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方臘以前,梁山好漢無往而不勝,為什麼偏偏徵方臘時損失慘重?

梁山一百單八將,聚義梁山,替天行道,前後經歷的大小戰役多達百場。滅祝家莊、平曾頭市,梁山好漢一鼓作氣,士氣如虹;破高俅、敗童貫,梁山好漢亦勇往直前,將朝廷兵馬殺得大敗而歸,令朝廷為之震撼;接受朝廷招安之後,梁山好漢奉旨出征,先後破遼國、擒田虎、滅王慶,同樣是勢如破竹,忠勇可嘉。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這些戰役中,梁山一百單八將無一陣亡。而偏偏在征討方臘以後,梁山好漢損失慘重,一百單八將最後居然只剩二十七位。

徵方臘以前,梁山好漢無往而不勝,為什麼偏偏徵方臘時損失慘重?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梁山好漢在之前的一系列重大戰役中無一陣亡,而在徵方臘的過程中敗仗連連,損失慘重呢?

首先,從客觀上來說,水泊梁山盤踞山東,具有主場優勢,且能發揮地形之利,對來犯之敵予以打擊,所以徵方臘以前的戰役,對梁山好漢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困難,自然能無往不利。而徵方臘時,梁山好漢轉戰南方,失去了主場優勢。加之江南地區,天氣潮溼,很容易患瘟疫或其他地域性疾病。我們看到,在陣亡的梁山好漢中,很多都是患病而忘,如楊志、張橫、穆弘等人。可見,深入敵後轉戰,失去主場優勢,再加水土不服,這對梁山好漢的作戰是極其不利的。

徵方臘以前,梁山好漢無往而不勝,為什麼偏偏徵方臘時損失慘重?

其次,梁山好漢中某幾位重要人物缺席了徵方臘之戰,沒有給予梁山好漢及時的援助。最可惜的是,醫術高明的安道全被宋徽宗留在了京師,沒有隨軍出征。很多原本可以被治好的重傷人員,都因為沒有安道全的及時醫治而白白送名,徐寧被毒箭射中,如果由安道全醫治,必定不會送命;還有患瘟疫的張橫、穆弘等人,也並非無藥可醫,但都因為失去安道全的醫治而身亡,十分遺憾。梁山好漢中擅長法術的公孫勝,在徵方臘時也離開了一段時間,使梁山失去了法術上的優勢,這也讓梁山在與方臘陣營比拼法術時,落於下風。王英、扈三娘夫婦就死於鄭彪的法術,武松也是被法師包道乙斬去右臂。很顯然,如果安道全、公孫勝隨軍出征方臘,那麼梁山好漢的損失絕不會這麼慘重。

徵方臘以前,梁山好漢無往而不勝,為什麼偏偏徵方臘時損失慘重?

分析了客觀原因,我們再來看看主觀原因。

江南方臘不同於祝家莊、曾頭市那樣的地方武裝,也不同於不團結的朝廷兵馬,而是一個各方面都比較強大的政權。其一,江南經濟發達,給方臘軍隊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勤保障支持;其二,方臘帳下人才濟濟,四大元帥個個都是武藝高強之人;還有四大水軍總管、六軍指揮使、八驃騎、江南十二神都是難得的人才,是方臘軍中的骨幹力量,給予了方臘強有力的軍事支持;最後,方臘本身具有卓越的領導才能,他積極傳教,利用宗教思想凝固兵心、民心,使軍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一旦發生戰爭,方臘的軍隊必定死戰到底,誓死不降。所以我們看到,在平田虎、滅王慶的時候,田虎和王慶帳下,都有投降梁山的將領。而方臘麾下,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四大元帥之一的石寶,兵敗被圍,不願做俘虜,果斷自刎而死,其壯烈可與霸王項羽媲美。不難看出,這些將領都十分忠心於方臘,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樣的軍隊,非常具有戰鬥力,也難怪梁山人馬損失慘重。

徵方臘以前,梁山好漢無往而不勝,為什麼偏偏徵方臘時損失慘重?

此外,梁山一百單八將表面上是親如一家的兄弟,其實內部並不團結。梁山上不就分了多個派系嗎?什麼宋江派系、登州派系、二龍山派系、盧俊義派系、降將派系等,這些派系之間存在著諸多不和諧的因素,只是作者施耐庵沒有拿到檯面上來講,但我們是能推測出來的。派系的存在,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即梁山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團結。再加之前取得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勝利,部分梁山好漢難免驕傲自大,所以在徵方臘的過程中,就出現了不少決策上的失誤。宋江和盧俊義分兵攻打方臘,就是一項不正確的戰略決策,使梁山人馬一分為二,各自為戰,不利於戰爭的進展。盧俊義率兵攻打昱嶺關,因為貿然進兵而大敗而歸,石秀、史進、陳達、楊春等七位好漢喪命昱嶺關下。而在以往的戰役中,梁山好漢都是一同進兵,戰鬥力十分凝聚,故而節節取勝。所以,團結和決策,是影響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

徵方臘以前,梁山好漢無往而不勝,為什麼偏偏徵方臘時損失慘重?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現在終於弄清楚梁山好漢為什麼偏偏在征討方臘時損失慘重了。總之,既有他們本身的原因,也有對手方臘的原因。對此,你還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呢?請在評論區留言,感謝閱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