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資本:科技創新背後的風投

科技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在我國改革開放和人口紅利逐步減少的背景下,科技創新將是下一輪經濟增長的核心推動力量。而科技創新的成熟和產業化需要一個長週期逐步發展而成,更離不開風險投資的支持,這為科技創新風險投資也帶來了巨大的投資機遇。

在過去二十年,我國投資圈主要由兩類機構主導,一類是以投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相關企業為主外資VC,背後倚靠的大邏輯為改革開放和人口紅利,以及由此產生大量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在全國和全球範圍內存在的信息不對稱,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問題;一類是被創業板財富效應和貨幣超發所驅動進入股權投資市場進行一二級市場套利的“PE”投資機構。而以2017年我國移動終端增速達到頂峰為標誌,以及一二級市場套利差的逐步減小,互聯網投資和套利式“PE”模式的機會越來越少。而背靠產業,線上與線下結合、產業與金融結合、科技創新與產品服務結合進行生態式投資佈局的產業資本,則面臨則新的時代機遇,產業資本時代來臨。

背靠實業產業的海爾資本,瞄準大經濟週期,聚焦科技創新,並推動被投企業與集團生態融合,落地場景化應用、做好價值挖掘,讓產業協同發揮最大價值。

當下風險投資困難與機遇並存

對投資機構而言,面臨募資端受“資管新規”、宏觀經濟環境等影響造成的資金短缺募資難,產業轉型探索期大的投資機會少,國內IPO趨嚴、二級市場持續下跌導致退出渠道和退出收益受限,等諸多因素,而面臨較大困境。

對創業企業和創業者而言,在缺少清晰的大賽道機會階段,焦慮推動更多的企業去迎合所謂的“概念”、“熱點”和“風口”,而脫離了價值創造本質,通過改企業名稱、產品名稱,講故事等方式來迎合資本和政府政策。

但對於投資機構和創業者而言,真正的機會仍然存在。正是因為處在這樣的轉型期,能夠清晰看到未來產業發展趨勢,並提供自身價值的投資機構,能夠真正腳踏實地拋開概念而去創造價值的創業企業,在風口、潮水退去過程中,其價值將逐步凸顯,並被市場認可。

降本增效是剛需,科技創新是未來

可以看到,隨著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人力成本的增長將是長期趨勢。發展科技,利用機器人、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等各種科技手段來降本增效,是解決當前供給端成本上升的必要手段。

科技領域的投資,相較於傳統行業領域的投資,有一定的獨特性。比如,投資一家科技公司,與這個團隊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實力是強相關的。還有,科技創新都帶有周期性和階段性特徵,但凡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商業模式,都有前期研發期,中間有試驗期,接著有客戶驗證期,再然後批量生產。在科技創業公司的每一個階段,它面臨的風險都不一樣,每個階段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資源也不一樣,每一個科技創新領域的每一輪投資方不僅僅是解決錢的問題,更是因其為企業解決各發展階段所面臨的關鍵問題,提供關鍵價值而取得超額回報。

海爾資本告知,目前所投資的科技創新企業,偏向成長期階段。在評估科技創新企業時,既看企業是不是有一個很強的研發團隊,同時還會關注團隊是否具備商業化能力。不可否認,這是一個相對健康的投資模式,科技創新領域投資會存在泡沫,但是有泡沫並不影響投資。

產業協同,價值挖掘

海爾資本背靠實業產業,擁有近3億的家庭用戶,可觸達全球近10億C端用戶,這是很多投資機構無法比擬的實體制造和線下場景結合應用的資源。海爾資本在科技創新領域近年的重要戰略方向之一為物聯網,分三個層面進行佈局。

第一個層面,萬物互聯第一步為基礎設施構建,而基礎設施構建的關鍵在實現各領域各產業鏈環節的信息化。不管是智能製造、智能交通、智慧城市還是智慧家庭,底層邏輯第一步要進行信息化改造。

第二個層面,物聯網要產生價值,它的核心點是來自不同終端的數據的流通和匯聚,產生數據價值。

第三個層面,在數據流通匯聚的基礎上,要有足夠的數據,足夠的長時間歷史數據,足夠的維度和深度數據做支撐,智能才能真正實現。

具體到近兩年海a爾資本在物聯網領域的投資策略,會圍繞大的範疇按照不同階段,先從基礎架構,然後到數據再到智能,進行投資,以契合信息化物聯網向數據再到智能階段性過渡的規律。但這並不是說,靜態地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來投資,而是根據每個行業的場景成熟度,綜合去評判項目。

每家投資機構有自己的基金特點和投資邏輯,所以對於每一個項目的評判都不會一樣,海爾資本作為產業集團與創業企業,產業與金融的鏈接平臺的理念,是其募投管退完整投資階段裡重要的一環。

當然,無論是追求投資的性價比,還是對於市場預期的價格,給出最貼近市場的價值,這都是價值挖掘。價值挖掘遠遠不止這些,在產業資源和品牌溢價的輻射下,能夠讓產業協同落地,帶來滾雪球式的投資生態鏈,才是強者恆強的路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