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豐子愷的教育世界,看看他是如何教育“熊孩子”的吧!

豐子愷 西瓜 早期教育 教育 曹衝報班 2019-02-06

兒童時代是一個人的“黃金時代”,教育孩子的同時保持孩子的童心,是困擾家長的"難題“,著名畫家、散文家、翻譯家豐子愷,同時也是一位教育家,他有七個子女,一直遵循著自己的教育理念,對子女的愛和教育廣為人知。

今天,一起走進豐子愷的教育世界,看看他是如何教育“熊孩子”的吧!

大人往往很健忘,沒過多少年,就忘了自己當孩子時的想法和做法,對孩子不理解不尊重,還想方設法去抑制這種天真、健全和活躍。

教育要呵護孩子的一顆真心,父母自然而然地去愛,激發孩子的生長慾望,積極向上,成為更好的人。


走進豐子愷的教育世界,看看他是如何教育“熊孩子”的吧!

1、要求孩子的舉止和我一樣,何其乖謬

其實,孩子的心靈很脆弱,他們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父母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不經意間一句粗暴的呵斥,卻足以使他們受到極大的傷害。

根據網上不完全統計,評出了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的五種話,以及孩子最希望聽到父母說的五個關鍵詞。

網友們看完,紛紛表示很多條都中招了,還有人笑稱自己是“熊家長”。


走進豐子愷的教育世界,看看他是如何教育“熊孩子”的吧!

那豐子愷生不生氣呢?那是自然氣的,“這在當時實在使我不耐煩,我不免哼喝他們,奪脫他們手裡的東西,甚至批他們的小臉。”

但是他又馬上意識到了不該這麼做,“哼喝之後立即繼之以笑,奪了之後立刻加倍奉還,批頰的手在中途軟卻,終於變批為撫。”他說,

“我們大人的舉止謹惕,是為了身體手足的筋覺已經受了種種現實的壓迫而痙攣了的緣故。孩子們尚保有天賦的健全的身手與真樸活躍的元氣,豈象我們的窮屈?

揖讓、進退、規行、據步等大人們的禮貌,猶如刑具,都是戕賊天賦的健全的身手的……殘廢者要求健全者的舉止同他自己一樣,何其乖謬!”

我們眼中很多“熊孩子劣行“,在豐子愷眼中,卻是孩子豐沛的生命力。童年,人生中短暫的黃金時代,需要我們好好欣賞、珍重和保護。

2、世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完全見到

一個炎熱的夏天,豐子愷領了四個孩子——九歲的阿寶、七歲的軟軟、五歲的瞻瞻、三歲的阿韋,來到小院裡,坐在槐蔭下吃西瓜。

小朋友吃西瓜吃得高興,三歲的阿韋,口中一邊嚼西瓜,一面發出像花貓一樣偷食的怪聲。五歲的瞻瞻立刻有了共鳴,發表他的詩作:“瞻瞻吃西瓜,寶姐姐吃西瓜,軟軟吃西瓜,阿韋吃西瓜。”

然後另外兩個大孩子馬上就做出了一道數學題,並報告其結果:“四個人吃四塊西瓜。”

走進豐子愷的教育世界,看看他是如何教育“熊孩子”的吧!

這還需要算嗎?

可豐子愷想到的是:“看他們的態度,全部精神投入在吃西瓜的一事中,其明慧的心眼,比大人們所見的完全得多。天地間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們的所有物,世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最明確、最完全地見到。我比起他們,真的心眼已經被世智塵勞所矇蔽,是一個可憐的殘廢者了。”

其實,豐子愷也是一個童心熾烈、天真浪漫之人,即使經歷戰亂,也常常苦中作樂。他很能設身處地去了解孩子,因為他自己內心就藏著一個小孩。

他的漫畫,有很大一部分取材於自己孩子的日常,這不僅出於敏銳細膩的觀察,更是自己的赤子之心。

“你要我抱你到車站裡去,多多益善地要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回到門口你已熟睡在我的肩上,手裡的香蕉不知落在那裡去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們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忘我投入,活在當下,是我們大人漸漸丟失的能力,反而需要向孩子學習。

3、可以堂堂皇皇地讀書,這才是幸運而快樂的

在保護孩子天性方面,豐子愷可謂“溺愛”,但同時他又極重教育,因為他自己就是苦讀多年,而且學業屢遭中斷,大多靠自學成才,而後投身教育,創辦學校。

在《我的苦學經驗》一文裡,豐子愷真誠地對年輕人說:“你們或許以為我的讀書生活是幸運而快樂的;其實不然,我的讀書是很苦的。你們都是正式求學,正式求學可以堂堂皇皇地讀書,這才是幸運而快樂的。但我是非正式求學,我只能伺候教課的餘暇而偷偷隱隱地讀書。”

走進豐子愷的教育世界,看看他是如何教育“熊孩子”的吧!

豐子愷知道真正愛孩子,就要讓他們受好的教育,所以,他對孩子的讀書學習極其重視。

1932年,豐子愷的緣緣堂在故鄉石門落成後,便隱居鄉間讀書作畫、寫文賦詩,這是他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然而,比起鄉間,省城的教育更為正式理想,於是,他把兩個大女兒送去杭州的寄宿中學讀書。

每次去學校看望孩子,他既傷神分離時的不捨,也有對寄宿生活的不忍。於是,他最後決定放棄緣緣堂長住的自在瀟灑,平時在杭州租房居住,這樣週末孩子就有家可回,和父親共享快樂時光。到了寒暑假期,再一同回到緣緣堂居住。

只是,到了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這種生活也被打亂了,1938年2月,緣緣堂不幸在戰火中被燒燬。豐子愷舉家輾轉先後遷居長沙、武漢、桂林、宜山,最後在遵義暫時穩定下來。

孩子亦跟隨父母四處流亡,居無定所,學業斷斷續續,但他們在父親的影響下,還是堅持自學。

在遵義羅莊時,豐子愷想出一種學習兼娛樂的辦法,即舉辦家庭聯歡會——每週末,豐子愷會從城市裡買回五元錢的食品,孩子們一邊吃一邊聽爸爸講故事。再要求每個孩子在聽完故事後,寫成作文,交他批閱。

由於戰亂,物價上漲。家庭聯歡的食品購買,後來也從原來的五元變成了十元。為了讓這種聚會顯得更為雅緻,他們根據江南方言,將“五元會”稱為“和諧會”,將“十元會”稱為“慈賢會”。

4、世間人與人的關係,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

對待兒女,豐子愷就如朋友,給予最大的理解和尊重。同時,就和結交益友一樣,豐子愷也要求子女真誠、正直和獨立。

走進豐子愷的教育世界,看看他是如何教育“熊孩子”的吧!

關於真誠,即存真情,不掩飾自己內心的情感,讓情感自然地表露出來;護真心,不干涉孩子內心的選擇,讓孩子自然而然地生長。

關於正直,李叔同是豐子愷的老師之一,他教導豐子愷““先器識,後文藝”,豐子愷也一直教導子女要先學做人,才後方可談學問和藝術。為人要正直、坦蕩,絕不可弄虛作假,投機取巧。

關於獨立,除了讓孩子在愛的空氣中自由成長,豐子愷還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大學畢業後,子女各自獨立生活,並無供養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在這樣的要求下,他的孩子很早就不再依賴父母生存,這和他們後來做出的成績也是密不可分的。

豐子愷7個子女中,雖然沒有出現和豐子愷一樣的名人,但他們都各自有所成就,過著安穩而充實的生活。

走進豐子愷的教育世界,看看他是如何教育“熊孩子”的吧!

如果,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做父母的,能像豐子愷一樣,保持一顆童心,用清澈的眼光看待孩子,這樣,我們自然而然就能成為孩子的好朋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豐子愷還說:我相信一個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則家庭,社會,國家,世界,一定溫暖、和平而幸福。

文章及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