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塔那邊我們有看到大大的孫悟空和小小的唐僧,而在東塔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位白鼻子的和尚,在他的手上牽著一個尖嘴猴腮的猴子。

泉州西街開元寺東塔石雕唐三藏與法顯的西遊之路

宋代話本,大唐西域裡的唐三藏到了西域的時候,遇到了一位白衣秀士猴行者,然後白衣秀士猴行者陪著他到印度取回了真經。然後在他回來的路上,在他們兩個遇見的地方,孫悟空跟他古德拜了,沒有陪他到長安去。

所以再後來泉州文革的時候兩派在開元寺這邊打仗,流彈打中了東塔這一層的唐三藏的鼻子,而孫悟空不在,所以沒法救他,所以他的鼻子變成白的了。

泉州西街開元寺東塔石雕唐三藏與法顯的西遊之路

這位就是寫了大唐西域記的唐僧——唐玄奘,是他自己寫的。

在東西塔的兩兩一面的兩尊神佛裡面都有自己的聯繫在。那有誰配與這一位偉大的聖人,偉大的旅行家,偉大的翻譯家放在一起呢?

那就是法顯,法顯和玄奘都曾將佛教文化引入中國,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法顯,俗姓龔,平陽武陽人,東晉高僧,三歲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東晉安帝隆安三年,六十五歲的法顯已在佛教界度過了六十二個春秋。

六十多年的閱歷,使法顯深切地感到,佛經的翻譯趕不上佛教大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由於戒律經典缺乏,使廣大佛教徒無法可循,以致上層僧侶窮奢極欲,無惡不作。

為了維護佛教“真理”,矯正時弊,年近古稀的法顯毅然決定西赴天竺(古代印度),尋求戒律。

泉州西街開元寺東塔石雕唐三藏與法顯的西遊之路

他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也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傑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

法顯等從長安出發,經西域至天竺,遊歷20多個國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前後歷時13年,於義熙九年歸國。

東晉義熙七年八月,法顯完成了取經求法的任務,坐上商人的大舶,循海東歸。不料行程中又遇大風,船失方向,隨風飄流。

正在船上糧水將盡之時,忽然到了岸邊。法顯上岸詢問獵人,方知這裡是青州長廣郡(山東即墨)的勞山。時為東晉義熙八年七月十四日。

法顯65歲出遊,前後共走了三十餘國,歷經十三年,回到祖國時已經七十八歲了。在這十三年中,法顯跋山涉水,經歷了人們難以想象的艱辛。正如他後來所說的:“顧尋所經,不覺心動汗流!”

他在臨終前的七年多時間裡,一直緊張艱苦地進行著翻譯經典的工作,共譯出了經典六部六十三卷,計一萬多言。他翻譯的《摩訶僧祗律》,也叫大眾律,為五大佛教戒律之一,對後來的中國佛教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抓緊譯經的同時,法顯還將自己西行取經的見聞寫成了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佛國記》。《佛國記》全文九千五百多字,別名有《法顯行傳》、《法顯傳》、《歷遊天竺紀傳》、《佛遊天竺記》等。它在世界學術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不僅是一部傳記文學的傑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歷史文獻,是研究當時西域和印度歷史的極為重要的史料。

泉州西街開元寺東塔石雕唐三藏與法顯的西遊之路

法顯去印度時,正是印度史上的黃金時代——芨多王朝有名的超日王在位的時代,關於芨多王朝古史缺乏系統的文獻記載,超日王時的歷史,只有依靠《佛國記》來補充。

中國西域地區的鄯善、于闐、龜茲等古國,湮滅已久,傳記無存,《佛國記》中所記載的這些地區的情形,可以彌補史書的不足。《佛國記》還詳盡地記述了印度的佛教古蹟和僧侶生活,因而後來被佛教徒們作為佛學典籍著錄引用。

此外,《佛國記》也是中國南海交通史上的鉅著。中國與印度、波斯等國的海上貿易,早在東漢時期已經開始,而史書上卻沒有關於海風和航船的具體記述。《佛國記》對信風和航船的詳細描述和系統記載,成為中國最早的記錄。

《佛國記》書中記述的地域甚廣闊,對所經中亞、印度、南洋約30國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產、風俗乃至社會、經濟等都有所述及,是中國和印度間陸、海交通的最早記述,中國古代關於中亞、印度、南洋的第一部完整的旅行記,在中國和南亞地理學史和航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記載求法經驗、見聞及遊歷各國的風土民情、佛教狀況等,提供後人西行求法的指南。這本書是我國僧侶旅遊印度傳記中,現存最古的典籍。書中內容保存有關西域諸國的古代史地資料,為研究西域及南亞地區的古代歷史、文化的重要歷史文獻。

至今,《佛國記》仍是世人公認的不朽之作,近代並有英、法、德等譯本,備受各國曆史學者和考古學者的重視。

法顯以年過花甲的高齡,完成了穿行亞洲大陸又經南洋海路歸國的遠途陸海旅行的驚人壯舉,他留下的傑作《佛國記》,不僅在佛教界受到稱譽,而且也得到了中外學者的高度評價。梁啟超說:“法顯橫雪山而入天竺,齎佛典多種以歸,著《佛國記》,我國人之至印度者,此為第一。”

76歲的他走過了玄奘走過的路上絲綢之路,走過了後世的海上絲綢之路,而且根據大海海時代的洋流的記錄推算,大家給出了一個基本可信的新大陸的地點,南美洲。他有可能去到了南美洲,基本上實現了世界環遊。所以說他是比玄奘還要偉大的旅行家。

他到了青島嶗山,然後又坐船回南京,在南京他翻譯完所有的經典之後,寫了一本書,叫做佛國行。

做完那些事情之後,他離開南京,雲遊四方,86歲圓寂。

而印度這個奇葩的國家一直到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才想到要給未來留點什麼。未來的子孫們怎麼知道這個國家以前是怎麼回事,因為他們從來不記錄歷史。

萬幸他們找到了這兩本書——大唐西域記和佛國行。裡面詳細地記錄了他們的先人以前是怎麼生活的,因此他們的歷史就此構築在了這兩本書的框架上。印度真是這麼一個奇葩的國家。

泉州西街開元寺東塔石雕唐三藏與法顯的西遊之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