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上映40年不曾被遺忘,這樣的電影神作為何我們拍不出?

豆瓣9.1,上映40年不曾被遺忘,這樣的電影神作為何我們拍不出?

豆瓣9.1,上映40年不曾被遺忘,這樣的電影神作為何我們拍不出?

導演:米洛斯·福爾曼

編劇:勞倫斯·奧邦 / 博·古德曼

主演:傑克·尼科爾森,丹尼·德維託

Taber 克里斯托弗·洛伊德

路易斯·弗萊,文森特·斯卡維利徹

索爾·扎恩茲 ,安傑麗卡·休斯頓

布拉德·道里夫 ,特德·馬克蘭德

類型:劇情 / 犯罪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上映時間:1975年11月19日

片長:133分鐘

豆瓣9.1,上映40年不曾被遺忘,這樣的電影神作為何我們拍不出?

之前廣州的廣雅中學上了熱搜,因為一個學生手環。

而這個手環有什麼用呢?

保守估計,它可以充當飯卡、圖書借閱證,也可以實時監控學生並採集運動信息,當然也少不了定位和睡眠數據,因為戴在手上,學生上課舉手回答的頻率自然也記錄在內。

這些手環,廣雅中學花了四百餘萬,最終將戴在2000餘個學生手上。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是什麼感覺,我的第一反應只有兩個字:荒謬。

而更為可怕的是,支持的聲音不算少數。

科技進步到今天,終於反過來馴化人類。

而當我們從學校走向社會,無形的手環更是時刻套住我們的生活,密不透風的監控,朝九晚五用起釘釘打卡彙報行程,一週五天甘心困在窄小的格子間,手機無時無刻洩露你的祕密......

有人形容這個世界像個巨大的瘋人院,我們接受荒謬,接受不公平,對生活照單全收,而生活真的會因為我們的退讓,而施以憐憫嗎?

總有人,比起忍耐,更想“飛越瘋人院”。

/ Part 01

警惕這個世界的溫柔一刀

還記得很早之前的一則官方新聞,褒揚一位被拐女性成為鄉村女教師,美名之下,網友們看到了恐怖之處,明明重點是在“被拐賣”,卻因“女教師”的美名而掩蓋,偷換概念實在玩的心安理得,黑的也能說成白的,白的也能說成黑的。

我小時候常聽大人訓斥,沒有壞人是把壞字寫在臉上的,就像很多事,表面的平靜,實則底下暗潮湧動。

豆瓣9.1,上映40年不曾被遺忘,這樣的電影神作為何我們拍不出?

1975年,《飛越瘋人院》成了當年電影節當之無愧的贏家,一舉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等等多種獎項。

如你所想,該電影講的就是發生在瘋人院的故事,男主麥克墨菲玩世不恭,身有反骨,從他為了逃脫監獄的強制勞動而裝瘋賣傻的舉動可見一斑,進到瘋人院,也是滿滿的不配合,他喜歡愚弄制度,喜歡打破約束,而這樣的行為,直接威脅到了電影中護士長的權力。

看過電影的人,大多對這個護士長心有慼慼,她是“正常人”,卻遠比那些精神病人來的更為恐怖。

電影的開篇描述瘋人院的小世界,我們能看到護士長的統治權力,她制定了病人每天的時間表,將吃藥、休息、睡覺等活動精準到每分每秒;

她決定了病人能看什麼能聽什麼能說什麼;

她定期召開交流病因的探討會,逼迫每個病人講述自己的隱私和痛苦,從而深陷更嚴重的精神危機。

她其實從不相信瘋子有一天也能變成正常人,在她永遠不變的和藹笑臉之下,她只想高高在上的管控這些瘋子,保持現狀。

豆瓣9.1,上映40年不曾被遺忘,這樣的電影神作為何我們拍不出?

|《飛越瘋人院》劇照

《飛越瘋人院》的世界裡,其實有很多詭異之處,倘若無人指出也就習以為常,就像被護士長所折磨的那些病人,如同溫水煮青蛙,在一套程序一則規律中受用久了,不但會慢慢適應,甚至還會發現當中的樂趣,從而忘記了原本是要從根本上徹底推翻改變,原本他們也不滿過。

軟暴力,才是最危險的毒藥。

瘋人院的護士不打你不罵你,她只是發出體制化的執行程序,一開始你會恨她,慢慢地你會接受她,時間久了,你會發現已經離不開她,最可怕的是陷入《1984》式的恐懼——最後你可能會認同她。

就像瘋人院裡的這些病人,如果沒有麥克墨菲,或許他們永遠不知道自己也可以有正常生活的選擇。

豆瓣9.1,上映40年不曾被遺忘,這樣的電影神作為何我們拍不出?

|《飛越瘋人院》劇照

/ Part 02

我們離不正常有多遠?

其實這些年來,我們正不斷刷新著對“正常”的認知。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才將同性戀從疾病的範疇中移除,到了2019年,還有人會問發出疑問:

這個人活得如此富足幸福,為什麼還會抑鬱呢?

正常和不正常的界定,到底在哪呢?

精神疾病界定的權威,又由誰掌握?

很多人在看《飛越瘋人院》的時候,都會感慨這裡面的演員個個演技如火純青,演起瘋子來就是那回事,而事實上,電影大部分臨時演員都是真正的精神病人,你看到的不是他們的演技,而是他們的日常。

豆瓣9.1,上映40年不曾被遺忘,這樣的電影神作為何我們拍不出?

|《飛越瘋人院》劇照

而麥克墨菲的到來,著實打破了護士長一手定下的條例,他不憚於挑戰護士長的權威去爭取他應該有的權利,他想要有隱私權,想要和外面的世界接軌,即便是從電視裡看看世界棒球聯賽也好。

但護士長總是利用各種各樣的藉口去阻止他,因為任誰都能看出來,麥克墨菲就是瘋人院自有秩序中,唯一的定時炸彈。

換句話說,當瘋子是主流,麥克墨菲這樣的正常人,或許才是“瘋子”。

電影中有個特別令人感慨的情節,在一次無聊的放風活動間隙,麥克墨菲搶了一輛運輸車,帶著一屋子精神病人逃出瘋人院,結果他們的目的地卻是大海和遠航,他們謊稱自己是這個醫生、那個博士,所有遇到他們的人都信了,於是這一天,他們釣魚、掌舵,呼吸著自由的空氣,最後老老實實的重回瘋人院。

你可以注意到,當這些所謂的瘋子重回現實世界,當人們在不知道彼此身份的情況下與之對話,根本覺得他們有異樣,只是病人們好像都因此變得更加鮮活,不曾言語的“酋長”更是逐漸走出陰影開始說話。

豆瓣9.1,上映40年不曾被遺忘,這樣的電影神作為何我們拍不出?

|《飛越瘋人院》劇照

我曾和一位在朋友圈晒重度抑鬱證明的人聊天,她告訴我這樣一個祕密,因為普通人的心裡鑑定並沒有那麼嚴苛,當醫生給你一張自檢的表,你完全可以根據題目猜測選什麼答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於是想重度抑鬱就重度抑鬱,想輕度就輕度......

所以有時,你的“正常”與否,掌握在你自己手裡。

/ Part 03

不自由毋寧死

在沒有看這部電影前,我一直對《飛越瘋人院》這個名字嗤之以鼻。

在我的想象中,它應該是一部標準的好萊塢商業片,到了結尾,主角駕著船或者開著車,帶著歡呼聲,和諸多打破“框束”的精神病人,一起奔向美好的花花世界。

而電影的前半段走向,也的確如此,連跑出去釣魚這樣的事都做了,逃離瘋人院究竟有多難?

只是當我看到後來我才發現,這個“飛越”從來不是肉體上的逃離,而是精神。

幾十個精神病人,倘若想走,護士長和安保如何能擋?

但就像人類給小象戴上腳鐐,即便它長大有了足夠的力量衝破,它也不敢,因為鐐銬鎖住的,是它的精神。

豆瓣9.1,上映40年不曾被遺忘,這樣的電影神作為何我們拍不出?

|《飛越瘋人院》劇照

坦白說,麥克墨菲這樣的人,從瘋人院裡出來,大家就未必那麼喜愛他了,他會是那種小偷小摸四處搞搞破壞的人,會是那種不守規矩上躥下跳的人,這也是他一開始為什麼會被送進監獄的原因,而這也是電影的巧妙之處。

倘若麥克墨菲是個標準的好人、優雅的紳士,他規規矩矩,學富五車,那麼他還會帶領大家打破護士長的權威嗎?

不成為幫凶就不錯了。

為什麼大家都推崇麥克墨菲,為什麼1975年的電影,也可以在今時今日作為一種精神上的標杆?

麥克墨菲代表的那種不安分,愛自由,才是真實的人性,越是在今天壓抑的社會環境下,我們其實越渴望有一個人能站出來,掀起一點波濤,帶來一場精神上的狂歡。

然而就像電影的結尾,當麥克墨菲給了大家逃跑的機會,把那扇鐵窗都打破了,大家卻在酒精迷醉下錯失了這次離開的機會。

而我始終在想,他們是真的因為酒精而無法逃脫,亦或者內心深處還是沒有勇氣?

當第二天護士長親臨看到這一幕後,鐵窗被修復;

本來克服內心障礙的精神病患者再次深陷痛苦,以自殺收尾;

始作俑者麥克墨菲則被實行額葉切除手術。

豆瓣9.1,上映40年不曾被遺忘,這樣的電影神作為何我們拍不出?

|《飛越瘋人院》劇照

倘若你打開百度百科搜索這個手術,你能看到駭人的詞條解釋:

“大腦每個半球分為四個葉,額葉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大約佔1/3體積,切除以後人會失去很多功能,包括很大一部分的性格。

幾乎就是一個行屍走肉,和正常人相比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還可以呼吸。

而諷刺的是,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正是創造這個極端手術的莫尼茲。

該手術廣泛應用於對精神病人的管理,直到《飛越瘋人院》一書的問世,直到電影在1975年將這一切赤裸的拍出來,人們方才意識到,有些法律應該改變,有些認知需要重建,精神病人也同樣有他們的權利——這一切,以無數個“麥克墨菲”的死為代價。

豆瓣9.1,上映40年不曾被遺忘,這樣的電影神作為何我們拍不出?

|《飛越瘋人院》劇照

故事的結尾,是假裝聾啞無聲反抗瘋人院統治的酋長,親自將麥克墨菲扼死在床上,他用一個巨大的水箱,打破了瘋人院的玻璃窗,在朦朧的晨曦裡,漸行漸遠。

只有一個人能真正“飛越”瘋人院,更多的人或妥協,或在鬥爭中死去。

但就像麥克墨菲所說的:

我試過了,至少,我試過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