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寧新作《動物出擊》4月上映稱“28年磨一劍”

馮小寧新作《動物出擊》4月上映稱“28年磨一劍”馮小寧新作《動物出擊》4月上映稱“28年磨一劍”

馮小寧導演新作《動物出擊》將於4月26日上映,他稱這是自《大氣層消失》後,自己“28年磨一劍的作品”。他認為中國電影市場雖然火爆,但是影片的類型依然比較單一,《動物出擊》試圖為兒童商業電影領域的擴展做出探索。

談拍攝

環境越惡劣團隊越興奮

電影《動物出擊》講述了一場無人知曉的巨大災難即將降臨,生死關頭,一個無意中能與動物對話的小女孩從動物那裡知道了這個可怕的消息。危機之中,動物們行動起來,與女孩一起,為拯救生命迎著巨輪衝了上去。當女孩和動物們到達巨輪上時,卻發現了又一個驚天危機。

馮小寧說:“在我的電影中,一直努力通過故事讓觀眾感受到我們對動物、對家園的責任和珍愛。”由於幾十年來的堅持,馮小寧不僅被授予中國環境大使,還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中國形象大使。

馮小寧的電影拍攝屢屢涉足最艱苦的地方,《黃河絕戀》在農村,《青藏線》在高原,《動物出擊》也不例外,該片在拍攝過程中去了4個國家和國內的20多個省市自治區,包括無人區。雖然大城市的人認為無人區荒涼,但馮導認為要懂得尊重,“我們去可可西里,這是無人區,我們就可以糟蹋嗎?那是藏羚羊的家鄉。”

拍攝過程中,劇組深入內蒙古邊境,當地方圓百里不見人跡,景色卻保持著最原生態的面貌。“那個地區的生態環境特別好,特自然,但蚊子也特別多。到了傍晚以後,蚊子奔著亮來了,能厚到把窗戶全部鋪滿,可以拿尺子量。”雖然拍攝艱苦,但是馮小寧的團隊卻從不喊苦,反而興奮異常,因為在那種特殊的環境下,才能捕捉到中國電影從未有過的鏡頭。

這種對自然之美的執著和追求,馮小寧堅持了30年,而這份用心在《動物出擊》裡達到了極致,因為“這是一部拍給孩子看的電影”。“希望可以給孩子們心裡撒進一顆責任的種子”,這位在鏡頭語言裡始終對家園愛得深沉的中國導演如此說,“這也是拍這部電影的一些初衷想法”。

談突破

動物鏡頭全部採用實拍

《動物出擊》顛覆了此前動物電影的設定模式,以孩子的同理心站在動物的角度,將動物作為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去推動故事。當提到為什麼要去做這樣的嘗試,馮小寧稱,現在中國電影市場非常火爆,動輒數億票房,但相對而言,影片類型還不夠豐富,“在片種上進行嘗試和探索的比較少,屬於獨創的東西並不多。我覺得我是一個很喜歡創新理念的人,在我的作品中我很喜歡去嘗試一些新的東西。”

30年前,在馮小寧自編自導的科幻片《大氣層消失》的劇本里,他就表現了動物為拯救人類犧牲自我的博愛情懷。“我等了30年,我覺得中國電影還沒有人超過這種創新理念。現在的電影技術和電影設備都已經很不錯了,製作的水準也相應提高,我想再把這樣的一種感覺表現出來,所以就有了《動物出擊》。”

馮小寧稱這是自《大氣層消失》後,28年磨一劍的作品。他提到,當年的《大氣層消失》是直覺為先,和生活現實相結合;現在是理念先行,先有清晰的理念,而不是完全憑直覺。

此外,該片最大的特點,在於有關動物出場的鏡頭全部採用實拍。“我把這批動物當作我的演員去培養,把它們在鏡頭下的狀態按照我的故事情節來一點一點進行調整,這樣出來的東西怎麼都比電腦特效做的真實,這種方法就是一種創新。我們大家要知道動物是有感情的,而且孩子們應該更有感受。”

談傳承

感謝生命中的苦難過往

有很多人問起,為什麼馮小寧拍的片子跟別人不太一樣?馮小寧自認,這與家族背景有一定的關係,“像電影題材創新,是靠知識來做。我有愛學習的天性,這可能和家族傳承有關。我小時候看的很多書是從外公的大書架子上拿來看的,我爸爸也喜歡看書,他懂英德俄日四國語言。我看的第一本中英文對照書,是我12歲的時候從我爸爸那裡拿來的《老人與海》”。

馮小寧的外公是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兼教導主任、數學系主任的傅種孫,馮小寧的爺爺馮功亮是1922年入黨的共產黨員,當時在唐山鐵道學院上大學,最早的黨組織在唐山交大支部,他是支部書記,後來犧牲在第五次反圍剿中。

“家族給我的影響是那種知識分子的東西,但是中國的知識分子在近代歷經磨難。”而對於自己經受的磨礪,馮小寧提到:“當年給我分配的工作,是燕山石化總廠機修廠鑄造車間的翻砂工。我太謝謝當年了,如果沒有這8年的苦難生活,我不可能懂得什麼叫人民。”

馮小寧認為這些苦難疊加在命運中,使得在他拍攝的所有作品中不可能不去思考民族精神。“我親歷了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近代史,我們的家族三代人是怎麼樣的一個過程,該傳承下來的這種對民族的忠誠、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是血脈中的。”

談學習

黑澤明的話激勵自己30年

馮小寧表示,自己30年來做電影,堅持的就是讓觀眾記住電影中正能量的東西,“讓大家去感動,至於觀眾是不是記住了你的名字,無所謂,一個導演一定要有這種境界。”此外,馮小寧還說自己用30年的時間學習電影,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想辦法把自己電影的每一個鏡頭,讓更多的觀眾能夠貼切地理解和接受。

馮小寧憑藉《紅河谷》《黃河絕戀》《紫日》戰爭三部曲享譽海內外,早在1988年就憑藉電視劇處女作《病毒·金牌·星期天》獲得了飛天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單本劇獎,這也是他的第一個最佳導演獎。獲獎第二日,他就看到了奧斯卡頒獎禮授予黑澤明終身成就獎的新聞。

30年後,馮小寧仍然對黑澤明當日的獲獎感言記憶猶新。黑澤明當時說:“我今年90歲,我一輩子都在學習拍電影。今天得到了這個獎,是鼓勵我繼續學習怎麼拍電影。”

彼時,憑處女作摘得飛天獎最佳導演的馮小寧,從黑澤明的獲獎發言中頓悟。30年後,黑澤明的發言仍讓他感慨,一個90歲的世界頂級大師還在說要學習怎麼拍電影,自己哪敢有任何的懈怠,“我覺得這是人的一種自我修養。”(文/本報記者 肖揚)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