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力二世救了伊麗莎白,伊麗莎白卻打敗了無敵艦隊,走進黃金年代

最不受待見的王族聯姻

1554年,英國女王瑪麗一世決定嫁給西班牙王子腓力。

這樁婚姻一開始就受到了全國上下的反對。

英國議會擔心這會把英國拖入戰爭深淵,無謂消耗國力。

新教徒擔心信仰天主教的瑪麗和西班牙王室聯姻,誕下同樣信仰天主教的王位繼承人。

那麼,新教在英國將會徹底失敗。

頓時,叛亂四起。

當然,這些叛亂都是小打小鬧,立即就被鎮壓。

但是,很多人就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

腓力二世救了伊麗莎白,伊麗莎白卻打敗了無敵艦隊,走進黃金年代

首當其中的人,就是英格蘭被人遺忘的九日女王,年僅十六歲的簡·格雷。

簡·格雷號稱是愛德華六世指定的繼承人。瑪麗成為女王后,一直把簡·格雷囚禁在倫敦塔。對於是否要處死這位可憐的表侄女,瑪麗一世曾經猶豫不決。

簡·格雷是一枚無辜的棋子。但是棋子之所以成為棋子,是因為棋子可以拿來當招牌。

瑪麗要和西班牙王室聯姻的消息一出,立即招來強烈的反對聲。

英格蘭已經投入新教的懷抱幾十年,西班牙則以天主教的捍衛者自居。在這樣的政治條件下,西班牙和英國已經不存在恰當的聯姻基礎。

瑪麗一世一意孤行。作為虔誠的天主教信徒,瑪麗一世執政期間最大的心願就是重塑天主教在英國蘭的地位。

簡·格雷之後,第二個受到影響最大的人就是當時的伊麗莎白公主,日後的童貞女王。

歷經磨練的王位繼承人

伊麗莎白是斷頭王后安妮·博林唯一的孩子。

安妮·博林失寵於亨利八世,被砍頭後,伊麗莎白的處境日益艱難。

亨利八世作為國王,可以為女兒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條件。但是僅限於此。

伊麗莎白的成長環境一直非常凶險。

她的父親,亨利八世忙著換老婆和生兒子。兩個女兒,瑪麗和伊麗莎白的政治處境和安全環境,他從來不加以考慮。

有些無辜的磨難,還是這位君王父親帶來的。

瑪麗一世小時候目睹母親被安妮·博林逼到絕境,對安妮·博林恨得要命。

安妮·博林去世後,伊麗莎白跌入了瑪麗曾經經歷過的噩夢。從公主變成私生女,變成弟弟愛德華六世的侍從。

腓力二世救了伊麗莎白,伊麗莎白卻打敗了無敵艦隊,走進黃金年代

身份跌了好幾個級別。

在亨利八世和愛德華時期,伊麗莎白處境艱難,但絕對沒有瑪麗一世時期來得凶險。

隨時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會身死魂滅。

瑪麗一世要和腓力王子聯姻,引得叛亂四起。有一起叛亂就打著伊麗莎白的旗號,反對瑪麗一世。

伊麗莎白聲稱自己毫不知情。瑪麗一世可能心知肚明,但是伊麗莎白還是進了倫敦塔,等候判決。

伊麗莎白命懸一線。

出乎意料的救命恩人

瑪麗一世對於伊麗莎白的感情很複雜。

一方面,這是仇人安妮·博林的女兒,有著刻骨的仇恨和厭惡。一方面,又是自己的妹妹,帶著天然的關愛和同情。

而且這個妹妹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都和自己相似。得到過父親的寵愛,又被父親厭棄,不管不顧,還隨時要面對權力追逐者的陰謀和背叛。

但是,在王位面前,這些都抵不過伊麗莎白帶來的威脅。

更何況,伊麗莎白是一位新教徒。一旦自己沒有誕下繼承人,瑪麗一世重新打造天主教地位的心願,就會徹底落空。

伊麗莎白受到叛亂的牽連,進了倫敦塔。

倫敦塔本來是宮殿,卻成了英國貴族和王室成員的噩夢之地。進了倫敦塔,能活著出來的人,沒有幾個。

死神已經向伊麗莎白露出猙獰的面孔。

腓力二世救了伊麗莎白,伊麗莎白卻打敗了無敵艦隊,走進黃金年代

想不到,瑪麗一世的新婚丈夫腓力王子極力反對公開審判伊麗莎白。

他這麼做,是出於政治。

作為亨利八世確定的繼承人之一,伊麗莎白在英國也有大批支持者。一旦像處理簡·格雷那樣,處置伊麗莎白,立馬就會變成火星,點燃英國這個火藥桶。

在他極力反對下,加上調查也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伊麗莎白走出倫敦塔,改為監禁居住。

在此期間,為了贏得瑪麗一世的信任,伊麗莎白假裝改信天主教。她表面上皈依天主教,但內心還是一個新教徒。

瑪麗一世對此極為不滿,但也沒有采取新的行動。

腓力王子無意中救了伊麗莎白一命,但是隨著事情的發展,不知道他有沒有後悔過呢?

小姨子拒絕了姐夫的求婚

瑪麗一世在位期間,腓力除了政治需要,救了伊麗莎白一回之外,這兩個人倒沒有多大交集。

腓力王子雖然是瑪麗一世的丈夫,但是大部分時間都呆在自己的封地荷蘭。他選擇遠離英國,一是他本身並不喜歡瑪麗一世,二是英格蘭國內對這位西班牙王子並不感冒。

遠離英格蘭,躲開潛在的謀殺和陰謀,可能是一個安全的選擇。這導致瑪麗一世始終無法如願,得到一個天主教的繼承人。

瑪麗一世在位五年,只留下了一個“血腥瑪麗”的綽號。

伊麗莎白繼承了英格蘭的王位。

這兩個曾經的姐夫和小姨子,接觸反而更多了。

腓力二世救了伊麗莎白,伊麗莎白卻打敗了無敵艦隊,走進黃金年代

腓力王子比伊麗莎白一世大六歲。兩個君主,有很多相似之處。都喜好打獵、騎馬,有很強的學習能力,而且思維敏捷,身上都具備了成為合格君主的特點。

兩個人都相信君權神授,但是他們的“God”明明是同一個信仰,偏偏存在巨大的分歧。

為了繼續鞏固英國和西班牙之間的聯盟,腓力二世向伊麗莎白求婚。

他和瑪麗一世的結合不是為了愛情,而是為了權力。這一次,面對伊麗莎白,同樣如此,也是出於實用主義,鞏固權力的需要。

伊麗莎白不同於瑪麗一世。她的婚姻,不是拿來實現目的的工具,而是實現目標的誘餌。

腓力二世救了伊麗莎白,伊麗莎白卻打敗了無敵艦隊,走進黃金年代

伊麗莎白拒絕了腓力二世。親眼見證過瑪麗一世結婚引起的腥風血雨,童貞女王對聯姻西班牙更加謹慎。

在短期內,腓力二世和伊麗莎白的關係看似沒有受到多少影響。但兩個人以及國家的關係,很快就因為宗教和利益之爭不斷惡化。

最後,英格蘭和西班牙付諸於戰爭。童貞女王伊麗莎白帶領英國擊敗西班牙不可一世的無敵艦隊,給伊麗莎白帶來了最閃耀的榮光。

腓力二世和伊麗莎白之間必然有一次決戰

腓力二世在瑪麗一世去世後,還想繼續英格蘭和西班牙的聯盟,曾經像伊麗莎白求過婚。

但是這種聯盟沒有實現。而且隨著周邊形勢的不斷變化。伊麗莎白一世和腓力二世之間必然有一決戰。

腓力二世一生有一個政治目標,那就是維持天主教的帝國。

伊麗莎白一世信奉的是新教。和天主教背道而馳。這成了兩個君主政見不和的焦點。

腓力二世轉而支持伊麗莎白的死敵,蘇格蘭的瑪麗·斯圖亞特。

這位女王具備都鐸王朝的血統,有資格繼承英格蘭的王位。她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的經典人物,西方第一個被砍頭的君主。

瑪麗·斯圖亞特被殺之後,腓力二世非常氣憤。以維護天主教正統自居的腓力二世,發誓要把伊麗莎白一世拉下馬。

王位之爭,宗教分歧,使得西班牙和英格蘭此時已經成為公開的敵人。

腓力二世救了伊麗莎白,伊麗莎白卻打敗了無敵艦隊,走進黃金年代

但英格蘭和西班牙之間開戰,還有另外一個因素,經濟利益。

伊麗莎白即位後,在對英國的統治上,表現非常出色。她擅於外交辭令,聰明機智,深諳權術之道。

對外,伊麗莎白的統治說得上穩固;對外,英國的實力不斷增長。即使綜合實力還是比不上當時西班牙這個海上霸主,伊麗莎白女王總能找到辦法提升實力,攫取好處。

伊麗莎白縱容甚至資助海盜搶劫西班牙的商船和殖民地,從中獲取財富。

腓力二世支持她的政敵,伊麗莎白一世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伊麗莎白一世也資助針對腓力二世的叛亂,和腓力二世的競爭對手。

艱難的勝利

三個因素加起來,腓力二世決定派出自己的無敵艦隊,收拾一下英格蘭。就好像老大哥要教訓小弟弟一樣。

面對西班牙大軍壓境,英格蘭則做好準備,全力迎戰。

這個時間點,距離伊麗莎白登基已經30年。女王不再年輕,不再是一個面對議會演講,都會感到掙扎和糾結的青澀人物。

她統治三十載,深得大臣信任。看到即將面對的戰爭,女王對自己的士兵說:“我知道自己的身軀,是柔弱無力的女子之身;但是我有身為國王,身為英格蘭國王強大的內心和能力。西班牙,或者任何國家,都不能入侵英格蘭”。

腓力二世救了伊麗莎白,伊麗莎白卻打敗了無敵艦隊,走進黃金年代

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艦隊。這個艦隊之所以能夠建立起來,依靠的是當時西班牙在各個殖民地掠奪的鉅額財富。

腓力二世認為自己的艦隊是無敵的,並非完全自大。

當無敵艦隊的一百三十多艘船載著三萬多士兵駛向英格蘭,腓力二世想象出來的場景是,他把伊麗莎白女王變成自己的囚徒,英格蘭將再次回到天主教的回報。

腓力二世的設想是好的。但這一次,他失敗了。

無敵艦隊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艦隊內部無法進行有效協調。

而且英軍發動攻擊時,天氣突變,艦隊無法掉頭原路返回。

無敵艦隊慘敗。等到返回西班牙時,無敵艦隊失去了大半的船隻,士兵死傷過半。

戰勝無敵艦隊,為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帶來了無上的榮光。

在這場戰役中,英格蘭得到了天助。上帝一呼吸,無敵艦隊就四散。

此戰過後,西班牙依舊是大國,但成為國力衰敗的轉折點。伊麗莎白一世則捍衛了自己的統治。

腓力二世和伊麗莎白的餘音還沒有結束。兩個國王不時派出軍隊互相騷擾,雖然規模都不大。這場戰爭,直到伊麗莎白和腓力二世都去世後,新繼位的國王同西班牙籤署了和平協議,這場持續16年的戰爭才正式畫上了句話。

只是不知道,腓力二世想起自己救了這個偉大敵人的性命時,會不會懊惱萬分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