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房子的故事'

馮驥才 建築 天津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9-09-15
""馮驥才:房子的故事

文丨 馮驥才

選自 馮驥才生活散文精選《世間生活》

人生的軌跡只有回過頭來才能看到。這條彎彎曲曲的軌跡上一定有一些拐點,或大或小,或明或暗。拐點改變你的人生。這些拐點有的是社會強加給你的,不可抗拒;有的是你自我改變的,由此你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願望。拐點之後,或是方向變了,或是其中的內容與故事全然不同;你的人生一定變換了一片風景。

我人生兩個重要的拐點都出現在1984年。它們全是經過自己的努力出現的,一個在生活上,一個在文學創作中。

到了1983年,我在長沙路思治裡閣樓上的生活已陷入困境,不單夏日裡酷暑煎熬,無法寫作;隨著作品的影響愈來愈大,招來的各種人和事愈來愈多,每天從早到晚小屋裡各種各樣的人來來往往,很難安靜下來。這期間,我已經在市文聯和作協擔任副主席,這種職務雖是虛職,不坐班,但碰到單位有事就跑到家中來找;再有就是新老朋友、各地的記者和約稿的編輯以及登門造訪的讀者。那時既沒有電話聯繫,有事也沒有先約定的習慣,想來就來,門外一招呼:“是我。”或者:“是馮驥才的家嗎?”推門就進。最尷尬是吃飯的時候,既不能把人擋出門外,又不能停下來不吃,只好邊吃邊應酬,有時覺得像表演吃飯,很難受。

"馮驥才:房子的故事

文丨 馮驥才

選自 馮驥才生活散文精選《世間生活》

人生的軌跡只有回過頭來才能看到。這條彎彎曲曲的軌跡上一定有一些拐點,或大或小,或明或暗。拐點改變你的人生。這些拐點有的是社會強加給你的,不可抗拒;有的是你自我改變的,由此你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願望。拐點之後,或是方向變了,或是其中的內容與故事全然不同;你的人生一定變換了一片風景。

我人生兩個重要的拐點都出現在1984年。它們全是經過自己的努力出現的,一個在生活上,一個在文學創作中。

到了1983年,我在長沙路思治裡閣樓上的生活已陷入困境,不單夏日裡酷暑煎熬,無法寫作;隨著作品的影響愈來愈大,招來的各種人和事愈來愈多,每天從早到晚小屋裡各種各樣的人來來往往,很難安靜下來。這期間,我已經在市文聯和作協擔任副主席,這種職務雖是虛職,不坐班,但碰到單位有事就跑到家中來找;再有就是新老朋友、各地的記者和約稿的編輯以及登門造訪的讀者。那時既沒有電話聯繫,有事也沒有先約定的習慣,想來就來,門外一招呼:“是我。”或者:“是馮驥才的家嗎?”推門就進。最尷尬是吃飯的時候,既不能把人擋出門外,又不能停下來不吃,只好邊吃邊應酬,有時覺得像表演吃飯,很難受。

馮驥才:房子的故事

《生活小景》 馮驥才繪 1983.4.3

再有,我那時的書桌也是飯桌,吃飯時要先挪開桌上的書稿信件。客人來時,兒子就要躲到陽臺上做作業。這種狀況愈演愈烈,只能一次次找單位和上級領導。在計劃經濟時代,衣食住行全靠政府,爹親孃親不如領導親。幸好,當時已有“給知識分子落實政策”一說。這時,市委已經有個說法,要為我和蔣子龍解決住房的困難,正好我住的思治裡的房屋屬於一個被抄戶的“查抄產”,也要平反落實政策,那就得分給我們房子,我們搬走,好給人家落實房屋政策;再說我們也是十多年前被“掃地出門”的被抄戶,也應落實政策,這樣從理論上說我們手裡就有了兩處房子的資源,但相關的房管和落實政策部門的辦事人故意刁難我,他們不是不想給我房子,而是想從我手裡得到好處。

天津是個市井和商業的城市,從來不買文化人的賬,辦事講實惠,凡事有油水就行。這一來,我就必須與房管站、房管局、落實查抄物資辦公室、街委會,還有文聯和宣傳部多個部門同時打交道,解決住房的問題。落實政策的事很複雜,要應對很多環節和程序,在每個環節和程序上必須這些部門都同意,才算通過。於是,事情像螞蟻那樣一點點往前爬,往往一個小環節出點麻煩就停住了,這幾個部門就推來推去,急得我騎著破自行車跑這跑那。你送書給他們,根本不看,也沒興趣,不如給一包香菸管用。在那個沒有市場的年代,一切資源都被權力掌握著,要從他們那裡得到“好處”真比從“猴手裡摳棗兒”還難。

後來,我找到市政府,據說只要一位姓毛的顧問說句話就頂用。可是要想見這位市政府領導極不容易,我聽說毛顧問住在睦南道一座西式的花園洋房裡。我找到毛顧問那座房子,高牆深院,花木掩映,宛如仙居。我不能冒失去敲他家門,便設法打聽他每天的行蹤,終於獲知他天天中午都會回家吃飯和午睡,便趕在一箇中午,提前騎車到睦南道,藏身在他家旁邊一條衚衕裡,待他回來一下汽車,趕緊從衚衕裡跑出來迎上去自我介紹。沒想到毛顧問人不錯,頭髮花白,慈眉善目,待我很和氣,將我讓進他家。

他的客廳很大,陳設卻很怪異。一邊擺了三個沙發,中間一張小桌上放著幾個杯子和一個白瓷菸缸,地上只有一個痰盂與一把印花的鐵皮暖壺,再沒別的東西。客廳的另一邊中間孤零零放一個木製的單人床。這種房屋電燈的開關原本在進門左邊的牆壁上,毛顧問的床擺在房屋中央,夜裡睡在床上開關燈不便,就在屋頂的吊燈上裝一個拉繩開關,垂下一根挺長的繩子,下端系在床架上,開燈關燈只要一拉繩子就行了。那時的領導的生活確實挺清廉。

我透過窗子看到外邊是個挺大的花園,綠蔭重重。我對他說:“顧問,你這院子真挺美。”

毛顧問彎目一笑說:“我不叫它閒著,都叫我用了。”

我再看,院子已改成了菜地,蘿蔔和小白菜種了一排排。

毛顧問很痛快,他說我的住房市裡已有決定,把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和查抄房產一併解決,分給我一偏一獨兩個單元,就在勝利路新建的一幢高層建築中。他隨即說他會叫市房管局儘快給我解決,我直接去市房管局房產處辦理手續就行了。

我千恩萬謝後走了出來,回家就把妻子兒子抱起來,說咱家要搬進皇宮了。可是依我的人生經驗,好事決不會一帆風順和輕而易舉地到來。此後我每次到房管局詢問,得到的回答都是“沒聽說有這事”。我託人向市政府毛顧問那裡問,消息卻是反過來的,都是“已經告訴他們好幾次了”。房管局這位科長姓楊,細皮精瘦,肉少骨多,目光亮閃閃,精明外露。他是不是想要些好處?想到這裡,我心裡憋著氣,心想反正市裡已經批准了,我偏不給你好處,看你怎麼辦。我一犯犟,事情又拖了半個多月。

"馮驥才:房子的故事

文丨 馮驥才

選自 馮驥才生活散文精選《世間生活》

人生的軌跡只有回過頭來才能看到。這條彎彎曲曲的軌跡上一定有一些拐點,或大或小,或明或暗。拐點改變你的人生。這些拐點有的是社會強加給你的,不可抗拒;有的是你自我改變的,由此你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願望。拐點之後,或是方向變了,或是其中的內容與故事全然不同;你的人生一定變換了一片風景。

我人生兩個重要的拐點都出現在1984年。它們全是經過自己的努力出現的,一個在生活上,一個在文學創作中。

到了1983年,我在長沙路思治裡閣樓上的生活已陷入困境,不單夏日裡酷暑煎熬,無法寫作;隨著作品的影響愈來愈大,招來的各種人和事愈來愈多,每天從早到晚小屋裡各種各樣的人來來往往,很難安靜下來。這期間,我已經在市文聯和作協擔任副主席,這種職務雖是虛職,不坐班,但碰到單位有事就跑到家中來找;再有就是新老朋友、各地的記者和約稿的編輯以及登門造訪的讀者。那時既沒有電話聯繫,有事也沒有先約定的習慣,想來就來,門外一招呼:“是我。”或者:“是馮驥才的家嗎?”推門就進。最尷尬是吃飯的時候,既不能把人擋出門外,又不能停下來不吃,只好邊吃邊應酬,有時覺得像表演吃飯,很難受。

馮驥才:房子的故事

《生活小景》 馮驥才繪 1983.4.3

再有,我那時的書桌也是飯桌,吃飯時要先挪開桌上的書稿信件。客人來時,兒子就要躲到陽臺上做作業。這種狀況愈演愈烈,只能一次次找單位和上級領導。在計劃經濟時代,衣食住行全靠政府,爹親孃親不如領導親。幸好,當時已有“給知識分子落實政策”一說。這時,市委已經有個說法,要為我和蔣子龍解決住房的困難,正好我住的思治裡的房屋屬於一個被抄戶的“查抄產”,也要平反落實政策,那就得分給我們房子,我們搬走,好給人家落實房屋政策;再說我們也是十多年前被“掃地出門”的被抄戶,也應落實政策,這樣從理論上說我們手裡就有了兩處房子的資源,但相關的房管和落實政策部門的辦事人故意刁難我,他們不是不想給我房子,而是想從我手裡得到好處。

天津是個市井和商業的城市,從來不買文化人的賬,辦事講實惠,凡事有油水就行。這一來,我就必須與房管站、房管局、落實查抄物資辦公室、街委會,還有文聯和宣傳部多個部門同時打交道,解決住房的問題。落實政策的事很複雜,要應對很多環節和程序,在每個環節和程序上必須這些部門都同意,才算通過。於是,事情像螞蟻那樣一點點往前爬,往往一個小環節出點麻煩就停住了,這幾個部門就推來推去,急得我騎著破自行車跑這跑那。你送書給他們,根本不看,也沒興趣,不如給一包香菸管用。在那個沒有市場的年代,一切資源都被權力掌握著,要從他們那裡得到“好處”真比從“猴手裡摳棗兒”還難。

後來,我找到市政府,據說只要一位姓毛的顧問說句話就頂用。可是要想見這位市政府領導極不容易,我聽說毛顧問住在睦南道一座西式的花園洋房裡。我找到毛顧問那座房子,高牆深院,花木掩映,宛如仙居。我不能冒失去敲他家門,便設法打聽他每天的行蹤,終於獲知他天天中午都會回家吃飯和午睡,便趕在一箇中午,提前騎車到睦南道,藏身在他家旁邊一條衚衕裡,待他回來一下汽車,趕緊從衚衕裡跑出來迎上去自我介紹。沒想到毛顧問人不錯,頭髮花白,慈眉善目,待我很和氣,將我讓進他家。

他的客廳很大,陳設卻很怪異。一邊擺了三個沙發,中間一張小桌上放著幾個杯子和一個白瓷菸缸,地上只有一個痰盂與一把印花的鐵皮暖壺,再沒別的東西。客廳的另一邊中間孤零零放一個木製的單人床。這種房屋電燈的開關原本在進門左邊的牆壁上,毛顧問的床擺在房屋中央,夜裡睡在床上開關燈不便,就在屋頂的吊燈上裝一個拉繩開關,垂下一根挺長的繩子,下端系在床架上,開燈關燈只要一拉繩子就行了。那時的領導的生活確實挺清廉。

我透過窗子看到外邊是個挺大的花園,綠蔭重重。我對他說:“顧問,你這院子真挺美。”

毛顧問彎目一笑說:“我不叫它閒著,都叫我用了。”

我再看,院子已改成了菜地,蘿蔔和小白菜種了一排排。

毛顧問很痛快,他說我的住房市裡已有決定,把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和查抄房產一併解決,分給我一偏一獨兩個單元,就在勝利路新建的一幢高層建築中。他隨即說他會叫市房管局儘快給我解決,我直接去市房管局房產處辦理手續就行了。

我千恩萬謝後走了出來,回家就把妻子兒子抱起來,說咱家要搬進皇宮了。可是依我的人生經驗,好事決不會一帆風順和輕而易舉地到來。此後我每次到房管局詢問,得到的回答都是“沒聽說有這事”。我託人向市政府毛顧問那裡問,消息卻是反過來的,都是“已經告訴他們好幾次了”。房管局這位科長姓楊,細皮精瘦,肉少骨多,目光亮閃閃,精明外露。他是不是想要些好處?想到這裡,我心裡憋著氣,心想反正市裡已經批准了,我偏不給你好處,看你怎麼辦。我一犯犟,事情又拖了半個多月。

馮驥才:房子的故事

《吾家午睡》馮驥才繪 1983.8.14

後來,我想出一個高招,先打聽到毛顧問辦公室的電話,然後去找房管局的楊科長,又問我住房的事,他還是說不知道,我便抓起他桌上的電話打給毛顧問,這一打通了,我就對毛顧問說我就在房管局,他們說不知道,跟著我就說:“楊科長要向您彙報情況。”突然把電話塞給楊科長。

楊科長措手不及,又不敢不接領導的電話,在電話裡他肯定遭到毛顧問的訓斥,低聲下氣地對著話筒連連說:“我們馬上辦,馬上辦,您放心。”就這樣,我知道——我勝利了。

緊接著我趕去北京開兩會。一天中午飯後,黃苗子和丁聰二老約我到他們房間裡畫畫,吳祖光先生也在一起。那純粹是會議期間忙裡偷閒的“文人雅聚”,我們正在寫寫畫畫、說說笑笑間,忽然張賢亮穿著拖鞋跑來,說我妻子來電話了,叫我快去接。我跑回房間拿起話筒,就聽妻子同昭興奮得說話的聲音都變了。她說咱們的房子分下來了,一大一小兩個單元,她已經從房管局拿到鑰匙了。我高興得真想竄起來翻個跟斗,馬上跑到黃苗子房間,把這驚天的喜訊告訴三老,話一說竟然情不自禁地掉下淚來。當即,丁聰為我畫了一幅漫畫像,這張像真有當時喜極而泣的模樣。吳祖光隨即題了“苦盡甘來”四個字,只有那時候的知識分子深知“苦盡甘來”是什麼滋味。苗子先生笑嘻嘻在畫上寫了四句打油詩:

人生何處不相逢,

大會年年見大馮,

恰巧鑰匙拿到手,

從今不住鴿子籠。

如今三老都已辭世。他們可愛又真誠以及當時歡快的氣息都留在這幅畫中,也清晰地記在我的心裡。

"馮驥才:房子的故事

文丨 馮驥才

選自 馮驥才生活散文精選《世間生活》

人生的軌跡只有回過頭來才能看到。這條彎彎曲曲的軌跡上一定有一些拐點,或大或小,或明或暗。拐點改變你的人生。這些拐點有的是社會強加給你的,不可抗拒;有的是你自我改變的,由此你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願望。拐點之後,或是方向變了,或是其中的內容與故事全然不同;你的人生一定變換了一片風景。

我人生兩個重要的拐點都出現在1984年。它們全是經過自己的努力出現的,一個在生活上,一個在文學創作中。

到了1983年,我在長沙路思治裡閣樓上的生活已陷入困境,不單夏日裡酷暑煎熬,無法寫作;隨著作品的影響愈來愈大,招來的各種人和事愈來愈多,每天從早到晚小屋裡各種各樣的人來來往往,很難安靜下來。這期間,我已經在市文聯和作協擔任副主席,這種職務雖是虛職,不坐班,但碰到單位有事就跑到家中來找;再有就是新老朋友、各地的記者和約稿的編輯以及登門造訪的讀者。那時既沒有電話聯繫,有事也沒有先約定的習慣,想來就來,門外一招呼:“是我。”或者:“是馮驥才的家嗎?”推門就進。最尷尬是吃飯的時候,既不能把人擋出門外,又不能停下來不吃,只好邊吃邊應酬,有時覺得像表演吃飯,很難受。

馮驥才:房子的故事

《生活小景》 馮驥才繪 1983.4.3

再有,我那時的書桌也是飯桌,吃飯時要先挪開桌上的書稿信件。客人來時,兒子就要躲到陽臺上做作業。這種狀況愈演愈烈,只能一次次找單位和上級領導。在計劃經濟時代,衣食住行全靠政府,爹親孃親不如領導親。幸好,當時已有“給知識分子落實政策”一說。這時,市委已經有個說法,要為我和蔣子龍解決住房的困難,正好我住的思治裡的房屋屬於一個被抄戶的“查抄產”,也要平反落實政策,那就得分給我們房子,我們搬走,好給人家落實房屋政策;再說我們也是十多年前被“掃地出門”的被抄戶,也應落實政策,這樣從理論上說我們手裡就有了兩處房子的資源,但相關的房管和落實政策部門的辦事人故意刁難我,他們不是不想給我房子,而是想從我手裡得到好處。

天津是個市井和商業的城市,從來不買文化人的賬,辦事講實惠,凡事有油水就行。這一來,我就必須與房管站、房管局、落實查抄物資辦公室、街委會,還有文聯和宣傳部多個部門同時打交道,解決住房的問題。落實政策的事很複雜,要應對很多環節和程序,在每個環節和程序上必須這些部門都同意,才算通過。於是,事情像螞蟻那樣一點點往前爬,往往一個小環節出點麻煩就停住了,這幾個部門就推來推去,急得我騎著破自行車跑這跑那。你送書給他們,根本不看,也沒興趣,不如給一包香菸管用。在那個沒有市場的年代,一切資源都被權力掌握著,要從他們那裡得到“好處”真比從“猴手裡摳棗兒”還難。

後來,我找到市政府,據說只要一位姓毛的顧問說句話就頂用。可是要想見這位市政府領導極不容易,我聽說毛顧問住在睦南道一座西式的花園洋房裡。我找到毛顧問那座房子,高牆深院,花木掩映,宛如仙居。我不能冒失去敲他家門,便設法打聽他每天的行蹤,終於獲知他天天中午都會回家吃飯和午睡,便趕在一箇中午,提前騎車到睦南道,藏身在他家旁邊一條衚衕裡,待他回來一下汽車,趕緊從衚衕裡跑出來迎上去自我介紹。沒想到毛顧問人不錯,頭髮花白,慈眉善目,待我很和氣,將我讓進他家。

他的客廳很大,陳設卻很怪異。一邊擺了三個沙發,中間一張小桌上放著幾個杯子和一個白瓷菸缸,地上只有一個痰盂與一把印花的鐵皮暖壺,再沒別的東西。客廳的另一邊中間孤零零放一個木製的單人床。這種房屋電燈的開關原本在進門左邊的牆壁上,毛顧問的床擺在房屋中央,夜裡睡在床上開關燈不便,就在屋頂的吊燈上裝一個拉繩開關,垂下一根挺長的繩子,下端系在床架上,開燈關燈只要一拉繩子就行了。那時的領導的生活確實挺清廉。

我透過窗子看到外邊是個挺大的花園,綠蔭重重。我對他說:“顧問,你這院子真挺美。”

毛顧問彎目一笑說:“我不叫它閒著,都叫我用了。”

我再看,院子已改成了菜地,蘿蔔和小白菜種了一排排。

毛顧問很痛快,他說我的住房市裡已有決定,把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和查抄房產一併解決,分給我一偏一獨兩個單元,就在勝利路新建的一幢高層建築中。他隨即說他會叫市房管局儘快給我解決,我直接去市房管局房產處辦理手續就行了。

我千恩萬謝後走了出來,回家就把妻子兒子抱起來,說咱家要搬進皇宮了。可是依我的人生經驗,好事決不會一帆風順和輕而易舉地到來。此後我每次到房管局詢問,得到的回答都是“沒聽說有這事”。我託人向市政府毛顧問那裡問,消息卻是反過來的,都是“已經告訴他們好幾次了”。房管局這位科長姓楊,細皮精瘦,肉少骨多,目光亮閃閃,精明外露。他是不是想要些好處?想到這裡,我心裡憋著氣,心想反正市裡已經批准了,我偏不給你好處,看你怎麼辦。我一犯犟,事情又拖了半個多月。

馮驥才:房子的故事

《吾家午睡》馮驥才繪 1983.8.14

後來,我想出一個高招,先打聽到毛顧問辦公室的電話,然後去找房管局的楊科長,又問我住房的事,他還是說不知道,我便抓起他桌上的電話打給毛顧問,這一打通了,我就對毛顧問說我就在房管局,他們說不知道,跟著我就說:“楊科長要向您彙報情況。”突然把電話塞給楊科長。

楊科長措手不及,又不敢不接領導的電話,在電話裡他肯定遭到毛顧問的訓斥,低聲下氣地對著話筒連連說:“我們馬上辦,馬上辦,您放心。”就這樣,我知道——我勝利了。

緊接著我趕去北京開兩會。一天中午飯後,黃苗子和丁聰二老約我到他們房間裡畫畫,吳祖光先生也在一起。那純粹是會議期間忙裡偷閒的“文人雅聚”,我們正在寫寫畫畫、說說笑笑間,忽然張賢亮穿著拖鞋跑來,說我妻子來電話了,叫我快去接。我跑回房間拿起話筒,就聽妻子同昭興奮得說話的聲音都變了。她說咱們的房子分下來了,一大一小兩個單元,她已經從房管局拿到鑰匙了。我高興得真想竄起來翻個跟斗,馬上跑到黃苗子房間,把這驚天的喜訊告訴三老,話一說竟然情不自禁地掉下淚來。當即,丁聰為我畫了一幅漫畫像,這張像真有當時喜極而泣的模樣。吳祖光隨即題了“苦盡甘來”四個字,只有那時候的知識分子深知“苦盡甘來”是什麼滋味。苗子先生笑嘻嘻在畫上寫了四句打油詩:

人生何處不相逢,

大會年年見大馮,

恰巧鑰匙拿到手,

從今不住鴿子籠。

如今三老都已辭世。他們可愛又真誠以及當時歡快的氣息都留在這幅畫中,也清晰地記在我的心裡。

馮驥才:房子的故事

丁聰為馮驥才畫像 黃苗子和吳祖光題跋 1984.3.23

政協閉幕的第二天,我和妻子同昭就拿著鑰匙興沖沖去到了新居——雲峰樓高層。這是開放以來我的城市最早蓋起來的一座高層樓房,毗鄰市中心最主要的大街——勝利路上,高達十五層,這已經是當時頂級的高層了。樓內有兩部電梯,外牆裝飾著精緻的黃色馬賽克瓷磚,單元的格局很新穎,據說圖紙來自捷克。這在那個時代簡直是一座夢之樓。

我的住房是對門的兩個單元,中間隔著一條走廊,每個單元都有單獨的衛生間和一個小小的淺綠色塑料澡盆。由於我們位居第八層,周圍沒有更高的樓,視野廣闊,陽光無礙,站在屋裡,外面的街道、車輛、行人——連整個城市好像都在腳下,屋裡一片通明。聽說這座樓採用了先進的船形地基,輕體牆壁,八級地震也奈何不得,再也不會遇到一九七六年那樣的災難了。我當時便有一種異常奇妙的感覺——從此我們的生活要轉彎了,前頭的風景一定美好。

轉天我們就帶著清掃工具到新居打掃房屋,掃淨水泥地,擦亮玻璃窗,用清水沖洗過的水泥地面的氣味,混同著我們欣喜的感覺,現在想起來還能感到。當時沒有做任何裝修,甚至牆壁都沒粉刷就搬進去了。好像怕遲了房子又被收回去似的,那種心理只有經過這些事的人才會有。

然而,我從舊居搬到新居時,幾乎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當年我們是在抄家後一無所有時結婚的,一九七六年又經過一次傾家蕩產的大地震,家中很難再有完整的傢俱。我在《無路可逃》中說過,我的家經過兩次從零開始,一切物品全是兩次“出土”。所以在我搬進新居時,開電梯的姑娘小張說:“馮老師往樓上搬了七電梯東西了,怎麼除去亂七八糟破桌子破椅子,鍋碗瓢盆,其餘全都是書?”

在最後離開思治裡時,我把在這個生活了長達十六年、大地震時幾乎要了我命的住所裡裡外外仔細地看了一遍,為了更好地記住,然後關門下樓。待下到了二樓,我忽然想到什麼,又返回三樓,站在樓梯上敲了敲側面的牆壁。我知道那裡邊還有一些我祕密寫作時藏匿的手稿,我已經無法而且永遠無法把它們取出來了,時間太久了,我甚至忘了這些手稿上邊寫了些什麼。我暗暗隔著牆壁對著裡邊的殘稿說:

“你永遠留在這裡吧。你是我的歷史。”

於是,我生命歷史的一個長長的階段才算畫上句號。

本文選自馮驥才生活散文集《世間生活》

節選自《激流中:我與新時期文學》

"馮驥才:房子的故事

文丨 馮驥才

選自 馮驥才生活散文精選《世間生活》

人生的軌跡只有回過頭來才能看到。這條彎彎曲曲的軌跡上一定有一些拐點,或大或小,或明或暗。拐點改變你的人生。這些拐點有的是社會強加給你的,不可抗拒;有的是你自我改變的,由此你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願望。拐點之後,或是方向變了,或是其中的內容與故事全然不同;你的人生一定變換了一片風景。

我人生兩個重要的拐點都出現在1984年。它們全是經過自己的努力出現的,一個在生活上,一個在文學創作中。

到了1983年,我在長沙路思治裡閣樓上的生活已陷入困境,不單夏日裡酷暑煎熬,無法寫作;隨著作品的影響愈來愈大,招來的各種人和事愈來愈多,每天從早到晚小屋裡各種各樣的人來來往往,很難安靜下來。這期間,我已經在市文聯和作協擔任副主席,這種職務雖是虛職,不坐班,但碰到單位有事就跑到家中來找;再有就是新老朋友、各地的記者和約稿的編輯以及登門造訪的讀者。那時既沒有電話聯繫,有事也沒有先約定的習慣,想來就來,門外一招呼:“是我。”或者:“是馮驥才的家嗎?”推門就進。最尷尬是吃飯的時候,既不能把人擋出門外,又不能停下來不吃,只好邊吃邊應酬,有時覺得像表演吃飯,很難受。

馮驥才:房子的故事

《生活小景》 馮驥才繪 1983.4.3

再有,我那時的書桌也是飯桌,吃飯時要先挪開桌上的書稿信件。客人來時,兒子就要躲到陽臺上做作業。這種狀況愈演愈烈,只能一次次找單位和上級領導。在計劃經濟時代,衣食住行全靠政府,爹親孃親不如領導親。幸好,當時已有“給知識分子落實政策”一說。這時,市委已經有個說法,要為我和蔣子龍解決住房的困難,正好我住的思治裡的房屋屬於一個被抄戶的“查抄產”,也要平反落實政策,那就得分給我們房子,我們搬走,好給人家落實房屋政策;再說我們也是十多年前被“掃地出門”的被抄戶,也應落實政策,這樣從理論上說我們手裡就有了兩處房子的資源,但相關的房管和落實政策部門的辦事人故意刁難我,他們不是不想給我房子,而是想從我手裡得到好處。

天津是個市井和商業的城市,從來不買文化人的賬,辦事講實惠,凡事有油水就行。這一來,我就必須與房管站、房管局、落實查抄物資辦公室、街委會,還有文聯和宣傳部多個部門同時打交道,解決住房的問題。落實政策的事很複雜,要應對很多環節和程序,在每個環節和程序上必須這些部門都同意,才算通過。於是,事情像螞蟻那樣一點點往前爬,往往一個小環節出點麻煩就停住了,這幾個部門就推來推去,急得我騎著破自行車跑這跑那。你送書給他們,根本不看,也沒興趣,不如給一包香菸管用。在那個沒有市場的年代,一切資源都被權力掌握著,要從他們那裡得到“好處”真比從“猴手裡摳棗兒”還難。

後來,我找到市政府,據說只要一位姓毛的顧問說句話就頂用。可是要想見這位市政府領導極不容易,我聽說毛顧問住在睦南道一座西式的花園洋房裡。我找到毛顧問那座房子,高牆深院,花木掩映,宛如仙居。我不能冒失去敲他家門,便設法打聽他每天的行蹤,終於獲知他天天中午都會回家吃飯和午睡,便趕在一箇中午,提前騎車到睦南道,藏身在他家旁邊一條衚衕裡,待他回來一下汽車,趕緊從衚衕裡跑出來迎上去自我介紹。沒想到毛顧問人不錯,頭髮花白,慈眉善目,待我很和氣,將我讓進他家。

他的客廳很大,陳設卻很怪異。一邊擺了三個沙發,中間一張小桌上放著幾個杯子和一個白瓷菸缸,地上只有一個痰盂與一把印花的鐵皮暖壺,再沒別的東西。客廳的另一邊中間孤零零放一個木製的單人床。這種房屋電燈的開關原本在進門左邊的牆壁上,毛顧問的床擺在房屋中央,夜裡睡在床上開關燈不便,就在屋頂的吊燈上裝一個拉繩開關,垂下一根挺長的繩子,下端系在床架上,開燈關燈只要一拉繩子就行了。那時的領導的生活確實挺清廉。

我透過窗子看到外邊是個挺大的花園,綠蔭重重。我對他說:“顧問,你這院子真挺美。”

毛顧問彎目一笑說:“我不叫它閒著,都叫我用了。”

我再看,院子已改成了菜地,蘿蔔和小白菜種了一排排。

毛顧問很痛快,他說我的住房市裡已有決定,把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和查抄房產一併解決,分給我一偏一獨兩個單元,就在勝利路新建的一幢高層建築中。他隨即說他會叫市房管局儘快給我解決,我直接去市房管局房產處辦理手續就行了。

我千恩萬謝後走了出來,回家就把妻子兒子抱起來,說咱家要搬進皇宮了。可是依我的人生經驗,好事決不會一帆風順和輕而易舉地到來。此後我每次到房管局詢問,得到的回答都是“沒聽說有這事”。我託人向市政府毛顧問那裡問,消息卻是反過來的,都是“已經告訴他們好幾次了”。房管局這位科長姓楊,細皮精瘦,肉少骨多,目光亮閃閃,精明外露。他是不是想要些好處?想到這裡,我心裡憋著氣,心想反正市裡已經批准了,我偏不給你好處,看你怎麼辦。我一犯犟,事情又拖了半個多月。

馮驥才:房子的故事

《吾家午睡》馮驥才繪 1983.8.14

後來,我想出一個高招,先打聽到毛顧問辦公室的電話,然後去找房管局的楊科長,又問我住房的事,他還是說不知道,我便抓起他桌上的電話打給毛顧問,這一打通了,我就對毛顧問說我就在房管局,他們說不知道,跟著我就說:“楊科長要向您彙報情況。”突然把電話塞給楊科長。

楊科長措手不及,又不敢不接領導的電話,在電話裡他肯定遭到毛顧問的訓斥,低聲下氣地對著話筒連連說:“我們馬上辦,馬上辦,您放心。”就這樣,我知道——我勝利了。

緊接著我趕去北京開兩會。一天中午飯後,黃苗子和丁聰二老約我到他們房間裡畫畫,吳祖光先生也在一起。那純粹是會議期間忙裡偷閒的“文人雅聚”,我們正在寫寫畫畫、說說笑笑間,忽然張賢亮穿著拖鞋跑來,說我妻子來電話了,叫我快去接。我跑回房間拿起話筒,就聽妻子同昭興奮得說話的聲音都變了。她說咱們的房子分下來了,一大一小兩個單元,她已經從房管局拿到鑰匙了。我高興得真想竄起來翻個跟斗,馬上跑到黃苗子房間,把這驚天的喜訊告訴三老,話一說竟然情不自禁地掉下淚來。當即,丁聰為我畫了一幅漫畫像,這張像真有當時喜極而泣的模樣。吳祖光隨即題了“苦盡甘來”四個字,只有那時候的知識分子深知“苦盡甘來”是什麼滋味。苗子先生笑嘻嘻在畫上寫了四句打油詩:

人生何處不相逢,

大會年年見大馮,

恰巧鑰匙拿到手,

從今不住鴿子籠。

如今三老都已辭世。他們可愛又真誠以及當時歡快的氣息都留在這幅畫中,也清晰地記在我的心裡。

馮驥才:房子的故事

丁聰為馮驥才畫像 黃苗子和吳祖光題跋 1984.3.23

政協閉幕的第二天,我和妻子同昭就拿著鑰匙興沖沖去到了新居——雲峰樓高層。這是開放以來我的城市最早蓋起來的一座高層樓房,毗鄰市中心最主要的大街——勝利路上,高達十五層,這已經是當時頂級的高層了。樓內有兩部電梯,外牆裝飾著精緻的黃色馬賽克瓷磚,單元的格局很新穎,據說圖紙來自捷克。這在那個時代簡直是一座夢之樓。

我的住房是對門的兩個單元,中間隔著一條走廊,每個單元都有單獨的衛生間和一個小小的淺綠色塑料澡盆。由於我們位居第八層,周圍沒有更高的樓,視野廣闊,陽光無礙,站在屋裡,外面的街道、車輛、行人——連整個城市好像都在腳下,屋裡一片通明。聽說這座樓採用了先進的船形地基,輕體牆壁,八級地震也奈何不得,再也不會遇到一九七六年那樣的災難了。我當時便有一種異常奇妙的感覺——從此我們的生活要轉彎了,前頭的風景一定美好。

轉天我們就帶著清掃工具到新居打掃房屋,掃淨水泥地,擦亮玻璃窗,用清水沖洗過的水泥地面的氣味,混同著我們欣喜的感覺,現在想起來還能感到。當時沒有做任何裝修,甚至牆壁都沒粉刷就搬進去了。好像怕遲了房子又被收回去似的,那種心理只有經過這些事的人才會有。

然而,我從舊居搬到新居時,幾乎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當年我們是在抄家後一無所有時結婚的,一九七六年又經過一次傾家蕩產的大地震,家中很難再有完整的傢俱。我在《無路可逃》中說過,我的家經過兩次從零開始,一切物品全是兩次“出土”。所以在我搬進新居時,開電梯的姑娘小張說:“馮老師往樓上搬了七電梯東西了,怎麼除去亂七八糟破桌子破椅子,鍋碗瓢盆,其餘全都是書?”

在最後離開思治裡時,我把在這個生活了長達十六年、大地震時幾乎要了我命的住所裡裡外外仔細地看了一遍,為了更好地記住,然後關門下樓。待下到了二樓,我忽然想到什麼,又返回三樓,站在樓梯上敲了敲側面的牆壁。我知道那裡邊還有一些我祕密寫作時藏匿的手稿,我已經無法而且永遠無法把它們取出來了,時間太久了,我甚至忘了這些手稿上邊寫了些什麼。我暗暗隔著牆壁對著裡邊的殘稿說:

“你永遠留在這裡吧。你是我的歷史。”

於是,我生命歷史的一個長長的階段才算畫上句號。

本文選自馮驥才生活散文集《世間生活》

節選自《激流中:我與新時期文學》

馮驥才:房子的故事

馮驥才 《世間生活》

物本無情,物皆有情,感謝生活

《世間生活》輯錄馮先生六十餘篇生活散文,創作時間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今日,跨越近四十年,其中有《珍珠鳥》《靈感忽至》《往事如“煙”》等譽滿天下的名篇,也有《結婚紀念日》《房子的故事》《為母親辦一場畫展》等近年來馮先生描繪生活、描繪人世間的感悟之作。

“我相信,真正的冰冷在世上,真正的溫暖在人間。”閱盡世間生活的風雨後,願讀者從馮先生的智慧和感悟中獲得啟迪,收穫自己生活的恬淡幸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