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小說中,最吸引人的場景莫過於武將一對一單挑、或是以一當百的武將進入敵陣衝殺,勢不可擋。對武將的武藝做出點評和排名,也成為了一件老生常談的事情。

古代出身行伍的武將是如何練就一身過人武藝的?

古云:"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在古代,武將的選拔雖有世襲、廕襲、武舉、行伍四種途徑,但有不少武將還是從最底層的士兵一步步上來的。有些出身低微的也能成為在戰場上獨當一面的猛將,譬如劉邦的發小—早年以屠狗為業的樊噲,還有早年"亡命涿郡"的關羽。

這些出身行伍的武將,不是將門子弟,沒有先天的優勢;或是家境貧寒,沒有練武的條件;武舉制度也是唐朝才設立的;那他們是如何練就一身過人武藝以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

出身行伍的武將,在他是士兵時也要接受嚴苛的訓練以具備過人的技藝。

在古代,一個合格的士兵都需要具有過人的身體素質和技藝。一個過"老婆孩子熱炕頭""一畝三分地"的平淡生活的農家人想要放下鋤頭從軍為國家出力,必須接受嚴苛的訓練,才能上陣殺敵,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讓未經訓練的士兵直接上戰場,就是讓他們去送死。正如《論語·子路》中所說:"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古代出身行伍的武將是如何練就一身過人武藝的?

我們熟知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射就是射箭,御就是駕馬車,這是最早的有記載的軍事訓練。不過在周代,貴族才是作戰的主力,平民在戰場上基本都是搞後勤、打雜的,這些科目是貴族子弟從八歲起就要練習的。

現代作戰中,體能是一個合格軍人的基本素質,長途負重奔襲,對一個合格軍人來講就是小菜一碟。而在交通條件更差、機械化作戰未有的古代,體能則顯得更為重要。無論是攀越城牆還是翻山越嶺、長途奔襲,都需要有良好的體力與靈活的身手,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正如《司馬法·嚴位》中所說,"凡戰,以力久,以氣勝。"所謂"力久",就是指士兵能夠具有持久的體力。所以古代在招募士兵的時候,就要著重選擇身強力壯,體力好的。

古代出身行伍的武將是如何練就一身過人武藝的?

而現在,即便是荷槍實彈的軍人,也要練習近身肉搏的技術。冷兵器時代的軍人則更不必說,在人人生死相搏的殘酷戰場上,時常會出現兵器丟失或者折損的情況,這樣就必須和人徒手肉搏。所以,每一個士兵都必須練拳術。明代軍事家戚繼光也曾說,"拳也,武藝之源",拳術,是使用各種兵器的基礎,只有拳術達到了一定水平才能夠去使用各種兵器。練拳術,不光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的訓練之道,更是軍隊中練兵的一個傳統項目。《荀子·議兵》中論述各國訓練時,說"齊人隆技擊",這個很興盛的"技擊",就是一種徒手的拳術活動。而著名的"太祖長拳",也是宋太祖趙匡胤規定必須在練兵中訓練的項目。

由此可見,古代的士兵就需要接受嚴苛的訓練以具備過人的素質,出身行伍的武將自然也要經過這些訓練。而且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相較於普通士兵,這些人應當具有過人的天賦、如力大無窮、體力超常等,這是他們在一群士兵中脫穎而出的法門。

更重要的是,這些武將的武藝是在戰火的最前沿錘鍊出來的。真正讓他們練就武藝的,是他們獨特的精神。

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武術是這樣定義的:

武,止戈為武;術,思通造化、隨通而行為術。

"止戈"一詞道出了"武"的精髓,就是維護自身安全利益,停止殺伐。在弱肉強食的古代社會,武術就是在安身立命,維護個人利益的目的下,在不斷的殺伐中自然而然產生的。也就是說,武術本就發源於殘酷的戰場,不是某個人異想天開或腦經一動創造出來的。

古代出身行伍的武將是如何練就一身過人武藝的?

所以,武藝是在戰火中經過不斷的錘鍊得到提高的,想要鍛鍊武藝,必需實戰。而那些在戰場上貪生怕死的人,躲在最後面,雖然能在一場戰爭中倖免,但他的武藝卻也因此得不到鍛鍊,在不得不短兵相接的時候,跑是無濟於事的,只能去送死。反倒是在戰火最前沿的人,他們的武藝在不斷的殺伐之中得到提高。秦國士兵的戰鬥力之所以強,就是因為商鞅實行了"使民勇戰"之道,人人都不畏死,奮勇向前,結果反倒"置之死地而後生",人人不畏死的精神使秦軍成為了一支虎狼之師。

古代出身行伍的武將是如何練就一身過人武藝的?

由此,一個普通的士兵的武藝想要比其他人更精深,必須奮勇向前,具備大無畏的精神,讓自己的武藝在戰火中得到錘鍊。歷史上著名名的猛將都是這樣:如攻城先登的樊噲:"沛公擊章邯軍濮陽,攻城先登,斬首二十三級,賜爵列大夫。";再如"策馬刺良於萬軍之中"的關羽;“一身都是膽也”的趙子龍;更狠的還有明初的大將傅友德: "友德帥數百人,一鼓奪之,流矢中頰洞脅,不為沮。",簡直比拔矢啖睛的夏侯惇還要剛烈。

但一場戰爭的勝利,是由武將和士卒一個整體造就的,一個真正的武將,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要以自己的勇武的氣概引領一個軍隊的士氣。走向戰場的武將,更要以英勇的精神、視死如歸的氣概引領全軍。"勇冠三軍",更是有振奮軍心、提高軍隊戰鬥力的巨大作用。

古代出身行伍的武將是如何練就一身過人武藝的?

一往無前的樊噲

如唐朝的李光顏,在唐憲宗時討伐蔡州的戰鬥中"將數騎突入賊中,反往一再",敵人認出了他,"矢集其身如蝟"如雨般的箭矢射向了他。可他仍然"挺刃叱之",於是底下士兵爭先奮勇向前,直接將敵人擊潰。

正所謂“千軍易得而一將難求”,歸根結底,任何事情想要做出成績,必須具備一定的精神。這些出身行伍的武將,讓人最欽佩不已的,不是他們過人的武藝,而是他們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精神。這種精神,正是他們練就過人武藝的最根本的支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