間,又赤裸裸的離開,誰不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呢?但是既是作為過客,也有不同的活法,世俗的人結婚生子過著所謂正常人的生活,佛教徒看破世間而選擇歸隱以追求出世的解脫,而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則是被送進了監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飛翔對於鳥來說是一種需求

作繭自縛與破繭成蝶是佛家對人世間的基本態度。安迪進入的是有形的監獄,而眾生則進入的無形的監獄,就像《法華經》譬喻品所說“三界如火宅”,誰又不是因為貪嗔痴被自己裹挾在地獄之中呢?所以在這個電影中通過有形的有高高城牆的監獄,向我們形象的比喻我們生活的世間、社會。在現實的生活中高高的城牆是由統治者隔離好壞善惡的界限,城牆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而個人被困在佛教所謂的六道之中則是由於自己的愚痴所造成的,佛說:沒有顛倒就不叫眾生,這個顛倒是自己造成的,“直心是道場”固然不錯,但“直心”的人果真能夠在這弱肉強食的五濁世間中生存下去麼?這簡直就是個笑話。

世間大部分事情都是誤會引起的。安迪的被誤認為犯了殺人罪在監獄中度過了近二十年,對於觀眾來說會為其鳴不平,在心底壓抑著感情,作為當事人來說則是終生都搭進去了,其個人內心包含著委屈。其實世間大部分的戰爭、爭吵都是由誤會產生的,你沒仔細觀察生活麼?我們從歷史中來看,韓信被謀殺是不是一個誤會?漢景帝的老師晁錯的被殺是不是一個誤會?甚至劉邦在死的時候險些殺了樊噲,這也不得不說是一個誤會。因為每個人的觀念不同,存在著這樣的價值觀和那樣的價值觀,所以一句話有多種解釋,你這樣理解,他那樣理解,於是就有了差異,這就是佛學所說的“見濁”,只有佛佛道同、心心相印,眾生太難於心心相印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強者自渡,聖者渡人

如哲學分為唯物和唯心來說,人本身也分為物質性的肉體和精神性的靈魂。在安迪進入監獄之初,監獄長就說:“把你們的靈魂交給上帝,把你們的肉體交給我”。西方人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上帝,中國人的一生則奉獻於家庭,當我們的肉體進入這樣的“火宅”,或者是如安迪進入牢獄,如老子所說:“吾之大患在有吾身”,人的精神則尋找一種寄託,需要在精神上建立一個能希冀的天國。人本身是一種智慧的動物,正是由於智慧才有了煩惱,禪宗說:“煩惱既菩提”也是這個意思,人如果和屎殼郎一樣,只是滿足口腹之慾,那樣既沒有智慧,也沒有煩惱,既沒有欣喜,也沒有悲哀,這樣的生活是你所要的麼?物質的世界可以用科學的視角去打量,人的精神也不是沒有內容,如果說整個世界都是精神所攝似乎在這裡覺的唐突,難道這不是整個東方哲學的精髓麼?儒家孟子說:“萬物皆備與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道家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佛家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當我們看到《聖經》裡的那把錘子,能獲得自由的那把錘子,能幫助我們眾生解脫牢獄的那把錘子,不就是一種哲學思想麼?影片中的安迪是解脫牢獄,則對於我們眾生來說則是解脫我們人世間這個“火宅”。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芸芸眾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監獄裡也是如此,人性無所不用其極,文明只是一個理想不可及的追求。親眼見過那些從牢獄出來的人,他們在牢獄被管理的服服帖帖,剛出來的時候甚至連筷子都不會使用。不但監獄的規矩是管束罪犯的,進入監獄的人也是各色人等,他們進入監獄的理由也往往十分荒唐,電影《傳奇之王》中的主人公自己被打入七號監獄時根本不知道什麼原因,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是“造化弄人”,安迪的一個朋友說“這裡的人都沒有罪,是法律害了我”,這些人之間也相互的制約,或者是為了自己的慾望,或者是為了他人的需求。人往往為了世俗的常態來平衡自己的人生,也會為了這個常態毀掉自己的人生,你要問眾生追求這個常態有何意義,只能說眾生只是存在、沒有意義,一個平常的老百姓活著就已經想當艱難,哪有世間去探尋人世間的奧祕。正是眾生生存的艱難,一個理想的社會需要紀律,但在日常生活中則需要一種文化,文化的作用是熏習,價值觀如一面鏡子,仁義之人往往看不到他人的人性之惡,能夠讓人不至於如動物一樣唯利是圖,那樣也就太可怕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忍耐是有限度的

誰在監獄裡不是靠一顆忍耐與堅持之心度過?很多年前讀馮侖的《野蠻生長》,其中作者說“偉大是熬出來的”,沒有經歷過不會對那句話有深刻體會,就如巴掌不打在自己臉上體會不到疼痛一樣,不是活的矯情,而實在是這個世間少有歡樂。在《西遊記》的開始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既如孫悟空一樣有著通天的本事,還不是被五行山壓的喘不上氣來?或者說人活在這個人世間不也是被五行所左右麼?在中國古代的命理學中,對於人的出生有著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並且把人出生時刻的“八字”進行五行生剋的解讀,似乎有著相似的道理,就是人在受到自然五行的擺佈,我們所想的正是宿命的安排。既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渺小的人不忍耐又有什麼辦法呢?現實中生活的人哪個不在忍耐之中,沒有孩子的到處求子,有了孩子的到處求利,沒有利的到處求面子,有了面子到處求名,有名有利的到處求溫情,就如叔本華所說:人的精神就像鐘擺,總是擺來擺去,很難停下來,人擺脫痛苦的辦法是追求藝術。其中那個無法忍耐的人,他的悲劇何嘗所有人的悲劇,就如《戰地鐘聲》所說:“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主的審判迅速降臨


悲觀的看待世間的人,內心往往充滿慈悲。在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的結尾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曲就是《一生所愛》,每當聽到這首歌總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愛情具有貫穿生生世世的魔力,人們對於愛情的嚮往是在短暫中體味永恆,在那一刻幻想裝滿愛情的包袱,失戀則是在瞬間把這些包袱奪走,刻骨銘心的痛苦就說明這一點,人世間的快樂是有一點,但更多是佛教所說的煩惱,就像《一生所愛》的歌詞“苦海翻起愛恨,這世間難逃避命運”,歌曲中似乎帶有某些悲觀,但是悲觀的人往往仁慈,就像佛學所說的“慈悲”是一體的。

人世間的一切無非是造化弄人。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就是這樣一位失去愛情、家庭的人,而且是一位被誤認為是犯了殺人罪而被捕入獄,這就是安迪整個悲劇的開始。佛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息。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緣會時至際,其果定成熟。我每每看到這裡就會體味出佛家的味道來,一個人赤裸裸的來到人世間,又赤裸裸的離開,誰不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呢?但是既是作為過客,也有不同的活法,世俗的人結婚生子過著所謂正常人的生活,佛教徒看破世間而選擇歸隱以追求出世的解脫,而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則是被送進了監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飛翔對於鳥來說是一種需求

作繭自縛與破繭成蝶是佛家對人世間的基本態度。安迪進入的是有形的監獄,而眾生則進入的無形的監獄,就像《法華經》譬喻品所說“三界如火宅”,誰又不是因為貪嗔痴被自己裹挾在地獄之中呢?所以在這個電影中通過有形的有高高城牆的監獄,向我們形象的比喻我們生活的世間、社會。在現實的生活中高高的城牆是由統治者隔離好壞善惡的界限,城牆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而個人被困在佛教所謂的六道之中則是由於自己的愚痴所造成的,佛說:沒有顛倒就不叫眾生,這個顛倒是自己造成的,“直心是道場”固然不錯,但“直心”的人果真能夠在這弱肉強食的五濁世間中生存下去麼?這簡直就是個笑話。

世間大部分事情都是誤會引起的。安迪的被誤認為犯了殺人罪在監獄中度過了近二十年,對於觀眾來說會為其鳴不平,在心底壓抑著感情,作為當事人來說則是終生都搭進去了,其個人內心包含著委屈。其實世間大部分的戰爭、爭吵都是由誤會產生的,你沒仔細觀察生活麼?我們從歷史中來看,韓信被謀殺是不是一個誤會?漢景帝的老師晁錯的被殺是不是一個誤會?甚至劉邦在死的時候險些殺了樊噲,這也不得不說是一個誤會。因為每個人的觀念不同,存在著這樣的價值觀和那樣的價值觀,所以一句話有多種解釋,你這樣理解,他那樣理解,於是就有了差異,這就是佛學所說的“見濁”,只有佛佛道同、心心相印,眾生太難於心心相印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強者自渡,聖者渡人

如哲學分為唯物和唯心來說,人本身也分為物質性的肉體和精神性的靈魂。在安迪進入監獄之初,監獄長就說:“把你們的靈魂交給上帝,把你們的肉體交給我”。西方人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上帝,中國人的一生則奉獻於家庭,當我們的肉體進入這樣的“火宅”,或者是如安迪進入牢獄,如老子所說:“吾之大患在有吾身”,人的精神則尋找一種寄託,需要在精神上建立一個能希冀的天國。人本身是一種智慧的動物,正是由於智慧才有了煩惱,禪宗說:“煩惱既菩提”也是這個意思,人如果和屎殼郎一樣,只是滿足口腹之慾,那樣既沒有智慧,也沒有煩惱,既沒有欣喜,也沒有悲哀,這樣的生活是你所要的麼?物質的世界可以用科學的視角去打量,人的精神也不是沒有內容,如果說整個世界都是精神所攝似乎在這裡覺的唐突,難道這不是整個東方哲學的精髓麼?儒家孟子說:“萬物皆備與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道家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佛家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當我們看到《聖經》裡的那把錘子,能獲得自由的那把錘子,能幫助我們眾生解脫牢獄的那把錘子,不就是一種哲學思想麼?影片中的安迪是解脫牢獄,則對於我們眾生來說則是解脫我們人世間這個“火宅”。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芸芸眾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監獄裡也是如此,人性無所不用其極,文明只是一個理想不可及的追求。親眼見過那些從牢獄出來的人,他們在牢獄被管理的服服帖帖,剛出來的時候甚至連筷子都不會使用。不但監獄的規矩是管束罪犯的,進入監獄的人也是各色人等,他們進入監獄的理由也往往十分荒唐,電影《傳奇之王》中的主人公自己被打入七號監獄時根本不知道什麼原因,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是“造化弄人”,安迪的一個朋友說“這裡的人都沒有罪,是法律害了我”,這些人之間也相互的制約,或者是為了自己的慾望,或者是為了他人的需求。人往往為了世俗的常態來平衡自己的人生,也會為了這個常態毀掉自己的人生,你要問眾生追求這個常態有何意義,只能說眾生只是存在、沒有意義,一個平常的老百姓活著就已經想當艱難,哪有世間去探尋人世間的奧祕。正是眾生生存的艱難,一個理想的社會需要紀律,但在日常生活中則需要一種文化,文化的作用是熏習,價值觀如一面鏡子,仁義之人往往看不到他人的人性之惡,能夠讓人不至於如動物一樣唯利是圖,那樣也就太可怕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忍耐是有限度的

誰在監獄裡不是靠一顆忍耐與堅持之心度過?很多年前讀馮侖的《野蠻生長》,其中作者說“偉大是熬出來的”,沒有經歷過不會對那句話有深刻體會,就如巴掌不打在自己臉上體會不到疼痛一樣,不是活的矯情,而實在是這個世間少有歡樂。在《西遊記》的開始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既如孫悟空一樣有著通天的本事,還不是被五行山壓的喘不上氣來?或者說人活在這個人世間不也是被五行所左右麼?在中國古代的命理學中,對於人的出生有著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並且把人出生時刻的“八字”進行五行生剋的解讀,似乎有著相似的道理,就是人在受到自然五行的擺佈,我們所想的正是宿命的安排。既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渺小的人不忍耐又有什麼辦法呢?現實中生活的人哪個不在忍耐之中,沒有孩子的到處求子,有了孩子的到處求利,沒有利的到處求面子,有了面子到處求名,有名有利的到處求溫情,就如叔本華所說:人的精神就像鐘擺,總是擺來擺去,很難停下來,人擺脫痛苦的辦法是追求藝術。其中那個無法忍耐的人,他的悲劇何嘗所有人的悲劇,就如《戰地鐘聲》所說:“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喝著清涼的啤酒

閱讀能夠讓人有一種人文的關懷,能夠讓每一隻“刺蝟”的刺變得平滑,對他人仁慈是一種善意。安迪和瑞德從相識相知,最後成為相互信任的“好基友”。人在困難之中容易相互扶持,往往讓人記憶深刻,中國古代有“雪中送炭”的成語,或許說的也是這種共患難的情況。在漢朝建立之初劉邦與項羽逐鹿中原,劉邦的妻子呂后和審食其被關在牢獄之中,在這期間審食其應該是對呂后想當照顧,這種關係一直延續到呂后掌權之後,仍然非常信任審食其,因為這種關係是在患難之中建立起來的。人在患難時容易尋找慰藉,小時候是依靠父母,成人之後還是會倚重朋友。當然,友情也隨著地位的變化而變化,友情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建立的,我們在《史記》中知道陳勝在田間地頭耕種時說“苟富貴,勿相忘”,而等到陳勝稱王的時候,昔日的朋友來投奔陳勝,最後陳勝把昔日的朋友都殺了。所以,人性可以抱有希望,但是這希望別太大,特別是在資本肢解一切的大的社會環境下,資本肢解了家庭、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各種純粹的交往關係,人活著的成本變高了,取予之間涉及到了更多的利益。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主的審判迅速降臨


悲觀的看待世間的人,內心往往充滿慈悲。在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的結尾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曲就是《一生所愛》,每當聽到這首歌總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愛情具有貫穿生生世世的魔力,人們對於愛情的嚮往是在短暫中體味永恆,在那一刻幻想裝滿愛情的包袱,失戀則是在瞬間把這些包袱奪走,刻骨銘心的痛苦就說明這一點,人世間的快樂是有一點,但更多是佛教所說的煩惱,就像《一生所愛》的歌詞“苦海翻起愛恨,這世間難逃避命運”,歌曲中似乎帶有某些悲觀,但是悲觀的人往往仁慈,就像佛學所說的“慈悲”是一體的。

人世間的一切無非是造化弄人。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就是這樣一位失去愛情、家庭的人,而且是一位被誤認為是犯了殺人罪而被捕入獄,這就是安迪整個悲劇的開始。佛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息。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緣會時至際,其果定成熟。我每每看到這裡就會體味出佛家的味道來,一個人赤裸裸的來到人世間,又赤裸裸的離開,誰不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呢?但是既是作為過客,也有不同的活法,世俗的人結婚生子過著所謂正常人的生活,佛教徒看破世間而選擇歸隱以追求出世的解脫,而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則是被送進了監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飛翔對於鳥來說是一種需求

作繭自縛與破繭成蝶是佛家對人世間的基本態度。安迪進入的是有形的監獄,而眾生則進入的無形的監獄,就像《法華經》譬喻品所說“三界如火宅”,誰又不是因為貪嗔痴被自己裹挾在地獄之中呢?所以在這個電影中通過有形的有高高城牆的監獄,向我們形象的比喻我們生活的世間、社會。在現實的生活中高高的城牆是由統治者隔離好壞善惡的界限,城牆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而個人被困在佛教所謂的六道之中則是由於自己的愚痴所造成的,佛說:沒有顛倒就不叫眾生,這個顛倒是自己造成的,“直心是道場”固然不錯,但“直心”的人果真能夠在這弱肉強食的五濁世間中生存下去麼?這簡直就是個笑話。

世間大部分事情都是誤會引起的。安迪的被誤認為犯了殺人罪在監獄中度過了近二十年,對於觀眾來說會為其鳴不平,在心底壓抑著感情,作為當事人來說則是終生都搭進去了,其個人內心包含著委屈。其實世間大部分的戰爭、爭吵都是由誤會產生的,你沒仔細觀察生活麼?我們從歷史中來看,韓信被謀殺是不是一個誤會?漢景帝的老師晁錯的被殺是不是一個誤會?甚至劉邦在死的時候險些殺了樊噲,這也不得不說是一個誤會。因為每個人的觀念不同,存在著這樣的價值觀和那樣的價值觀,所以一句話有多種解釋,你這樣理解,他那樣理解,於是就有了差異,這就是佛學所說的“見濁”,只有佛佛道同、心心相印,眾生太難於心心相印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強者自渡,聖者渡人

如哲學分為唯物和唯心來說,人本身也分為物質性的肉體和精神性的靈魂。在安迪進入監獄之初,監獄長就說:“把你們的靈魂交給上帝,把你們的肉體交給我”。西方人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上帝,中國人的一生則奉獻於家庭,當我們的肉體進入這樣的“火宅”,或者是如安迪進入牢獄,如老子所說:“吾之大患在有吾身”,人的精神則尋找一種寄託,需要在精神上建立一個能希冀的天國。人本身是一種智慧的動物,正是由於智慧才有了煩惱,禪宗說:“煩惱既菩提”也是這個意思,人如果和屎殼郎一樣,只是滿足口腹之慾,那樣既沒有智慧,也沒有煩惱,既沒有欣喜,也沒有悲哀,這樣的生活是你所要的麼?物質的世界可以用科學的視角去打量,人的精神也不是沒有內容,如果說整個世界都是精神所攝似乎在這裡覺的唐突,難道這不是整個東方哲學的精髓麼?儒家孟子說:“萬物皆備與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道家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佛家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當我們看到《聖經》裡的那把錘子,能獲得自由的那把錘子,能幫助我們眾生解脫牢獄的那把錘子,不就是一種哲學思想麼?影片中的安迪是解脫牢獄,則對於我們眾生來說則是解脫我們人世間這個“火宅”。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芸芸眾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監獄裡也是如此,人性無所不用其極,文明只是一個理想不可及的追求。親眼見過那些從牢獄出來的人,他們在牢獄被管理的服服帖帖,剛出來的時候甚至連筷子都不會使用。不但監獄的規矩是管束罪犯的,進入監獄的人也是各色人等,他們進入監獄的理由也往往十分荒唐,電影《傳奇之王》中的主人公自己被打入七號監獄時根本不知道什麼原因,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是“造化弄人”,安迪的一個朋友說“這裡的人都沒有罪,是法律害了我”,這些人之間也相互的制約,或者是為了自己的慾望,或者是為了他人的需求。人往往為了世俗的常態來平衡自己的人生,也會為了這個常態毀掉自己的人生,你要問眾生追求這個常態有何意義,只能說眾生只是存在、沒有意義,一個平常的老百姓活著就已經想當艱難,哪有世間去探尋人世間的奧祕。正是眾生生存的艱難,一個理想的社會需要紀律,但在日常生活中則需要一種文化,文化的作用是熏習,價值觀如一面鏡子,仁義之人往往看不到他人的人性之惡,能夠讓人不至於如動物一樣唯利是圖,那樣也就太可怕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忍耐是有限度的

誰在監獄裡不是靠一顆忍耐與堅持之心度過?很多年前讀馮侖的《野蠻生長》,其中作者說“偉大是熬出來的”,沒有經歷過不會對那句話有深刻體會,就如巴掌不打在自己臉上體會不到疼痛一樣,不是活的矯情,而實在是這個世間少有歡樂。在《西遊記》的開始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既如孫悟空一樣有著通天的本事,還不是被五行山壓的喘不上氣來?或者說人活在這個人世間不也是被五行所左右麼?在中國古代的命理學中,對於人的出生有著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並且把人出生時刻的“八字”進行五行生剋的解讀,似乎有著相似的道理,就是人在受到自然五行的擺佈,我們所想的正是宿命的安排。既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渺小的人不忍耐又有什麼辦法呢?現實中生活的人哪個不在忍耐之中,沒有孩子的到處求子,有了孩子的到處求利,沒有利的到處求面子,有了面子到處求名,有名有利的到處求溫情,就如叔本華所說:人的精神就像鐘擺,總是擺來擺去,很難停下來,人擺脫痛苦的辦法是追求藝術。其中那個無法忍耐的人,他的悲劇何嘗所有人的悲劇,就如《戰地鐘聲》所說:“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喝著清涼的啤酒

閱讀能夠讓人有一種人文的關懷,能夠讓每一隻“刺蝟”的刺變得平滑,對他人仁慈是一種善意。安迪和瑞德從相識相知,最後成為相互信任的“好基友”。人在困難之中容易相互扶持,往往讓人記憶深刻,中國古代有“雪中送炭”的成語,或許說的也是這種共患難的情況。在漢朝建立之初劉邦與項羽逐鹿中原,劉邦的妻子呂后和審食其被關在牢獄之中,在這期間審食其應該是對呂后想當照顧,這種關係一直延續到呂后掌權之後,仍然非常信任審食其,因為這種關係是在患難之中建立起來的。人在患難時容易尋找慰藉,小時候是依靠父母,成人之後還是會倚重朋友。當然,友情也隨著地位的變化而變化,友情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建立的,我們在《史記》中知道陳勝在田間地頭耕種時說“苟富貴,勿相忘”,而等到陳勝稱王的時候,昔日的朋友來投奔陳勝,最後陳勝把昔日的朋友都殺了。所以,人性可以抱有希望,但是這希望別太大,特別是在資本肢解一切的大的社會環境下,資本肢解了家庭、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各種純粹的交往關係,人活著的成本變高了,取予之間涉及到了更多的利益。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希望是人間之善

“有希望是一件好事,或許是人間之善,而好的事情就永遠不會消失”,這是影片中非常有名的一句話。你曾經的夢想實現了麼?你為這個夢想堅持了多久呢,你為了這個夢想真的是問心無愧麼。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自己自己夢想,也為了這個夢想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努力實現,但是結果還是實現不了呢?一年兩年容易度過,三五年也可以堅持,十多年也可以忍耐,可是如果幾十年為了一個夢想,還是實現不了呢?每當你剛點燃一把火的時候,老天爺就烏雲密佈降下瓢潑大雨,將你所做的努力全部澆滅,讓你前功盡棄,你怎麼辦?你可能會說這不太可能,哪有這麼背的運氣,總是倒黴。那你看過《三國演義》總會知道諸葛亮的“六出祁山”,諸葛亮六出祁山最後還不是無功而返,最後不是“星隕五丈原”麼?在把司馬懿團團圍住利用火攻的時候,老天爺降下大雨,也有“天不滅曹”的成語,諸葛亮的努力有什麼用,人算比得上天算麼?如果我們仔細的窺察這個人世間,其實沒有什麼規律可尋,人世間也充滿了無奈,佛法說“功不唐捐”,也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佛學“緣起”的世界觀與“因果”的思想總會侵入你的頭腦,否則你怎麼解釋這一切。在影片中安迪是幸運的,他成功的逃出了監獄,但在現實生活中作為芸芸眾生,有幾個人能夠解脫從而出離苦海呢?正是因為芸芸眾生的機會渺茫,這部影片才顯得可貴,所以“希望還是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主的審判迅速降臨


悲觀的看待世間的人,內心往往充滿慈悲。在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的結尾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曲就是《一生所愛》,每當聽到這首歌總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愛情具有貫穿生生世世的魔力,人們對於愛情的嚮往是在短暫中體味永恆,在那一刻幻想裝滿愛情的包袱,失戀則是在瞬間把這些包袱奪走,刻骨銘心的痛苦就說明這一點,人世間的快樂是有一點,但更多是佛教所說的煩惱,就像《一生所愛》的歌詞“苦海翻起愛恨,這世間難逃避命運”,歌曲中似乎帶有某些悲觀,但是悲觀的人往往仁慈,就像佛學所說的“慈悲”是一體的。

人世間的一切無非是造化弄人。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就是這樣一位失去愛情、家庭的人,而且是一位被誤認為是犯了殺人罪而被捕入獄,這就是安迪整個悲劇的開始。佛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息。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緣會時至際,其果定成熟。我每每看到這裡就會體味出佛家的味道來,一個人赤裸裸的來到人世間,又赤裸裸的離開,誰不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呢?但是既是作為過客,也有不同的活法,世俗的人結婚生子過著所謂正常人的生活,佛教徒看破世間而選擇歸隱以追求出世的解脫,而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則是被送進了監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飛翔對於鳥來說是一種需求

作繭自縛與破繭成蝶是佛家對人世間的基本態度。安迪進入的是有形的監獄,而眾生則進入的無形的監獄,就像《法華經》譬喻品所說“三界如火宅”,誰又不是因為貪嗔痴被自己裹挾在地獄之中呢?所以在這個電影中通過有形的有高高城牆的監獄,向我們形象的比喻我們生活的世間、社會。在現實的生活中高高的城牆是由統治者隔離好壞善惡的界限,城牆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而個人被困在佛教所謂的六道之中則是由於自己的愚痴所造成的,佛說:沒有顛倒就不叫眾生,這個顛倒是自己造成的,“直心是道場”固然不錯,但“直心”的人果真能夠在這弱肉強食的五濁世間中生存下去麼?這簡直就是個笑話。

世間大部分事情都是誤會引起的。安迪的被誤認為犯了殺人罪在監獄中度過了近二十年,對於觀眾來說會為其鳴不平,在心底壓抑著感情,作為當事人來說則是終生都搭進去了,其個人內心包含著委屈。其實世間大部分的戰爭、爭吵都是由誤會產生的,你沒仔細觀察生活麼?我們從歷史中來看,韓信被謀殺是不是一個誤會?漢景帝的老師晁錯的被殺是不是一個誤會?甚至劉邦在死的時候險些殺了樊噲,這也不得不說是一個誤會。因為每個人的觀念不同,存在著這樣的價值觀和那樣的價值觀,所以一句話有多種解釋,你這樣理解,他那樣理解,於是就有了差異,這就是佛學所說的“見濁”,只有佛佛道同、心心相印,眾生太難於心心相印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強者自渡,聖者渡人

如哲學分為唯物和唯心來說,人本身也分為物質性的肉體和精神性的靈魂。在安迪進入監獄之初,監獄長就說:“把你們的靈魂交給上帝,把你們的肉體交給我”。西方人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上帝,中國人的一生則奉獻於家庭,當我們的肉體進入這樣的“火宅”,或者是如安迪進入牢獄,如老子所說:“吾之大患在有吾身”,人的精神則尋找一種寄託,需要在精神上建立一個能希冀的天國。人本身是一種智慧的動物,正是由於智慧才有了煩惱,禪宗說:“煩惱既菩提”也是這個意思,人如果和屎殼郎一樣,只是滿足口腹之慾,那樣既沒有智慧,也沒有煩惱,既沒有欣喜,也沒有悲哀,這樣的生活是你所要的麼?物質的世界可以用科學的視角去打量,人的精神也不是沒有內容,如果說整個世界都是精神所攝似乎在這裡覺的唐突,難道這不是整個東方哲學的精髓麼?儒家孟子說:“萬物皆備與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道家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佛家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當我們看到《聖經》裡的那把錘子,能獲得自由的那把錘子,能幫助我們眾生解脫牢獄的那把錘子,不就是一種哲學思想麼?影片中的安迪是解脫牢獄,則對於我們眾生來說則是解脫我們人世間這個“火宅”。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芸芸眾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監獄裡也是如此,人性無所不用其極,文明只是一個理想不可及的追求。親眼見過那些從牢獄出來的人,他們在牢獄被管理的服服帖帖,剛出來的時候甚至連筷子都不會使用。不但監獄的規矩是管束罪犯的,進入監獄的人也是各色人等,他們進入監獄的理由也往往十分荒唐,電影《傳奇之王》中的主人公自己被打入七號監獄時根本不知道什麼原因,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是“造化弄人”,安迪的一個朋友說“這裡的人都沒有罪,是法律害了我”,這些人之間也相互的制約,或者是為了自己的慾望,或者是為了他人的需求。人往往為了世俗的常態來平衡自己的人生,也會為了這個常態毀掉自己的人生,你要問眾生追求這個常態有何意義,只能說眾生只是存在、沒有意義,一個平常的老百姓活著就已經想當艱難,哪有世間去探尋人世間的奧祕。正是眾生生存的艱難,一個理想的社會需要紀律,但在日常生活中則需要一種文化,文化的作用是熏習,價值觀如一面鏡子,仁義之人往往看不到他人的人性之惡,能夠讓人不至於如動物一樣唯利是圖,那樣也就太可怕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忍耐是有限度的

誰在監獄裡不是靠一顆忍耐與堅持之心度過?很多年前讀馮侖的《野蠻生長》,其中作者說“偉大是熬出來的”,沒有經歷過不會對那句話有深刻體會,就如巴掌不打在自己臉上體會不到疼痛一樣,不是活的矯情,而實在是這個世間少有歡樂。在《西遊記》的開始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既如孫悟空一樣有著通天的本事,還不是被五行山壓的喘不上氣來?或者說人活在這個人世間不也是被五行所左右麼?在中國古代的命理學中,對於人的出生有著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並且把人出生時刻的“八字”進行五行生剋的解讀,似乎有著相似的道理,就是人在受到自然五行的擺佈,我們所想的正是宿命的安排。既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渺小的人不忍耐又有什麼辦法呢?現實中生活的人哪個不在忍耐之中,沒有孩子的到處求子,有了孩子的到處求利,沒有利的到處求面子,有了面子到處求名,有名有利的到處求溫情,就如叔本華所說:人的精神就像鐘擺,總是擺來擺去,很難停下來,人擺脫痛苦的辦法是追求藝術。其中那個無法忍耐的人,他的悲劇何嘗所有人的悲劇,就如《戰地鐘聲》所說:“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喝著清涼的啤酒

閱讀能夠讓人有一種人文的關懷,能夠讓每一隻“刺蝟”的刺變得平滑,對他人仁慈是一種善意。安迪和瑞德從相識相知,最後成為相互信任的“好基友”。人在困難之中容易相互扶持,往往讓人記憶深刻,中國古代有“雪中送炭”的成語,或許說的也是這種共患難的情況。在漢朝建立之初劉邦與項羽逐鹿中原,劉邦的妻子呂后和審食其被關在牢獄之中,在這期間審食其應該是對呂后想當照顧,這種關係一直延續到呂后掌權之後,仍然非常信任審食其,因為這種關係是在患難之中建立起來的。人在患難時容易尋找慰藉,小時候是依靠父母,成人之後還是會倚重朋友。當然,友情也隨著地位的變化而變化,友情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建立的,我們在《史記》中知道陳勝在田間地頭耕種時說“苟富貴,勿相忘”,而等到陳勝稱王的時候,昔日的朋友來投奔陳勝,最後陳勝把昔日的朋友都殺了。所以,人性可以抱有希望,但是這希望別太大,特別是在資本肢解一切的大的社會環境下,資本肢解了家庭、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各種純粹的交往關係,人活著的成本變高了,取予之間涉及到了更多的利益。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希望是人間之善

“有希望是一件好事,或許是人間之善,而好的事情就永遠不會消失”,這是影片中非常有名的一句話。你曾經的夢想實現了麼?你為這個夢想堅持了多久呢,你為了這個夢想真的是問心無愧麼。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自己自己夢想,也為了這個夢想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努力實現,但是結果還是實現不了呢?一年兩年容易度過,三五年也可以堅持,十多年也可以忍耐,可是如果幾十年為了一個夢想,還是實現不了呢?每當你剛點燃一把火的時候,老天爺就烏雲密佈降下瓢潑大雨,將你所做的努力全部澆滅,讓你前功盡棄,你怎麼辦?你可能會說這不太可能,哪有這麼背的運氣,總是倒黴。那你看過《三國演義》總會知道諸葛亮的“六出祁山”,諸葛亮六出祁山最後還不是無功而返,最後不是“星隕五丈原”麼?在把司馬懿團團圍住利用火攻的時候,老天爺降下大雨,也有“天不滅曹”的成語,諸葛亮的努力有什麼用,人算比得上天算麼?如果我們仔細的窺察這個人世間,其實沒有什麼規律可尋,人世間也充滿了無奈,佛法說“功不唐捐”,也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佛學“緣起”的世界觀與“因果”的思想總會侵入你的頭腦,否則你怎麼解釋這一切。在影片中安迪是幸運的,他成功的逃出了監獄,但在現實生活中作為芸芸眾生,有幾個人能夠解脫從而出離苦海呢?正是因為芸芸眾生的機會渺茫,這部影片才顯得可貴,所以“希望還是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彷彿是個自由人

裴多非的名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說明了人身自由對於人本身來說像空氣一樣的重要。《史記·李斯列傳》中,在李斯最後被帶出監獄要到集市上腰斬的時候,李斯對他的次子說“我們牽著黃狗出上蔡東門,一起去追逐野兔,這樣的日子還有麼?”說完李斯和他的兒子抱頭痛哭,足見平常的自由對人來說就像水一樣,只有失去了才發覺他的可貴。自由是《肖申克的救贖》整個影片的支撐,沒有對於自由的嚮往,也就無從談起安迪的忍耐,更不會有這一切的故事了。自由也是相對的,每個生存在現實生活中人都是一個利益有關的關係網,生活成本的提高把每個人的自由逼到了牆角。如最簡單的家庭,一個人未成年時由父母撫養,一旦成人之後就又開始“掙錢養家”,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與“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的生活資料,實際上根本停不下來。人們頭腦裡還是傳統的觀念,可是已經進入了一種現代的生活關係環境,在鄉村中“安土重遷”、“養兒防老”的觀念還在,但是作為子女的新一代人四處奔波,父母得病也未見的能夠有所照顧。新一代子女的成家之後,新觀念的男男女女又為了自己家庭幸福,被迫拋棄年邁的父母,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已經數見不鮮,婚姻不但是《圍城》,人世間又何嘗不是《圍城》,所謂自由也是“圍城”的自由,或者說是一種酒後的忘卻。影片中安迪逃出監獄的自由是相對的,相對於我們這些芸芸眾生那些可見的或無形的監獄的囚禁來說,正因為難得反而是值得追慕值得嚮往的。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主的審判迅速降臨


悲觀的看待世間的人,內心往往充滿慈悲。在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的結尾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曲就是《一生所愛》,每當聽到這首歌總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愛情具有貫穿生生世世的魔力,人們對於愛情的嚮往是在短暫中體味永恆,在那一刻幻想裝滿愛情的包袱,失戀則是在瞬間把這些包袱奪走,刻骨銘心的痛苦就說明這一點,人世間的快樂是有一點,但更多是佛教所說的煩惱,就像《一生所愛》的歌詞“苦海翻起愛恨,這世間難逃避命運”,歌曲中似乎帶有某些悲觀,但是悲觀的人往往仁慈,就像佛學所說的“慈悲”是一體的。

人世間的一切無非是造化弄人。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就是這樣一位失去愛情、家庭的人,而且是一位被誤認為是犯了殺人罪而被捕入獄,這就是安迪整個悲劇的開始。佛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息。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緣會時至際,其果定成熟。我每每看到這裡就會體味出佛家的味道來,一個人赤裸裸的來到人世間,又赤裸裸的離開,誰不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呢?但是既是作為過客,也有不同的活法,世俗的人結婚生子過著所謂正常人的生活,佛教徒看破世間而選擇歸隱以追求出世的解脫,而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則是被送進了監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飛翔對於鳥來說是一種需求

作繭自縛與破繭成蝶是佛家對人世間的基本態度。安迪進入的是有形的監獄,而眾生則進入的無形的監獄,就像《法華經》譬喻品所說“三界如火宅”,誰又不是因為貪嗔痴被自己裹挾在地獄之中呢?所以在這個電影中通過有形的有高高城牆的監獄,向我們形象的比喻我們生活的世間、社會。在現實的生活中高高的城牆是由統治者隔離好壞善惡的界限,城牆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而個人被困在佛教所謂的六道之中則是由於自己的愚痴所造成的,佛說:沒有顛倒就不叫眾生,這個顛倒是自己造成的,“直心是道場”固然不錯,但“直心”的人果真能夠在這弱肉強食的五濁世間中生存下去麼?這簡直就是個笑話。

世間大部分事情都是誤會引起的。安迪的被誤認為犯了殺人罪在監獄中度過了近二十年,對於觀眾來說會為其鳴不平,在心底壓抑著感情,作為當事人來說則是終生都搭進去了,其個人內心包含著委屈。其實世間大部分的戰爭、爭吵都是由誤會產生的,你沒仔細觀察生活麼?我們從歷史中來看,韓信被謀殺是不是一個誤會?漢景帝的老師晁錯的被殺是不是一個誤會?甚至劉邦在死的時候險些殺了樊噲,這也不得不說是一個誤會。因為每個人的觀念不同,存在著這樣的價值觀和那樣的價值觀,所以一句話有多種解釋,你這樣理解,他那樣理解,於是就有了差異,這就是佛學所說的“見濁”,只有佛佛道同、心心相印,眾生太難於心心相印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強者自渡,聖者渡人

如哲學分為唯物和唯心來說,人本身也分為物質性的肉體和精神性的靈魂。在安迪進入監獄之初,監獄長就說:“把你們的靈魂交給上帝,把你們的肉體交給我”。西方人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上帝,中國人的一生則奉獻於家庭,當我們的肉體進入這樣的“火宅”,或者是如安迪進入牢獄,如老子所說:“吾之大患在有吾身”,人的精神則尋找一種寄託,需要在精神上建立一個能希冀的天國。人本身是一種智慧的動物,正是由於智慧才有了煩惱,禪宗說:“煩惱既菩提”也是這個意思,人如果和屎殼郎一樣,只是滿足口腹之慾,那樣既沒有智慧,也沒有煩惱,既沒有欣喜,也沒有悲哀,這樣的生活是你所要的麼?物質的世界可以用科學的視角去打量,人的精神也不是沒有內容,如果說整個世界都是精神所攝似乎在這裡覺的唐突,難道這不是整個東方哲學的精髓麼?儒家孟子說:“萬物皆備與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道家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佛家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當我們看到《聖經》裡的那把錘子,能獲得自由的那把錘子,能幫助我們眾生解脫牢獄的那把錘子,不就是一種哲學思想麼?影片中的安迪是解脫牢獄,則對於我們眾生來說則是解脫我們人世間這個“火宅”。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芸芸眾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監獄裡也是如此,人性無所不用其極,文明只是一個理想不可及的追求。親眼見過那些從牢獄出來的人,他們在牢獄被管理的服服帖帖,剛出來的時候甚至連筷子都不會使用。不但監獄的規矩是管束罪犯的,進入監獄的人也是各色人等,他們進入監獄的理由也往往十分荒唐,電影《傳奇之王》中的主人公自己被打入七號監獄時根本不知道什麼原因,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是“造化弄人”,安迪的一個朋友說“這裡的人都沒有罪,是法律害了我”,這些人之間也相互的制約,或者是為了自己的慾望,或者是為了他人的需求。人往往為了世俗的常態來平衡自己的人生,也會為了這個常態毀掉自己的人生,你要問眾生追求這個常態有何意義,只能說眾生只是存在、沒有意義,一個平常的老百姓活著就已經想當艱難,哪有世間去探尋人世間的奧祕。正是眾生生存的艱難,一個理想的社會需要紀律,但在日常生活中則需要一種文化,文化的作用是熏習,價值觀如一面鏡子,仁義之人往往看不到他人的人性之惡,能夠讓人不至於如動物一樣唯利是圖,那樣也就太可怕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忍耐是有限度的

誰在監獄裡不是靠一顆忍耐與堅持之心度過?很多年前讀馮侖的《野蠻生長》,其中作者說“偉大是熬出來的”,沒有經歷過不會對那句話有深刻體會,就如巴掌不打在自己臉上體會不到疼痛一樣,不是活的矯情,而實在是這個世間少有歡樂。在《西遊記》的開始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既如孫悟空一樣有著通天的本事,還不是被五行山壓的喘不上氣來?或者說人活在這個人世間不也是被五行所左右麼?在中國古代的命理學中,對於人的出生有著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並且把人出生時刻的“八字”進行五行生剋的解讀,似乎有著相似的道理,就是人在受到自然五行的擺佈,我們所想的正是宿命的安排。既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渺小的人不忍耐又有什麼辦法呢?現實中生活的人哪個不在忍耐之中,沒有孩子的到處求子,有了孩子的到處求利,沒有利的到處求面子,有了面子到處求名,有名有利的到處求溫情,就如叔本華所說:人的精神就像鐘擺,總是擺來擺去,很難停下來,人擺脫痛苦的辦法是追求藝術。其中那個無法忍耐的人,他的悲劇何嘗所有人的悲劇,就如《戰地鐘聲》所說:“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喝著清涼的啤酒

閱讀能夠讓人有一種人文的關懷,能夠讓每一隻“刺蝟”的刺變得平滑,對他人仁慈是一種善意。安迪和瑞德從相識相知,最後成為相互信任的“好基友”。人在困難之中容易相互扶持,往往讓人記憶深刻,中國古代有“雪中送炭”的成語,或許說的也是這種共患難的情況。在漢朝建立之初劉邦與項羽逐鹿中原,劉邦的妻子呂后和審食其被關在牢獄之中,在這期間審食其應該是對呂后想當照顧,這種關係一直延續到呂后掌權之後,仍然非常信任審食其,因為這種關係是在患難之中建立起來的。人在患難時容易尋找慰藉,小時候是依靠父母,成人之後還是會倚重朋友。當然,友情也隨著地位的變化而變化,友情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建立的,我們在《史記》中知道陳勝在田間地頭耕種時說“苟富貴,勿相忘”,而等到陳勝稱王的時候,昔日的朋友來投奔陳勝,最後陳勝把昔日的朋友都殺了。所以,人性可以抱有希望,但是這希望別太大,特別是在資本肢解一切的大的社會環境下,資本肢解了家庭、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各種純粹的交往關係,人活著的成本變高了,取予之間涉及到了更多的利益。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希望是人間之善

“有希望是一件好事,或許是人間之善,而好的事情就永遠不會消失”,這是影片中非常有名的一句話。你曾經的夢想實現了麼?你為這個夢想堅持了多久呢,你為了這個夢想真的是問心無愧麼。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自己自己夢想,也為了這個夢想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努力實現,但是結果還是實現不了呢?一年兩年容易度過,三五年也可以堅持,十多年也可以忍耐,可是如果幾十年為了一個夢想,還是實現不了呢?每當你剛點燃一把火的時候,老天爺就烏雲密佈降下瓢潑大雨,將你所做的努力全部澆滅,讓你前功盡棄,你怎麼辦?你可能會說這不太可能,哪有這麼背的運氣,總是倒黴。那你看過《三國演義》總會知道諸葛亮的“六出祁山”,諸葛亮六出祁山最後還不是無功而返,最後不是“星隕五丈原”麼?在把司馬懿團團圍住利用火攻的時候,老天爺降下大雨,也有“天不滅曹”的成語,諸葛亮的努力有什麼用,人算比得上天算麼?如果我們仔細的窺察這個人世間,其實沒有什麼規律可尋,人世間也充滿了無奈,佛法說“功不唐捐”,也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佛學“緣起”的世界觀與“因果”的思想總會侵入你的頭腦,否則你怎麼解釋這一切。在影片中安迪是幸運的,他成功的逃出了監獄,但在現實生活中作為芸芸眾生,有幾個人能夠解脫從而出離苦海呢?正是因為芸芸眾生的機會渺茫,這部影片才顯得可貴,所以“希望還是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彷彿是個自由人

裴多非的名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說明了人身自由對於人本身來說像空氣一樣的重要。《史記·李斯列傳》中,在李斯最後被帶出監獄要到集市上腰斬的時候,李斯對他的次子說“我們牽著黃狗出上蔡東門,一起去追逐野兔,這樣的日子還有麼?”說完李斯和他的兒子抱頭痛哭,足見平常的自由對人來說就像水一樣,只有失去了才發覺他的可貴。自由是《肖申克的救贖》整個影片的支撐,沒有對於自由的嚮往,也就無從談起安迪的忍耐,更不會有這一切的故事了。自由也是相對的,每個生存在現實生活中人都是一個利益有關的關係網,生活成本的提高把每個人的自由逼到了牆角。如最簡單的家庭,一個人未成年時由父母撫養,一旦成人之後就又開始“掙錢養家”,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與“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的生活資料,實際上根本停不下來。人們頭腦裡還是傳統的觀念,可是已經進入了一種現代的生活關係環境,在鄉村中“安土重遷”、“養兒防老”的觀念還在,但是作為子女的新一代人四處奔波,父母得病也未見的能夠有所照顧。新一代子女的成家之後,新觀念的男男女女又為了自己家庭幸福,被迫拋棄年邁的父母,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已經數見不鮮,婚姻不但是《圍城》,人世間又何嘗不是《圍城》,所謂自由也是“圍城”的自由,或者說是一種酒後的忘卻。影片中安迪逃出監獄的自由是相對的,相對於我們這些芸芸眾生那些可見的或無形的監獄的囚禁來說,正因為難得反而是值得追慕值得嚮往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追求藝術是減輕痛苦的一個辦法

愛好是平復人類躁動的良藥。在影片中安迪有雕刻的愛好,也有閱讀的習慣,他在監獄中辦起了圖書館,並且給人培訓讓人們獲得生存所需的基本技能的證書。用其中的話說“人需要找一件事情來做,在監獄中最不缺少的是世間”,《基督山伯爵》或者《傳奇之王》中的那個老者,在監獄中忙來忙去沒有閒暇的世間,這樣才會使得人在精神上過的充實。痛苦和罪惡是人生的常態,勞動是人避免或減輕痛苦的必要手段,而愛好則在減輕痛苦的同時增添一點快樂。我們知道荷蘭的大哲學家斯賓諾莎喜歡哲學,但是它會通過幫助別人磨鏡片來維持生計;而大思想家盧梭則非常喜歡閱讀,他則通過幫助別人作樂譜來維持生計;《道德經》說:“甚愛必大廢,多藏必厚亡”,這也是有所取捨的道理,有愛好者必有真性情,有真性情的人是值得交往的朋友,在現實生活中你會看到有些喜歡動手製作東西,製作自行車、只做木工,同時,有了愛好則遠離了一些不必要的環境、事情,也遠離了是非,獲得了內心的安寧與清淨。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主的審判迅速降臨


悲觀的看待世間的人,內心往往充滿慈悲。在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的結尾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曲就是《一生所愛》,每當聽到這首歌總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愛情具有貫穿生生世世的魔力,人們對於愛情的嚮往是在短暫中體味永恆,在那一刻幻想裝滿愛情的包袱,失戀則是在瞬間把這些包袱奪走,刻骨銘心的痛苦就說明這一點,人世間的快樂是有一點,但更多是佛教所說的煩惱,就像《一生所愛》的歌詞“苦海翻起愛恨,這世間難逃避命運”,歌曲中似乎帶有某些悲觀,但是悲觀的人往往仁慈,就像佛學所說的“慈悲”是一體的。

人世間的一切無非是造化弄人。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就是這樣一位失去愛情、家庭的人,而且是一位被誤認為是犯了殺人罪而被捕入獄,這就是安迪整個悲劇的開始。佛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息。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緣會時至際,其果定成熟。我每每看到這裡就會體味出佛家的味道來,一個人赤裸裸的來到人世間,又赤裸裸的離開,誰不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呢?但是既是作為過客,也有不同的活法,世俗的人結婚生子過著所謂正常人的生活,佛教徒看破世間而選擇歸隱以追求出世的解脫,而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則是被送進了監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飛翔對於鳥來說是一種需求

作繭自縛與破繭成蝶是佛家對人世間的基本態度。安迪進入的是有形的監獄,而眾生則進入的無形的監獄,就像《法華經》譬喻品所說“三界如火宅”,誰又不是因為貪嗔痴被自己裹挾在地獄之中呢?所以在這個電影中通過有形的有高高城牆的監獄,向我們形象的比喻我們生活的世間、社會。在現實的生活中高高的城牆是由統治者隔離好壞善惡的界限,城牆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而個人被困在佛教所謂的六道之中則是由於自己的愚痴所造成的,佛說:沒有顛倒就不叫眾生,這個顛倒是自己造成的,“直心是道場”固然不錯,但“直心”的人果真能夠在這弱肉強食的五濁世間中生存下去麼?這簡直就是個笑話。

世間大部分事情都是誤會引起的。安迪的被誤認為犯了殺人罪在監獄中度過了近二十年,對於觀眾來說會為其鳴不平,在心底壓抑著感情,作為當事人來說則是終生都搭進去了,其個人內心包含著委屈。其實世間大部分的戰爭、爭吵都是由誤會產生的,你沒仔細觀察生活麼?我們從歷史中來看,韓信被謀殺是不是一個誤會?漢景帝的老師晁錯的被殺是不是一個誤會?甚至劉邦在死的時候險些殺了樊噲,這也不得不說是一個誤會。因為每個人的觀念不同,存在著這樣的價值觀和那樣的價值觀,所以一句話有多種解釋,你這樣理解,他那樣理解,於是就有了差異,這就是佛學所說的“見濁”,只有佛佛道同、心心相印,眾生太難於心心相印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強者自渡,聖者渡人

如哲學分為唯物和唯心來說,人本身也分為物質性的肉體和精神性的靈魂。在安迪進入監獄之初,監獄長就說:“把你們的靈魂交給上帝,把你們的肉體交給我”。西方人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上帝,中國人的一生則奉獻於家庭,當我們的肉體進入這樣的“火宅”,或者是如安迪進入牢獄,如老子所說:“吾之大患在有吾身”,人的精神則尋找一種寄託,需要在精神上建立一個能希冀的天國。人本身是一種智慧的動物,正是由於智慧才有了煩惱,禪宗說:“煩惱既菩提”也是這個意思,人如果和屎殼郎一樣,只是滿足口腹之慾,那樣既沒有智慧,也沒有煩惱,既沒有欣喜,也沒有悲哀,這樣的生活是你所要的麼?物質的世界可以用科學的視角去打量,人的精神也不是沒有內容,如果說整個世界都是精神所攝似乎在這裡覺的唐突,難道這不是整個東方哲學的精髓麼?儒家孟子說:“萬物皆備與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道家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佛家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當我們看到《聖經》裡的那把錘子,能獲得自由的那把錘子,能幫助我們眾生解脫牢獄的那把錘子,不就是一種哲學思想麼?影片中的安迪是解脫牢獄,則對於我們眾生來說則是解脫我們人世間這個“火宅”。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芸芸眾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監獄裡也是如此,人性無所不用其極,文明只是一個理想不可及的追求。親眼見過那些從牢獄出來的人,他們在牢獄被管理的服服帖帖,剛出來的時候甚至連筷子都不會使用。不但監獄的規矩是管束罪犯的,進入監獄的人也是各色人等,他們進入監獄的理由也往往十分荒唐,電影《傳奇之王》中的主人公自己被打入七號監獄時根本不知道什麼原因,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是“造化弄人”,安迪的一個朋友說“這裡的人都沒有罪,是法律害了我”,這些人之間也相互的制約,或者是為了自己的慾望,或者是為了他人的需求。人往往為了世俗的常態來平衡自己的人生,也會為了這個常態毀掉自己的人生,你要問眾生追求這個常態有何意義,只能說眾生只是存在、沒有意義,一個平常的老百姓活著就已經想當艱難,哪有世間去探尋人世間的奧祕。正是眾生生存的艱難,一個理想的社會需要紀律,但在日常生活中則需要一種文化,文化的作用是熏習,價值觀如一面鏡子,仁義之人往往看不到他人的人性之惡,能夠讓人不至於如動物一樣唯利是圖,那樣也就太可怕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忍耐是有限度的

誰在監獄裡不是靠一顆忍耐與堅持之心度過?很多年前讀馮侖的《野蠻生長》,其中作者說“偉大是熬出來的”,沒有經歷過不會對那句話有深刻體會,就如巴掌不打在自己臉上體會不到疼痛一樣,不是活的矯情,而實在是這個世間少有歡樂。在《西遊記》的開始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既如孫悟空一樣有著通天的本事,還不是被五行山壓的喘不上氣來?或者說人活在這個人世間不也是被五行所左右麼?在中國古代的命理學中,對於人的出生有著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並且把人出生時刻的“八字”進行五行生剋的解讀,似乎有著相似的道理,就是人在受到自然五行的擺佈,我們所想的正是宿命的安排。既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渺小的人不忍耐又有什麼辦法呢?現實中生活的人哪個不在忍耐之中,沒有孩子的到處求子,有了孩子的到處求利,沒有利的到處求面子,有了面子到處求名,有名有利的到處求溫情,就如叔本華所說:人的精神就像鐘擺,總是擺來擺去,很難停下來,人擺脫痛苦的辦法是追求藝術。其中那個無法忍耐的人,他的悲劇何嘗所有人的悲劇,就如《戰地鐘聲》所說:“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喝著清涼的啤酒

閱讀能夠讓人有一種人文的關懷,能夠讓每一隻“刺蝟”的刺變得平滑,對他人仁慈是一種善意。安迪和瑞德從相識相知,最後成為相互信任的“好基友”。人在困難之中容易相互扶持,往往讓人記憶深刻,中國古代有“雪中送炭”的成語,或許說的也是這種共患難的情況。在漢朝建立之初劉邦與項羽逐鹿中原,劉邦的妻子呂后和審食其被關在牢獄之中,在這期間審食其應該是對呂后想當照顧,這種關係一直延續到呂后掌權之後,仍然非常信任審食其,因為這種關係是在患難之中建立起來的。人在患難時容易尋找慰藉,小時候是依靠父母,成人之後還是會倚重朋友。當然,友情也隨著地位的變化而變化,友情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建立的,我們在《史記》中知道陳勝在田間地頭耕種時說“苟富貴,勿相忘”,而等到陳勝稱王的時候,昔日的朋友來投奔陳勝,最後陳勝把昔日的朋友都殺了。所以,人性可以抱有希望,但是這希望別太大,特別是在資本肢解一切的大的社會環境下,資本肢解了家庭、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各種純粹的交往關係,人活著的成本變高了,取予之間涉及到了更多的利益。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希望是人間之善

“有希望是一件好事,或許是人間之善,而好的事情就永遠不會消失”,這是影片中非常有名的一句話。你曾經的夢想實現了麼?你為這個夢想堅持了多久呢,你為了這個夢想真的是問心無愧麼。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自己自己夢想,也為了這個夢想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努力實現,但是結果還是實現不了呢?一年兩年容易度過,三五年也可以堅持,十多年也可以忍耐,可是如果幾十年為了一個夢想,還是實現不了呢?每當你剛點燃一把火的時候,老天爺就烏雲密佈降下瓢潑大雨,將你所做的努力全部澆滅,讓你前功盡棄,你怎麼辦?你可能會說這不太可能,哪有這麼背的運氣,總是倒黴。那你看過《三國演義》總會知道諸葛亮的“六出祁山”,諸葛亮六出祁山最後還不是無功而返,最後不是“星隕五丈原”麼?在把司馬懿團團圍住利用火攻的時候,老天爺降下大雨,也有“天不滅曹”的成語,諸葛亮的努力有什麼用,人算比得上天算麼?如果我們仔細的窺察這個人世間,其實沒有什麼規律可尋,人世間也充滿了無奈,佛法說“功不唐捐”,也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佛學“緣起”的世界觀與“因果”的思想總會侵入你的頭腦,否則你怎麼解釋這一切。在影片中安迪是幸運的,他成功的逃出了監獄,但在現實生活中作為芸芸眾生,有幾個人能夠解脫從而出離苦海呢?正是因為芸芸眾生的機會渺茫,這部影片才顯得可貴,所以“希望還是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彷彿是個自由人

裴多非的名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說明了人身自由對於人本身來說像空氣一樣的重要。《史記·李斯列傳》中,在李斯最後被帶出監獄要到集市上腰斬的時候,李斯對他的次子說“我們牽著黃狗出上蔡東門,一起去追逐野兔,這樣的日子還有麼?”說完李斯和他的兒子抱頭痛哭,足見平常的自由對人來說就像水一樣,只有失去了才發覺他的可貴。自由是《肖申克的救贖》整個影片的支撐,沒有對於自由的嚮往,也就無從談起安迪的忍耐,更不會有這一切的故事了。自由也是相對的,每個生存在現實生活中人都是一個利益有關的關係網,生活成本的提高把每個人的自由逼到了牆角。如最簡單的家庭,一個人未成年時由父母撫養,一旦成人之後就又開始“掙錢養家”,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與“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的生活資料,實際上根本停不下來。人們頭腦裡還是傳統的觀念,可是已經進入了一種現代的生活關係環境,在鄉村中“安土重遷”、“養兒防老”的觀念還在,但是作為子女的新一代人四處奔波,父母得病也未見的能夠有所照顧。新一代子女的成家之後,新觀念的男男女女又為了自己家庭幸福,被迫拋棄年邁的父母,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已經數見不鮮,婚姻不但是《圍城》,人世間又何嘗不是《圍城》,所謂自由也是“圍城”的自由,或者說是一種酒後的忘卻。影片中安迪逃出監獄的自由是相對的,相對於我們這些芸芸眾生那些可見的或無形的監獄的囚禁來說,正因為難得反而是值得追慕值得嚮往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追求藝術是減輕痛苦的一個辦法

愛好是平復人類躁動的良藥。在影片中安迪有雕刻的愛好,也有閱讀的習慣,他在監獄中辦起了圖書館,並且給人培訓讓人們獲得生存所需的基本技能的證書。用其中的話說“人需要找一件事情來做,在監獄中最不缺少的是世間”,《基督山伯爵》或者《傳奇之王》中的那個老者,在監獄中忙來忙去沒有閒暇的世間,這樣才會使得人在精神上過的充實。痛苦和罪惡是人生的常態,勞動是人避免或減輕痛苦的必要手段,而愛好則在減輕痛苦的同時增添一點快樂。我們知道荷蘭的大哲學家斯賓諾莎喜歡哲學,但是它會通過幫助別人磨鏡片來維持生計;而大思想家盧梭則非常喜歡閱讀,他則通過幫助別人作樂譜來維持生計;《道德經》說:“甚愛必大廢,多藏必厚亡”,這也是有所取捨的道理,有愛好者必有真性情,有真性情的人是值得交往的朋友,在現實生活中你會看到有些喜歡動手製作東西,製作自行車、只做木工,同時,有了愛好則遠離了一些不必要的環境、事情,也遠離了是非,獲得了內心的安寧與清淨。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體制化

體制化是自己在心中慢慢砌成的牆。布魯斯在監獄中生活了五十年,如此之長的之間中漸漸的適應了監獄的生活,在監獄中他負責圖書館向外借書的工作,他還餵養了一隻從鳥巢掉下來的烏鴉,慢慢的將烏鴉養大,這是意味內心善良而且非常有教養的老人。可是一離開生活了五十多年的監獄,在一家超市裡工作,可是始終無法適應監獄之外的生活,用影片中的話說就是被體制化了。一個人被體制化是無形的,是個人在自己的心裡不斷砌成的價值觀,有時候這個過程是被動的,有時候這個過程也是主動的。《道德經》中有“絕聖棄智”的說法,古代也有“愚民”的政策,或者說的更為廣義的教育,都是一種體制化的過程。有些體制化的目的是好的,比如“禮失求諸野”形成一種文明的體制化則是好的,而有些體制化則不好,就像布魯斯的事情,影片中瑞德說:“他們把你送到這裡來就是他們的目的,至少是部分達到了,這些高牆很有意思,起初你討厭它,慢慢就會離不開它”。在現代社會急劇變化的時代裡,你會看到那些鄉村中老年人們,漸漸與整個的現代文明在脫鉤,作為傳統鄉村中老年人一到現代化的大城市,似乎適應起來也很困難,這也是體制化的一種結果,佛法常常講“熏習”,或者通俗來說就是“民風”,實際上也是逐漸體質化的氛圍。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主的審判迅速降臨


悲觀的看待世間的人,內心往往充滿慈悲。在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的結尾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曲就是《一生所愛》,每當聽到這首歌總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愛情具有貫穿生生世世的魔力,人們對於愛情的嚮往是在短暫中體味永恆,在那一刻幻想裝滿愛情的包袱,失戀則是在瞬間把這些包袱奪走,刻骨銘心的痛苦就說明這一點,人世間的快樂是有一點,但更多是佛教所說的煩惱,就像《一生所愛》的歌詞“苦海翻起愛恨,這世間難逃避命運”,歌曲中似乎帶有某些悲觀,但是悲觀的人往往仁慈,就像佛學所說的“慈悲”是一體的。

人世間的一切無非是造化弄人。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就是這樣一位失去愛情、家庭的人,而且是一位被誤認為是犯了殺人罪而被捕入獄,這就是安迪整個悲劇的開始。佛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息。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緣會時至際,其果定成熟。我每每看到這裡就會體味出佛家的味道來,一個人赤裸裸的來到人世間,又赤裸裸的離開,誰不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呢?但是既是作為過客,也有不同的活法,世俗的人結婚生子過著所謂正常人的生活,佛教徒看破世間而選擇歸隱以追求出世的解脫,而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則是被送進了監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飛翔對於鳥來說是一種需求

作繭自縛與破繭成蝶是佛家對人世間的基本態度。安迪進入的是有形的監獄,而眾生則進入的無形的監獄,就像《法華經》譬喻品所說“三界如火宅”,誰又不是因為貪嗔痴被自己裹挾在地獄之中呢?所以在這個電影中通過有形的有高高城牆的監獄,向我們形象的比喻我們生活的世間、社會。在現實的生活中高高的城牆是由統治者隔離好壞善惡的界限,城牆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而個人被困在佛教所謂的六道之中則是由於自己的愚痴所造成的,佛說:沒有顛倒就不叫眾生,這個顛倒是自己造成的,“直心是道場”固然不錯,但“直心”的人果真能夠在這弱肉強食的五濁世間中生存下去麼?這簡直就是個笑話。

世間大部分事情都是誤會引起的。安迪的被誤認為犯了殺人罪在監獄中度過了近二十年,對於觀眾來說會為其鳴不平,在心底壓抑著感情,作為當事人來說則是終生都搭進去了,其個人內心包含著委屈。其實世間大部分的戰爭、爭吵都是由誤會產生的,你沒仔細觀察生活麼?我們從歷史中來看,韓信被謀殺是不是一個誤會?漢景帝的老師晁錯的被殺是不是一個誤會?甚至劉邦在死的時候險些殺了樊噲,這也不得不說是一個誤會。因為每個人的觀念不同,存在著這樣的價值觀和那樣的價值觀,所以一句話有多種解釋,你這樣理解,他那樣理解,於是就有了差異,這就是佛學所說的“見濁”,只有佛佛道同、心心相印,眾生太難於心心相印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強者自渡,聖者渡人

如哲學分為唯物和唯心來說,人本身也分為物質性的肉體和精神性的靈魂。在安迪進入監獄之初,監獄長就說:“把你們的靈魂交給上帝,把你們的肉體交給我”。西方人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上帝,中國人的一生則奉獻於家庭,當我們的肉體進入這樣的“火宅”,或者是如安迪進入牢獄,如老子所說:“吾之大患在有吾身”,人的精神則尋找一種寄託,需要在精神上建立一個能希冀的天國。人本身是一種智慧的動物,正是由於智慧才有了煩惱,禪宗說:“煩惱既菩提”也是這個意思,人如果和屎殼郎一樣,只是滿足口腹之慾,那樣既沒有智慧,也沒有煩惱,既沒有欣喜,也沒有悲哀,這樣的生活是你所要的麼?物質的世界可以用科學的視角去打量,人的精神也不是沒有內容,如果說整個世界都是精神所攝似乎在這裡覺的唐突,難道這不是整個東方哲學的精髓麼?儒家孟子說:“萬物皆備與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道家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佛家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當我們看到《聖經》裡的那把錘子,能獲得自由的那把錘子,能幫助我們眾生解脫牢獄的那把錘子,不就是一種哲學思想麼?影片中的安迪是解脫牢獄,則對於我們眾生來說則是解脫我們人世間這個“火宅”。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芸芸眾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監獄裡也是如此,人性無所不用其極,文明只是一個理想不可及的追求。親眼見過那些從牢獄出來的人,他們在牢獄被管理的服服帖帖,剛出來的時候甚至連筷子都不會使用。不但監獄的規矩是管束罪犯的,進入監獄的人也是各色人等,他們進入監獄的理由也往往十分荒唐,電影《傳奇之王》中的主人公自己被打入七號監獄時根本不知道什麼原因,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是“造化弄人”,安迪的一個朋友說“這裡的人都沒有罪,是法律害了我”,這些人之間也相互的制約,或者是為了自己的慾望,或者是為了他人的需求。人往往為了世俗的常態來平衡自己的人生,也會為了這個常態毀掉自己的人生,你要問眾生追求這個常態有何意義,只能說眾生只是存在、沒有意義,一個平常的老百姓活著就已經想當艱難,哪有世間去探尋人世間的奧祕。正是眾生生存的艱難,一個理想的社會需要紀律,但在日常生活中則需要一種文化,文化的作用是熏習,價值觀如一面鏡子,仁義之人往往看不到他人的人性之惡,能夠讓人不至於如動物一樣唯利是圖,那樣也就太可怕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忍耐是有限度的

誰在監獄裡不是靠一顆忍耐與堅持之心度過?很多年前讀馮侖的《野蠻生長》,其中作者說“偉大是熬出來的”,沒有經歷過不會對那句話有深刻體會,就如巴掌不打在自己臉上體會不到疼痛一樣,不是活的矯情,而實在是這個世間少有歡樂。在《西遊記》的開始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既如孫悟空一樣有著通天的本事,還不是被五行山壓的喘不上氣來?或者說人活在這個人世間不也是被五行所左右麼?在中國古代的命理學中,對於人的出生有著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並且把人出生時刻的“八字”進行五行生剋的解讀,似乎有著相似的道理,就是人在受到自然五行的擺佈,我們所想的正是宿命的安排。既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渺小的人不忍耐又有什麼辦法呢?現實中生活的人哪個不在忍耐之中,沒有孩子的到處求子,有了孩子的到處求利,沒有利的到處求面子,有了面子到處求名,有名有利的到處求溫情,就如叔本華所說:人的精神就像鐘擺,總是擺來擺去,很難停下來,人擺脫痛苦的辦法是追求藝術。其中那個無法忍耐的人,他的悲劇何嘗所有人的悲劇,就如《戰地鐘聲》所說:“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喝著清涼的啤酒

閱讀能夠讓人有一種人文的關懷,能夠讓每一隻“刺蝟”的刺變得平滑,對他人仁慈是一種善意。安迪和瑞德從相識相知,最後成為相互信任的“好基友”。人在困難之中容易相互扶持,往往讓人記憶深刻,中國古代有“雪中送炭”的成語,或許說的也是這種共患難的情況。在漢朝建立之初劉邦與項羽逐鹿中原,劉邦的妻子呂后和審食其被關在牢獄之中,在這期間審食其應該是對呂后想當照顧,這種關係一直延續到呂后掌權之後,仍然非常信任審食其,因為這種關係是在患難之中建立起來的。人在患難時容易尋找慰藉,小時候是依靠父母,成人之後還是會倚重朋友。當然,友情也隨著地位的變化而變化,友情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建立的,我們在《史記》中知道陳勝在田間地頭耕種時說“苟富貴,勿相忘”,而等到陳勝稱王的時候,昔日的朋友來投奔陳勝,最後陳勝把昔日的朋友都殺了。所以,人性可以抱有希望,但是這希望別太大,特別是在資本肢解一切的大的社會環境下,資本肢解了家庭、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各種純粹的交往關係,人活著的成本變高了,取予之間涉及到了更多的利益。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希望是人間之善

“有希望是一件好事,或許是人間之善,而好的事情就永遠不會消失”,這是影片中非常有名的一句話。你曾經的夢想實現了麼?你為這個夢想堅持了多久呢,你為了這個夢想真的是問心無愧麼。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自己自己夢想,也為了這個夢想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努力實現,但是結果還是實現不了呢?一年兩年容易度過,三五年也可以堅持,十多年也可以忍耐,可是如果幾十年為了一個夢想,還是實現不了呢?每當你剛點燃一把火的時候,老天爺就烏雲密佈降下瓢潑大雨,將你所做的努力全部澆滅,讓你前功盡棄,你怎麼辦?你可能會說這不太可能,哪有這麼背的運氣,總是倒黴。那你看過《三國演義》總會知道諸葛亮的“六出祁山”,諸葛亮六出祁山最後還不是無功而返,最後不是“星隕五丈原”麼?在把司馬懿團團圍住利用火攻的時候,老天爺降下大雨,也有“天不滅曹”的成語,諸葛亮的努力有什麼用,人算比得上天算麼?如果我們仔細的窺察這個人世間,其實沒有什麼規律可尋,人世間也充滿了無奈,佛法說“功不唐捐”,也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佛學“緣起”的世界觀與“因果”的思想總會侵入你的頭腦,否則你怎麼解釋這一切。在影片中安迪是幸運的,他成功的逃出了監獄,但在現實生活中作為芸芸眾生,有幾個人能夠解脫從而出離苦海呢?正是因為芸芸眾生的機會渺茫,這部影片才顯得可貴,所以“希望還是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彷彿是個自由人

裴多非的名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說明了人身自由對於人本身來說像空氣一樣的重要。《史記·李斯列傳》中,在李斯最後被帶出監獄要到集市上腰斬的時候,李斯對他的次子說“我們牽著黃狗出上蔡東門,一起去追逐野兔,這樣的日子還有麼?”說完李斯和他的兒子抱頭痛哭,足見平常的自由對人來說就像水一樣,只有失去了才發覺他的可貴。自由是《肖申克的救贖》整個影片的支撐,沒有對於自由的嚮往,也就無從談起安迪的忍耐,更不會有這一切的故事了。自由也是相對的,每個生存在現實生活中人都是一個利益有關的關係網,生活成本的提高把每個人的自由逼到了牆角。如最簡單的家庭,一個人未成年時由父母撫養,一旦成人之後就又開始“掙錢養家”,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與“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的生活資料,實際上根本停不下來。人們頭腦裡還是傳統的觀念,可是已經進入了一種現代的生活關係環境,在鄉村中“安土重遷”、“養兒防老”的觀念還在,但是作為子女的新一代人四處奔波,父母得病也未見的能夠有所照顧。新一代子女的成家之後,新觀念的男男女女又為了自己家庭幸福,被迫拋棄年邁的父母,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已經數見不鮮,婚姻不但是《圍城》,人世間又何嘗不是《圍城》,所謂自由也是“圍城”的自由,或者說是一種酒後的忘卻。影片中安迪逃出監獄的自由是相對的,相對於我們這些芸芸眾生那些可見的或無形的監獄的囚禁來說,正因為難得反而是值得追慕值得嚮往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追求藝術是減輕痛苦的一個辦法

愛好是平復人類躁動的良藥。在影片中安迪有雕刻的愛好,也有閱讀的習慣,他在監獄中辦起了圖書館,並且給人培訓讓人們獲得生存所需的基本技能的證書。用其中的話說“人需要找一件事情來做,在監獄中最不缺少的是世間”,《基督山伯爵》或者《傳奇之王》中的那個老者,在監獄中忙來忙去沒有閒暇的世間,這樣才會使得人在精神上過的充實。痛苦和罪惡是人生的常態,勞動是人避免或減輕痛苦的必要手段,而愛好則在減輕痛苦的同時增添一點快樂。我們知道荷蘭的大哲學家斯賓諾莎喜歡哲學,但是它會通過幫助別人磨鏡片來維持生計;而大思想家盧梭則非常喜歡閱讀,他則通過幫助別人作樂譜來維持生計;《道德經》說:“甚愛必大廢,多藏必厚亡”,這也是有所取捨的道理,有愛好者必有真性情,有真性情的人是值得交往的朋友,在現實生活中你會看到有些喜歡動手製作東西,製作自行車、只做木工,同時,有了愛好則遠離了一些不必要的環境、事情,也遠離了是非,獲得了內心的安寧與清淨。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體制化

體制化是自己在心中慢慢砌成的牆。布魯斯在監獄中生活了五十年,如此之長的之間中漸漸的適應了監獄的生活,在監獄中他負責圖書館向外借書的工作,他還餵養了一隻從鳥巢掉下來的烏鴉,慢慢的將烏鴉養大,這是意味內心善良而且非常有教養的老人。可是一離開生活了五十多年的監獄,在一家超市裡工作,可是始終無法適應監獄之外的生活,用影片中的話說就是被體制化了。一個人被體制化是無形的,是個人在自己的心裡不斷砌成的價值觀,有時候這個過程是被動的,有時候這個過程也是主動的。《道德經》中有“絕聖棄智”的說法,古代也有“愚民”的政策,或者說的更為廣義的教育,都是一種體制化的過程。有些體制化的目的是好的,比如“禮失求諸野”形成一種文明的體制化則是好的,而有些體制化則不好,就像布魯斯的事情,影片中瑞德說:“他們把你送到這裡來就是他們的目的,至少是部分達到了,這些高牆很有意思,起初你討厭它,慢慢就會離不開它”。在現代社會急劇變化的時代裡,你會看到那些鄉村中老年人們,漸漸與整個的現代文明在脫鉤,作為傳統鄉村中老年人一到現代化的大城市,似乎適應起來也很困難,這也是體制化的一種結果,佛法常常講“熏習”,或者通俗來說就是“民風”,實際上也是逐漸體質化的氛圍。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聖經裡的錘子

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與眾。安迪在十幾年的時間裡,慢慢用一把小小的錘子在挖開洞穴的過程中,這個計劃本身誰都沒有告訴,甚至是連他最好的朋友瑞德都沒有,因為他知道這樣的事既是告訴了瑞德也會遭到瑞德的反對,就像安迪與瑞德討論“希望”一樣,瑞德認為“希望是危險的”,他不贊成在監獄裡探討希望。所以安迪做成一件事沒有和平常人商量,這就是在《史記·商君列傳》中所說的“愚者暗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夫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他給了我們一種看待問題的視角,也告訴我們寬容的看待他人和自己,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比如說我們怎麼理解和我們意見不一致的人,比如說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等等,他們雖然支持者少,但是有他們的合理性,而這些合理性的思想往往是建設性的。一個人經歷的事情多了,就能同情性的理解他人的心境,理解這世間豐富多彩艱辛的人生。你能理解司馬遷受到宮刑而寫出《史記》麼?你能理解季布為了生存下去把自己變成奴隸麼?你能理解韓信所承受的胯下之辱麼?那麼在監獄安迪所承受的這些不公正的待遇,又算的了什麼?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主的審判迅速降臨


悲觀的看待世間的人,內心往往充滿慈悲。在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的結尾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曲就是《一生所愛》,每當聽到這首歌總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愛情具有貫穿生生世世的魔力,人們對於愛情的嚮往是在短暫中體味永恆,在那一刻幻想裝滿愛情的包袱,失戀則是在瞬間把這些包袱奪走,刻骨銘心的痛苦就說明這一點,人世間的快樂是有一點,但更多是佛教所說的煩惱,就像《一生所愛》的歌詞“苦海翻起愛恨,這世間難逃避命運”,歌曲中似乎帶有某些悲觀,但是悲觀的人往往仁慈,就像佛學所說的“慈悲”是一體的。

人世間的一切無非是造化弄人。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就是這樣一位失去愛情、家庭的人,而且是一位被誤認為是犯了殺人罪而被捕入獄,這就是安迪整個悲劇的開始。佛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息。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緣會時至際,其果定成熟。我每每看到這裡就會體味出佛家的味道來,一個人赤裸裸的來到人世間,又赤裸裸的離開,誰不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呢?但是既是作為過客,也有不同的活法,世俗的人結婚生子過著所謂正常人的生活,佛教徒看破世間而選擇歸隱以追求出世的解脫,而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則是被送進了監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飛翔對於鳥來說是一種需求

作繭自縛與破繭成蝶是佛家對人世間的基本態度。安迪進入的是有形的監獄,而眾生則進入的無形的監獄,就像《法華經》譬喻品所說“三界如火宅”,誰又不是因為貪嗔痴被自己裹挾在地獄之中呢?所以在這個電影中通過有形的有高高城牆的監獄,向我們形象的比喻我們生活的世間、社會。在現實的生活中高高的城牆是由統治者隔離好壞善惡的界限,城牆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而個人被困在佛教所謂的六道之中則是由於自己的愚痴所造成的,佛說:沒有顛倒就不叫眾生,這個顛倒是自己造成的,“直心是道場”固然不錯,但“直心”的人果真能夠在這弱肉強食的五濁世間中生存下去麼?這簡直就是個笑話。

世間大部分事情都是誤會引起的。安迪的被誤認為犯了殺人罪在監獄中度過了近二十年,對於觀眾來說會為其鳴不平,在心底壓抑著感情,作為當事人來說則是終生都搭進去了,其個人內心包含著委屈。其實世間大部分的戰爭、爭吵都是由誤會產生的,你沒仔細觀察生活麼?我們從歷史中來看,韓信被謀殺是不是一個誤會?漢景帝的老師晁錯的被殺是不是一個誤會?甚至劉邦在死的時候險些殺了樊噲,這也不得不說是一個誤會。因為每個人的觀念不同,存在著這樣的價值觀和那樣的價值觀,所以一句話有多種解釋,你這樣理解,他那樣理解,於是就有了差異,這就是佛學所說的“見濁”,只有佛佛道同、心心相印,眾生太難於心心相印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強者自渡,聖者渡人

如哲學分為唯物和唯心來說,人本身也分為物質性的肉體和精神性的靈魂。在安迪進入監獄之初,監獄長就說:“把你們的靈魂交給上帝,把你們的肉體交給我”。西方人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上帝,中國人的一生則奉獻於家庭,當我們的肉體進入這樣的“火宅”,或者是如安迪進入牢獄,如老子所說:“吾之大患在有吾身”,人的精神則尋找一種寄託,需要在精神上建立一個能希冀的天國。人本身是一種智慧的動物,正是由於智慧才有了煩惱,禪宗說:“煩惱既菩提”也是這個意思,人如果和屎殼郎一樣,只是滿足口腹之慾,那樣既沒有智慧,也沒有煩惱,既沒有欣喜,也沒有悲哀,這樣的生活是你所要的麼?物質的世界可以用科學的視角去打量,人的精神也不是沒有內容,如果說整個世界都是精神所攝似乎在這裡覺的唐突,難道這不是整個東方哲學的精髓麼?儒家孟子說:“萬物皆備與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道家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佛家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當我們看到《聖經》裡的那把錘子,能獲得自由的那把錘子,能幫助我們眾生解脫牢獄的那把錘子,不就是一種哲學思想麼?影片中的安迪是解脫牢獄,則對於我們眾生來說則是解脫我們人世間這個“火宅”。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芸芸眾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監獄裡也是如此,人性無所不用其極,文明只是一個理想不可及的追求。親眼見過那些從牢獄出來的人,他們在牢獄被管理的服服帖帖,剛出來的時候甚至連筷子都不會使用。不但監獄的規矩是管束罪犯的,進入監獄的人也是各色人等,他們進入監獄的理由也往往十分荒唐,電影《傳奇之王》中的主人公自己被打入七號監獄時根本不知道什麼原因,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是“造化弄人”,安迪的一個朋友說“這裡的人都沒有罪,是法律害了我”,這些人之間也相互的制約,或者是為了自己的慾望,或者是為了他人的需求。人往往為了世俗的常態來平衡自己的人生,也會為了這個常態毀掉自己的人生,你要問眾生追求這個常態有何意義,只能說眾生只是存在、沒有意義,一個平常的老百姓活著就已經想當艱難,哪有世間去探尋人世間的奧祕。正是眾生生存的艱難,一個理想的社會需要紀律,但在日常生活中則需要一種文化,文化的作用是熏習,價值觀如一面鏡子,仁義之人往往看不到他人的人性之惡,能夠讓人不至於如動物一樣唯利是圖,那樣也就太可怕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忍耐是有限度的

誰在監獄裡不是靠一顆忍耐與堅持之心度過?很多年前讀馮侖的《野蠻生長》,其中作者說“偉大是熬出來的”,沒有經歷過不會對那句話有深刻體會,就如巴掌不打在自己臉上體會不到疼痛一樣,不是活的矯情,而實在是這個世間少有歡樂。在《西遊記》的開始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既如孫悟空一樣有著通天的本事,還不是被五行山壓的喘不上氣來?或者說人活在這個人世間不也是被五行所左右麼?在中國古代的命理學中,對於人的出生有著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並且把人出生時刻的“八字”進行五行生剋的解讀,似乎有著相似的道理,就是人在受到自然五行的擺佈,我們所想的正是宿命的安排。既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渺小的人不忍耐又有什麼辦法呢?現實中生活的人哪個不在忍耐之中,沒有孩子的到處求子,有了孩子的到處求利,沒有利的到處求面子,有了面子到處求名,有名有利的到處求溫情,就如叔本華所說:人的精神就像鐘擺,總是擺來擺去,很難停下來,人擺脫痛苦的辦法是追求藝術。其中那個無法忍耐的人,他的悲劇何嘗所有人的悲劇,就如《戰地鐘聲》所說:“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喝著清涼的啤酒

閱讀能夠讓人有一種人文的關懷,能夠讓每一隻“刺蝟”的刺變得平滑,對他人仁慈是一種善意。安迪和瑞德從相識相知,最後成為相互信任的“好基友”。人在困難之中容易相互扶持,往往讓人記憶深刻,中國古代有“雪中送炭”的成語,或許說的也是這種共患難的情況。在漢朝建立之初劉邦與項羽逐鹿中原,劉邦的妻子呂后和審食其被關在牢獄之中,在這期間審食其應該是對呂后想當照顧,這種關係一直延續到呂后掌權之後,仍然非常信任審食其,因為這種關係是在患難之中建立起來的。人在患難時容易尋找慰藉,小時候是依靠父母,成人之後還是會倚重朋友。當然,友情也隨著地位的變化而變化,友情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建立的,我們在《史記》中知道陳勝在田間地頭耕種時說“苟富貴,勿相忘”,而等到陳勝稱王的時候,昔日的朋友來投奔陳勝,最後陳勝把昔日的朋友都殺了。所以,人性可以抱有希望,但是這希望別太大,特別是在資本肢解一切的大的社會環境下,資本肢解了家庭、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各種純粹的交往關係,人活著的成本變高了,取予之間涉及到了更多的利益。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希望是人間之善

“有希望是一件好事,或許是人間之善,而好的事情就永遠不會消失”,這是影片中非常有名的一句話。你曾經的夢想實現了麼?你為這個夢想堅持了多久呢,你為了這個夢想真的是問心無愧麼。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自己自己夢想,也為了這個夢想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努力實現,但是結果還是實現不了呢?一年兩年容易度過,三五年也可以堅持,十多年也可以忍耐,可是如果幾十年為了一個夢想,還是實現不了呢?每當你剛點燃一把火的時候,老天爺就烏雲密佈降下瓢潑大雨,將你所做的努力全部澆滅,讓你前功盡棄,你怎麼辦?你可能會說這不太可能,哪有這麼背的運氣,總是倒黴。那你看過《三國演義》總會知道諸葛亮的“六出祁山”,諸葛亮六出祁山最後還不是無功而返,最後不是“星隕五丈原”麼?在把司馬懿團團圍住利用火攻的時候,老天爺降下大雨,也有“天不滅曹”的成語,諸葛亮的努力有什麼用,人算比得上天算麼?如果我們仔細的窺察這個人世間,其實沒有什麼規律可尋,人世間也充滿了無奈,佛法說“功不唐捐”,也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佛學“緣起”的世界觀與“因果”的思想總會侵入你的頭腦,否則你怎麼解釋這一切。在影片中安迪是幸運的,他成功的逃出了監獄,但在現實生活中作為芸芸眾生,有幾個人能夠解脫從而出離苦海呢?正是因為芸芸眾生的機會渺茫,這部影片才顯得可貴,所以“希望還是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彷彿是個自由人

裴多非的名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說明了人身自由對於人本身來說像空氣一樣的重要。《史記·李斯列傳》中,在李斯最後被帶出監獄要到集市上腰斬的時候,李斯對他的次子說“我們牽著黃狗出上蔡東門,一起去追逐野兔,這樣的日子還有麼?”說完李斯和他的兒子抱頭痛哭,足見平常的自由對人來說就像水一樣,只有失去了才發覺他的可貴。自由是《肖申克的救贖》整個影片的支撐,沒有對於自由的嚮往,也就無從談起安迪的忍耐,更不會有這一切的故事了。自由也是相對的,每個生存在現實生活中人都是一個利益有關的關係網,生活成本的提高把每個人的自由逼到了牆角。如最簡單的家庭,一個人未成年時由父母撫養,一旦成人之後就又開始“掙錢養家”,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與“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的生活資料,實際上根本停不下來。人們頭腦裡還是傳統的觀念,可是已經進入了一種現代的生活關係環境,在鄉村中“安土重遷”、“養兒防老”的觀念還在,但是作為子女的新一代人四處奔波,父母得病也未見的能夠有所照顧。新一代子女的成家之後,新觀念的男男女女又為了自己家庭幸福,被迫拋棄年邁的父母,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已經數見不鮮,婚姻不但是《圍城》,人世間又何嘗不是《圍城》,所謂自由也是“圍城”的自由,或者說是一種酒後的忘卻。影片中安迪逃出監獄的自由是相對的,相對於我們這些芸芸眾生那些可見的或無形的監獄的囚禁來說,正因為難得反而是值得追慕值得嚮往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追求藝術是減輕痛苦的一個辦法

愛好是平復人類躁動的良藥。在影片中安迪有雕刻的愛好,也有閱讀的習慣,他在監獄中辦起了圖書館,並且給人培訓讓人們獲得生存所需的基本技能的證書。用其中的話說“人需要找一件事情來做,在監獄中最不缺少的是世間”,《基督山伯爵》或者《傳奇之王》中的那個老者,在監獄中忙來忙去沒有閒暇的世間,這樣才會使得人在精神上過的充實。痛苦和罪惡是人生的常態,勞動是人避免或減輕痛苦的必要手段,而愛好則在減輕痛苦的同時增添一點快樂。我們知道荷蘭的大哲學家斯賓諾莎喜歡哲學,但是它會通過幫助別人磨鏡片來維持生計;而大思想家盧梭則非常喜歡閱讀,他則通過幫助別人作樂譜來維持生計;《道德經》說:“甚愛必大廢,多藏必厚亡”,這也是有所取捨的道理,有愛好者必有真性情,有真性情的人是值得交往的朋友,在現實生活中你會看到有些喜歡動手製作東西,製作自行車、只做木工,同時,有了愛好則遠離了一些不必要的環境、事情,也遠離了是非,獲得了內心的安寧與清淨。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體制化

體制化是自己在心中慢慢砌成的牆。布魯斯在監獄中生活了五十年,如此之長的之間中漸漸的適應了監獄的生活,在監獄中他負責圖書館向外借書的工作,他還餵養了一隻從鳥巢掉下來的烏鴉,慢慢的將烏鴉養大,這是意味內心善良而且非常有教養的老人。可是一離開生活了五十多年的監獄,在一家超市裡工作,可是始終無法適應監獄之外的生活,用影片中的話說就是被體制化了。一個人被體制化是無形的,是個人在自己的心裡不斷砌成的價值觀,有時候這個過程是被動的,有時候這個過程也是主動的。《道德經》中有“絕聖棄智”的說法,古代也有“愚民”的政策,或者說的更為廣義的教育,都是一種體制化的過程。有些體制化的目的是好的,比如“禮失求諸野”形成一種文明的體制化則是好的,而有些體制化則不好,就像布魯斯的事情,影片中瑞德說:“他們把你送到這裡來就是他們的目的,至少是部分達到了,這些高牆很有意思,起初你討厭它,慢慢就會離不開它”。在現代社會急劇變化的時代裡,你會看到那些鄉村中老年人們,漸漸與整個的現代文明在脫鉤,作為傳統鄉村中老年人一到現代化的大城市,似乎適應起來也很困難,這也是體制化的一種結果,佛法常常講“熏習”,或者通俗來說就是“民風”,實際上也是逐漸體質化的氛圍。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聖經裡的錘子

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與眾。安迪在十幾年的時間裡,慢慢用一把小小的錘子在挖開洞穴的過程中,這個計劃本身誰都沒有告訴,甚至是連他最好的朋友瑞德都沒有,因為他知道這樣的事既是告訴了瑞德也會遭到瑞德的反對,就像安迪與瑞德討論“希望”一樣,瑞德認為“希望是危險的”,他不贊成在監獄裡探討希望。所以安迪做成一件事沒有和平常人商量,這就是在《史記·商君列傳》中所說的“愚者暗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夫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他給了我們一種看待問題的視角,也告訴我們寬容的看待他人和自己,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比如說我們怎麼理解和我們意見不一致的人,比如說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等等,他們雖然支持者少,但是有他們的合理性,而這些合理性的思想往往是建設性的。一個人經歷的事情多了,就能同情性的理解他人的心境,理解這世間豐富多彩艱辛的人生。你能理解司馬遷受到宮刑而寫出《史記》麼?你能理解季布為了生存下去把自己變成奴隸麼?你能理解韓信所承受的胯下之辱麼?那麼在監獄安迪所承受的這些不公正的待遇,又算的了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任何事不能半途而廢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安迪用一把誰都不相信的小錘子,一點一滴挖了二十年,把洞中的土一點一滴放在褲角里,然後撒到廣場上,這樣一點一點的竟然把洞給挖通了。這其實也給我們一種啟示:往往看起來無法實現的事情,只要你能夠堅持,一步一步向前走,往往能夠走到終點。比如說你在工作之餘要想去作某一件事情,為了這件事情甚至是廢寢忘食,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一點,一兩年你與別人的差距並不大,但是你能夠堅持十年二十年的去做,漸漸的你與別人的差距就拉開了,這種差異性的優勢是你的特長,它飽含有你的所有的心血,比如說你學木工,用幾十年的時間去積累各種經驗也會成為你謀生的工具,你可以給別人作板凳、桌椅、書櫥、衣櫃等等。我們在中學就學過的荀子的《勸學》,他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在這裡影片也告訴了我們這樣的一個道理: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經驗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質變。你如果是一名中醫學者,那麼你經過幾十年經驗的積累,你也會成為經驗豐富的中醫,這或許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相信“老中醫”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檢驗豐富、醫術高明。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主的審判迅速降臨


悲觀的看待世間的人,內心往往充滿慈悲。在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的結尾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曲就是《一生所愛》,每當聽到這首歌總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愛情具有貫穿生生世世的魔力,人們對於愛情的嚮往是在短暫中體味永恆,在那一刻幻想裝滿愛情的包袱,失戀則是在瞬間把這些包袱奪走,刻骨銘心的痛苦就說明這一點,人世間的快樂是有一點,但更多是佛教所說的煩惱,就像《一生所愛》的歌詞“苦海翻起愛恨,這世間難逃避命運”,歌曲中似乎帶有某些悲觀,但是悲觀的人往往仁慈,就像佛學所說的“慈悲”是一體的。

人世間的一切無非是造化弄人。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就是這樣一位失去愛情、家庭的人,而且是一位被誤認為是犯了殺人罪而被捕入獄,這就是安迪整個悲劇的開始。佛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息。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緣會時至際,其果定成熟。我每每看到這裡就會體味出佛家的味道來,一個人赤裸裸的來到人世間,又赤裸裸的離開,誰不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呢?但是既是作為過客,也有不同的活法,世俗的人結婚生子過著所謂正常人的生活,佛教徒看破世間而選擇歸隱以追求出世的解脫,而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則是被送進了監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飛翔對於鳥來說是一種需求

作繭自縛與破繭成蝶是佛家對人世間的基本態度。安迪進入的是有形的監獄,而眾生則進入的無形的監獄,就像《法華經》譬喻品所說“三界如火宅”,誰又不是因為貪嗔痴被自己裹挾在地獄之中呢?所以在這個電影中通過有形的有高高城牆的監獄,向我們形象的比喻我們生活的世間、社會。在現實的生活中高高的城牆是由統治者隔離好壞善惡的界限,城牆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而個人被困在佛教所謂的六道之中則是由於自己的愚痴所造成的,佛說:沒有顛倒就不叫眾生,這個顛倒是自己造成的,“直心是道場”固然不錯,但“直心”的人果真能夠在這弱肉強食的五濁世間中生存下去麼?這簡直就是個笑話。

世間大部分事情都是誤會引起的。安迪的被誤認為犯了殺人罪在監獄中度過了近二十年,對於觀眾來說會為其鳴不平,在心底壓抑著感情,作為當事人來說則是終生都搭進去了,其個人內心包含著委屈。其實世間大部分的戰爭、爭吵都是由誤會產生的,你沒仔細觀察生活麼?我們從歷史中來看,韓信被謀殺是不是一個誤會?漢景帝的老師晁錯的被殺是不是一個誤會?甚至劉邦在死的時候險些殺了樊噲,這也不得不說是一個誤會。因為每個人的觀念不同,存在著這樣的價值觀和那樣的價值觀,所以一句話有多種解釋,你這樣理解,他那樣理解,於是就有了差異,這就是佛學所說的“見濁”,只有佛佛道同、心心相印,眾生太難於心心相印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強者自渡,聖者渡人

如哲學分為唯物和唯心來說,人本身也分為物質性的肉體和精神性的靈魂。在安迪進入監獄之初,監獄長就說:“把你們的靈魂交給上帝,把你們的肉體交給我”。西方人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上帝,中國人的一生則奉獻於家庭,當我們的肉體進入這樣的“火宅”,或者是如安迪進入牢獄,如老子所說:“吾之大患在有吾身”,人的精神則尋找一種寄託,需要在精神上建立一個能希冀的天國。人本身是一種智慧的動物,正是由於智慧才有了煩惱,禪宗說:“煩惱既菩提”也是這個意思,人如果和屎殼郎一樣,只是滿足口腹之慾,那樣既沒有智慧,也沒有煩惱,既沒有欣喜,也沒有悲哀,這樣的生活是你所要的麼?物質的世界可以用科學的視角去打量,人的精神也不是沒有內容,如果說整個世界都是精神所攝似乎在這裡覺的唐突,難道這不是整個東方哲學的精髓麼?儒家孟子說:“萬物皆備與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道家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佛家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當我們看到《聖經》裡的那把錘子,能獲得自由的那把錘子,能幫助我們眾生解脫牢獄的那把錘子,不就是一種哲學思想麼?影片中的安迪是解脫牢獄,則對於我們眾生來說則是解脫我們人世間這個“火宅”。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芸芸眾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監獄裡也是如此,人性無所不用其極,文明只是一個理想不可及的追求。親眼見過那些從牢獄出來的人,他們在牢獄被管理的服服帖帖,剛出來的時候甚至連筷子都不會使用。不但監獄的規矩是管束罪犯的,進入監獄的人也是各色人等,他們進入監獄的理由也往往十分荒唐,電影《傳奇之王》中的主人公自己被打入七號監獄時根本不知道什麼原因,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是“造化弄人”,安迪的一個朋友說“這裡的人都沒有罪,是法律害了我”,這些人之間也相互的制約,或者是為了自己的慾望,或者是為了他人的需求。人往往為了世俗的常態來平衡自己的人生,也會為了這個常態毀掉自己的人生,你要問眾生追求這個常態有何意義,只能說眾生只是存在、沒有意義,一個平常的老百姓活著就已經想當艱難,哪有世間去探尋人世間的奧祕。正是眾生生存的艱難,一個理想的社會需要紀律,但在日常生活中則需要一種文化,文化的作用是熏習,價值觀如一面鏡子,仁義之人往往看不到他人的人性之惡,能夠讓人不至於如動物一樣唯利是圖,那樣也就太可怕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忍耐是有限度的

誰在監獄裡不是靠一顆忍耐與堅持之心度過?很多年前讀馮侖的《野蠻生長》,其中作者說“偉大是熬出來的”,沒有經歷過不會對那句話有深刻體會,就如巴掌不打在自己臉上體會不到疼痛一樣,不是活的矯情,而實在是這個世間少有歡樂。在《西遊記》的開始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既如孫悟空一樣有著通天的本事,還不是被五行山壓的喘不上氣來?或者說人活在這個人世間不也是被五行所左右麼?在中國古代的命理學中,對於人的出生有著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並且把人出生時刻的“八字”進行五行生剋的解讀,似乎有著相似的道理,就是人在受到自然五行的擺佈,我們所想的正是宿命的安排。既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渺小的人不忍耐又有什麼辦法呢?現實中生活的人哪個不在忍耐之中,沒有孩子的到處求子,有了孩子的到處求利,沒有利的到處求面子,有了面子到處求名,有名有利的到處求溫情,就如叔本華所說:人的精神就像鐘擺,總是擺來擺去,很難停下來,人擺脫痛苦的辦法是追求藝術。其中那個無法忍耐的人,他的悲劇何嘗所有人的悲劇,就如《戰地鐘聲》所說:“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喝著清涼的啤酒

閱讀能夠讓人有一種人文的關懷,能夠讓每一隻“刺蝟”的刺變得平滑,對他人仁慈是一種善意。安迪和瑞德從相識相知,最後成為相互信任的“好基友”。人在困難之中容易相互扶持,往往讓人記憶深刻,中國古代有“雪中送炭”的成語,或許說的也是這種共患難的情況。在漢朝建立之初劉邦與項羽逐鹿中原,劉邦的妻子呂后和審食其被關在牢獄之中,在這期間審食其應該是對呂后想當照顧,這種關係一直延續到呂后掌權之後,仍然非常信任審食其,因為這種關係是在患難之中建立起來的。人在患難時容易尋找慰藉,小時候是依靠父母,成人之後還是會倚重朋友。當然,友情也隨著地位的變化而變化,友情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建立的,我們在《史記》中知道陳勝在田間地頭耕種時說“苟富貴,勿相忘”,而等到陳勝稱王的時候,昔日的朋友來投奔陳勝,最後陳勝把昔日的朋友都殺了。所以,人性可以抱有希望,但是這希望別太大,特別是在資本肢解一切的大的社會環境下,資本肢解了家庭、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各種純粹的交往關係,人活著的成本變高了,取予之間涉及到了更多的利益。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希望是人間之善

“有希望是一件好事,或許是人間之善,而好的事情就永遠不會消失”,這是影片中非常有名的一句話。你曾經的夢想實現了麼?你為這個夢想堅持了多久呢,你為了這個夢想真的是問心無愧麼。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自己自己夢想,也為了這個夢想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努力實現,但是結果還是實現不了呢?一年兩年容易度過,三五年也可以堅持,十多年也可以忍耐,可是如果幾十年為了一個夢想,還是實現不了呢?每當你剛點燃一把火的時候,老天爺就烏雲密佈降下瓢潑大雨,將你所做的努力全部澆滅,讓你前功盡棄,你怎麼辦?你可能會說這不太可能,哪有這麼背的運氣,總是倒黴。那你看過《三國演義》總會知道諸葛亮的“六出祁山”,諸葛亮六出祁山最後還不是無功而返,最後不是“星隕五丈原”麼?在把司馬懿團團圍住利用火攻的時候,老天爺降下大雨,也有“天不滅曹”的成語,諸葛亮的努力有什麼用,人算比得上天算麼?如果我們仔細的窺察這個人世間,其實沒有什麼規律可尋,人世間也充滿了無奈,佛法說“功不唐捐”,也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佛學“緣起”的世界觀與“因果”的思想總會侵入你的頭腦,否則你怎麼解釋這一切。在影片中安迪是幸運的,他成功的逃出了監獄,但在現實生活中作為芸芸眾生,有幾個人能夠解脫從而出離苦海呢?正是因為芸芸眾生的機會渺茫,這部影片才顯得可貴,所以“希望還是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彷彿是個自由人

裴多非的名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說明了人身自由對於人本身來說像空氣一樣的重要。《史記·李斯列傳》中,在李斯最後被帶出監獄要到集市上腰斬的時候,李斯對他的次子說“我們牽著黃狗出上蔡東門,一起去追逐野兔,這樣的日子還有麼?”說完李斯和他的兒子抱頭痛哭,足見平常的自由對人來說就像水一樣,只有失去了才發覺他的可貴。自由是《肖申克的救贖》整個影片的支撐,沒有對於自由的嚮往,也就無從談起安迪的忍耐,更不會有這一切的故事了。自由也是相對的,每個生存在現實生活中人都是一個利益有關的關係網,生活成本的提高把每個人的自由逼到了牆角。如最簡單的家庭,一個人未成年時由父母撫養,一旦成人之後就又開始“掙錢養家”,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與“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的生活資料,實際上根本停不下來。人們頭腦裡還是傳統的觀念,可是已經進入了一種現代的生活關係環境,在鄉村中“安土重遷”、“養兒防老”的觀念還在,但是作為子女的新一代人四處奔波,父母得病也未見的能夠有所照顧。新一代子女的成家之後,新觀念的男男女女又為了自己家庭幸福,被迫拋棄年邁的父母,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已經數見不鮮,婚姻不但是《圍城》,人世間又何嘗不是《圍城》,所謂自由也是“圍城”的自由,或者說是一種酒後的忘卻。影片中安迪逃出監獄的自由是相對的,相對於我們這些芸芸眾生那些可見的或無形的監獄的囚禁來說,正因為難得反而是值得追慕值得嚮往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追求藝術是減輕痛苦的一個辦法

愛好是平復人類躁動的良藥。在影片中安迪有雕刻的愛好,也有閱讀的習慣,他在監獄中辦起了圖書館,並且給人培訓讓人們獲得生存所需的基本技能的證書。用其中的話說“人需要找一件事情來做,在監獄中最不缺少的是世間”,《基督山伯爵》或者《傳奇之王》中的那個老者,在監獄中忙來忙去沒有閒暇的世間,這樣才會使得人在精神上過的充實。痛苦和罪惡是人生的常態,勞動是人避免或減輕痛苦的必要手段,而愛好則在減輕痛苦的同時增添一點快樂。我們知道荷蘭的大哲學家斯賓諾莎喜歡哲學,但是它會通過幫助別人磨鏡片來維持生計;而大思想家盧梭則非常喜歡閱讀,他則通過幫助別人作樂譜來維持生計;《道德經》說:“甚愛必大廢,多藏必厚亡”,這也是有所取捨的道理,有愛好者必有真性情,有真性情的人是值得交往的朋友,在現實生活中你會看到有些喜歡動手製作東西,製作自行車、只做木工,同時,有了愛好則遠離了一些不必要的環境、事情,也遠離了是非,獲得了內心的安寧與清淨。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體制化

體制化是自己在心中慢慢砌成的牆。布魯斯在監獄中生活了五十年,如此之長的之間中漸漸的適應了監獄的生活,在監獄中他負責圖書館向外借書的工作,他還餵養了一隻從鳥巢掉下來的烏鴉,慢慢的將烏鴉養大,這是意味內心善良而且非常有教養的老人。可是一離開生活了五十多年的監獄,在一家超市裡工作,可是始終無法適應監獄之外的生活,用影片中的話說就是被體制化了。一個人被體制化是無形的,是個人在自己的心裡不斷砌成的價值觀,有時候這個過程是被動的,有時候這個過程也是主動的。《道德經》中有“絕聖棄智”的說法,古代也有“愚民”的政策,或者說的更為廣義的教育,都是一種體制化的過程。有些體制化的目的是好的,比如“禮失求諸野”形成一種文明的體制化則是好的,而有些體制化則不好,就像布魯斯的事情,影片中瑞德說:“他們把你送到這裡來就是他們的目的,至少是部分達到了,這些高牆很有意思,起初你討厭它,慢慢就會離不開它”。在現代社會急劇變化的時代裡,你會看到那些鄉村中老年人們,漸漸與整個的現代文明在脫鉤,作為傳統鄉村中老年人一到現代化的大城市,似乎適應起來也很困難,這也是體制化的一種結果,佛法常常講“熏習”,或者通俗來說就是“民風”,實際上也是逐漸體質化的氛圍。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聖經裡的錘子

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與眾。安迪在十幾年的時間裡,慢慢用一把小小的錘子在挖開洞穴的過程中,這個計劃本身誰都沒有告訴,甚至是連他最好的朋友瑞德都沒有,因為他知道這樣的事既是告訴了瑞德也會遭到瑞德的反對,就像安迪與瑞德討論“希望”一樣,瑞德認為“希望是危險的”,他不贊成在監獄裡探討希望。所以安迪做成一件事沒有和平常人商量,這就是在《史記·商君列傳》中所說的“愚者暗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夫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他給了我們一種看待問題的視角,也告訴我們寬容的看待他人和自己,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比如說我們怎麼理解和我們意見不一致的人,比如說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等等,他們雖然支持者少,但是有他們的合理性,而這些合理性的思想往往是建設性的。一個人經歷的事情多了,就能同情性的理解他人的心境,理解這世間豐富多彩艱辛的人生。你能理解司馬遷受到宮刑而寫出《史記》麼?你能理解季布為了生存下去把自己變成奴隸麼?你能理解韓信所承受的胯下之辱麼?那麼在監獄安迪所承受的這些不公正的待遇,又算的了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任何事不能半途而廢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安迪用一把誰都不相信的小錘子,一點一滴挖了二十年,把洞中的土一點一滴放在褲角里,然後撒到廣場上,這樣一點一點的竟然把洞給挖通了。這其實也給我們一種啟示:往往看起來無法實現的事情,只要你能夠堅持,一步一步向前走,往往能夠走到終點。比如說你在工作之餘要想去作某一件事情,為了這件事情甚至是廢寢忘食,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一點,一兩年你與別人的差距並不大,但是你能夠堅持十年二十年的去做,漸漸的你與別人的差距就拉開了,這種差異性的優勢是你的特長,它飽含有你的所有的心血,比如說你學木工,用幾十年的時間去積累各種經驗也會成為你謀生的工具,你可以給別人作板凳、桌椅、書櫥、衣櫃等等。我們在中學就學過的荀子的《勸學》,他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在這裡影片也告訴了我們這樣的一個道理: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經驗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質變。你如果是一名中醫學者,那麼你經過幾十年經驗的積累,你也會成為經驗豐富的中醫,這或許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相信“老中醫”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檢驗豐富、醫術高明。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眾生無罪,只是被害了

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在《聖經》中裡面藏了一把錘子,我常反思這兩者就是《聖經》和“錘子”,《聖經》裡面告訴人相信上帝就能夠得救,在監獄長考察安迪的時候,監獄長說“我是世界的光,跟隨我就不會步入黑暗,而能得到世界的光”,而“錘子”則是通過幾十年默默悄無聲息的努力,來追求自己嚮往的自由。錘子藏在《聖經》之中凸顯了“錘子”的重要,《聖經》固然可以救人,但是那些太過於虛無縹緲,它們談來世不關注於今生,而“錘子”確實實實在在的關注於現實的人生,現實的人生需要自由、需要像人一樣活著。明朝思想家王陽明說“人人心中有賊,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從某種程度上對於人性具有某種洞見:人是表裡不一的動物,這個表裡不一的程度是非常大的,我們常常聽到說“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每一個人的性格就像每個人的臉一樣各不相同。你可以說安迪也是表裡不一的,在“裡”中是一種“錘子”的價值觀,而在表面上是《聖經》教化的子民,他想平常人一樣只是一個追求內心公平的人。在不公正的社會環境中,每個人都會認同安迪的那把“錘子”的救贖,所救贖的也是常人的人性。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主的審判迅速降臨


悲觀的看待世間的人,內心往往充滿慈悲。在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的結尾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曲就是《一生所愛》,每當聽到這首歌總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愛情具有貫穿生生世世的魔力,人們對於愛情的嚮往是在短暫中體味永恆,在那一刻幻想裝滿愛情的包袱,失戀則是在瞬間把這些包袱奪走,刻骨銘心的痛苦就說明這一點,人世間的快樂是有一點,但更多是佛教所說的煩惱,就像《一生所愛》的歌詞“苦海翻起愛恨,這世間難逃避命運”,歌曲中似乎帶有某些悲觀,但是悲觀的人往往仁慈,就像佛學所說的“慈悲”是一體的。

人世間的一切無非是造化弄人。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就是這樣一位失去愛情、家庭的人,而且是一位被誤認為是犯了殺人罪而被捕入獄,這就是安迪整個悲劇的開始。佛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息。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緣會時至際,其果定成熟。我每每看到這裡就會體味出佛家的味道來,一個人赤裸裸的來到人世間,又赤裸裸的離開,誰不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呢?但是既是作為過客,也有不同的活法,世俗的人結婚生子過著所謂正常人的生活,佛教徒看破世間而選擇歸隱以追求出世的解脫,而我們的主人公安迪則是被送進了監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飛翔對於鳥來說是一種需求

作繭自縛與破繭成蝶是佛家對人世間的基本態度。安迪進入的是有形的監獄,而眾生則進入的無形的監獄,就像《法華經》譬喻品所說“三界如火宅”,誰又不是因為貪嗔痴被自己裹挾在地獄之中呢?所以在這個電影中通過有形的有高高城牆的監獄,向我們形象的比喻我們生活的世間、社會。在現實的生活中高高的城牆是由統治者隔離好壞善惡的界限,城牆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而個人被困在佛教所謂的六道之中則是由於自己的愚痴所造成的,佛說:沒有顛倒就不叫眾生,這個顛倒是自己造成的,“直心是道場”固然不錯,但“直心”的人果真能夠在這弱肉強食的五濁世間中生存下去麼?這簡直就是個笑話。

世間大部分事情都是誤會引起的。安迪的被誤認為犯了殺人罪在監獄中度過了近二十年,對於觀眾來說會為其鳴不平,在心底壓抑著感情,作為當事人來說則是終生都搭進去了,其個人內心包含著委屈。其實世間大部分的戰爭、爭吵都是由誤會產生的,你沒仔細觀察生活麼?我們從歷史中來看,韓信被謀殺是不是一個誤會?漢景帝的老師晁錯的被殺是不是一個誤會?甚至劉邦在死的時候險些殺了樊噲,這也不得不說是一個誤會。因為每個人的觀念不同,存在著這樣的價值觀和那樣的價值觀,所以一句話有多種解釋,你這樣理解,他那樣理解,於是就有了差異,這就是佛學所說的“見濁”,只有佛佛道同、心心相印,眾生太難於心心相印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強者自渡,聖者渡人

如哲學分為唯物和唯心來說,人本身也分為物質性的肉體和精神性的靈魂。在安迪進入監獄之初,監獄長就說:“把你們的靈魂交給上帝,把你們的肉體交給我”。西方人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上帝,中國人的一生則奉獻於家庭,當我們的肉體進入這樣的“火宅”,或者是如安迪進入牢獄,如老子所說:“吾之大患在有吾身”,人的精神則尋找一種寄託,需要在精神上建立一個能希冀的天國。人本身是一種智慧的動物,正是由於智慧才有了煩惱,禪宗說:“煩惱既菩提”也是這個意思,人如果和屎殼郎一樣,只是滿足口腹之慾,那樣既沒有智慧,也沒有煩惱,既沒有欣喜,也沒有悲哀,這樣的生活是你所要的麼?物質的世界可以用科學的視角去打量,人的精神也不是沒有內容,如果說整個世界都是精神所攝似乎在這裡覺的唐突,難道這不是整個東方哲學的精髓麼?儒家孟子說:“萬物皆備與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道家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佛家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當我們看到《聖經》裡的那把錘子,能獲得自由的那把錘子,能幫助我們眾生解脫牢獄的那把錘子,不就是一種哲學思想麼?影片中的安迪是解脫牢獄,則對於我們眾生來說則是解脫我們人世間這個“火宅”。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芸芸眾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監獄裡也是如此,人性無所不用其極,文明只是一個理想不可及的追求。親眼見過那些從牢獄出來的人,他們在牢獄被管理的服服帖帖,剛出來的時候甚至連筷子都不會使用。不但監獄的規矩是管束罪犯的,進入監獄的人也是各色人等,他們進入監獄的理由也往往十分荒唐,電影《傳奇之王》中的主人公自己被打入七號監獄時根本不知道什麼原因,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是“造化弄人”,安迪的一個朋友說“這裡的人都沒有罪,是法律害了我”,這些人之間也相互的制約,或者是為了自己的慾望,或者是為了他人的需求。人往往為了世俗的常態來平衡自己的人生,也會為了這個常態毀掉自己的人生,你要問眾生追求這個常態有何意義,只能說眾生只是存在、沒有意義,一個平常的老百姓活著就已經想當艱難,哪有世間去探尋人世間的奧祕。正是眾生生存的艱難,一個理想的社會需要紀律,但在日常生活中則需要一種文化,文化的作用是熏習,價值觀如一面鏡子,仁義之人往往看不到他人的人性之惡,能夠讓人不至於如動物一樣唯利是圖,那樣也就太可怕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忍耐是有限度的

誰在監獄裡不是靠一顆忍耐與堅持之心度過?很多年前讀馮侖的《野蠻生長》,其中作者說“偉大是熬出來的”,沒有經歷過不會對那句話有深刻體會,就如巴掌不打在自己臉上體會不到疼痛一樣,不是活的矯情,而實在是這個世間少有歡樂。在《西遊記》的開始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既如孫悟空一樣有著通天的本事,還不是被五行山壓的喘不上氣來?或者說人活在這個人世間不也是被五行所左右麼?在中國古代的命理學中,對於人的出生有著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並且把人出生時刻的“八字”進行五行生剋的解讀,似乎有著相似的道理,就是人在受到自然五行的擺佈,我們所想的正是宿命的安排。既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渺小的人不忍耐又有什麼辦法呢?現實中生活的人哪個不在忍耐之中,沒有孩子的到處求子,有了孩子的到處求利,沒有利的到處求面子,有了面子到處求名,有名有利的到處求溫情,就如叔本華所說:人的精神就像鐘擺,總是擺來擺去,很難停下來,人擺脫痛苦的辦法是追求藝術。其中那個無法忍耐的人,他的悲劇何嘗所有人的悲劇,就如《戰地鐘聲》所說:“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喝著清涼的啤酒

閱讀能夠讓人有一種人文的關懷,能夠讓每一隻“刺蝟”的刺變得平滑,對他人仁慈是一種善意。安迪和瑞德從相識相知,最後成為相互信任的“好基友”。人在困難之中容易相互扶持,往往讓人記憶深刻,中國古代有“雪中送炭”的成語,或許說的也是這種共患難的情況。在漢朝建立之初劉邦與項羽逐鹿中原,劉邦的妻子呂后和審食其被關在牢獄之中,在這期間審食其應該是對呂后想當照顧,這種關係一直延續到呂后掌權之後,仍然非常信任審食其,因為這種關係是在患難之中建立起來的。人在患難時容易尋找慰藉,小時候是依靠父母,成人之後還是會倚重朋友。當然,友情也隨著地位的變化而變化,友情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建立的,我們在《史記》中知道陳勝在田間地頭耕種時說“苟富貴,勿相忘”,而等到陳勝稱王的時候,昔日的朋友來投奔陳勝,最後陳勝把昔日的朋友都殺了。所以,人性可以抱有希望,但是這希望別太大,特別是在資本肢解一切的大的社會環境下,資本肢解了家庭、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各種純粹的交往關係,人活著的成本變高了,取予之間涉及到了更多的利益。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希望是人間之善

“有希望是一件好事,或許是人間之善,而好的事情就永遠不會消失”,這是影片中非常有名的一句話。你曾經的夢想實現了麼?你為這個夢想堅持了多久呢,你為了這個夢想真的是問心無愧麼。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自己自己夢想,也為了這個夢想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努力實現,但是結果還是實現不了呢?一年兩年容易度過,三五年也可以堅持,十多年也可以忍耐,可是如果幾十年為了一個夢想,還是實現不了呢?每當你剛點燃一把火的時候,老天爺就烏雲密佈降下瓢潑大雨,將你所做的努力全部澆滅,讓你前功盡棄,你怎麼辦?你可能會說這不太可能,哪有這麼背的運氣,總是倒黴。那你看過《三國演義》總會知道諸葛亮的“六出祁山”,諸葛亮六出祁山最後還不是無功而返,最後不是“星隕五丈原”麼?在把司馬懿團團圍住利用火攻的時候,老天爺降下大雨,也有“天不滅曹”的成語,諸葛亮的努力有什麼用,人算比得上天算麼?如果我們仔細的窺察這個人世間,其實沒有什麼規律可尋,人世間也充滿了無奈,佛法說“功不唐捐”,也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佛學“緣起”的世界觀與“因果”的思想總會侵入你的頭腦,否則你怎麼解釋這一切。在影片中安迪是幸運的,他成功的逃出了監獄,但在現實生活中作為芸芸眾生,有幾個人能夠解脫從而出離苦海呢?正是因為芸芸眾生的機會渺茫,這部影片才顯得可貴,所以“希望還是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彷彿是個自由人

裴多非的名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說明了人身自由對於人本身來說像空氣一樣的重要。《史記·李斯列傳》中,在李斯最後被帶出監獄要到集市上腰斬的時候,李斯對他的次子說“我們牽著黃狗出上蔡東門,一起去追逐野兔,這樣的日子還有麼?”說完李斯和他的兒子抱頭痛哭,足見平常的自由對人來說就像水一樣,只有失去了才發覺他的可貴。自由是《肖申克的救贖》整個影片的支撐,沒有對於自由的嚮往,也就無從談起安迪的忍耐,更不會有這一切的故事了。自由也是相對的,每個生存在現實生活中人都是一個利益有關的關係網,生活成本的提高把每個人的自由逼到了牆角。如最簡單的家庭,一個人未成年時由父母撫養,一旦成人之後就又開始“掙錢養家”,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與“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的生活資料,實際上根本停不下來。人們頭腦裡還是傳統的觀念,可是已經進入了一種現代的生活關係環境,在鄉村中“安土重遷”、“養兒防老”的觀念還在,但是作為子女的新一代人四處奔波,父母得病也未見的能夠有所照顧。新一代子女的成家之後,新觀念的男男女女又為了自己家庭幸福,被迫拋棄年邁的父母,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已經數見不鮮,婚姻不但是《圍城》,人世間又何嘗不是《圍城》,所謂自由也是“圍城”的自由,或者說是一種酒後的忘卻。影片中安迪逃出監獄的自由是相對的,相對於我們這些芸芸眾生那些可見的或無形的監獄的囚禁來說,正因為難得反而是值得追慕值得嚮往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追求藝術是減輕痛苦的一個辦法

愛好是平復人類躁動的良藥。在影片中安迪有雕刻的愛好,也有閱讀的習慣,他在監獄中辦起了圖書館,並且給人培訓讓人們獲得生存所需的基本技能的證書。用其中的話說“人需要找一件事情來做,在監獄中最不缺少的是世間”,《基督山伯爵》或者《傳奇之王》中的那個老者,在監獄中忙來忙去沒有閒暇的世間,這樣才會使得人在精神上過的充實。痛苦和罪惡是人生的常態,勞動是人避免或減輕痛苦的必要手段,而愛好則在減輕痛苦的同時增添一點快樂。我們知道荷蘭的大哲學家斯賓諾莎喜歡哲學,但是它會通過幫助別人磨鏡片來維持生計;而大思想家盧梭則非常喜歡閱讀,他則通過幫助別人作樂譜來維持生計;《道德經》說:“甚愛必大廢,多藏必厚亡”,這也是有所取捨的道理,有愛好者必有真性情,有真性情的人是值得交往的朋友,在現實生活中你會看到有些喜歡動手製作東西,製作自行車、只做木工,同時,有了愛好則遠離了一些不必要的環境、事情,也遠離了是非,獲得了內心的安寧與清淨。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體制化

體制化是自己在心中慢慢砌成的牆。布魯斯在監獄中生活了五十年,如此之長的之間中漸漸的適應了監獄的生活,在監獄中他負責圖書館向外借書的工作,他還餵養了一隻從鳥巢掉下來的烏鴉,慢慢的將烏鴉養大,這是意味內心善良而且非常有教養的老人。可是一離開生活了五十多年的監獄,在一家超市裡工作,可是始終無法適應監獄之外的生活,用影片中的話說就是被體制化了。一個人被體制化是無形的,是個人在自己的心裡不斷砌成的價值觀,有時候這個過程是被動的,有時候這個過程也是主動的。《道德經》中有“絕聖棄智”的說法,古代也有“愚民”的政策,或者說的更為廣義的教育,都是一種體制化的過程。有些體制化的目的是好的,比如“禮失求諸野”形成一種文明的體制化則是好的,而有些體制化則不好,就像布魯斯的事情,影片中瑞德說:“他們把你送到這裡來就是他們的目的,至少是部分達到了,這些高牆很有意思,起初你討厭它,慢慢就會離不開它”。在現代社會急劇變化的時代裡,你會看到那些鄉村中老年人們,漸漸與整個的現代文明在脫鉤,作為傳統鄉村中老年人一到現代化的大城市,似乎適應起來也很困難,這也是體制化的一種結果,佛法常常講“熏習”,或者通俗來說就是“民風”,實際上也是逐漸體質化的氛圍。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聖經裡的錘子

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與眾。安迪在十幾年的時間裡,慢慢用一把小小的錘子在挖開洞穴的過程中,這個計劃本身誰都沒有告訴,甚至是連他最好的朋友瑞德都沒有,因為他知道這樣的事既是告訴了瑞德也會遭到瑞德的反對,就像安迪與瑞德討論“希望”一樣,瑞德認為“希望是危險的”,他不贊成在監獄裡探討希望。所以安迪做成一件事沒有和平常人商量,這就是在《史記·商君列傳》中所說的“愚者暗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夫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他給了我們一種看待問題的視角,也告訴我們寬容的看待他人和自己,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比如說我們怎麼理解和我們意見不一致的人,比如說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等等,他們雖然支持者少,但是有他們的合理性,而這些合理性的思想往往是建設性的。一個人經歷的事情多了,就能同情性的理解他人的心境,理解這世間豐富多彩艱辛的人生。你能理解司馬遷受到宮刑而寫出《史記》麼?你能理解季布為了生存下去把自己變成奴隸麼?你能理解韓信所承受的胯下之辱麼?那麼在監獄安迪所承受的這些不公正的待遇,又算的了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任何事不能半途而廢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安迪用一把誰都不相信的小錘子,一點一滴挖了二十年,把洞中的土一點一滴放在褲角里,然後撒到廣場上,這樣一點一點的竟然把洞給挖通了。這其實也給我們一種啟示:往往看起來無法實現的事情,只要你能夠堅持,一步一步向前走,往往能夠走到終點。比如說你在工作之餘要想去作某一件事情,為了這件事情甚至是廢寢忘食,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一點,一兩年你與別人的差距並不大,但是你能夠堅持十年二十年的去做,漸漸的你與別人的差距就拉開了,這種差異性的優勢是你的特長,它飽含有你的所有的心血,比如說你學木工,用幾十年的時間去積累各種經驗也會成為你謀生的工具,你可以給別人作板凳、桌椅、書櫥、衣櫃等等。我們在中學就學過的荀子的《勸學》,他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在這裡影片也告訴了我們這樣的一個道理: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經驗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質變。你如果是一名中醫學者,那麼你經過幾十年經驗的積累,你也會成為經驗豐富的中醫,這或許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相信“老中醫”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檢驗豐富、醫術高明。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眾生無罪,只是被害了

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在《聖經》中裡面藏了一把錘子,我常反思這兩者就是《聖經》和“錘子”,《聖經》裡面告訴人相信上帝就能夠得救,在監獄長考察安迪的時候,監獄長說“我是世界的光,跟隨我就不會步入黑暗,而能得到世界的光”,而“錘子”則是通過幾十年默默悄無聲息的努力,來追求自己嚮往的自由。錘子藏在《聖經》之中凸顯了“錘子”的重要,《聖經》固然可以救人,但是那些太過於虛無縹緲,它們談來世不關注於今生,而“錘子”確實實實在在的關注於現實的人生,現實的人生需要自由、需要像人一樣活著。明朝思想家王陽明說“人人心中有賊,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從某種程度上對於人性具有某種洞見:人是表裡不一的動物,這個表裡不一的程度是非常大的,我們常常聽到說“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每一個人的性格就像每個人的臉一樣各不相同。你可以說安迪也是表裡不一的,在“裡”中是一種“錘子”的價值觀,而在表面上是《聖經》教化的子民,他想平常人一樣只是一個追求內心公平的人。在不公正的社會環境中,每個人都會認同安迪的那把“錘子”的救贖,所救贖的也是常人的人性。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靈魂與自由

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人們常對這部影片的一致好評、屢次回顧,也是基於人性之中的一種平衡:若無嫌事掛心頭,每天都是好時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