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的族稱姓氏

鳳凰 乾隆 康熙 南宋 元朝 遇見畲鄉 2018-11-28


畲族來源,學術界尚無定論。但普遍認為畲族是鳳凰山的土著居民。

“畲”字來歷甚古,原義火耕。南宋末年,史書出現“畲民”《宋季三朝政要》稱閩、粵、贛交界地域的畲民武裝為“畲軍”。元代以後,''she民''、''畲徭''、''she徭''同時使用。清康熙、乾隆、同治《景寧縣誌》均設''畲民''一目。民國18年(1929)夏,德國學者史圖博和上海同濟大學教師李化民到景寧畲鄉考察,撰寫了《浙江景寧縣敕木山畲民調查記》,對景寧畲族的族稱、姓氏、風土人情等作了介紹,也是研究民族學的史料。

畲民自稱“山哈”,表明是外地遷往山裡的客戶。景寧漢族稱以“客家人”,畲族稱漢族為“民家人”。解放前,由於民族歧視、壓迫,“畲客”二字常被用作侮辱性稱呼,有的畲民被迫更改、隱瞞自己的民族成份,畲族家譜有“徭人”或“徭家”的別稱。

畲族的族稱姓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行民族平等團結政策。1951年貫徹中央人民政府《關於處理帶有歧視或侮辱少數民族的稱謂、地名、碑碣、匾聯的指示》後,畲民要求確定族稱。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於1953年8月派出以民族學專家施聯珠為組長的畲族民族識別調查研究小組,在浙江省景寧縣東弄村、福建省羅源縣八井村、漳平縣山羊隔村作了為期3個月的畲民識別調查,寫出《浙江景寧縣東弄村畲民情況調查》等資料。1956年12月,國務院認定畲族為一個單一的少數民族,並確定族稱為畲族。

畲族族譜及民間相傳,廣東潮州市鳳凰山是畲族的發祥地,外省都是由鳳凰山遷徙而去,鳳凰山成了畲族崇拜祖先的聖地。粵、閩、浙、皖、贛等省畲族中有著“廣東路上有祖墳”的傳說。其始祖原居住深山,以狩獵為生,後不幸被''山羊''所傷,死於叢林中,葬在廣東潮州鳳凰山上。墓塋的具體方位是:“前至雷家坊,後至觀星頂,左至會稽山,右至七賢洞”。而墓碑的題銘卻繁多,有“皇恩賜葬高王之墓”、“南山祖墓”、“高王之墓”等。

據鳳凰山鳳南區委負責人說,近年來,省外畲族群眾來信來訪,查詢祖墓近況,並表示願意資助款項,修茸祖墓,準備率眾來鳳凰山朝拜。本地畲族群眾確信這個傳說絕訛傳,於是掀起''尋根問祖''熱潮。施聯珠先生等1982年撰寫的《廣東潮安縣鳳凰山地畲族情況調查》中提及:據當地人士介紹,鳳凰山上有一口墳墓,中間有一塊碑,上寫“皇設(敕?)高王墓”(疑即龍麒王墓),兩旁有石旗杆,中間僅能容一條牛通過,萬峰山林場有位60多歲的老人韋棟,說他小時候放牛親眼見過此墓,但近一二年去找,因時隔已久,說不清在哪裡,沒有找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