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最大疑團:制定封神榜的通天教主,為何擺下誅仙陣?'

"

《封神演義》的開端,源於一張“封神榜”。書中說:

“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故此三教並談,乃闡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鬥,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嶽,步雨興雲善惡之神。”

截教的掌教是通天教主,也就是說,他是封神榜的制定者之一。想到這裡,就有一個疑團產生——作為封神榜制定者之一的通天教主,為什麼到最後要擺下“誅仙陣”和“萬仙陣”,阻礙封神大業?

"

《封神演義》的開端,源於一張“封神榜”。書中說:

“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故此三教並談,乃闡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鬥,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嶽,步雨興雲善惡之神。”

截教的掌教是通天教主,也就是說,他是封神榜的制定者之一。想到這裡,就有一個疑團產生——作為封神榜制定者之一的通天教主,為什麼到最後要擺下“誅仙陣”和“萬仙陣”,阻礙封神大業?

《封神演義》最大疑團:制定封神榜的通天教主,為何擺下誅仙陣?

就好像元始天尊所譴責的那樣:

“賢弟為何設此惡陣?這是何說?當時在你碧遊宮,共議封神榜,當面弭封,立有二等,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淺薄,成其人道,仍墮輪迴之劫,此乃天地之生化也。紂王無道,氣數當終;周室仁明,應運當興;難道不知,反來阻住姜向,有背上天垂象。且當日封神榜內,應有三百六十五度,分有八部列宿群星,當有這三山五嶽之人在數。賢弟為何出乎反乎,自取失信之愆?”

要說是因為看著自己門下弟子被殺死得太多,因而在憤怒之下,才做出如此舉動,那是不太可能的。畢竟最終誰會被封神,他是十分清楚的,甚至是他自己將門下弟子的姓名寫上去的。因為這個原因,最後反而來阻擋封神大業的推進,根本說不過去。

有沒有可能,在訂立封神榜的時候,通天教主其實並不願意將那麼自己的弟子名字寫上去,是另外兩個制定人強迫他寫上去的呢?這種猜測,雖然不無可能,但至少書中沒有什麼描述可以拿來作為佐證,因此是可以排除掉的。

《封神演義》中對此的交代是:

“你曾罵我的教下:‘不論是非?不分好歹,縱羽毛禽獸,亦不擇而教,一體同觀。’想吾師一教傳三友,吾與羽毛禽獸相併,道兄難道與我不是一本相傳?”

“據道兄所說,只是你的門人有理,連罵我也是應該的,不念一門手足罷了!”

簡單點,就是通天教主覺得元始天尊的弟子,辱罵了他,元始天尊不但不管,反而放縱;通天教主氣不過,就不管封神榜,挾怒而來,擺下了“誅仙陣”和“萬仙陣”。

"

《封神演義》的開端,源於一張“封神榜”。書中說:

“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故此三教並談,乃闡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鬥,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嶽,步雨興雲善惡之神。”

截教的掌教是通天教主,也就是說,他是封神榜的制定者之一。想到這裡,就有一個疑團產生——作為封神榜制定者之一的通天教主,為什麼到最後要擺下“誅仙陣”和“萬仙陣”,阻礙封神大業?

《封神演義》最大疑團:制定封神榜的通天教主,為何擺下誅仙陣?

就好像元始天尊所譴責的那樣:

“賢弟為何設此惡陣?這是何說?當時在你碧遊宮,共議封神榜,當面弭封,立有二等,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淺薄,成其人道,仍墮輪迴之劫,此乃天地之生化也。紂王無道,氣數當終;周室仁明,應運當興;難道不知,反來阻住姜向,有背上天垂象。且當日封神榜內,應有三百六十五度,分有八部列宿群星,當有這三山五嶽之人在數。賢弟為何出乎反乎,自取失信之愆?”

要說是因為看著自己門下弟子被殺死得太多,因而在憤怒之下,才做出如此舉動,那是不太可能的。畢竟最終誰會被封神,他是十分清楚的,甚至是他自己將門下弟子的姓名寫上去的。因為這個原因,最後反而來阻擋封神大業的推進,根本說不過去。

有沒有可能,在訂立封神榜的時候,通天教主其實並不願意將那麼自己的弟子名字寫上去,是另外兩個制定人強迫他寫上去的呢?這種猜測,雖然不無可能,但至少書中沒有什麼描述可以拿來作為佐證,因此是可以排除掉的。

《封神演義》中對此的交代是:

“你曾罵我的教下:‘不論是非?不分好歹,縱羽毛禽獸,亦不擇而教,一體同觀。’想吾師一教傳三友,吾與羽毛禽獸相併,道兄難道與我不是一本相傳?”

“據道兄所說,只是你的門人有理,連罵我也是應該的,不念一門手足罷了!”

簡單點,就是通天教主覺得元始天尊的弟子,辱罵了他,元始天尊不但不管,反而放縱;通天教主氣不過,就不管封神榜,挾怒而來,擺下了“誅仙陣”和“萬仙陣”。

《封神演義》最大疑團:制定封神榜的通天教主,為何擺下誅仙陣?

書中既然這樣寫,那麼這當然就是原因。但是,這只不過是表面的原因,結合整本書的基調,通天教主的反常行為,在內裡還有更深層次的因由。

《封神演義》的基調,是一切自有天數,人、神、仙,乃至於聖人,都要順應天數而行。

因為這樣,女媧娘娘看到紂王的豔詩,想要去懲罰紂王的時候,就是因為紂王合當還有二十八年的氣數,所以下不了手、怏怏而歸,最後只能派遣軒轅墳三妖前去惑亂紂王。

也因為這樣,被選為代為封神的姜子牙,儘管死了很多次,但都能被救活,繼續去做應該做的事情;而其他的人,不管本身修為有多強,死了就是死了,是再也救不活,一道靈魂飛去封神臺,等候封神了而已。

從一開始,封神榜上有名之人,確實是在不斷死去,但死得太慢了。而到通天教主擺下誅仙陣和萬仙陣前,伐紂大業就快到了尾聲。伐紂完成,如何才能讓本該封神的人死去?

所以,為了趕在伐紂大業完成前,讓該死的人死去,就需要一個大動作——那就是進行幾次大決戰,闡教、截教,乃至於接引道人、準提道人這些本不想幹的人,也全部前來。高手雲集,就不再是以往那樣一次只死一兩個人,而是要一批一批地死去。

“誅仙陣”和“萬仙陣”,就是為了達成這個目的而設下的。這就是所謂的“天數不可違背”。否則,修煉瞭如此之久,已是聖人之境的通天教主,會單單因為廣成子的幾番話,就要大動干戈?

"

《封神演義》的開端,源於一張“封神榜”。書中說:

“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故此三教並談,乃闡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鬥,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嶽,步雨興雲善惡之神。”

截教的掌教是通天教主,也就是說,他是封神榜的制定者之一。想到這裡,就有一個疑團產生——作為封神榜制定者之一的通天教主,為什麼到最後要擺下“誅仙陣”和“萬仙陣”,阻礙封神大業?

《封神演義》最大疑團:制定封神榜的通天教主,為何擺下誅仙陣?

就好像元始天尊所譴責的那樣:

“賢弟為何設此惡陣?這是何說?當時在你碧遊宮,共議封神榜,當面弭封,立有二等,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淺薄,成其人道,仍墮輪迴之劫,此乃天地之生化也。紂王無道,氣數當終;周室仁明,應運當興;難道不知,反來阻住姜向,有背上天垂象。且當日封神榜內,應有三百六十五度,分有八部列宿群星,當有這三山五嶽之人在數。賢弟為何出乎反乎,自取失信之愆?”

要說是因為看著自己門下弟子被殺死得太多,因而在憤怒之下,才做出如此舉動,那是不太可能的。畢竟最終誰會被封神,他是十分清楚的,甚至是他自己將門下弟子的姓名寫上去的。因為這個原因,最後反而來阻擋封神大業的推進,根本說不過去。

有沒有可能,在訂立封神榜的時候,通天教主其實並不願意將那麼自己的弟子名字寫上去,是另外兩個制定人強迫他寫上去的呢?這種猜測,雖然不無可能,但至少書中沒有什麼描述可以拿來作為佐證,因此是可以排除掉的。

《封神演義》中對此的交代是:

“你曾罵我的教下:‘不論是非?不分好歹,縱羽毛禽獸,亦不擇而教,一體同觀。’想吾師一教傳三友,吾與羽毛禽獸相併,道兄難道與我不是一本相傳?”

“據道兄所說,只是你的門人有理,連罵我也是應該的,不念一門手足罷了!”

簡單點,就是通天教主覺得元始天尊的弟子,辱罵了他,元始天尊不但不管,反而放縱;通天教主氣不過,就不管封神榜,挾怒而來,擺下了“誅仙陣”和“萬仙陣”。

《封神演義》最大疑團:制定封神榜的通天教主,為何擺下誅仙陣?

書中既然這樣寫,那麼這當然就是原因。但是,這只不過是表面的原因,結合整本書的基調,通天教主的反常行為,在內裡還有更深層次的因由。

《封神演義》的基調,是一切自有天數,人、神、仙,乃至於聖人,都要順應天數而行。

因為這樣,女媧娘娘看到紂王的豔詩,想要去懲罰紂王的時候,就是因為紂王合當還有二十八年的氣數,所以下不了手、怏怏而歸,最後只能派遣軒轅墳三妖前去惑亂紂王。

也因為這樣,被選為代為封神的姜子牙,儘管死了很多次,但都能被救活,繼續去做應該做的事情;而其他的人,不管本身修為有多強,死了就是死了,是再也救不活,一道靈魂飛去封神臺,等候封神了而已。

從一開始,封神榜上有名之人,確實是在不斷死去,但死得太慢了。而到通天教主擺下誅仙陣和萬仙陣前,伐紂大業就快到了尾聲。伐紂完成,如何才能讓本該封神的人死去?

所以,為了趕在伐紂大業完成前,讓該死的人死去,就需要一個大動作——那就是進行幾次大決戰,闡教、截教,乃至於接引道人、準提道人這些本不想幹的人,也全部前來。高手雲集,就不再是以往那樣一次只死一兩個人,而是要一批一批地死去。

“誅仙陣”和“萬仙陣”,就是為了達成這個目的而設下的。這就是所謂的“天數不可違背”。否則,修煉瞭如此之久,已是聖人之境的通天教主,會單單因為廣成子的幾番話,就要大動干戈?

《封神演義》最大疑團:制定封神榜的通天教主,為何擺下誅仙陣?

而且,通天教主這樣做,還有另一番妙處:名正言順,對門下弟子有個交代。

大家都知道封神榜的制定者之一是通天教主,看著自己的師兄弟被寫進封神榜,爾後一一應劫而死,心中很難不對通天教主產生怨懟。為了平息門人的怨懟,通天教主勢必怎麼都要出手,而廣成子的話,恰恰是給了最好的臺階,可以順理成章地出手,順了門人的意願,讓他們再也無話可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