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驅直入大明國”?到底是什麼讓豐臣秀吉如此膨脹?

玩過《太閣立志傳》或者《信長之野望》系列的朋友都知道,日本戰國最終在一個無名小卒豐臣秀吉手中統一。秀吉統一日本後也沒閒著,想繼續發揮日本戰國武士英勇,日本既然無仗可打,那麼就把目標投向海外吧——中國、朝鮮。那時中國處於明朝中後葉,雖然國力衰弱了,但仍是天朝上國。是什麼讓豐臣秀吉如此囂張,直接說出了“長驅直入大明國,易吾朝之風俗於四百州,施帝都之政化億萬斯年”這樣大言不慚的狂妄話?

一、太閣的安排

適逢日本戰國時期,下克上十分流行,豐臣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尾張國下級武士,跟從主君織田信長東征西討,為人機靈聰明,深得織田喜歡。從下級武士被提拔為了一國一城之主。織田信長因部下明智光秀的反叛而死,木下藤吉郎迅速平定了明智的叛亂,並取代織田氏統一了戰國。因出身低下,無法組織幕府,所以天皇破例賜姓豐臣,任命為關白。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有藤原氏以外的人擔任此官,從此出現了豐臣秀吉。

“長驅直入大明國”?到底是什麼讓豐臣秀吉如此膨脹?

《太閣立志傳4》中木下藤吉郎的形象

豐臣的統一雖然建立在武力上,可是並不穩定。如,小牧·長久手之戰,豐臣秀吉就敗給了德川家康。只不過是德川家康審時度勢,自願退讓,豐臣秀吉又把母親送給德川家康做人質,德川與豐臣和解,向豐臣低頭稱臣。九州一帶天高皇帝遠,雖然表面臣服了,實際心有不甘。一旦豐臣秀吉自己的武力不足以壓制他們,他們會立即反叛。土地上,德川家康最多有關東八州250多萬石,豐臣才220萬石,百萬石以上的大名還有前田利家、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上杉景勝等。

為了維護統治,當時豐臣把關白讓給了外甥豐臣秀次,所以稱“太閣”。太閣豐臣秀吉進行過一系列政策。

“長驅直入大明國”?到底是什麼讓豐臣秀吉如此膨脹?

“太閣”豐臣秀吉

經濟上:太閣檢地,核准全國土地,分制等級,用石高制收稅。兵耕分離,把農民死死控制在土地上,不允許改變身份,農民成了只能種地的工具。直接控制並積極開發各地金礦,控制港口城市,鼓勵對“南蠻”(歐洲國家)的貿易。

政治上:實行刀狩令,規定民間私藏、保存的一切武器全部上繳,防止農民暴動。各大名仍在自己封地處理政務,維持自治。另外給自己的直屬家臣石田三成、淺野長政、前田玄以、長束正家和增田長盛五人以五奉行的名號,讓他們負責政策的運轉、全國事務的處理。為了安撫威脅自己的龐大勢力,在自己去世前,又任命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上杉景勝、宇喜多秀家這些超級大名為五大老,希望他們互相牽制,維持豐臣家的統治。

“長驅直入大明國”?到底是什麼讓豐臣秀吉如此膨脹?

豐臣秀吉

二、“長驅直入大明國”的原因

雖然太閣採取了種種措施,卻是治標不治本。不安的根源是,各地大名還有龐大的武裝力量。如何消除、削弱他們的武裝,轉移這些有二心的大名注意力成了關鍵。這是關乎豐臣政權生死存亡的大事,這是最根本的原因。但還有一些具體原因:

1.當時日本已經萌發了資本主義勢力。但1478年到1573年日本是戰國,各地混戰,安定發展環境尚且不說,各地的割據連統一市場都不能形成,壓制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所以商人很支持豐臣統一全國市場,進而可以向海外貿易。葡萄牙商人在中國沿海的商業活動,直接刺激了特權商人希望通過外貿獲取巨利的貪心。九州領主他們依靠地理優勢發展對中朝的貿易獲取巨利,某些方面來看,他們和商人的目的一致,所以也在慫恿豐臣秀吉。

2.武士為主君效死,主君就得給武士土地或別的賞賜做回報。當豐臣秀吉平定九州後,就把部分土地分給有功將領,可是日本土地有限。秀吉強大時候他們可以安穩度日,不會互相攻伐,可難保日後。一旦有事,脆弱的統一又被破壞,可統一後,全國已經無地可以滿足他們的貪慾,只好向海外發展

3.日本已經習慣了海外掠奪。自16世紀以來九州、本州沿海大名就已經組織武士、浪人、農民到大陸、朝鮮半島一帶掠奪,即“倭寇”。統一後更有能力集合全國人力物力進行大規模侵略

“長驅直入大明國”?到底是什麼讓豐臣秀吉如此膨脹?

電影中倭寇的形象

4.戰爭的創傷,農業一時難以恢復,只有對外貿易可以短期內提供幫助。而當時日本對外貿易能大規模進行的只有中國、朝鮮。琉球國力太弱,還不如日本一個國。對東南亞也有貿易,卻不經常。中國明朝、朝鮮李朝苦於倭寇,採取閉關政策,有走私也太少,日本想要的物資通過正常貿易已經不可能取得。

三、明朝李朝的衰弱

當時中國剛經過嘉靖倭患,經過朱紈、張經、胡宗憲三位封疆大吏前仆後繼的多年努力才平定倭寇。上到官軍,下到百姓都“畏倭如虎”。明朝又到了王朝中後期,患上了歷代王朝的通病,土地兼併、民不聊生、貪腐嚴重、皇帝昏庸。豐臣秀吉聽到從中國迴歸的浪人武士或者走私商旅帶回的中國的信息,他們必然提到中國“畏倭如虎”,這無疑加劇了太閣的膨脹。

“長驅直入大明國”?到底是什麼讓豐臣秀吉如此膨脹?

《壬辰倭亂》中的明神宗

朝鮮呢,奉行事大主義,背靠大樹好乘涼。只要恭順中國,作為中國的藩國,大事中國會幫他擺平,小事又不需要朝鮮中央政府管,國內歌舞昇平,不知兵事。中央政府陷入黨爭,異黨之間水火不容。一個事件東人黨說冷,西人黨必說熱。加之,日本自古就認定朝鮮是自己的藩屬國,國力不堪一擊。所以要“假道朝鮮”。朝鮮聽到過日本要侵略的傳聞,所以派了通信使黃允吉、副使金誠一去日本探聽消息。豐臣秀吉讓朝鮮使者給朝鮮王的信,信中公開:“不屑國家之隔,山海之遠;長驅直入大明國,易吾朝之風俗於四百州,施帝都之政化億萬斯年者,在方寸之間。貴國先驅而入朝,依有遠慮,無近憂者乎”。明確要侵略中國,並讓朝鮮先來稱臣朝貢。而朝鮮正使黃允吉和副使金誠一恰恰屬於兩個黨派,所報告的內容完全相反,一個說日本有很大的侵略野心,一個說日本完全沒有侵略野心。但這封信中要侵略中國,且要假道朝鮮的大事,無法隱瞞,只好採取折中的態度,給中國上了一封語氣極為平淡的、以致禮部諮的方式做的彙報。這樣當然中國不會重視。

“長驅直入大明國”?到底是什麼讓豐臣秀吉如此膨脹?

朝鮮王宣宗李昖

四、侵朝

不久之後,1591年日本作了全國總動員。萬曆二十年,1592年,日本侵略軍發動全面侵朝,三個月內朝鮮八道盡失,三京淪陷。朝鮮王宣宗甚至決定由世子設立分朝主政,自己內附遼東。中國接到朝鮮告急決定派兵入朝,雖然有主和派,主張對日妥協的掣肘,但明軍還是在艱難中熬死了侵略禍首豐臣秀吉。日本侵略軍在豐臣秀吉死後,孤立海外,由德川家康下令歸國,在露樑海日軍遭到明朝聯合海軍的攻擊,大敗而歸。太閣的“長驅直入大明國”計劃徹底失敗。

“長驅直入大明國”?到底是什麼讓豐臣秀吉如此膨脹?

援朝抗倭戰爭

文史君說

中日兩國有兩千多年的交流,其中和平是主流,但也不乏戰爭。歷史上中日戰爭經過多次,除了元師徵日是中國對日的主動戰爭,剩下的戰爭都是日本主動發動的。可見日本的確侵略成性。最明確、系統提出要侵略中國的當屬豐臣秀吉。豐臣秀吉當然知道大明是個大國,明朝的生產力水平、經濟基礎、軍事武器都大大領先於日本。可是近百年來倭寇橫行中國沿海;大明為招撫遠人,對日本遣明使不法行為多有放縱;寧波爭貢時,宗設在紹興至寧波一路燒殺,如入無人之境。這些都讓豐臣秀吉認為大明並非不可征服。

東亞霸主大明被征服,那麼朝鮮、琉球、占城、印度等等已知世界的國家更不在話下。完全一副征服全世界的嘴臉。豐臣秀吉這場為維護自己統治和野心的侵略戰爭被明軍摧毀了,他自己的統治也因自己的死而崩潰。日本最後落入了所謂“杜鵑若不鳴,就等它鳴”的德川家康手中。豐臣一族被滅,興衰轉瞬即逝,可嘆!

參考文獻

1、潘慧:《試論豐臣秀吉及其朝鮮政策》,延邊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2、宗惠玉,金榮國:《也論豐臣秀吉侵朝戰爭的原因》,《東疆學刊》1993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