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笑話:愛財如命的馮國璋為何哭窮?'

"
"
民國笑話:愛財如命的馮國璋為何哭窮?

馮國璋

馮國璋當大總統的時候鬧了一個大笑話,這就是“賣魚事件”。

據傳,中南海的魚是前代皇家所放養,其中還有一條三尺長的紅魚和一條大鯉魚,上面繫著金圈,掛著金牌,一向就不曾為人所捕撈。

馮國璋入主中南海後,派人將湖中的魚一網打盡,然後命人在市場上高價賣出。一時間,北京各處都在叫賣“總統魚”,而所售之款盡入了馮國璋的私人腰包。當時,有人寫了一個對子嘲諷說:“宰相東陵伐木,元首南海賣魚!”

當然,在軍閥混戰時期,民國的大總統也確實不好做,因為各地稅收很少有正常解送中央的,而開口問中央要錢的卻多如牛毛。由於政局不穩,民國政府除了袁世凱時期有兩年做到了收支平衡,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靠舉債度日。

馮玉祥在他的回憶錄裡就曾記載,黎元洪作總統的時候經常抱怨:“唉,總統真不是人當的,這個月我又賠了3萬多!這樣計算,我每年就要賠上36萬。長此以往,我實在不能支持了。唉,你們看,這個月,我的煤礦股票和鹽票的利息,差不多都賠貼光了。東也捐款,西也募錢,叫人無法應付。每月進個10萬8萬,僅只捐款一項,就不夠開銷!”

民國政府的收入不穩定,也難免要影響到總統的個人利益。馮國璋做地方大員的時候,對財政上的事情一向敏感,他知道大總統其實是名義好聽,一旦經濟匱乏,沒錢可花,到時的滋味就不好受了。因此,馮國璋在入京代理大總統前特別向段祺瑞提了一個條件,那就是將崇文門監督一職要到自己名下,因為崇文門監督是個肥缺,每個月可以穩定的收到20萬元商業稅,可供總統府的開支。但是,一個月區區20萬的收入固然可以解決總統府的開支,但對於很多國務大事來說是無濟於事的。因此,馮國璋也難免像黎元洪一樣,有時候就要自掏腰包了。

據馮國璋的幕僚惲寶惠回憶,為了錢的事情,馮國璋還與多年的老兄弟王士珍鬧過彆扭。

事情是這樣的,王士珍當時作總理,馮國璋讓他派個人到廣西督軍陸榮廷那裡調停一下南北衝突,但王士珍請示川資如何開銷的時候,馮國璋卻又不肯出這筆錢,而是讓國務院自己去解決。王士珍聽後,私下裡大發脾氣,他憤憤的說:“這件事還不為的是他,我又不貪圖什麼!我一天到晚狗顛屁股垂似的,為的是誰?這一點錢,他還不往外拿!”

最後,這筆款項還是由國務院開銷,但王士珍對馮國璋的吝嗇意見很大,這大概也是他總理沒幹多長時間的原因之一罷。

馮國璋喜歡斂財,這和他的經歷也有一定關係的。在馮國璋祖父的時候,馮家還算家道殷實,但在馮國璋出世後,家道便開始中落,耕讀傳家變成了以耕為主,以讀為輔,生計維持頗為不易。馮國璋在幼年的時候入私塾就讀,成績還算優秀,在年長之後,他又去了保定最出名的蓮花書院讀書,但不久即因為家計睏乏而不得不放棄學業,回家務農。

後來,馮國璋投入直隸提督聶士成的麾下,先做炊事兵,後來被營管帶發現,將他提拔為自己身邊的勤務兵。機緣巧合的是,在馮國璋入伍的第二年,李鴻章在天津創辦了北洋武備學堂,馮國璋又順利被推薦進入了第一期的步科學習(王士珍和段祺瑞均為炮科)。

"
民國笑話:愛財如命的馮國璋為何哭窮?

馮國璋

馮國璋當大總統的時候鬧了一個大笑話,這就是“賣魚事件”。

據傳,中南海的魚是前代皇家所放養,其中還有一條三尺長的紅魚和一條大鯉魚,上面繫著金圈,掛著金牌,一向就不曾為人所捕撈。

馮國璋入主中南海後,派人將湖中的魚一網打盡,然後命人在市場上高價賣出。一時間,北京各處都在叫賣“總統魚”,而所售之款盡入了馮國璋的私人腰包。當時,有人寫了一個對子嘲諷說:“宰相東陵伐木,元首南海賣魚!”

當然,在軍閥混戰時期,民國的大總統也確實不好做,因為各地稅收很少有正常解送中央的,而開口問中央要錢的卻多如牛毛。由於政局不穩,民國政府除了袁世凱時期有兩年做到了收支平衡,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靠舉債度日。

馮玉祥在他的回憶錄裡就曾記載,黎元洪作總統的時候經常抱怨:“唉,總統真不是人當的,這個月我又賠了3萬多!這樣計算,我每年就要賠上36萬。長此以往,我實在不能支持了。唉,你們看,這個月,我的煤礦股票和鹽票的利息,差不多都賠貼光了。東也捐款,西也募錢,叫人無法應付。每月進個10萬8萬,僅只捐款一項,就不夠開銷!”

民國政府的收入不穩定,也難免要影響到總統的個人利益。馮國璋做地方大員的時候,對財政上的事情一向敏感,他知道大總統其實是名義好聽,一旦經濟匱乏,沒錢可花,到時的滋味就不好受了。因此,馮國璋在入京代理大總統前特別向段祺瑞提了一個條件,那就是將崇文門監督一職要到自己名下,因為崇文門監督是個肥缺,每個月可以穩定的收到20萬元商業稅,可供總統府的開支。但是,一個月區區20萬的收入固然可以解決總統府的開支,但對於很多國務大事來說是無濟於事的。因此,馮國璋也難免像黎元洪一樣,有時候就要自掏腰包了。

據馮國璋的幕僚惲寶惠回憶,為了錢的事情,馮國璋還與多年的老兄弟王士珍鬧過彆扭。

事情是這樣的,王士珍當時作總理,馮國璋讓他派個人到廣西督軍陸榮廷那裡調停一下南北衝突,但王士珍請示川資如何開銷的時候,馮國璋卻又不肯出這筆錢,而是讓國務院自己去解決。王士珍聽後,私下裡大發脾氣,他憤憤的說:“這件事還不為的是他,我又不貪圖什麼!我一天到晚狗顛屁股垂似的,為的是誰?這一點錢,他還不往外拿!”

最後,這筆款項還是由國務院開銷,但王士珍對馮國璋的吝嗇意見很大,這大概也是他總理沒幹多長時間的原因之一罷。

馮國璋喜歡斂財,這和他的經歷也有一定關係的。在馮國璋祖父的時候,馮家還算家道殷實,但在馮國璋出世後,家道便開始中落,耕讀傳家變成了以耕為主,以讀為輔,生計維持頗為不易。馮國璋在幼年的時候入私塾就讀,成績還算優秀,在年長之後,他又去了保定最出名的蓮花書院讀書,但不久即因為家計睏乏而不得不放棄學業,回家務農。

後來,馮國璋投入直隸提督聶士成的麾下,先做炊事兵,後來被營管帶發現,將他提拔為自己身邊的勤務兵。機緣巧合的是,在馮國璋入伍的第二年,李鴻章在天津創辦了北洋武備學堂,馮國璋又順利被推薦進入了第一期的步科學習(王士珍和段祺瑞均為炮科)。

民國笑話:愛財如命的馮國璋為何哭窮?

馮國璋

在武備學堂畢業後,因馮國璋的學業優秀,總辦蔭昌將他留校任教。由於當時淮軍並不重視軍校畢業生,而馮國璋急欲立下軍功升遷,後來便再次投入聶士成的部隊,並參加了甲午戰爭,其間表現甚佳。

戰後,聶士成被推薦為中國駐日本大使裕庚的隨員前往日本,由此留意考察日本軍事,並著有兵書數冊,回國後獻給聶士成。可惜的是,聶士成是個老粗,他對近代軍事瞭解有限,因而馮國璋的成果並未得到重視。

在袁世凱小站練兵後,馮國璋被老校長蔭昌推薦前去擔任教習,於是馮再次獻書,這次歪打正著,卻遇上一位大伯樂。袁世凱見書後如獲至寶,並連連稱讚馮國璋是“軍中學子第一人”,由此馮國璋也受到了袁世凱的極大重視,並在新建陸軍擔當重任。在此期間,小站新軍的步法操典均出於馮國璋之手,馮國璋也算是找到了施展身手的好地方。

正因為馮國璋從小生活艱辛,因而對錢的事看得比較重,和袁世凱、段祺瑞這些人比,他算是一個愛財的人。在清末民初時期,正是民族工商業發展迅速時,馮國璋和其他同期大人物一樣,也利用多年積累的餘財多方投資,他在自己的老家河間縣詩經村購置了大量地產,又與張謇合辦了佔地數十萬萬畝的鹽墾公司,還在開灤煤礦、啟新洋灰公司、中華匯業銀行等處多有投資。雖然部分投資也有虧損失敗,但總的來說,馮國璋從中還是獲利頗大。

對於馮國璋身為地方大員甚至國家元首仍舊顧及私利的情況,當時有人指責他“善自封殖”,馮國璋便為自己辯解道:“項城(即袁世凱)雄主,吾學蕭何田宅自肥之計,多為商業,以塞忌者之口耳。”

有意思的是,馮國璋給自己刻了一個印章:“平生志在溫飽”。可真正的事實恐非如此。馮國璋經營多種商業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在發達顯貴後,有些親戚、同鄉、朋友前來投奔,並希望他能安排個差使。

馮國璋不好直接拒絕,但又不能給這些人安排官職,因此他通過投資經營一些商業來安排這些人,也算是公私兩分。據說,馮國璋在南京的時候,他軍隊裡的後勤供給,比如軍糧、服裝等,大多是由他自己經營的商業來供應。但是,他經營的那些商業大都任用私人,一旦馮國璋失去權勢,難免陷入困境。

當然,馮國璋也不是一味的吝嗇,對常年跟隨自己的親隨,他還是多有饋贈的。比如他的幕僚惲寶惠就曾說,馮國璋曾給過親信師景雲八千大洋,讓他拿去侍奉老母親,而惲寶惠在其父生病時,他本人也收到過馮國璋一萬五千元的中交票(摺合八千大洋左右)。惲寶惠跟隨馮國璋多年,他也感嘆的說,像馮國璋這樣一個把錢看得很重的人,能夠拿出這樣一個款數來給他和師景雲,真算得上是“獨叨異數”了。

馮國璋在1919年去世後,據當時的統計,馮國璋留下的遺產總值大概在300萬元不到,這些錢是馮國璋多年的儲蓄和投資所致,其中也包括了田地、股票等摺合而成。應該說,馮國璋雖喜斂財,倒也無貪贓枉法之名。馮國璋死後,喪事和遺產分配都是委託給老友王士珍來負責,在王士珍的主持下,這些錢都按不同的份額分給了他的子女們。

段祺瑞沒有參與馮國璋的家務事,但他後來也來弔唁,據馮國璋的子女回憶,段祺瑞仍舊像往常一樣,面無表情的徑直走到馮國璋的遺體前,將蓋簾揭起,看了看老友的遺容,便回身走了。後來,段祺瑞派人送來親擬的輓聯,其中便有一句是“正擬同舟共濟,何期分道揚鑣”。

這說的,大概是他們分別做總統和總理那時的事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