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藥材,可能是我寫科普知識裡最糾結的藥材了,因為它作用能發汗,又能止汗、能止瀉又能通便、能止血又能通經,它就是——防風,如果不是學中醫藥材的瞭解的應該並不多,而且這兩年它們的行情也不怎麼好,所以今天來說說防風吧。

一種糾結的中藥材——防風

防風由來的傳說

傳說古時大禹治水,當“江河順暢”之時,在會稽大會諸侯,論功行賞,並籌劃日後的治國大計。各州省諸侯,紛紛趕到,會稽山下一片歡騰,史稱“執玉帛者萬國”。

同大禹的父親一起治過水,如今又幫助大禹在浙江山地治水的防風氏,卻沒有趕到。大禹以為防風氏居功自傲,瞧不起自己。過了一天,防風氏趕到了,大禹一怒之下,便下令殺了防風。

防風被殺,這真是天大的冤枉。因為他從浙江趕到會稽,要經過苕溪和錢塘江,當時因為苕溪又發大水,防風氏接到通知,雖然日夜兼程,還是遲到了。

防風被無辜冤殺,當時從他頭中噴出一股股白血。大禹感到奇怪,便命人剖開防風的肚皮,細看其滿腹都是野草,這才知錯怪了防風,大禹後悔莫及。

防風死時噴出的一股股白血,散落在山野裡,長出一種傘形羽狀葉的小草。後來當地鄉民為治水受了風寒,頭昏腦漲,渾身痠痛,非常難忍。病人中有人夢見防風要他們吃這種草,說是能治風寒病。

鄉民們試著一吃,果然病就好了。鄉親們說:“這是防風神留給我們的冤魂神草,就叫它‘防風’吧!”

這是關於防風由來的傳說,是不是真有此事,也難以考證,不過民間都是這麼傳的,裡面有件事我可以確保是真的,就是防風的藥效,外感風寒,頭昏腦漲等。

一種糾結的中藥材——防風

圖片上傳中...

藥名:防風

別名:炒防風、炭制防風、蜜炙防風、銅芸、回雲、回草、百枝、百種、屏風、風肉

功效分類:解表藥;祛風藥

性味:味辛、甘、性微溫

歸經:膀胱經、肺經、脾經、肝經

功效:祛風解表、勝溼止痛、解痙、止癢

主治: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溼痺痛、骨節痠痛、腹痛洩瀉、腸風下血、破傷風、風疹瘙癢、瘡瘍初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薰洗。一般生用,止瀉炒用,止血炒炭用。

藥材基源:防風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根。

一種糾結的中藥材——防風

圖片上傳中...

防風的功效和作用

1、能發汗,又能止汗

“用防風必兼荊芥者,以其能入肌膚宣散故耳”(見《本草求真》),“若屬外感證,用麻桂嫌熱、嫌猛;用銀翹嫌寒時,荊防用之最宜”(見《施今墨對藥臨床經驗集》),可見荊芥與防風相配有達腠理、發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輔相成。

2、能止瀉,又能通便

防風配柴胡、羌獨活等,能散風勝溼,升清止瀉。即《內經》雲“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溼勝則濡瀉”是也。吳鞠通取補中益氣湯加防風,升清陽以止瀉。孫一奎治瀉取蒼朮防風湯,亦以防風能升脾陽而止瀉。臨床常見有因脾胃之虛,怠惰嗜臥,肢體痠疼,大便溏洩,小溲頻數者,用昇陽益胃湯(《脾胃論》),每奏捷效。

3、能止血,又能通經

“ 防風,去蘆頭,炙赤、為末,治崩中”(《經驗後方》)。正因防風能升脾之清陽,炒黑,則入血分增強止血之效。槐角丸(《和劑局方》)方中用防風配槐角、地榆、枳殼等,治諸痔、脫肛及腸風下血。

4、治感冒

主治感受風邪所致的各種表證,可配以辛溫或辛涼解表藥分別治療風寒或風熱感冒。常與荊芥、葛根、麻黃、蒼朮、羌活、細辛等相配。

5、祛風

祛風宜生用,止瀉宜炒用,止血宜炒炭用。

6、治療破傷風的頸脊強急

用於治療破傷風的頸脊強急,亦可用於面神經麻痺的口角歪斜,常配天南星、白芷、白附子等同用。

雖然它是種糾結的藥材,但是對於禁忌人群來說可不糾結,陰血虧虛、熱病動風者,血虛痙急或頭痛不因風邪者忌服防風。

一種糾結的中藥材——防風

圖片上傳中...


注意事項

1、防風惡乾薑、藜蘆、白蘞、芫花。《本草經集註》

2、防風畏萆薢。《唐本草》

3、諸病血虛痙急,頭痛不因於風寒,溏洩不因於寒溼,二便祕澀,小兒脾虛發搐,慢驚慢脾風,氣升作嘔,火升發嗽,陰虛盜汗,陽虛自汗等病,法所同忌。《本草經疏》

4、元氣虛,病不因風溼者禁用防風。《得配本草》

 小編在這又要嘮叨下了,雖然防風是一種純天然的中藥材,它的副作用相對較小,但是希望大家不要剛學點知識就亂用藥,一定要詢問醫生的意見哦。而且不要與其他滋補類的藥材一起食用,否則會產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反而對身體造成傷害。

如果對於防風的功效與作用、食譜感興趣的,可以微信搜索公眾號“藥材科普”,頭像還是這個頭像,歡迎你的到來。

一種糾結的中藥材——防風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