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溫馨提示:本文約6000字,配圖29幅,原創不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1916年9月,索姆河前線的德國兵們成為戰爭史上第一批被坦克這種鋼鐵怪獸驚嚇到的人,這個歷史際遇迫使德國人在掌握這種新型武器之前,先要學會如何防禦它。當下一場世界大戰爆發時,世人發現德國人不僅是裝甲戰的行家裡手,在反裝甲戰上同樣造詣頗高。在二戰時期,德國研發了種類繁多的反坦克武器,從單兵使用的反坦克手雷、“鐵拳”,到各種口徑的牽引式或自行式反坦克炮,再到裝甲堅厚、火炮犀利的坦克殲擊車,其中最具威力的是由虎王坦克發展而來的“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其搭載的128毫米Pak 44型反坦克炮是當時穿甲能力最強的反坦克武器,本文就是這種強勁火炮的故事。

更大更強更重

二戰時期,德國反坦克炮的發展經歷了一條類似奧林匹克精神的道路:更大的口徑、更強的威力、更重的體量。在1939年9月戰爭爆發時,德軍標準的反坦克炮是37毫米Pak 36型,這款反坦克炮在問世時堪稱世界一流,在500米距離上對傾斜30度的均質裝甲的穿透力為29毫米,對付周邊國家的輕型坦克綽綽有餘,而且戰鬥全重僅327公斤,可由人力拖曳,非常靈活。然而,到1940年法國戰役時,Pak 36型的威力在面對裝甲更厚的英法坦克時已經相當著力,到1941年在東線遇到T-34和KV坦克時就徹底淪為“敲門磚”。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一門37毫米Pak 36型反坦克炮在炮組推動下進入陣地,這種火炮非常輕便靈活,但威力不足。

早在戰前,德軍就著手研發Pak 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用於替換Pak 36型,於1940年列裝。以當時的眼光看,Pak 38型是一款相當優良的反坦克炮,使用普通穿甲彈時在5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79毫米的30度傾斜裝甲,在1500米距離上仍有45毫米的威力,而且外形低矮,利於隱蔽,戰鬥全重830公斤,機動性尚可。然而,在面對大傾角裝甲的T-34和正面裝甲厚達90毫米的KV-1坦克時,Pak 38型的威力也很難讓德軍感到信賴了,導致該型反坦克炮於1943年停產,進而被威力更強的Pak 40型反坦克炮所取代。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一門50毫米Pak 38型反坦克炮由平板貨車卸載下來,這種火炮體量適中,威力尚可。

75毫米Pak 40型反坦克炮從1942年列裝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始終是德軍的主力反坦克炮,超過23000門的產量足以說明德軍對這種火炮的青睞和旺盛需求,除了作為反坦克部隊的主要裝備外,Pak 40的車載型號也成為眾多自行反坦克炮和坦克殲擊車的主要武器。Pak 40型在發射普通穿甲彈時在500米距離上對傾斜30度的均質裝甲的穿透力為96毫米,在1500米時仍達64毫米,如果使用鎢芯穿甲彈時,更是達到120毫米和77毫米,足以對付除少數重型坦克之外的大部分蘇軍和盟軍裝甲車輛。不過,威力的提升也是以犧牲機動性為代價,Pak 40型的戰鬥全重達1425公斤,已經很難由人力拖曳轉移陣地了。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Sd Kfz 10型半履帶車牽引的75毫米Pak 40型反坦克炮,這種火炮重達1.4噸,難以人力拖曳。

說起來有些尷尬,即便是Pak 40型列裝後,直到1943年之前,德軍手中威力最強的反坦克武器卻是88毫米Flak 18/36/37型高射炮。1940年5月,在法國阿拉斯戰場上,隆美爾命令一個空軍高炮連的88毫米炮平射敲掉衝到跟前的英國重型坦克,此後作為反坦克利器的名聲幾乎蓋過了這種火炮的本職。在東線和北非戰場上,88毫米高射炮幾乎是德軍應對重型坦克威脅的不二法門。不過,88毫米高射炮畢竟不是專職的反坦克炮,其外形高大、容易暴露,對陣地要求較高,機動不便。於是,德軍基於88毫米高射炮研發了同口徑重型反坦克炮,這就是1943年列裝的88毫米Pak 43型反坦克炮。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美國阿伯丁武器博物館的88毫米Pak 43型反坦克炮,該型火炮有兩種型號:雙輪炮架的Pak 43/41型(左)和四輪炮架的Pak 43型(右)。

Pak 43型以88毫米Flak 41型高射炮為基礎進行設計,其穿甲能力超越以往的任何型號,使用普通穿甲彈對30度傾斜裝甲射擊,在500米距離上穿透厚度達185毫米,在2000米距離上為132毫米,如果使用鎢芯穿甲彈則上述數字將增至217毫米和153毫米,可以在大多數敵軍坦克的有效射程之外秒殺目標。當然,Pak 43型的體量也是水漲船高,戰鬥全重達3650公斤,遠超Pak 40型。為了提高Pak 43的戰場機動性,德軍開發了一系列自行型號,造就了“犀牛”、“斐迪南/象”、“獵豹”等知名的裝甲獵手,同時“虎王”坦克也採用Pak 43型的改型作為主炮。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這是一幅相當有趣的戰地照片,在一門88毫米Pak 43型反坦克炮後方又拖曳了一門37毫米Pak 36型反坦克炮,一大一小兩門炮的對比也印證了德軍反坦克炮發展的歷程。

雙雄競標

儘管Pak 43的威力已經相當強悍,但它依然不是德軍反坦克炮發展的終點,在1943年德軍開始研發一款口徑更大、穿甲能力更強的新型火炮,不過促使其立項的原因來自於繳獲的蘇軍火炮。

在1941年至1942年間,德軍在東線戰場上繳獲了大量蘇制火炮,其中122毫米M1931/37(A-19)型野戰炮給德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火炮通常裝備軍屬炮兵部隊,戰鬥全重7117公斤,配用殺傷榴彈、混凝土爆破彈、穿甲榴彈等多種彈藥,最大射程達20.4公里,除了常規的火力壓制能力外,還具備相當強大的反裝甲能力,在發射穿甲榴彈時初速800米/秒,直瞄射程達4000米,在1000米距離上對垂直裝甲的穿透力為130毫米,在2000米距離上為100毫米。換而言之,在有效交戰距離內,德軍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也難以抵禦122毫米野戰炮的攻擊。蘇軍在A-19型火炮基礎上開發了122毫米D-25T型坦克炮,作為IS-2重型坦克的主炮,ISU-122自行火炮同樣搭載了A-19型火炮的改進型。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蘇軍122毫米M1931/37(A-19)型軍屬野戰炮,性能優良,具有較強的反裝甲能力,促使德軍著手研發類似的火炮。

A-19型野戰炮的優良性能讓德軍心動不已,陸軍總司令部要求軍工部門進行仿製或研發一款類似口徑的新型火炮,兼具大射程和反裝甲能力,且重量要儘可能輕,易於生產,造價低廉。經過研究,德國人為新型火炮選擇了128毫米的口徑,因為當時德軍已經裝備了同口徑的Flak 40型高射炮和SK C/30型艦炮,可以部分利用現有的生產線,節約時間和成本。新型火炮最初被定名為12.8釐米K43型加農炮,由克虜伯和斯柯達兩家公司參與研發。

克虜伯公司的設計方案採用三腳式大架,在牽引狀態下為雙輪炮車,在放列狀態下車輪可以拆除,大架展開,平穩著地,火炮可360度迴旋,具備全向射界,炮口裝有胡椒瓶式制退器,最特別之處是沒有采用德制火炮慣用的楔式炮閂,而是選擇了螺式炮閂。斯柯達公司的設計方案採用了十字型大架,可360度迴旋,由於資料缺失,細節不詳,只留下部分設計數據,比如仰俯角度-10~+45度,戰鬥全重6350公斤,發射25公斤的殺傷榴彈時初速940米/秒,最大射程22公里。然而,K43項目在尚未進入原型炮階段就被中止了,德軍轉而將更多資源投入平行發展的K44項目,而相關資料大多在戰爭結束前被銷燬。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克虜伯公司的128毫米K43型加農炮的模型照片,上圖為放列狀態,下圖為牽引狀態。

K44項目即12.8釐米K44型加農炮,其基本要求與K43型一致,但鑑於更具威脅的IS系列重型坦克的出現,德軍對K44型的反裝甲能力更為關注,也賦予其Pak 44型的型號名稱,因此是一個雙重目的的開發項目,至於最後如何稱呼這種火炮取決於其裝備的部隊類型是炮兵單位還是反坦克單位。K44項目由克虜伯和萊茵金屬兩家公司參與競標。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萊茵金屬公司的128毫米K44/Pak44型火炮的原型炮,其最大的特徵是採用六輪炮架,上圖為牽引狀態,下圖為放列狀態。

克虜伯公司的K44方案是全新的設計,而萊茵金屬公司的方案是基於128毫米Flak 40型高射炮設計的,均完成了原型炮,並且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徵,比如十字型大架,360度全向射界,半自動水平楔式炮閂,電擊發裝置等等,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炮車形式,克虜伯採用四輪炮車,在戰鬥狀態下四個車輪可整體抬升,使大架著地;萊茵金屬採用六輪炮車,在戰鬥狀態下火炮後方的兩輪副車可分離,火炮前方的四個車輪抬升至上部炮架兩側,可與火炮一起旋轉,據稱這一設計有利於提高火炮的射擊穩定性。兩家公司的火炮設計數據十分接近,經過對比後德軍選擇了克虜伯公司的方案,最終於1943年12月完成設計。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萊茵金屬公司128毫米K44/Pak44型火炮在放列狀態下的五視圖。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萊茵金屬128毫米K44/Pak44型火炮的模型封繪,實際上這種火炮並未投產。

重炮傳說

克虜伯K44/Pak44型火炮是二戰時期最大最重的反坦克炮,口徑128毫米,火炮全長7.023米,身管長度6.625米,為55倍徑,炮管內有40條右旋膛線,採用半自動水平楔式炮閂、電擊發裝置和液壓駐退/復進裝置,戰鬥全重高達10160公斤。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克虜伯公司128毫米K44/Pak44型火炮在放列狀態下的五視圖。

K44/Pak44型火炮在設計上很像放大版的Pak43型反坦克炮,採用類似88毫米高射炮的十字型大架和四輪炮車,炮架的兩條側臂水平摺疊在主炮架兩側,在主炮架前後各安裝一副車輪構成炮車。在放列狀態下,前後車輪不必與炮架分離,而是整體抬離地面,使大架著地,側臂左右展開,構成十字型射擊基座,承載火炮的上部炮架通過軸承與大架相連,可以全向旋轉,水平射界為360度,高低射界為-7度51分~+45度27分。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牽引狀態下的克虜伯128毫米K44/Pak44型火炮,注意其胡椒瓶式炮口制退器。

與之前的德軍反坦克炮不同的是,K44/Pak44型火炮採用了分裝式彈藥,彈丸與發射藥筒分離,因為採用定裝式彈藥則炮彈重量過大,在持續射擊時對於裝填手的體力是很大的考驗。值得注意的是,128毫米Flak40型高射炮因為裝有輔助裝填機構,因此採用了定裝式彈藥,由機械裝置將炮彈送入炮膛,而K44/Pak44型火炮如果安裝類似裝置,將使本已超重的火炮更加沉重,故而只能採用純手動裝填。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放列狀態下的克虜伯128毫米K44/Pak44型火炮,四個車輪被抬離地面,大架著地。

K44/Pak44型火炮配用的彈種有兩種,即殺傷榴彈和穿甲彈。128毫米Sprgr 5151型榴彈是作為加農炮時使用的彈種,彈丸重量28公斤,裝藥3.6公斤,有資料顯示這種炮彈基於德國海軍128毫米SK C/30型艦炮的炮彈設計的,因為部分炮彈樣品被塗成黃色,這是艦炮炮彈的標準做法。128毫米Pzgr 43型被帽穿甲彈是作為反坦克炮時使用的彈種,彈丸重量28.3公斤,裝藥550克,可裝曳光管,以顯示彈道,便於修正。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克虜伯128毫米K44/Pak44型火炮的後方特寫,可見採用了水平楔式炮閂。

K44/Pak44型火炮配用的發射藥有兩種規格,即減裝藥和全裝藥,前者為12.55公斤,後者為15.3公斤。發射藥裝在人造絲製藥包內,置於金屬發射藥筒,藥筒頂部用厚紙板製作的封口罩封閉,在上面用紅色大寫字母表明規格和適用彈種:SPRGR為減裝藥,用於發射榴彈,PZGR為全裝藥,用於發射穿甲彈。在發射榴彈時,使用減裝藥初速為750米/秒,使用全裝藥初速為935米/秒,最大射程為24410米。穿甲彈只能使用全裝藥發射,初速可達950米/秒,其裝甲能力在二戰時期可以說是創紀錄的,對30度傾斜均質裝甲進行射擊時,500米距離上可以穿透219毫米的裝甲,1000米距離上為200毫米,2000米距離上為178毫米,從理論上說K44/Pak44型火炮可以擊穿二戰時期任何一種坦克裝甲車輛的正面裝甲。根據俄文維基的說法,K44/Pak44型火炮的威力優勢一直保持到1948年,蘇軍在1949年試製的IS-7重型坦克才最終能夠抵禦Pak44的正面攻擊。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由於彈藥重量較大,克虜伯128毫米K44/Pak44型火炮採用了分裝式彈藥,圖為今日陳列在博物館中的128毫米Pak 44型反坦克炮的發射藥筒,上面的標識文字表明是供“獵虎”使用的。

除了上述兩種標準彈藥外,K44/Pak44型還可以發射128毫米Sprgr Flak 40型榴彈,正如彈種名稱所示,這種炮彈原本是Flak 40型高射炮使用的,作為標準彈藥實現量產前的代用彈藥,重量為26公斤,最大射程為21030米。克虜伯公司還為K44/Pak44型火炮研發了兩款遠程榴彈,採用類似現代脫殼穿甲彈的次口徑彈藥設計,其內部彈芯直徑分別為96毫米和105毫米,重量分別為15.2公斤和19.2公斤,均處於試驗階段,具體性能不詳。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1945年被盟軍繳獲的克虜伯128毫米K44/Pak44型火炮,這種原始型號並未量產。

儘管克虜伯公司的128毫米K44/Pak44型火炮以出色的射程和冠絕一時的穿甲能力贏得了競爭,但是其原始設計的牽引型火炮並未投產,原因是過於沉重,其戰鬥全重超過10噸,在牽引時的重量更達14噸,而德軍十分缺乏重型牽引車,無論是機動運輸,還是戰地部署,這種火炮都太過笨重,不符合實戰要求,加上其炮架設計複雜,難以製造,實際上已經背離了當初設定的輕量化和易生產的原則,因此德軍放棄了將其作為牽引型反坦克炮生產的想法。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由於重量較大,克虜伯128毫米K44/Pak44型火炮沒有作為牽引式反坦克炮投產,但部分炮管被安裝在繳獲的外軍炮架上,作為野戰炮服役,上圖為採用法制炮架的K 81/1型,下圖為採用蘇制炮架的K 81/2型。

然而,K44/Pak44型火炮的優良性能讓德軍欲罷不能,允許克虜伯公司在1944年間小批量生產了約50根炮管和炮閂,將其安裝在現有的炮架上,作為重型野戰炮供部隊試用,並賦予了12.8釐米K81型加農炮的裝備名稱。根據使用炮架的不同,K81型加農炮有三種型號:Pak 81/1型採用了繳獲的法制GPF155毫米加農炮的炮架,戰鬥全重12150公斤,水平射界60度,高低射界-4~+45度;Pak 81/2型採用了繳獲的蘇制M1937(ML-20)型152毫米榴彈炮的炮架,戰鬥全重8200公斤,水平射界40度,高低射界-4~+45度;Pak 81/3型採用了被稱為579項目的中型武器炮架上,這是一種四輪炮架,可以實現全向射界,具體性能不詳。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128毫米K 81/2型加農炮的模型封繪,該炮採用了蘇制M1937型152毫米榴彈炮的炮架。

另有資料顯示,克虜伯公司在1943年底完成了2門K44/Pak44型原型炮,在1944年全年生產了118門,到1945年4月又生產了30門,總產量為150門,其中包含了K81型和車載型號。

獵虎之爪

儘管128毫米K44/Pak44型火炮未能作為牽引型反坦克炮出現在戰場上,但它的車載型號在裝甲戰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其研發與K44/Pak44型火炮同步展開。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1943年10月20日,一輛“獵虎”的木製模型在武器展示活動中被介紹給希特勒,近景處是一輛意大利P26/40中型坦克。

早在1942年初,德軍總參謀部就提出在裝甲機動底盤上搭載128毫米重型火炮的想法,到1943年初又決定在“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底盤上進行改裝,但研究表明這兩種底盤都難以承受這種大口徑火炮的重量,直到1943年10月才確定以虎王坦克底盤作為128毫米重型反坦克炮的載體,而選用的主炮型號就是Pak44型火炮(車載型號也被稱為Pak80型)。2輛原型車於1944年2月完成,分別採用了亨舍爾公司和波舍爾公司設計的懸掛裝置,從1944年7月開始緩慢量產,到1945年5月,按照底盤序號統計完成了88輛。這種重型戰車最初被命名為VI號坦克殲擊車,後來被稱為“獵虎”,並廣為人知。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在亨舍爾工廠內正在製造的“獵虎”坦克殲擊車,這種重型戰車的產量非常少。

“獵虎”是二戰時期最重型的裝甲戰鬥車輛之一,戰鬥全重高達71.7噸,超過了虎王坦克。與之前的德軍坦克殲擊車一樣,“獵虎”採用了無炮塔結構,固定的封閉式戰鬥室位於車體上方,幾乎與車體等寬,一門128毫米Pak44型反坦克炮置於戰鬥室正面中央,其方向射界僅為10度,必須轉動車身才能調整射向,轉移目標,這也是德軍坦克殲擊車的通病,而對於車體沉重的“獵虎”來說這並不輕鬆。“獵虎”可搭載38~40發炮彈,由於採用分裝式彈藥,配置了2名裝填手,車組成員總共6人,輔助武器為1挺7.92毫米MG 34型機槍。“獵虎”的裝甲防禦極為厚重,戰鬥室正面裝甲厚達250毫米,車體正面為150毫米,側面及後面也有80毫米。然而,相對於碩大的體量,“獵虎”的動力裝置相當羸弱,沿用了虎王坦克的700馬力邁巴赫HL230型發動機,導致其機動性較虎王更加低劣,最大速度僅為34公里/小時,公路行程120公里,越野行程80公里,而且故障率非常高。在實戰中毀於敵方之手的“獵虎”其實非常少,大多因為機械故障癱瘓而被乘員放棄。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採用波舍爾懸掛裝置的“獵虎”坦克殲擊車,每側有8個負重輪,而採用亨舍爾懸掛的“獵虎”每側有9個負重輪。

“獵虎”於1944年9月交付部隊,僅裝備了第653和第512重裝甲殲擊營,按照編制每營裝備30輛“獵虎”,下屬三個連每連10輛,由於生產速度緩慢,車輛不足,實際上很難達到滿編。第653、512營在1945年初參加了東西兩線的防禦戰,在喪失制空權、後勤供給混亂以及缺乏熟練車組的情況下,“獵虎”未能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作用非常有限。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日本著名模型廠商田宮出品的“獵虎”模型就是以卡里烏斯指揮的201號“獵虎”為原型。

著名的虎式王牌奧托·卡里烏斯就在第512營擔任第2連連長,他在回憶錄《泥濘中的老虎》中記錄了下屬的10輛“獵虎”在1945年4月魯爾戰役中的表現。由於盟軍的空中優勢,“獵虎”在晝間幾乎無法機動,沉重的火炮哪怕在短距離的越野行軍後也需要重新校準,引擎和行走裝置的機械故障更加令人頭疼,但他也承認128毫米火炮的威力相當驚人,在某次戰鬥中“獵虎”的炮彈打穿了一棟房屋,將躲避在屋後的美軍坦克直接擊毀。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威龍模型公司的“獵虎”模型封繪,從車體上的防磁塗層可見是早期生產型。

在卡里烏斯看來,制約“獵虎”戰鬥力的最大問題是車組乘員士氣低落,缺乏訓練,經驗不足。他記錄道,有2輛“獵虎”埋伏在偽裝良好的陣地上,因為懼怕遭到空襲而放棄在晝間攻擊1500米外的美軍坦克縱隊。在另一場戰鬥中,1輛“獵虎”在600米距離上遭遇5輛“謝爾曼”,其中2輛調頭撤退,3輛開火射擊,炮彈均未擊穿“獵虎”的正面裝甲,然而“獵虎”車長卻驚慌失措,愚蠢地下令轉向撤退,暴露出側面而被美軍坦克擊毀,全車陣亡。最終,第2連的10輛“獵虎”有1輛戰損,1輛被人民衝鋒隊用“鐵拳”誤射擊毀,8輛因故障被遺棄,戰果僅為1輛坦克。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戰爭後期,一位美軍軍官在一輛“獵虎”的殘骸前留影,這種重型戰車的實戰表現並不出色。

與第2連的反例相對,第512營第1連在1945年4月的一次戰鬥證明了在適宜的戰場條件下“獵虎”是極具殺傷力的。當時該連利用反斜面陣地伏擊美軍,僅露出戰鬥室正面,在這種狀態下幾乎免疫所有反坦克武器的攻擊,在交火中連續擊毀了11輛坦克和30輛其他車輛,甚至有的美軍坦克在4000米開外被敲掉,第1連僅有1輛“獵虎”毀於空襲。然而,這樣閃光時刻在“獵虎”短暫的征戰生涯中實在太少見了,但Pak 44型反坦克炮的威力是毋庸置疑的。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這幅彩繪描繪了戰爭末期在西線作戰的“獵虎”,正在燃燒的“謝爾曼”暗示了這種戰車的威力。

除了“獵虎”之外,德國“末日戰車”系列中的兩款超重型坦克“鼠”式和E-100也將Pak44型反坦克炮的改型作為主炮,即12.8釐米KwK44型坦克炮。然而,德國的投降讓這些史前怪獸般的瘋狂設計胎死腹中,“鼠”式僅製造了2輛原型車,其中1輛未完成,E-100僅有一臺半成品底盤而已。

克虜伯開發出最強反坦克炮,軍方卻不準量產,你知道原因嗎?


■ 俄羅斯庫賓卡戰車博物館內的“鼠”式超重型坦克,也是唯一存世的“鼠”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