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雜談(二)

風水 明朝 中國歷史 朱元璋 木易小影 木易小影 2017-10-18

風水雜談(二)

從橫面看龍脈自太祖山伸展至穴星

尋吉穴還看地師

淡談吉穴,在擇吉掘土後,若發覺:

(一)穴中的泥土出現“太極暈”——泥土的紋理仿如太極圖形;

(二)泥土色潤而不黏手(泥土太乾或太溼均非佳穴);

(三)沒有腐臭的氣味從穴中傳出。

所謂“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倘若沒有懂得尋龍點穴的地師,許多佳穴便無從發現,故此能否尋到風水佳穴,主要是依賴地師的指引。

以往,很多人家為求富貴,不惜重金禮聘著名地師回家,代為尋覓佳穴,侍奉有如上賓,不敢稍有怠懈。時間短則三數月,長則三數年,在這期間費盡心機來獻殷勤,無非是希望地師能幫他覓得一發富發貴的佳穴。

地師質素參差、良莠不齊,有些是確有真材實學,而且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不辭勞苦地穿山涉水去替人尋覓佳穴;但有些則不學無術、濫竿充數、立心騙人財物;而有些則雖有實學,但心術不正,倘若講財不遂,便顛倒是非,指鹿為馬,令人防不勝防。

對於那些不肖的地師,筆記小說多有記載其惡形惡狀。且看《子不語》其中一段:

袁文榮公曾拜相,名重一時,死後,其子陛升欲覓一佳穴安葬。當時常州有一姓黃地師,聲名甚盛,人爭延聘,袁陛升慕名重金禮聘回家,侍奉唯恐不周,無微不至,但這位黃姓地師十分狂傲,如食不如意,便擲碗摔盤;起居一不合心,便撕被裂帳,雖然如此,袁陛升為求覓得佳穴,仍是曲意逢迎。

終於,黃姓地師在西山覓得一風水地,這地本是一位侍郎的墳墓,但黃姓地師卻極力慫恿袁陛升重金收購來葬父

一日,袁黃兩人從西山勘度穴地後回家,返至家中已是深夜,但一入大堂,便發覺燈火通明,逝世多時的袁文榮公竟然正襟危坐堂中,神色嚴肅凝重,一如生時,指著二人大罵,斥責袁陛升不該奪人墳地,然後痛罵黃姓地師曰:“賊奴以富貴利達之說,誘人財,壞人心術,比娼優媚取財更為下流!”

這故事的結局是惡有惡報,不必細表,值得注意的,是袁文榮公痛罵無恥地師之言,真是一針見血!

為防止欺世盜名的地師騙財,有些人家延聘地師,必先要求地師聲明葬後多久才發,倘若如期發達,才付足酬金。例如地師覓得一佳穴後,向戶主言明葬後七年必發,那麼,他在監督葬禮完成後,便收取車馬費離去,直到七年後再重臨舊地。到時若不應驗,當然分文不取;但若真的應驗,則要按當年議好的價錢收取酬金。倘若七年後,該地師已經去世,便由其子或傳人代為前往收取酬金。假如發達的人家悔約,不肯交付酬金,有些地師便會暗中破壞其風水作為懲戒。

現在舉一個當代例子來說明:

記得其說年幼時,每天吃過晚飯後,便與附近的小童數人齊集一起玩遊戲。其中有姓餘的兄弟二人,外形怪異,兩人的頸後近髮腳處均長出一肉瘤,這並不足為奇,但奇在肉瘤的形成有異尋常,不圓不扁,而是尖長形的,仿似有一枚鐵釘包藏在皮肉裡面,所以一夥人稱大袁為“釘頭”、小袁為“釘尾”。

當時其年少好奇,便常追問餘氏兄弟,但他們始終都是紅著眼不答一言。有一次往他們家中玩耍,不知如何,偶然提起這個問題,他們的父母親便立刻面色一沉,隨即顧左右而言他,始終不得要領。

後來,其從灣仔遷至銅羅灣後,便漸漸與原來的玩伴失去聯絡、以後亦沒有再見過餘家的“釘頭”與“釘尾”了!但他們頸後肉瘤的祕密卻在無意中揭露了出來。

其遷居七八年後。偶然碰到餘家以前的老僕,她早年隨同餘家一齊從大陸移居香港,在餘家工作已有四十多年。故此對於餘家上下的事均瞭如指掌。

提到餘家兄弟頸後的肉瘤,她遲疑了一會才說出其中祕密。原來在抗戰期間,在一次日機轟炸當中,餘家老太爺及奶奶不幸喪生,餘家三兄弟(即“釘頭”與“釘尾”的父親及二叔、三叔)便商量如何安葬。正議論問,有一名自稱姓應的北方堪輿名師登門造訪,自言避亂南來,生活困難,但卻無意中在附近發現一富貴佳穴,只是戰亂期間,每日死人數以千百計,均是隨意掩上,所以無人問津。原來他打聽出餘家在地方上略有資財名望,又剛巧兩老不幸去世,所以毛遂自薦,把這佳穴指點給餘家去安葬兩老遺體。

餘家三兄弟聞言頗為心動,只是苦無餘財以酬地師。地師答應暫時只收十銀圓及些小白米作為車馬費。他斷言餘家兄弟三四年間便會大富大貴,到時他再來收取黃金二百兩。於是雙方議定條件簽字畫押作實。

果然三四年問,餘家兄弟的生意便大發特發,家運興隆。但年復一年,始終不見地師出現。

直到抗戰勝利的第二年,有一年青人登門拜訪,自稱是應的侄兒。原來地師已於年前因病去世,臨終前,囑咐其侄兒憑當年字據前來餘家拿取酬金。

也是合該有事!餘家兄弟一念之差,因財失義,反口悔約。雙方便起了衝突,爭執間連地師遺下的字據都撕爛了,變成無憑無據。那年青人悻悻然離去,臨行指著餘家長兄(即“釘頭”及“釘尾”的父親),咬牙切齒地說:“風水地可以為善、可以為惡,你小心即將有現眼報好了!”

此事過後不久,餘家的生意便不如前,而最奇的,是餘家長兄所生的兩個兒子出孃胎,頸後便有怪瘤,而女兒卻個個平安無事。

餘家兄弟知事有可疑,懷疑祖墳風水給人破壞,曾請了數位地師前往勘察,但均看不出其所以然。直到一九四八年底,有一姓洪的老地師經過,聽到這怪事後,再詳細看清楚“釘頭”及“釘尾”的頸後怪瘤,若有所悟。

第二日,他上餘家祖墳察看,結果,在墳墓後邊的草堆中,挖出一枚用黃符包裹著的三才長釘。直到此時,各人即明白是遭人晴算了!但釘雖已挖出,但是“釘頭”及“釘尾”頸後的釘狀怪病卻始終沒有消退。

每當餘家長兄眼看自己兩個兒子頸後的怪瘤時,心頭便有如針刺般難受,這真所謂“現眼報”了!

平心而論,餘家兄弟悔約,確是於理不合;但應姓地師的侄兒惡毒地破壞別人祖墳風水,令無辜子慘受牽連,痛苦一生,亦未免做得太絕!

風水雜談(二)

從正面看龍脈從太祖山伸展至穴星

佳穴留與有緣人

以往,地師在選定風水吉地後,為求慎重,必先佔卜向天地鬼神請示;若求出不吉之光,即表示鬼神不許,須另覓他穴。

元代趙光在“風水選擇序”一文中,對此點曾有所闡釋,曰:“然風水之美惡、年月日時之吉凶,雖山術之善與不善,其幸而遇其善,與不幸而遇不善者、則固有使之者,不能強之以力也。古人有見及此,行法俟命,又必決於卜筮。卜法不傳久矣!愛述揲別為河洛卜法,三者相參而成也。”

趙光的意思很明白,無福之人無緣享用福地,而欲知是否有福享用,必要以占卜來決定。

有些地師在決定接受人家聘請之前,先觀戶主相格,看看是否有福澤的人以及看看是否缺德小人,若是面無福相或者神色不正,便婉言拒絕。無福的人勉強葬於福地,非但無益,反而會因此折福,但這還是小事;倘若替卑鄙殘暴的小人求得佳穴,無異助紂為虐,一增強其淫威惡勢,如此,為禍甚大。

潮州有一段這樣的風水傳說:

一位地師替一戶人家找得風水佳穴,卻不料這戶人家靠風水發達後,殘暴無賴,魚肉鄉里。地師知道這事後,悔疚萬分,使苦謀對策,終於決定親自前往見那戶主,假意告知推算出佳穴發生變化,若不發葬,凶禍立至。

戶主對這位地師言聽計從,依言打開墓穴改葬,卻不料佳穴的靈氣便因而盡洩,而該戶人家從此家道衰落,無復當年氣焰。

故事的結果是惡人終獲惡報。這固然是大快人心,但其中存有若干疑問:例如奸惡小人何以能有緣得福享用風水佳穴呢?葬後何以非但不折福,反享盡富貴呢?尚諾不是地師苦謀對策應付,豈不是惡人有好報,而多少無辜者卻因而連帶受害?

可能有人會以“氣數使然”來解答以上的疑問,既然有“氣數”的安排,何必要藉助“風水”之力呢?

一般人都有懷疑,懷疑地師既然精於尋龍穴,為人造福,但為何地師的後代子孫很少大富大貴的呢?有人寫了一詩打油此事:風水先生慣說空,指南道北說西東;山中若有卦侯地,何不拿去葬乃翁。這皆是諷刺風水之道無稽,說地師既能指點佳穴,令人大富大貴,何不留以自用呢?

風水界的解釋是,大富大貴之地是天地山川靈氣所鍾,必是有緣有福之人才可享用。否則,便是違天不祥,正所謂“江山藏佳穴,留與有緣人”。有緣人是指祖上積福深厚而自己又行善修德的人,這些人獲得“天命”眷顧,在機緣巧合下,自然獲得佳穴而致大富大貴。

地師洩漏天機,故此與佳穴福薄緣慳,所以明知有佳穴在前,亦無法享用。

在中國傳統的觀念中,吉穴是有鬼神土地守護的,不許無福無德的人霸佔,這種觀念,可從以下一段故事中反映出來。

北宋時,江蘇無錫境內有一地名“吳塘門”,夾於吳塘山東西峰之間,相傳其中有一大富大貴的吉穴。當地民謠有云“吳塘東,吳塘西,玉兔對金雞,代代出紫衣。”

結果,此吉穴被南宋名流尤袤所得,用以安葬其父尤時享的骸骨。

據當地故老相傳,尤袤葬父後,便在墓旁結草廬守孝。一晚,忽已有無數“天燈”在天際浮游,隱隱可見有許多金甲神,簇擁著一位器宇不凡的貴神在天際巡視。

忽然,貴神若有所感,指著尤袤父親的墓穴,問左右兩旁金甲神說:“”此地將發福三百年,非大有福之人不能享有,不知是何人葬於此地?”

金甲神回答說:“無錫人尤袤剛剛葬其父予此。”

貴神說:“尤家並無福分享用此福地,明I日當命雷神轟之,把墓穴與棺木轟走,好讓此福地留與有福之人。”

貴神與金甲神在雲端對答之言,萬袤聽得清楚,當即嚇至魂飛魄散。為了保存父屍,便立即跪地向空遙拜貴神,叩頭有道:“先父骸骨既已安葬於此,實在不忍見父墓慘遭雷電轟毀,萬望貴神手下留情,只要能保存父墓,情願以己身代父遭雷轟之苦。”

金甲神亦從旁替尤袤說情,貴神沉吟半響,然後微點頭道:“尤氏雖累世修德,但其福德尚不足享用此吉穴。現在姑念尤袤純孝,姑且容許其繼續享用此地!等待三百年後再作處置吧!”停了一會,繼續說:“尤袤情原以身代父,孝感動天,可免受雷轟之苦。”

尤袤聽聞貴神此言,大喜過望,忙向貴神跪拜叩謝。

自此以後,尤氏一門子孫,世代皆由科甲入仕,功名不替。

“佳穴留與有緣人”這種觀念深入民心,許多與風水有關的民間傳說,均把人與地的“緣分”說得出神入化。有緣的,必定會機緣巧合地獲得福地;無緣的,雖千方百計追求,仍是陰差陽錯失諸交臂。種種變化得失,民間傳說中描述光怪陸離令人歎為觀止。

先舉一個無緣享用佳穴而失諸交臂的例子:

相傳宋代著名地師賴布衣的父親精通風水,物色了一大發富貴的佳穴,名為“斑鳩落田陽”,萬事準備妥當,擇定良辰吉日安葬,一切均順利進行,誰知正在下葬之際,有一隨行僕從內急,閃到無人之處撒尿,卻不料突然山搖地動,旋即停止,一行人眾均感愕然。

賴父頹喪地解釋說,這穴名為“斑鳩落田陽”,主要因為山形活似一隻在田野間棲息的斑鳩,僕從在下葬時撤撒尿,淋醒了斑鳩,一驚之下便立即振翅高飛,剛才的山搖地動,便是斑鳩飛走時所造成的。現在斑鳩飛去,佳穴的靈氣便消失了大半,如此失諸交臂,大家只有懊恨地嘆息這是天意安排,來自我開解了!

現在又舉有緣的例子、這類例子多至不勝枚舉,甚至連明代的開國君主——明太祖朱元璋亦牽涉在這類傳說中,而且史書亦曾有記載,其真相耐人尋味,故此特別提出來談談。

清代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卷一載曰:“泗大疫,父母兄及幼弟俱死,貧不能殮,藁葬之,仲(二兄)與太祖升至山麓,綆絕,仲還取綆,留太祖守之;忽雷雨大作,太祖避村寺中,比曉往視,土墳起成高隴,地故屬鄉人劉繼祖,繼祖異之,歸焉。”

據這段記載,朱元璋幼時,居住於泗州,家境貧困,有一年,泗州發生瘟疫,父親、母親、長兄及幼弟俱因而病死,家貧無以為礆,朱元璋與二哥便只得用草把屍體包裹,用擔挑抬往山上草草埋葬。但半路抬至山腰,系在擔挑上的繩索突然折斷,屍體隨而墮地,無法繼續前進,在這種情況下,兄弟二人商議一番後,決定由二哥折回家中取繩,而朱元璋則留在屍體旁邊守護。

奇事就在朱元璋獨自守護屍體之時發生,突然山上雷電轟、狂風暴雨,朱元璋渾身溼透,非常狼狽,急須覓地躲避風雨。因為獨力無法抬動屍體,只得把屍體留下,獨自覓地避雨,及至風雨過後,重回隅地尋覓屍體,卻不料已失蹤影,而原來放屍的地點,本是平地,但現在已隆起成填。大概是在風狂雨暴之際,不知如何,泥土把屍休掩理,形成天然墓穴。

這地本屬鄉人劉繼祖所有,按理,劉繼祖可要求朱元璋把屍體掘出移走的,但他覺得朱元璋親人的屍體竟然會如此神差鬼使地掩埋,必是朱家與此地有緣,於是便無條件地把這塊山地送給朱元璋。

據地師說這塊地,是發帝王之地,故此,朱元漳得風水地後,便由窮不聊生的流浪小子,搖身一變而為九五之尊了。

若是真有其事,不由人不歎服風水的玄妙。為了求此事的可靠性,使翻檢其他有關史書。結果發覺清代陳鶴的《明紀》對此並無片言提及,而同代張遷玉的《明史》則有簡略記載,但並未有提及風雨中泥土埋屍之事。《躊史·太祖本紀》載留:“至正四年(西元一三四四年),早蝗,大餓疫。太祖時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里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即風陽陵也。”

因為《明史》是清代官修的史書,故此可能對明太祖的生平事蹟有所改,但翻閱明太祖親撰的《御製皇陵碑》,發覺亦未有提及風雨中泥土埋屍之事。

《御製皇陵碑》載日:“昔我父皇,寓居是方,農業艱辛,朝夕傍徨。爾天災流行,眷屬羅殃;皇考終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盂兄先死,閤家守喪。田主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與地,粼裡惆悵,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黃穰;殯無棺木,被體惡裳;浮淹三尺,奠何漿······。”

這是明太祖自述身世的文獻,並來假手他人代筆,原因是他認為“況皇陵碑記,皆儒題粉飾之文,恐不足為後世子孫戒;特述艱難,明昌運,俾世代見之。”既是太祖親筆,其可靠性自必甚高,但文中並無提乃風雨中泥土埋屍一事,相信《明史紀事本末》所載是渲染跗會而成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