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太后為給情人報仇,狠心殺死自己的兒子,為何不被後世詬病?

古代中國是一個典型的男權社會,男子主導一切,女子多以男子的附庸存在。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漢初的呂太后,唐朝的武則天等,她們巾幗不讓鬚眉,以女兒身主掌天下,建立赫赫功勳,令後世傳唱。

古代的權利鬥爭本來就血腥無比,對於這些登頂天下的女主來說,更是如此。她們的權利之路走得比男兒更加艱難,每一步前進都建立在無數的骸骨和陰謀之上。所以呂雉和武則天這些人雖然取得了成功,但也給後世留下狠毒殘忍的形象,為後世詬病不已。

馮太后為給情人報仇,狠心殺死自己的兒子,為何不被後世詬病?

但歷史上有一位太后,她兩度臨朝稱制,主掌天下二十年。她甚至為了給情人報仇,狠心殺死自己的皇帝兒子,狠毒之處一點不輸於呂雉和武則天,但後世卻很少有人詬病她的這些狠毒行為,多傳頌她的功業。

這個人就是北魏的馮太后,為何歷史獨獨青睞於她?其實就狠毒和殺人無數來說,她一點也不輸於呂雉和武則天,為何馮太后會不被後世詬病呢?

馮太后為給情人報仇,狠心殺死自己的兒子,為何不被後世詬病?

馮太后是鮮卑化的漢人,原是北燕皇族後裔。北燕被滅後,她被充入北魏皇宮為女奴。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她成了北魏文成帝的貴人,十五歲時被冊封為皇后。她極得文成帝的寵幸,就連文成帝兩歲的太子都認其為母,交給她撫養長大。

後來文成帝英年早逝,馮太后的養子,年僅十二歲的獻文帝繼位。馮太后臨朝,果斷平定北魏權臣乙渾的叛亂,穩定獻文帝的皇位。兩年後,馮太后歸政於獻文帝,專心撫養獻文帝的長子,也就是後來的孝文帝。

馮太后壯年喪夫,不耐宮中寂寞,養了一大批的男寵,並且很多面貌英俊的大臣都被她詔入寢宮侍寢,淫亂無比。獻文帝親政後,對馮太后的淫亂極為不滿。後來馮太后最得寵的情人李弈因犯事,被獻文帝下詔處死,母子二人因此生隙。

馮太后為給情人報仇,狠心殺死自己的兒子,為何不被後世詬病?

馮太后為了給自己的情人報仇,開始出手對付獻文帝。當時獻文帝親政不久,朝中重臣多是馮太后的親信。她利用自己的權威逼迫獻文帝禪位給五歲的太子拓跋宏,也就是後世的孝文帝。

獻文帝雖然被迫退位為太上皇,他並沒有完全放棄自己的權利。他和馮太后母子二人為了權利,多番爭鬥。獻文帝頗有手段,而且多次親征都取得勝利,北魏權利逐漸向他這邊傾斜。

馮太后越來越不安,她利用獻文帝探視她的機會,將獻文帝軟禁,沒多久宮中就傳出獻文帝暴亡的消息。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但被殺的可能性最大。獻文帝雖非馮太后親生,但也是由她撫養長大,她為了權利和男寵,狠心殺死自己的兒子,狠毒不輸於當年的呂雉。

馮太后為給情人報仇,狠心殺死自己的兒子,為何不被後世詬病?

獻文帝死後,馮太后處死數百獻文帝的嫡系,再次出來臨朝,直接掌握北魏大權,一直到死亡。獻文帝死後,馮太后再無掣肘,大肆圈養男寵,風流成性。

因馮太后掌權期間,大力推動北魏漢化改革,實施均田制,消除北魏的鮮卑陋習;後世大名鼎鼎的孝文改革,有一半是馮太后完成的。

馮太后為給情人報仇,狠心殺死自己的兒子,為何不被後世詬病?

所以後世對馮太后評價非常高,甚至有人稱她為千古一後。令人奇怪的是,後世對她殺死獻文帝以及面首男寵無數這件事,詬病甚少。為什麼大家對她這麼寬容呢,而歷史上的呂雉,因殺死趙王劉如意母子,就被大家罵狠毒,罵了數千年;武則天養男寵,也被大家罵淫亂。

首先是北魏是一個鮮卑政權,保留很多當年的部落遺俗。對於鮮卑這種草原民族來說,子殺父,父殺子都是很常見的,是草原弱肉強食的一種表現。更何況馮太后這種殺死養子,更是常事,所以我們不能用儒家的道德倫理觀念來看待馮太后殺死獻文帝這件事。至於養男寵這件事,對於鮮卑人來說更不是事。

馮太后為給情人報仇,狠心殺死自己的兒子,為何不被後世詬病?

其次馮太后掌權後,大力推動漢化改革,極大提高當時北魏境內漢人豪門世家的地位。而掌握輿論和編寫北魏史的那群人都屬於這個階層,屬於馮太后掌權的得益者,他們自然要為馮太后說好話。

最後就是馮太后所處的時代是南北亂世,戰亂頻繁,民眾朝不保夕。社會的道德倫理體系已經崩潰,儒家的普世價值已經被當時的人們拋棄。所以大家對馮太后的行為習以為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