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君壁 1960年作 方召麐像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君壁 1960年作 方召麐像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上世紀70年代初她將60年代後期“書法構圖”山水畫,發展以書法描繪出抽象化山水構圖,以赭石赭石黠淡墨染畫,創立了另一種風格。另一種風格是變化其師張大千的青綠潑彩山水畫風,採用凝厚青綠設色,配合濃墨而作出的一批山水畫作品。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君壁 1960年作 方召麐像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上世紀70年代初她將60年代後期“書法構圖”山水畫,發展以書法描繪出抽象化山水構圖,以赭石赭石黠淡墨染畫,創立了另一種風格。另一種風格是變化其師張大千的青綠潑彩山水畫風,採用凝厚青綠設色,配合濃墨而作出的一批山水畫作品。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從1972年起二十來年方召麐曾多次回到祖國觀光,遊歷名山大川。故鄉的太湖景色、黃河風情、長城風光,黃山奇峰、華山絕頂、泰山日出、三峽湍流等都成為她筆下的素材。眾多讚美大好河山的畫作疊出,這些作品造型厚重,線條蒼勁,山勢豪壯,氣勢雄渾。她或以赭石和硃紅染出蒼勁的秋山,或以淺花青畫出皚皚的冬山,或以綠色夾雜紅黃寫出春山夏山,製造出青銅器銅綠般的效果,顏色厚重複雜,然而毫無媚俗之氣。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君壁 1960年作 方召麐像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上世紀70年代初她將60年代後期“書法構圖”山水畫,發展以書法描繪出抽象化山水構圖,以赭石赭石黠淡墨染畫,創立了另一種風格。另一種風格是變化其師張大千的青綠潑彩山水畫風,採用凝厚青綠設色,配合濃墨而作出的一批山水畫作品。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從1972年起二十來年方召麐曾多次回到祖國觀光,遊歷名山大川。故鄉的太湖景色、黃河風情、長城風光,黃山奇峰、華山絕頂、泰山日出、三峽湍流等都成為她筆下的素材。眾多讚美大好河山的畫作疊出,這些作品造型厚重,線條蒼勁,山勢豪壯,氣勢雄渾。她或以赭石和硃紅染出蒼勁的秋山,或以淺花青畫出皚皚的冬山,或以綠色夾雜紅黃寫出春山夏山,製造出青銅器銅綠般的效果,顏色厚重複雜,然而毫無媚俗之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癸亥(1983年)作 《黃河》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君壁 1960年作 方召麐像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上世紀70年代初她將60年代後期“書法構圖”山水畫,發展以書法描繪出抽象化山水構圖,以赭石赭石黠淡墨染畫,創立了另一種風格。另一種風格是變化其師張大千的青綠潑彩山水畫風,採用凝厚青綠設色,配合濃墨而作出的一批山水畫作品。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從1972年起二十來年方召麐曾多次回到祖國觀光,遊歷名山大川。故鄉的太湖景色、黃河風情、長城風光,黃山奇峰、華山絕頂、泰山日出、三峽湍流等都成為她筆下的素材。眾多讚美大好河山的畫作疊出,這些作品造型厚重,線條蒼勁,山勢豪壯,氣勢雄渾。她或以赭石和硃紅染出蒼勁的秋山,或以淺花青畫出皚皚的冬山,或以綠色夾雜紅黃寫出春山夏山,製造出青銅器銅綠般的效果,顏色厚重複雜,然而毫無媚俗之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癸亥(1983年)作 《黃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她用色大膽,以色輔墨,以墨醒色,畫面效果強烈而刺激。她追尋遠古藝術的質樸奇拙之美,往往簡略數筆勾勒出山勢、房屋輪廓和人物形態,散發出民間繪畫和兒童畫的況味。她真正做到了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不拘前人之陳法,有自我之新法,“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君壁 1960年作 方召麐像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上世紀70年代初她將60年代後期“書法構圖”山水畫,發展以書法描繪出抽象化山水構圖,以赭石赭石黠淡墨染畫,創立了另一種風格。另一種風格是變化其師張大千的青綠潑彩山水畫風,採用凝厚青綠設色,配合濃墨而作出的一批山水畫作品。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從1972年起二十來年方召麐曾多次回到祖國觀光,遊歷名山大川。故鄉的太湖景色、黃河風情、長城風光,黃山奇峰、華山絕頂、泰山日出、三峽湍流等都成為她筆下的素材。眾多讚美大好河山的畫作疊出,這些作品造型厚重,線條蒼勁,山勢豪壯,氣勢雄渾。她或以赭石和硃紅染出蒼勁的秋山,或以淺花青畫出皚皚的冬山,或以綠色夾雜紅黃寫出春山夏山,製造出青銅器銅綠般的效果,顏色厚重複雜,然而毫無媚俗之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癸亥(1983年)作 《黃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她用色大膽,以色輔墨,以墨醒色,畫面效果強烈而刺激。她追尋遠古藝術的質樸奇拙之美,往往簡略數筆勾勒出山勢、房屋輪廓和人物形態,散發出民間繪畫和兒童畫的況味。她真正做到了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不拘前人之陳法,有自我之新法,“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0年代張大千曾贈一幅對聯給方召麐,“兩三星斗胸前落,萬千峰巒腳底輕”,上聯寫其人,胸襟寬廣浩大,下聯寫其畫,山山水水盡收筆底“。又過了三年,張大千在臺北逝世,方無緣奔喪,只得作畫數十幅紀念老師。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君壁 1960年作 方召麐像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上世紀70年代初她將60年代後期“書法構圖”山水畫,發展以書法描繪出抽象化山水構圖,以赭石赭石黠淡墨染畫,創立了另一種風格。另一種風格是變化其師張大千的青綠潑彩山水畫風,採用凝厚青綠設色,配合濃墨而作出的一批山水畫作品。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從1972年起二十來年方召麐曾多次回到祖國觀光,遊歷名山大川。故鄉的太湖景色、黃河風情、長城風光,黃山奇峰、華山絕頂、泰山日出、三峽湍流等都成為她筆下的素材。眾多讚美大好河山的畫作疊出,這些作品造型厚重,線條蒼勁,山勢豪壯,氣勢雄渾。她或以赭石和硃紅染出蒼勁的秋山,或以淺花青畫出皚皚的冬山,或以綠色夾雜紅黃寫出春山夏山,製造出青銅器銅綠般的效果,顏色厚重複雜,然而毫無媚俗之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癸亥(1983年)作 《黃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她用色大膽,以色輔墨,以墨醒色,畫面效果強烈而刺激。她追尋遠古藝術的質樸奇拙之美,往往簡略數筆勾勒出山勢、房屋輪廓和人物形態,散發出民間繪畫和兒童畫的況味。她真正做到了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不拘前人之陳法,有自我之新法,“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0年代張大千曾贈一幅對聯給方召麐,“兩三星斗胸前落,萬千峰巒腳底輕”,上聯寫其人,胸襟寬廣浩大,下聯寫其畫,山山水水盡收筆底“。又過了三年,張大千在臺北逝世,方無緣奔喪,只得作畫數十幅紀念老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張大千 、方召麐《 秋色》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君壁 1960年作 方召麐像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上世紀70年代初她將60年代後期“書法構圖”山水畫,發展以書法描繪出抽象化山水構圖,以赭石赭石黠淡墨染畫,創立了另一種風格。另一種風格是變化其師張大千的青綠潑彩山水畫風,採用凝厚青綠設色,配合濃墨而作出的一批山水畫作品。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從1972年起二十來年方召麐曾多次回到祖國觀光,遊歷名山大川。故鄉的太湖景色、黃河風情、長城風光,黃山奇峰、華山絕頂、泰山日出、三峽湍流等都成為她筆下的素材。眾多讚美大好河山的畫作疊出,這些作品造型厚重,線條蒼勁,山勢豪壯,氣勢雄渾。她或以赭石和硃紅染出蒼勁的秋山,或以淺花青畫出皚皚的冬山,或以綠色夾雜紅黃寫出春山夏山,製造出青銅器銅綠般的效果,顏色厚重複雜,然而毫無媚俗之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癸亥(1983年)作 《黃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她用色大膽,以色輔墨,以墨醒色,畫面效果強烈而刺激。她追尋遠古藝術的質樸奇拙之美,往往簡略數筆勾勒出山勢、房屋輪廓和人物形態,散發出民間繪畫和兒童畫的況味。她真正做到了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不拘前人之陳法,有自我之新法,“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0年代張大千曾贈一幅對聯給方召麐,“兩三星斗胸前落,萬千峰巒腳底輕”,上聯寫其人,胸襟寬廣浩大,下聯寫其畫,山山水水盡收筆底“。又過了三年,張大千在臺北逝世,方無緣奔喪,只得作畫數十幅紀念老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張大千 、方召麐《 秋色》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1年 方召麐 《怒海浮沉》

畫家方召麐除畫畫、參展外,更為人注意的是她一直關注天下時事、社會問題和民生疾苦,像她畫的《船民圖》、《船民進港圖》、《怒海浮沉圖》反映了20世紀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早期衝擊香港的越南難民危機。大量興建的難民營很快就人滿為患,社會服務體系被這種大規模的避難所壓垮。她記錄了這一人類悲劇,表達自己的反戰觀念。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君壁 1960年作 方召麐像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上世紀70年代初她將60年代後期“書法構圖”山水畫,發展以書法描繪出抽象化山水構圖,以赭石赭石黠淡墨染畫,創立了另一種風格。另一種風格是變化其師張大千的青綠潑彩山水畫風,採用凝厚青綠設色,配合濃墨而作出的一批山水畫作品。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從1972年起二十來年方召麐曾多次回到祖國觀光,遊歷名山大川。故鄉的太湖景色、黃河風情、長城風光,黃山奇峰、華山絕頂、泰山日出、三峽湍流等都成為她筆下的素材。眾多讚美大好河山的畫作疊出,這些作品造型厚重,線條蒼勁,山勢豪壯,氣勢雄渾。她或以赭石和硃紅染出蒼勁的秋山,或以淺花青畫出皚皚的冬山,或以綠色夾雜紅黃寫出春山夏山,製造出青銅器銅綠般的效果,顏色厚重複雜,然而毫無媚俗之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癸亥(1983年)作 《黃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她用色大膽,以色輔墨,以墨醒色,畫面效果強烈而刺激。她追尋遠古藝術的質樸奇拙之美,往往簡略數筆勾勒出山勢、房屋輪廓和人物形態,散發出民間繪畫和兒童畫的況味。她真正做到了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不拘前人之陳法,有自我之新法,“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0年代張大千曾贈一幅對聯給方召麐,“兩三星斗胸前落,萬千峰巒腳底輕”,上聯寫其人,胸襟寬廣浩大,下聯寫其畫,山山水水盡收筆底“。又過了三年,張大千在臺北逝世,方無緣奔喪,只得作畫數十幅紀念老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張大千 、方召麐《 秋色》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1年 方召麐 《怒海浮沉》

畫家方召麐除畫畫、參展外,更為人注意的是她一直關注天下時事、社會問題和民生疾苦,像她畫的《船民圖》、《船民進港圖》、《怒海浮沉圖》反映了20世紀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早期衝擊香港的越南難民危機。大量興建的難民營很快就人滿為患,社會服務體系被這種大規模的避難所壓垮。她記錄了這一人類悲劇,表達自己的反戰觀念。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90年波斯灣戰爭爆發,她畫了《懸崖勒馬圖》祈願和平,希望挑起戰端的國家應及時收斂,免得人民苦艱;1997年的畫作《保護我們的環境》將目光瞄向香港的自然生態。畫面上的田園風光與香港的真實面貌—人口高度集中,以及環境汙染嚴重—相去甚遠。田地置於畫面前景,而群山又掩藏在一小群建築背後。房子的主人們站在室外,在他們理想的環境中聊天和玩耍。這些畫作都體現出她作為畫家非凡的當代精神,也表現出畫家不斷求新求變的藝術態度。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君壁 1960年作 方召麐像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上世紀70年代初她將60年代後期“書法構圖”山水畫,發展以書法描繪出抽象化山水構圖,以赭石赭石黠淡墨染畫,創立了另一種風格。另一種風格是變化其師張大千的青綠潑彩山水畫風,採用凝厚青綠設色,配合濃墨而作出的一批山水畫作品。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從1972年起二十來年方召麐曾多次回到祖國觀光,遊歷名山大川。故鄉的太湖景色、黃河風情、長城風光,黃山奇峰、華山絕頂、泰山日出、三峽湍流等都成為她筆下的素材。眾多讚美大好河山的畫作疊出,這些作品造型厚重,線條蒼勁,山勢豪壯,氣勢雄渾。她或以赭石和硃紅染出蒼勁的秋山,或以淺花青畫出皚皚的冬山,或以綠色夾雜紅黃寫出春山夏山,製造出青銅器銅綠般的效果,顏色厚重複雜,然而毫無媚俗之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癸亥(1983年)作 《黃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她用色大膽,以色輔墨,以墨醒色,畫面效果強烈而刺激。她追尋遠古藝術的質樸奇拙之美,往往簡略數筆勾勒出山勢、房屋輪廓和人物形態,散發出民間繪畫和兒童畫的況味。她真正做到了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不拘前人之陳法,有自我之新法,“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0年代張大千曾贈一幅對聯給方召麐,“兩三星斗胸前落,萬千峰巒腳底輕”,上聯寫其人,胸襟寬廣浩大,下聯寫其畫,山山水水盡收筆底“。又過了三年,張大千在臺北逝世,方無緣奔喪,只得作畫數十幅紀念老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張大千 、方召麐《 秋色》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1年 方召麐 《怒海浮沉》

畫家方召麐除畫畫、參展外,更為人注意的是她一直關注天下時事、社會問題和民生疾苦,像她畫的《船民圖》、《船民進港圖》、《怒海浮沉圖》反映了20世紀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早期衝擊香港的越南難民危機。大量興建的難民營很快就人滿為患,社會服務體系被這種大規模的避難所壓垮。她記錄了這一人類悲劇,表達自己的反戰觀念。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90年波斯灣戰爭爆發,她畫了《懸崖勒馬圖》祈願和平,希望挑起戰端的國家應及時收斂,免得人民苦艱;1997年的畫作《保護我們的環境》將目光瞄向香港的自然生態。畫面上的田園風光與香港的真實面貌—人口高度集中,以及環境汙染嚴重—相去甚遠。田地置於畫面前景,而群山又掩藏在一小群建築背後。房子的主人們站在室外,在他們理想的環境中聊天和玩耍。這些畫作都體現出她作為畫家非凡的當代精神,也表現出畫家不斷求新求變的藝術態度。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丁雄泉、方召麐 1997年作 《遊樂藍峰間》

1995年畫家身患重病。醫生認為她不能再創作了,然而畫家依然力求精進,每天清晨練字,精神較好時,就畫一些小畫。1997年她創作的《再攀高峰》呈現了藝術家不畏艱險、力爭上游的心態。1998年她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三百餘幅她各時期代表作。其作風格獨特,標新立異,大巧若拙,返樸歸真,既充滿美感又盪漾著生活真趣。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君壁 1960年作 方召麐像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上世紀70年代初她將60年代後期“書法構圖”山水畫,發展以書法描繪出抽象化山水構圖,以赭石赭石黠淡墨染畫,創立了另一種風格。另一種風格是變化其師張大千的青綠潑彩山水畫風,採用凝厚青綠設色,配合濃墨而作出的一批山水畫作品。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從1972年起二十來年方召麐曾多次回到祖國觀光,遊歷名山大川。故鄉的太湖景色、黃河風情、長城風光,黃山奇峰、華山絕頂、泰山日出、三峽湍流等都成為她筆下的素材。眾多讚美大好河山的畫作疊出,這些作品造型厚重,線條蒼勁,山勢豪壯,氣勢雄渾。她或以赭石和硃紅染出蒼勁的秋山,或以淺花青畫出皚皚的冬山,或以綠色夾雜紅黃寫出春山夏山,製造出青銅器銅綠般的效果,顏色厚重複雜,然而毫無媚俗之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癸亥(1983年)作 《黃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她用色大膽,以色輔墨,以墨醒色,畫面效果強烈而刺激。她追尋遠古藝術的質樸奇拙之美,往往簡略數筆勾勒出山勢、房屋輪廓和人物形態,散發出民間繪畫和兒童畫的況味。她真正做到了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不拘前人之陳法,有自我之新法,“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0年代張大千曾贈一幅對聯給方召麐,“兩三星斗胸前落,萬千峰巒腳底輕”,上聯寫其人,胸襟寬廣浩大,下聯寫其畫,山山水水盡收筆底“。又過了三年,張大千在臺北逝世,方無緣奔喪,只得作畫數十幅紀念老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張大千 、方召麐《 秋色》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1年 方召麐 《怒海浮沉》

畫家方召麐除畫畫、參展外,更為人注意的是她一直關注天下時事、社會問題和民生疾苦,像她畫的《船民圖》、《船民進港圖》、《怒海浮沉圖》反映了20世紀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早期衝擊香港的越南難民危機。大量興建的難民營很快就人滿為患,社會服務體系被這種大規模的避難所壓垮。她記錄了這一人類悲劇,表達自己的反戰觀念。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90年波斯灣戰爭爆發,她畫了《懸崖勒馬圖》祈願和平,希望挑起戰端的國家應及時收斂,免得人民苦艱;1997年的畫作《保護我們的環境》將目光瞄向香港的自然生態。畫面上的田園風光與香港的真實面貌—人口高度集中,以及環境汙染嚴重—相去甚遠。田地置於畫面前景,而群山又掩藏在一小群建築背後。房子的主人們站在室外,在他們理想的環境中聊天和玩耍。這些畫作都體現出她作為畫家非凡的當代精神,也表現出畫家不斷求新求變的藝術態度。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丁雄泉、方召麐 1997年作 《遊樂藍峰間》

1995年畫家身患重病。醫生認為她不能再創作了,然而畫家依然力求精進,每天清晨練字,精神較好時,就畫一些小畫。1997年她創作的《再攀高峰》呈現了藝術家不畏艱險、力爭上游的心態。1998年她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三百餘幅她各時期代表作。其作風格獨特,標新立異,大巧若拙,返樸歸真,既充滿美感又盪漾著生活真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瑞雪兆豐年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君壁 1960年作 方召麐像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上世紀70年代初她將60年代後期“書法構圖”山水畫,發展以書法描繪出抽象化山水構圖,以赭石赭石黠淡墨染畫,創立了另一種風格。另一種風格是變化其師張大千的青綠潑彩山水畫風,採用凝厚青綠設色,配合濃墨而作出的一批山水畫作品。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從1972年起二十來年方召麐曾多次回到祖國觀光,遊歷名山大川。故鄉的太湖景色、黃河風情、長城風光,黃山奇峰、華山絕頂、泰山日出、三峽湍流等都成為她筆下的素材。眾多讚美大好河山的畫作疊出,這些作品造型厚重,線條蒼勁,山勢豪壯,氣勢雄渾。她或以赭石和硃紅染出蒼勁的秋山,或以淺花青畫出皚皚的冬山,或以綠色夾雜紅黃寫出春山夏山,製造出青銅器銅綠般的效果,顏色厚重複雜,然而毫無媚俗之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癸亥(1983年)作 《黃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她用色大膽,以色輔墨,以墨醒色,畫面效果強烈而刺激。她追尋遠古藝術的質樸奇拙之美,往往簡略數筆勾勒出山勢、房屋輪廓和人物形態,散發出民間繪畫和兒童畫的況味。她真正做到了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不拘前人之陳法,有自我之新法,“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0年代張大千曾贈一幅對聯給方召麐,“兩三星斗胸前落,萬千峰巒腳底輕”,上聯寫其人,胸襟寬廣浩大,下聯寫其畫,山山水水盡收筆底“。又過了三年,張大千在臺北逝世,方無緣奔喪,只得作畫數十幅紀念老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張大千 、方召麐《 秋色》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1年 方召麐 《怒海浮沉》

畫家方召麐除畫畫、參展外,更為人注意的是她一直關注天下時事、社會問題和民生疾苦,像她畫的《船民圖》、《船民進港圖》、《怒海浮沉圖》反映了20世紀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早期衝擊香港的越南難民危機。大量興建的難民營很快就人滿為患,社會服務體系被這種大規模的避難所壓垮。她記錄了這一人類悲劇,表達自己的反戰觀念。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90年波斯灣戰爭爆發,她畫了《懸崖勒馬圖》祈願和平,希望挑起戰端的國家應及時收斂,免得人民苦艱;1997年的畫作《保護我們的環境》將目光瞄向香港的自然生態。畫面上的田園風光與香港的真實面貌—人口高度集中,以及環境汙染嚴重—相去甚遠。田地置於畫面前景,而群山又掩藏在一小群建築背後。房子的主人們站在室外,在他們理想的環境中聊天和玩耍。這些畫作都體現出她作為畫家非凡的當代精神,也表現出畫家不斷求新求變的藝術態度。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丁雄泉、方召麐 1997年作 《遊樂藍峰間》

1995年畫家身患重病。醫生認為她不能再創作了,然而畫家依然力求精進,每天清晨練字,精神較好時,就畫一些小畫。1997年她創作的《再攀高峰》呈現了藝術家不畏艱險、力爭上游的心態。1998年她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三百餘幅她各時期代表作。其作風格獨特,標新立異,大巧若拙,返樸歸真,既充滿美感又盪漾著生活真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瑞雪兆豐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喜上梅梢圖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君壁 1960年作 方召麐像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上世紀70年代初她將60年代後期“書法構圖”山水畫,發展以書法描繪出抽象化山水構圖,以赭石赭石黠淡墨染畫,創立了另一種風格。另一種風格是變化其師張大千的青綠潑彩山水畫風,採用凝厚青綠設色,配合濃墨而作出的一批山水畫作品。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從1972年起二十來年方召麐曾多次回到祖國觀光,遊歷名山大川。故鄉的太湖景色、黃河風情、長城風光,黃山奇峰、華山絕頂、泰山日出、三峽湍流等都成為她筆下的素材。眾多讚美大好河山的畫作疊出,這些作品造型厚重,線條蒼勁,山勢豪壯,氣勢雄渾。她或以赭石和硃紅染出蒼勁的秋山,或以淺花青畫出皚皚的冬山,或以綠色夾雜紅黃寫出春山夏山,製造出青銅器銅綠般的效果,顏色厚重複雜,然而毫無媚俗之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癸亥(1983年)作 《黃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她用色大膽,以色輔墨,以墨醒色,畫面效果強烈而刺激。她追尋遠古藝術的質樸奇拙之美,往往簡略數筆勾勒出山勢、房屋輪廓和人物形態,散發出民間繪畫和兒童畫的況味。她真正做到了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不拘前人之陳法,有自我之新法,“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0年代張大千曾贈一幅對聯給方召麐,“兩三星斗胸前落,萬千峰巒腳底輕”,上聯寫其人,胸襟寬廣浩大,下聯寫其畫,山山水水盡收筆底“。又過了三年,張大千在臺北逝世,方無緣奔喪,只得作畫數十幅紀念老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張大千 、方召麐《 秋色》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1年 方召麐 《怒海浮沉》

畫家方召麐除畫畫、參展外,更為人注意的是她一直關注天下時事、社會問題和民生疾苦,像她畫的《船民圖》、《船民進港圖》、《怒海浮沉圖》反映了20世紀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早期衝擊香港的越南難民危機。大量興建的難民營很快就人滿為患,社會服務體系被這種大規模的避難所壓垮。她記錄了這一人類悲劇,表達自己的反戰觀念。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90年波斯灣戰爭爆發,她畫了《懸崖勒馬圖》祈願和平,希望挑起戰端的國家應及時收斂,免得人民苦艱;1997年的畫作《保護我們的環境》將目光瞄向香港的自然生態。畫面上的田園風光與香港的真實面貌—人口高度集中,以及環境汙染嚴重—相去甚遠。田地置於畫面前景,而群山又掩藏在一小群建築背後。房子的主人們站在室外,在他們理想的環境中聊天和玩耍。這些畫作都體現出她作為畫家非凡的當代精神,也表現出畫家不斷求新求變的藝術態度。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丁雄泉、方召麐 1997年作 《遊樂藍峰間》

1995年畫家身患重病。醫生認為她不能再創作了,然而畫家依然力求精進,每天清晨練字,精神較好時,就畫一些小畫。1997年她創作的《再攀高峰》呈現了藝術家不畏艱險、力爭上游的心態。1998年她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三百餘幅她各時期代表作。其作風格獨特,標新立異,大巧若拙,返樸歸真,既充滿美感又盪漾著生活真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瑞雪兆豐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喜上梅梢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2000年為了表達對家鄉的熱愛,畫家贈予無錫市100幅畫作,當地旋即成立了方召麐書畫陳列館。同年10月30日在闊別五十年後畫家第二次在日本舉辦個展——東京富士美術館舉辦的“方召麐的世界”展,當時觀覽人數竟達30萬人。著名學者池田大作致辭對其給予高度評價,“她創造的世界渾然天成,其中有超越生命的深逐哲學和詩篇,看那充滿大雅之趣的自在筆觸所創作的作品,彷彿天地、山川草木演奏著美妙的和諧,人和動物怡然嬉戲。畫中有歌,歌唱和平。”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君壁 1960年作 方召麐像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上世紀70年代初她將60年代後期“書法構圖”山水畫,發展以書法描繪出抽象化山水構圖,以赭石赭石黠淡墨染畫,創立了另一種風格。另一種風格是變化其師張大千的青綠潑彩山水畫風,採用凝厚青綠設色,配合濃墨而作出的一批山水畫作品。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從1972年起二十來年方召麐曾多次回到祖國觀光,遊歷名山大川。故鄉的太湖景色、黃河風情、長城風光,黃山奇峰、華山絕頂、泰山日出、三峽湍流等都成為她筆下的素材。眾多讚美大好河山的畫作疊出,這些作品造型厚重,線條蒼勁,山勢豪壯,氣勢雄渾。她或以赭石和硃紅染出蒼勁的秋山,或以淺花青畫出皚皚的冬山,或以綠色夾雜紅黃寫出春山夏山,製造出青銅器銅綠般的效果,顏色厚重複雜,然而毫無媚俗之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癸亥(1983年)作 《黃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她用色大膽,以色輔墨,以墨醒色,畫面效果強烈而刺激。她追尋遠古藝術的質樸奇拙之美,往往簡略數筆勾勒出山勢、房屋輪廓和人物形態,散發出民間繪畫和兒童畫的況味。她真正做到了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不拘前人之陳法,有自我之新法,“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0年代張大千曾贈一幅對聯給方召麐,“兩三星斗胸前落,萬千峰巒腳底輕”,上聯寫其人,胸襟寬廣浩大,下聯寫其畫,山山水水盡收筆底“。又過了三年,張大千在臺北逝世,方無緣奔喪,只得作畫數十幅紀念老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張大千 、方召麐《 秋色》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1年 方召麐 《怒海浮沉》

畫家方召麐除畫畫、參展外,更為人注意的是她一直關注天下時事、社會問題和民生疾苦,像她畫的《船民圖》、《船民進港圖》、《怒海浮沉圖》反映了20世紀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早期衝擊香港的越南難民危機。大量興建的難民營很快就人滿為患,社會服務體系被這種大規模的避難所壓垮。她記錄了這一人類悲劇,表達自己的反戰觀念。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90年波斯灣戰爭爆發,她畫了《懸崖勒馬圖》祈願和平,希望挑起戰端的國家應及時收斂,免得人民苦艱;1997年的畫作《保護我們的環境》將目光瞄向香港的自然生態。畫面上的田園風光與香港的真實面貌—人口高度集中,以及環境汙染嚴重—相去甚遠。田地置於畫面前景,而群山又掩藏在一小群建築背後。房子的主人們站在室外,在他們理想的環境中聊天和玩耍。這些畫作都體現出她作為畫家非凡的當代精神,也表現出畫家不斷求新求變的藝術態度。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丁雄泉、方召麐 1997年作 《遊樂藍峰間》

1995年畫家身患重病。醫生認為她不能再創作了,然而畫家依然力求精進,每天清晨練字,精神較好時,就畫一些小畫。1997年她創作的《再攀高峰》呈現了藝術家不畏艱險、力爭上游的心態。1998年她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三百餘幅她各時期代表作。其作風格獨特,標新立異,大巧若拙,返樸歸真,既充滿美感又盪漾著生活真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瑞雪兆豐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喜上梅梢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2000年為了表達對家鄉的熱愛,畫家贈予無錫市100幅畫作,當地旋即成立了方召麐書畫陳列館。同年10月30日在闊別五十年後畫家第二次在日本舉辦個展——東京富士美術館舉辦的“方召麐的世界”展,當時觀覽人數竟達30萬人。著名學者池田大作致辭對其給予高度評價,“她創造的世界渾然天成,其中有超越生命的深逐哲學和詩篇,看那充滿大雅之趣的自在筆觸所創作的作品,彷彿天地、山川草木演奏著美妙的和諧,人和動物怡然嬉戲。畫中有歌,歌唱和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90年作 《太湖》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君壁 1960年作 方召麐像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上世紀70年代初她將60年代後期“書法構圖”山水畫,發展以書法描繪出抽象化山水構圖,以赭石赭石黠淡墨染畫,創立了另一種風格。另一種風格是變化其師張大千的青綠潑彩山水畫風,採用凝厚青綠設色,配合濃墨而作出的一批山水畫作品。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從1972年起二十來年方召麐曾多次回到祖國觀光,遊歷名山大川。故鄉的太湖景色、黃河風情、長城風光,黃山奇峰、華山絕頂、泰山日出、三峽湍流等都成為她筆下的素材。眾多讚美大好河山的畫作疊出,這些作品造型厚重,線條蒼勁,山勢豪壯,氣勢雄渾。她或以赭石和硃紅染出蒼勁的秋山,或以淺花青畫出皚皚的冬山,或以綠色夾雜紅黃寫出春山夏山,製造出青銅器銅綠般的效果,顏色厚重複雜,然而毫無媚俗之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癸亥(1983年)作 《黃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她用色大膽,以色輔墨,以墨醒色,畫面效果強烈而刺激。她追尋遠古藝術的質樸奇拙之美,往往簡略數筆勾勒出山勢、房屋輪廓和人物形態,散發出民間繪畫和兒童畫的況味。她真正做到了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不拘前人之陳法,有自我之新法,“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0年代張大千曾贈一幅對聯給方召麐,“兩三星斗胸前落,萬千峰巒腳底輕”,上聯寫其人,胸襟寬廣浩大,下聯寫其畫,山山水水盡收筆底“。又過了三年,張大千在臺北逝世,方無緣奔喪,只得作畫數十幅紀念老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張大千 、方召麐《 秋色》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1年 方召麐 《怒海浮沉》

畫家方召麐除畫畫、參展外,更為人注意的是她一直關注天下時事、社會問題和民生疾苦,像她畫的《船民圖》、《船民進港圖》、《怒海浮沉圖》反映了20世紀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早期衝擊香港的越南難民危機。大量興建的難民營很快就人滿為患,社會服務體系被這種大規模的避難所壓垮。她記錄了這一人類悲劇,表達自己的反戰觀念。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90年波斯灣戰爭爆發,她畫了《懸崖勒馬圖》祈願和平,希望挑起戰端的國家應及時收斂,免得人民苦艱;1997年的畫作《保護我們的環境》將目光瞄向香港的自然生態。畫面上的田園風光與香港的真實面貌—人口高度集中,以及環境汙染嚴重—相去甚遠。田地置於畫面前景,而群山又掩藏在一小群建築背後。房子的主人們站在室外,在他們理想的環境中聊天和玩耍。這些畫作都體現出她作為畫家非凡的當代精神,也表現出畫家不斷求新求變的藝術態度。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丁雄泉、方召麐 1997年作 《遊樂藍峰間》

1995年畫家身患重病。醫生認為她不能再創作了,然而畫家依然力求精進,每天清晨練字,精神較好時,就畫一些小畫。1997年她創作的《再攀高峰》呈現了藝術家不畏艱險、力爭上游的心態。1998年她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三百餘幅她各時期代表作。其作風格獨特,標新立異,大巧若拙,返樸歸真,既充滿美感又盪漾著生活真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瑞雪兆豐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喜上梅梢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2000年為了表達對家鄉的熱愛,畫家贈予無錫市100幅畫作,當地旋即成立了方召麐書畫陳列館。同年10月30日在闊別五十年後畫家第二次在日本舉辦個展——東京富士美術館舉辦的“方召麐的世界”展,當時觀覽人數竟達30萬人。著名學者池田大作致辭對其給予高度評價,“她創造的世界渾然天成,其中有超越生命的深逐哲學和詩篇,看那充滿大雅之趣的自在筆觸所創作的作品,彷彿天地、山川草木演奏著美妙的和諧,人和動物怡然嬉戲。畫中有歌,歌唱和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90年作 《太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95年作 《坐悟圖》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聽過一位女畫家的故事後,不禁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為她寫下一首四百行的長詩:《偉大的大地之母——獻給尊敬的方召麐女士》,並在詩中讚譽她是“偉大光榮的慈母”、“全球典範的母親”。

這位女士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再到他的祖國。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51年,方氏夫婦八個子女在香港合影

她在丈夫突然辭世後,撫養的八個孩子, 有“一門八傑”之稱,他們有的做律師、有的做醫生、銀行經理、旅遊公司總裁、聯合國即時傳譯部部長,紛紛獲得不凡的成就,其中的前香港首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最為人們熟知。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1925年爆發戰,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頃刻之間殞命身亡。她的母親王淑英出身名門,對子女的教育分外開明,不單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還用她那勤勞不倦的行動和“人生須要努力”等緘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24年,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年輕像,1930年代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鬆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1937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1937年

1934年20歲的方召麐開始了遊學之路,從上海啟明女校到德女中級學校到上海學華的大學。1937年戰火紛飛,她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州近代史,在風景秀麗的校園,她結識了儒雅多才的方心誥(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兩人一見傾心,於次年喜結連理。然而造化弄人,歐戰爆發,她和丈夫不得已離開英國逃難,經挪威、紐約,返回上海,再到香港。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顛沛流離的逃難中,方氏夫婦始終相扶相攜,且不乏幽默調侃,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48年她隨丈夫移居香港,他們終於安頓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年溫馨幸福的日子,其母的悲慘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另一方面還要抽時間堅持作畫。此間她先求師“書法雜家”陸辛農,後師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習藝。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拜師趙少昂僅一年,就和老師的作品一起被納入在東京舉辦的聯展。這場里程碑的展覽由《朝日新聞》贊助,在三越百貨公司舉辦。第二年她的作品又和趙少昂的作品一起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和新加坡展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香港機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召麐和張大千在美國畫展上

1953年她開始專注于山水畫創作,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門下,張大千不像前面的老師採取臨摹的方法,而是建議她研習古人名跡,遊歷名山大川。這時的她在落款署名為“樑溪方召麐”。樑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因為是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男弟。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不惑之年還要去留學,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她先入香港大學攻讀中國文史哲學,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獲文學碩士。又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楚辭》。1958年底方召麐到美國紐約、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覽,作品有山水、靜物及潑墨荷花,得到美國東西岸中外人士的嘉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民國傳奇女畫家方召麐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60年,她與張大千一起在美國旅行,拜訪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參觀博物館收藏。他們在美國的博物館,如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中細品最精美的中國畫。次年後她前往巴西聖保羅摩詰園在此拜見恩師,張大千將私藏千幅的名家真跡供其欣賞,這都令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70年應張大千的呼喚,在美國西海岸張家,隨侍聆教一整年。她不僅幫老師做英語翻譯、協助處理文件和賣畫事務。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張大千以我國畫史上的石濤、金冬心和當代齊白石,法國的畢加索為例,對方召麟說:“巧不如拙,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以藝術家聚居區聞名的卡梅爾自然風光優美壯麗:崎嶇的海岸線、礁石,成排的柏樹,有時雲霧繚繞,有時又被海邊的光線照亮,為方召麐提供了創作靈感。在卡梅爾的那一年,她描繪了加利福尼亞的岩石、樹木、太平洋海岸、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庚戌(1970年)作 《菊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方君壁 1960年作 方召麐像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在上世紀70年代初她將60年代後期“書法構圖”山水畫,發展以書法描繪出抽象化山水構圖,以赭石赭石黠淡墨染畫,創立了另一種風格。另一種風格是變化其師張大千的青綠潑彩山水畫風,採用凝厚青綠設色,配合濃墨而作出的一批山水畫作品。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從1972年起二十來年方召麐曾多次回到祖國觀光,遊歷名山大川。故鄉的太湖景色、黃河風情、長城風光,黃山奇峰、華山絕頂、泰山日出、三峽湍流等都成為她筆下的素材。眾多讚美大好河山的畫作疊出,這些作品造型厚重,線條蒼勁,山勢豪壯,氣勢雄渾。她或以赭石和硃紅染出蒼勁的秋山,或以淺花青畫出皚皚的冬山,或以綠色夾雜紅黃寫出春山夏山,製造出青銅器銅綠般的效果,顏色厚重複雜,然而毫無媚俗之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癸亥(1983年)作 《黃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她用色大膽,以色輔墨,以墨醒色,畫面效果強烈而刺激。她追尋遠古藝術的質樸奇拙之美,往往簡略數筆勾勒出山勢、房屋輪廓和人物形態,散發出民間繪畫和兒童畫的況味。她真正做到了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不拘前人之陳法,有自我之新法,“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0年代張大千曾贈一幅對聯給方召麐,“兩三星斗胸前落,萬千峰巒腳底輕”,上聯寫其人,胸襟寬廣浩大,下聯寫其畫,山山水水盡收筆底“。又過了三年,張大千在臺北逝世,方無緣奔喪,只得作畫數十幅紀念老師。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張大千 、方召麐《 秋色》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81年 方召麐 《怒海浮沉》

畫家方召麐除畫畫、參展外,更為人注意的是她一直關注天下時事、社會問題和民生疾苦,像她畫的《船民圖》、《船民進港圖》、《怒海浮沉圖》反映了20世紀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早期衝擊香港的越南難民危機。大量興建的難民營很快就人滿為患,社會服務體系被這種大規模的避難所壓垮。她記錄了這一人類悲劇,表達自己的反戰觀念。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90年波斯灣戰爭爆發,她畫了《懸崖勒馬圖》祈願和平,希望挑起戰端的國家應及時收斂,免得人民苦艱;1997年的畫作《保護我們的環境》將目光瞄向香港的自然生態。畫面上的田園風光與香港的真實面貌—人口高度集中,以及環境汙染嚴重—相去甚遠。田地置於畫面前景,而群山又掩藏在一小群建築背後。房子的主人們站在室外,在他們理想的環境中聊天和玩耍。這些畫作都體現出她作為畫家非凡的當代精神,也表現出畫家不斷求新求變的藝術態度。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丁雄泉、方召麐 1997年作 《遊樂藍峰間》

1995年畫家身患重病。醫生認為她不能再創作了,然而畫家依然力求精進,每天清晨練字,精神較好時,就畫一些小畫。1997年她創作的《再攀高峰》呈現了藝術家不畏艱險、力爭上游的心態。1998年她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三百餘幅她各時期代表作。其作風格獨特,標新立異,大巧若拙,返樸歸真,既充滿美感又盪漾著生活真趣。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瑞雪兆豐年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喜上梅梢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2000年為了表達對家鄉的熱愛,畫家贈予無錫市100幅畫作,當地旋即成立了方召麐書畫陳列館。同年10月30日在闊別五十年後畫家第二次在日本舉辦個展——東京富士美術館舉辦的“方召麐的世界”展,當時觀覽人數竟達30萬人。著名學者池田大作致辭對其給予高度評價,“她創造的世界渾然天成,其中有超越生命的深逐哲學和詩篇,看那充滿大雅之趣的自在筆觸所創作的作品,彷彿天地、山川草木演奏著美妙的和諧,人和動物怡然嬉戲。畫中有歌,歌唱和平。”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90年作 《太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95年作 《坐悟圖》


無錫出身的方召麐,是老師張大千啟發她老年變法

1996年作 《黃山民居圖》

到了耄耋之年方召麐又試圖創造新風格,作品由雄渾變為清淡,返璞歸真。一直追隨她的學生李典看到這幅山水畫,心裡咯噔一下,她的畫乾淨如天堂一般。但畫家的時日無多了她的時間不多了,2006年92歲的畫家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我猜她是笑著進入了天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