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絕易於節制

反腐倡廉 陸贄 人民的名義 南北朝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5-27

近日觀看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其與言情、宮鬥、玄幻等電視劇截然不同的寫實風格著實令人耳目一新。劇中,小官鉅貪的某部委項目處長趙德漢,面對反貪總局偵查處長侯亮平的突然出現,起初臉不變色心不跳,滿口為人民服務,一副清廉模樣,直到隱祕豪宅和鉅額贓款被查獲,這才痛哭流涕、認罪坦白。類似趙德漢這樣的“兩面人”,在近年來落馬的“老虎”“蒼蠅”中屢見不鮮。

面對罪行敗露,趙德漢悔不當初:“自從有了第一次,就再也收不住手了。”誠然,許多腐敗分子就是從收下一個紅包、接受一次宴請、承辦一件私事、謀取一些私利等“第一次”開始,逐漸走上不歸路的。

因受賄被判處死刑的四川省樂山市副市長李玉書,臨刑前懺悔說:“有了第一次不正當的男女關係、有了第一筆不正常的經濟往來後,人的思想越走越遠,對法律後果的顧慮越來越少,犯罪的膽子也越來越大……所以說,管好‘第一次’至關重要。”違法亂紀的“第一次”告誡世人:貪慾的大門一旦敞開,再想關門就難上加難了。

心理學上有個“淨絕易於節制”的著名觀點,大概意思是,一次不做要比控制做的次數容易。南北朝時期的南清河郡太守蘇瓊,將郡民送的新瓜懸於門樑以示廉政,併發出“安有初樂為而復禁者”的感嘆;唐朝宰相陸贄,德宗認為他“清謹太過”,勸其“如鞭靴之類,受亦無傷”,卻被陸贄當面拒絕;明代廣西總兵山雲,上任之初詢問老吏鄭牢“世謂為將者不患貪,我亦可貪否”,終為鄭牢“白袍點墨不可洗也”的戒貪論斷所勸服。蘇瓊明白:“初樂為”後再“復禁”很難;陸贄深知:“鞭靴”之後“金璧”不遠;山雲懂得:“點墨”會讓“白袍”毀於一旦。

細想這些廣為流傳的廉潔故事,主人公無不是淨絕的典範。面對充滿誘惑的“第一次”,他們摒棄了“節制”的幻想,堅決地選擇了“淨絕”。在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中,昔日“打虎干將”蛻變成“老虎”“蒼蠅”的案例說明,即便是專門反腐的人也可能腐敗,反腐工作真的沒有“免檢戶”,任何崗位都不意味著對腐敗具有天然免疫力。

儘管哲學界對“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的爭論從未停止,但法學界向來主張“人性本惡”。既然你我皆“惡人”,都有違法亂紀甚至走上不歸路的可能,那麼在誘惑滿目、圍獵遍佈、陷阱層出的現實生活中,何不選擇淨絕這一相對容易的方式,緊閉私慾之門、築牢自律之壩,對違法亂紀的“第一次”堅決說“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