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遠赴非洲種菜,竟然賺得盆滿缽滿?

張峰華,生於湖北省孝昌縣豐河鄉張家村。30年前,他隨父母在武漢的一個農場承包了一塊地種菜。不到20歲的他,就成了一個熟練的菜農。幾年後開著一家生意不錯的小店。後來張峰華遠赴非洲從事農業,在非洲蘇丹尼羅河畔租下了2000畝地,成為蘇丹最大的外資農場。他在過去的5年裡靠種菜,收入頗為豐厚。

放棄生意 遠赴蘇丹種菜

張華峰本來在漢口經營一家玻璃店,2002年的時候,他有個在非洲工作的老鄉從蘇丹回國看望他。老鄉向他談起了蘇丹的情況,表示當地蔬菜貧乏,但並不缺水,主要就是沒有人種植,開拓土地。聽到這裡,張峰華心裡便有了主意:自己擅長種菜,如果去國外種菜,應該會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商機。於是,他的心裡萌發了這樣一種想法,甚至鐵了心的要去。為此,他還專門在家苦學英語和阿拉伯語。

其實非洲國家大部分是農業國,但是很多地區依然停留在刀耕火種的原始狀況,種植作物單一生產力十分低下,基本上靠天吃飯。所以非洲大部分國家都是很缺糧食的,大部分國家糧食都靠進口,糧食缺口仍很大。

中國人遠赴非洲種菜,竟然賺得盆滿缽滿?

就這樣,張峰華的計劃開始了。他辭去了工作,專門做起菜園子的研究工作,他用自己賺的錢承包了一片土地。雖然這期間他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比方說有機肥缺乏、資金不足、土壤狀況差等,但最終這些問題在他的努力下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半年過去了,張峰華承包的劣質紅土地,變成了一塊塊良好的高產田。再加上這裡日照充足,水源豐富,所以很多蔬菜種子都能在此生根發芽,並且長出豐收的果實來。

讓當地人隨時可以吃到新鮮的蔬果

張峰華種植出來的這些水靈靈的新鮮蔬菜一運到喀土穆農貿市場,立刻就被搶購一空。喀土穆的市民們並不是不想吃青菜,而是吃不起那些價格昂貴的空運青菜。張峰華種的菜雖然價格和肉類相當,但還是比空運進口的青菜便宜許多,因此很快在喀土穆熱銷。

中國人遠赴非洲種菜,竟然賺得盆滿缽滿?

張峰華種的青菜更使在喀土穆的數千中國人受益。以前他們生活在這裡,沒有青菜吃,只得吃水果;有的熬不住,不得不回國。現在,他們終於吃上價格可以承受的當地青菜了!不僅是中國人,美國人、歐洲人和其他國家在蘇丹的工作人員也一樣為之激動。過去,吃青菜就是吃“山珍海味”,可現在,他們每天都可以隨意吃青菜了!

共同受益 互惠互利

張峰華的農場魔術般地急劇膨脹,他飛速地擴大青菜種植面積。今年3月他又租下了2000畝地,成為蘇丹最大的外資農場。他在當地共計種了30多種中國蔬菜,並且獲得豐收的收入。

中國人遠赴非洲種菜,竟然賺得盆滿缽滿?

張峰華致富的榜樣作用,帶動了不少中國人遠赴非洲種地,他們都不同程度地獲得了成功。現在在蘇丹,闊葉青菜絕大部分都是中國人供應的,歐洲闊葉青菜一統蘇丹市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從原始的開荒耕地,到後來的先進大棚。中國人在非洲的土地上留下濃厚的一筆,讓非洲黑人吃上便宜蔬菜,再也不是夢。

非洲從事農業溫馨提示

一、政治環境。選擇政治環境相對穩定的國家。

二、當地消費水平很有限。酒店的服務員一個月大約5、6萬西非法郎,相當於人民幣5、6百塊錢,公務員收入大概是2000元左右。高消費人群數量有限,整個市場消費環境還是非常有限。

三、生產條件差。土地基本屬於私有的,只能租用土地。而且化肥、機械等農業生產資料緊缺,灌溉、水利等農業生產設施也是非常匱乏。

四、品類選擇。當地的飲食習慣以米麵消費也以木薯粉和麵包為主,注意選擇菜的品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