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星無限資本

前言

當下宏觀環境風雲變幻、時事維艱,直接影響到PE/VC、併購基金等股權投資機構、產業資本的“募投管退”各項決策,繼而對廣大新經濟公司的融資、經營產生深遠影響。

“投資人說”,是星無限資本公眾號為了響應形勢變化,新推出的一個欄目。本欄目將定期採訪活躍在PE/VC、併購基金等一線的資深投資人,旨在與諸君分享來自投資併購實踐的深刻洞見和智慧。

OLED產業鏈的上游包括材料製造、設備製造、零件組,中游包括面板製造、模組、驅動芯片等,下游包括各類終端應用。在上游領域,由於技術門檻高,OLED上游產業供應權基本掌握在海外廠商手上,國內能實現規模量產的上游企業不多。

隨著OLED 顯示技術不斷走向成熟,產品價格得到優化,OLED行業市場規模得到迅速擴張。目前,在OLED行業中,設備是成本大頭。OLED工藝設備包含背板段工藝的鍍膜設備,光刻設備、乾溼法刻蝕設備及剝離設備等圖形制作設備;以及前板段工藝的清洗設備、蒸鍍設備和封裝設備;還有模組段工藝的貼合設備、電學測試設備、光學測試設備等OLED檢測設備。OLED製造設備在面板成本中的佔比約為35%。這個領域會催生出很多機會,也比較具備投資價值。

(星無限資本對話清源投資)

清源投資張楊:OLED設備打開產業投資新機會


張楊 清源投資 合夥人

嘉賓簡介:

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碩士學位,擁有超過十年的財務審計管理工作和股權投資工作經驗,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以及企業財務管理、創業投資經驗,曾任深圳市鵬城會計師事務所高級項目經理。

主投案例包括:博創科技(300548)、湖南中鋰(併購)、傑普特、精智達(836990)、杭州星帥爾電器(002860)、青島匯金通(603577)

公司簡介:

深圳清源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清源投資”)是由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下屬深圳力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原投資管理團隊整體改制、獨立組建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目前管理的基金規模超過60億元人民幣

清源投資核心團隊有著深厚的清華大學淵源,自1999年開始專注於科技類、中早期項目投資,是中國成立較早並且擅長科技類、中早期項目投資的專業管理團隊之一。

團隊累計已投資項目包括廣義IT、清潔技術、先進製造等領域約180家公司。在已投資的項目中,有17家公司成功上市


星無限:顯示面板行業市場可謂是非常的大,下游應用領域也是非常的廣泛(電視、手機、可穿戴設備、VR、車載顯示等),您是怎麼看待當前全球顯示面板行業的發展狀況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的?

張楊:OLED屬於新一代的顯示技術,以前是以LED、液晶為主。

我們在2012年開始關注面板行業,當時是LCD為主,主要是運用在手機上的觸摸+顯示,OGS技術,OGS觸摸屏是在保護玻璃上直接形成ITO導電膜及傳感器的一種技術下製作的電子產品保護屏。一塊玻璃同時起到保護玻璃和觸摸傳感器的雙重作用。典型的企業像歐菲光、萊寶,當時京東方、深天馬、華星也是屬於LCD的,它們運用的觸摸技術就是OGS技術。

到了2015年以後,蘋果、三星等手機廠商開始用in cell、on cell技術,即在顯示上面做觸摸,這是顯示觸摸的一個發展過程。

接下來就到OLED了,OLED顯示技術的最初應用在三星手機的旗艦機型中,由於出色的顯示效果,2017年蘋果推出的iPhoneX首次採用OLED屏幕之後拉開了全行業手機屏幕技術的大變革。

OLED的第一個特點是顯示效果清晰度非常高,第二個特點是柔性,柔性的特點可以運用在穿戴設備、摺疊手機類似的產品上,可以滿足很多場景的應用。

目前市場總體來說還是以LCD為主,但從數據上來看,2018年存量智能手機OLED屏幕滲透率已經越過20%的爆發零界點,我們預計AMOLED屏幕將進入快速滲透階段,從增量手機來看,2018年不同智能手機品牌的OLED滲透率中蘋果和小米的滲透率提升速度相對較快,蘋果手機在2018年底已經接近40%,小米也接近35%,作為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的華為/榮耀的OLED屏幕滲透率最低,不足15%,主要是受到上游面板廠商的產能不足影響。預計未來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從OLED這兩年的發展好投入來看,未來肯定是主流的發展趨勢,像京東方、維信諾在合肥建廠投資幾百億,韓國的代表廠商三星、LGD是做的不錯的,也是未來供貨量非常大的兩家,通過行業調研,從技術路線可以看出,OLED一定是趨勢。

目前OLED瓶頸是良率和成本。在中小尺寸的OLED顯示面板上,三星的良率是行業內最高的,國內的是維信諾和京東方的良率較高,大尺寸的OLED可以說是三星一家獨大,畢竟OLED的起源還是在韓國。

目前全球主流的面板廠的小尺寸OLED的良率在60%-80%之間,整體良率在逐步提升,但是工業的良率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一些創新型工藝,它是隨著技術的更新迭代而慢慢提高的。隨著良率的升高和成本的降低,未來OLED會逐漸取代LCD。

星無限:LCD/OLED顯示面板的生產流程要經過很多道工藝,整條產線也需要很多種生產設備,也誕生了很多相應的公司,但一些精度要求較高的貼片、鍍膜、光刻、蝕刻等設備基本上都被國外壟斷,您覺得國內當前做哪種設備的公司比較具備發展潛力,為什麼?

張楊:我們瞭解到主流的面板廠商主要的生產設備,比如蒸鍍設備、光刻等主要設備基本上都是用的日韓系的,因為這些設備要求的精度和產品的穩定性、可靠性很高,而國外做的確實比國內的要好。國內的生產設備的廠商主要聚焦生產工藝的輔助設備,比如貼合設備,類似的上市公司聯得自動化,是做顯示和觸摸的貼合。

在檢測設備上,國內現在慢慢在做一些替代,這是一個機會,我們有投過一些做檢測設備的公司,基本上是做輔助主工藝的設備,像面板檢測、外觀檢測、電性能檢測的一些檢測設備。

大的顯示面板廠商都是往自動化方向發展,用機器替代人工的方式去改進生產線。第一,要提升管理成本、提升良率,機器設備的效率要高於人工。第二,我認為這種OLED的精度要求會越來越高,人工達不到那個標準。第三,以前LCD的工藝比較成熟,基本上可以用抽檢的方式去檢測,現在大的面板廠商要全檢,通過人工的方式肯定是不可能實現的。

現在目前我們能看到的蒸鍍設備的門檻較高,但是中國OLED設備廠商未來的發展趨勢一定是從後段製程往前段去做的過程,這個行業需要積累,第一是技術積累,第二是經驗積累,第三是資本積累,越往前段需要的研發投入越大。

作為一個初創企業去研發蒸鍍設備是不現實的,不是幾億人民幣甚至是幾億美金的投入就能出結果的,這種設備的研發週期特別長,驗證週期也特別長,因為這種主要產品的測試要求非常高,對技術的要求也非常高。國內有在做,但是目前沒有在主工藝設備上面能夠產生銷售和訂單的,大部分從一些主工藝以外的輔助設備上開始做突破,比如:聯得裝備、深科達、武漢精測、精智達等公司。

星無限:顯示面板生產設備類的公司賬期比較長,應收賬款較大,且下游客戶顯示面板生產企業比較集中,要打進去會比較難,導致初創公司比較難跑出來,站在投資人的角度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張楊:無論是做OLED設備還是其他設備,其實都面臨現金流緊張,賬款週期很長的問題,像手機行業、電路板行業、設備營收賬款週期都非常長,這個我認為不是問題,我認為主要還是看技術,技術過不過硬,滿不滿足客戶和這個行業的需求,這才是核心。

首先做出的產品能不能滿足客戶降本增效的需求,第二是技術能跟國外的技術持平,能替代國外的設備,簡而言之就是性價比要高。因為客戶主要都是國內的廠商,而國內企業相對於國外企業就有著售後和技術服務比較到位的優勢,而且像京東方、維信諾都是有國資背景的,基本上都是會支持國內企業。賬期的問題,我認為只要達到一定銷售量的時候,賬期會有一個平衡點的,但是前期的投入可能來源於風投、債權作為資金支持。

星無限:站在投資人的角度上看,投這類企業,需要具備哪些特點?

張楊:因為我們清源投資是投資中早期的項目,我們會關注三個點,一是團隊背景,尤其是技術背景,需要技術有明顯的差異化,技術要麼替代國外的,要麼是國內企業做不了的。二是客戶,客戶廠商是第一梯隊的還是小的非主流廠商,也從另外一個角度驗證技術和產品的市場認可度。三是,這個行業的客戶相對比較集中,業務溝通能力和整個團隊的情商,也就是銷售能力也是我們關注的。

星無限:製作顯示面板也需要很多特有的材料,其在整個產業鏈中的成本佔比也很高,可以說僅次於生產設備,您覺得在這個環節中又會有怎樣的一個投資機會?什麼樣的企業能在這個環節中分得一杯羹?

張楊:這個產業的材料市場的規模是非常大的,我們瞭解OLED和LCD的原材料基本都是國外進口,像LCD混晶大部分日本和德國企業提供,這個行業國內進口替代的空間是非常大的,國內也有很多公司在往這個領域滲透,像國內的萬潤股份做單體、中間體的,包括最近在報材料的西安瑞聯也在做OLED和LCD的材料,還有西安的萊特光電

前OLED終端單體材料的生產主要還集中在韓國、日本、德國及美國廠商手中。昇華材料的核心是專利,國內材料廠商的積累與上述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例如西安瑞聯目前在一些小的品種上有專利,面向國內面板廠商,但首先還是基於模仿,大部分專利還是集中在美、日、德、韓手中。

OLED中間體及昇華前材料的生產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目前國內從事OLED中間體及昇華前材料的企業主要包括:萬潤股份、西安瑞聯新材、阿格蕾雅、吉林奧來德等。OLED中間體及昇華前材料由這些企業銷售給OLED終端材料廠商,再由終端廠商進行昇華處理後最終形成OLED終端材料用於OLED面板的生產。

雖然短時間來看國內面板生產商如果放量的話,昇華材料還是會採購日系韓系德系美系企業為主,但昇華後材料上游的直接供應商也將隨之受益。從更長的時間來看,隨著國內材料廠商在技術上的逐步突破,由於面板廠商還是有降低成本的需要,終端材料的本土化也將是大勢所趨。

材料我認為可以突破的點在於,一是產品的穩定性、二是成本。當然這兩方面做好以後還是要一定的時間週期來驗證,至少需要2-3年的週期。

隨著柔性屏的概念爆發,原來顯示屏導電層的ITO(氧化銦錫)材料因為它的阻值高、易折斷等缺陷不適合柔性屏和大尺寸觸摸屏,現在逐漸有新的替代材料出現,像納米銀線、金屬網格、石墨烯、碳納米管等,國內也有一些企業開始往這方面做。之前的ITO材料基本上都是被日本企業所壟斷,等這些新材料工藝成熟以後,良率和成本都得到一定的控制,在這一塊的替代上還是有很大機會的。

星無限:隨著柔宇和華為推出了摺疊手機,柔性OLED可以說是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也說柔性OLED顯示技術也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您認同這個觀點嗎?您覺得柔性OLED面板的技術難點在哪?

張楊:柔性OLED會是未來的一個趨勢,他能滿足很多普通OLED/LCD不能滿足的應用場景。

目前還沒能大範圍使用的主要難點在生產良率的問題上,因為工藝目前都是成熟的工藝,設備也都是海外採購,更多的差異就是在企業的know how上,像蒸鍍設備主流面板廠買的都是日本的Canon Tokki,國內也有廠商在做,但是良率還是不能保證,也沒得到市場的認證,主流廠商基本上都不敢用,所以國內這類型的創業公司基本上都沒甚收入,很多機構也不敢投。

對於面板廠商來說,第一是時間上的積累,需要很長的時間去調測設備。第二需要成本上的投入是非常大的,良率沒上去之前需要的耗材和設備成本非常高。三是核心關鍵指標需要突破。因為整個生產環節很長,從材料到鍍膜、光刻等,整個流程的工藝非常長,每個環節的工藝都要跟上個環節的工藝相配合,這要做到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是非常難的。

星無限:在OLED替代LCD這個過程,會不會給很多設備廠商增加了機會?

張楊:國內設備廠家做進口替代的空間是非常大的,特別是現在OLED現在正逐漸替代LCD,整個行業都存在一個升級換代的機會。但是OLED是否能全部替換掉LCD,現在還不好說。

目前OLED替代的最大的市場就是手機、iPad市場,OLED還存在一個問題是色彩衰退,它會有兩年的衰退期,這是一個技術難點。對於手機來說使用週期可能就是兩年,在手機上問題暴露的不是很明顯,但是在固定的使用壽命較長的顯示屏上,用戶就不太能接受色彩衰退的問題,例如用到戶外顯示、固定場景顯示等。

現在OLED電視賣的很貴,幾萬甚至十幾萬,但是LCD的可能就幾千塊錢。但是OLED在車載顯示上的運用的性價比會比較高,可能替代傳統的LCD屏,車載顯示以後會更多的用到柔性顯示,這樣防碰撞能力會比較強,而且柔性顯示更顯科技感,比較受消費者歡迎。

另一方面,OLED目前只能做中小尺寸的,大尺寸的OLED還存在一些問題。大尺寸的OLED相對小尺寸來說在技術上還是有質的飛躍的。在一些新的工藝上會給設備廠商帶來機會。比如說現在做中小尺寸OLED通常是用蒸鍍的方式去做,但如果做更大尺寸還用蒸鍍的方式來做的話是不經濟划算,未來可能會用到噴印技術來做大尺寸的OLED,這就給一些設備廠商創造了機會。

星無限:當前的市場環境對清源投資有什麼影響,清源投資當前的投資策略是怎樣的?

張楊:對我們來說,是個非常好的機會,第一,整個市場的資金非常緊張,雖然二級市場不樂觀,ipo退出通道受到影響,但這對中小基金的壓力會比較大,它們募資會比較難,我們受到的影響會比較小。我們去年募了5-6億資金。第二,項目價格在回調。第三,今年優質項目面臨的競爭會小,因為具有出資能力的投資機構相對少點。

我們今年會投一些有技術特點且價格相對靠譜的項目,依託我們清華背景,主要聚焦高端製造、清潔技術、醫療這三個領域,投資階段也中早期項目為主且行業有一定容量的項目。

這幾年是私募基金洗牌的過程,創業公司也會過的很難,沒有一定競爭力的公司是跑不出來的。但現在科創板的推出給創業公司增加了很多活力,也給投資人增加了退出通道,對整個創投環境有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