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8—19賽季歐洲足壇五大聯賽逐漸進入收官戰,法甲豪門巴黎聖日耳曼再次衛冕聯賽冠軍。雖然歐冠成績屢屢“強差人意”,但是這支擁有姆巴佩、內馬爾的球隊,在法國國內還是佔據統治力的,並且預計未來這種情況更會愈演愈烈。

原本鬆散的法國,是怎麼做到集全國之力的?

▲巴黎聖日耳曼的奪冠慶祝儀式

其實不僅是足壇,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巴黎也在法國一枝獨秀、一馬當先。這樣的格局是怎麼形成的呢?巴黎的地位與法國曆史中的集權色彩又有怎麼的聯繫?


(一)上帝的眷顧

相比於法國,德國除了柏林還有慕尼黑、法蘭克福與之“抗衡”,英國除了倫敦還有曼市、利物浦一爭高下,澳大利亞有悉尼、墨爾本雙雄,美國、中國更是都有多個一線城市。

但在法國,巴黎則是一城獨大,無人企及。

原本鬆散的法國,是怎麼做到集全國之力的?

從地緣決定論(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地理位置息息相關)來看,法國的確有著獨特的集權條件。

法國的地形,北部比較平坦,盧瓦爾河和塞納河都匯聚巴黎平原,巴黎外港勒阿佛爾港就是塞納河的入水口,對於發展農業來說,這樣的環境最好不過的。

原本鬆散的法國,是怎麼做到集全國之力的?

▲巴黎以及附近地區處於平原,適合發展農業

但是反觀法國東南部,山脈眾多,內陸運輸在古代並不方便,只有羅納河兩岸較為平坦,法國的第一大港口馬賽就位於羅納河出海口附近。但是相比於巴黎平原土地的肥沃程度,馬賽並不佔優勢。

所以,法國境內沒有一座城市比巴黎適合發展農業,在封建社會,哪裡適合農業發展,哪裡就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換句話說,巴黎的地理環境在法國境內有著壓制性的優勢,在這樣情況下,中央權力的集中,似乎是歷史的必然。

儘管有著良好的外部環境,歷史上法國,集權過程還是很漫長的。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法國也處於類似於德國曆史上公國林立的局面。

法國人的封建歷史,可以追溯到日耳曼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值得一提的是,在法蘭克王國時代,宮相查理馬特改革,建立了類似於中國古代“分封制”的采邑制度。之前羅馬帝國時代,西歐大陸尚且還維持著中央集權制度。但是在采邑制的影響下,地方勢力開始迅速抬頭。

原本鬆散的法國,是怎麼做到集全國之力的?

▲對歐洲歷史有深遠影響的查理馬特

雖然地方勢力崛起,後來法國集權的大本營巴黎卻沒有什麼反應。因為當時西歐被來自北方的蠻族入侵,巴黎不僅沒有體現出它的經濟優勢,反而成了蠻族的“日常光顧之地”。比如維京人通過划船,就可以兵臨城下。

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分裂,衍生出來的西法蘭克王國就是今天法國的前身。與此同時,維京人對西歐的入侵也愈演愈烈。巴黎公爵厄德抗敵有功,他代表的卡佩家族,也進入了政治舞臺。

原本鬆散的法國,是怎麼做到集全國之力的?

▲綠色為後世的法國,紅色是德國,黃色是意大利

卡佩家族的崛起,開始與統治西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家族開始爭奪權力。可能是天假其便,公元987年,加洛林家絕嗣,卡佩家族的雨果·卡佩被貴族推選為國王,卡佩王朝也是歷史中,真正意義上法國的開創王朝。

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公爵之所以被推舉為王,不是因為他強,恰恰是因為他的力量不大不小,既不至於把塞納河地區丟給維京人,又不至於威脅其他貴族。

原本鬆散的法國,是怎麼做到集全國之力的?

▲法國現代意義上第一位國王

這時候,這個歐洲的形勢逐漸安定,異族入侵的對象從英法變成了西班牙(阿拉伯人入侵),巴黎再也不是那個北方維京海盜侵略的“前哨站”,之前提到的地理優勢也開始顯露出來。

巴黎伯爵,即卡佩王朝國王,逐漸擴張勢力,發揮出巴黎盆地的農業優勢,這才有了後來波旁王朝把國王的虛名變成實際控制權的局面,這才有了當代法國。


(二)戰火中的崛起

雖然卡佩王朝進行了擴張,但是西法蘭克王國時代的地方貴族依然強大,卡佩王朝的統治範圍也侷限在塞納河附近的區域。

儘管卡佩家族是當時法國公認的國王,但是為了使各地的貴族效忠,給予了貴族對土地的行政管理權,類似於中國的“諸侯”。在這期間,一些貴族乘機擴大領土,積蓄實力,其中就包括後世建立瓦盧瓦王朝的瓦盧瓦家族。

從當時的情況看,法國離“中央集權”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可是一場戰爭的到來,無意中改變了這個局面,儘管這樣的“改變”是苦澀的。

這就是被後來歷史學家稱為“人類歷史上最長戰爭”的英法百年戰爭。這場戰爭的導火索就是卡佩王朝絕嗣,本土瓦盧瓦家族建立了瓦盧瓦王朝,引起了同樣覬覦法王寶座的英國皇室不滿。

與西法蘭克王國一樣,卡佩王朝的滅亡也是因為沒有繼承人。這樣的情況在中國古代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國古代沒有兒子的皇帝也不少,但是沒有聽說過因為這個而滅亡的。

法國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地方勢力太大,中央王室無法與之抗衡。而不像中國古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這時候的法王,與其說是一國之君,不如說是一個鬆散聯盟裡的名義盟主,彼此之間沒有絲毫的認同感。當時法國境內還有阿提坦公國、勃艮第公國等日耳曼遺留國家,在這些國家眼裡,這場戰爭似乎和他們無關。

再看法國的對手,英國境內多低山,地形分佈均勻。作為島國的保護主義讓他們的眼光更集中在對外防禦或者擴張。

雖然英國的“征服者”威廉大帝統治時期,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度。但是他死後,各地貴族依然強迫後世國王簽訂了限制王權的《大憲章》。如果說此時法國的分權是有一大部分的歷史原因(日耳曼人在法國境內建立了不少公國),那麼英國的分權,則是國情使然。

不過此時的英國,好歹是屬於內部團結的。英王依然有著很大的權力。但是此時法國群龍無首,很快就丟掉了巴黎,一向為王朝保駕護航的貴族在這時候也摒棄了法王,形勢一片危機。

原本鬆散的法國,是怎麼做到集全國之力的?

▲百年戰爭形勢

儘管如此,法國境內勃艮第等公國依然沒有把法國當自己人,將法國的民族英雄貞德送給英軍,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位自稱得到上帝旨意的農家女,將整個法國大地上的人民團結起來。不管你是巴黎人還是勃艮第人,都是信仰上帝的基督教徒,都是為了抵抗英軍的法蘭西人。

貞德死後,法國人的愛國熱情更加高漲,甚至勃艮第國王和法王和解,一致對外。到了1453年,除了北方港口加來,法國收復了所有的失地。

在這次戰爭中,法國國王失去了貴族的支持,但陰差陽錯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而且貴族在這場戰爭中也元氣大傷,曾經之間沒有半點認同感的法國人民,現在也開始呼籲國王兼併其他地方。

法國國王也在戰爭中看到了內部團結的英國有多麼強大,也明白了集權的重要性。指望各地貴族“尊王”是不太現實了,所以法王乘著貴族在百年戰爭裡勢力大損,開啟了兼併之路。到了路易十一時期,中央基本控制了全國。

更重要的是,隨著歐洲商品經濟的復興,市民階級開始興起。面對地方上的普遍橫徵暴斂的貴族,市民們自然恨之入骨。在經過反覆的鬥爭以及國王的打擊後,曾經說一不二的貴族在地方上,也逐漸沒有了話語權。

原本鬆散的法國,是怎麼做到集全國之力的?

▲基本對法國境內實行統治的路易十一

如果說卡佩王朝第一次確定了法國國王的地位,瓦盧瓦王朝限制了貴族的權利,那麼接下來的波旁王朝,則徹底讓法國成為了歐洲集權主義的堡壘。


(三)近代的輝煌

也許是天意,瓦盧瓦王朝的結束也是因為絕嗣。公元1589年,來自波旁家族的亨利四世繼位,從此,這個法國最強大的封建王朝登上了歷史舞臺。

當然了,波旁王朝的強勢一定程度上離不開前朝的積累。還有就是16世紀的歐洲,正處於殖民貿易的熱潮中,位於大西洋沿岸的法國,自然想在這場運動中分得一杯羹。

原本鬆散的法國,是怎麼做到集全國之力的?

▲這一時間法國的海外殖民

政治是經濟的延續。殖民貿易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使得法國王室擁有了強大的,甚至可以碾壓地方的實力。

恰好這時期被稱為“太陽王”的路易十四上臺,本來巴黎就適合發展農業經濟,這位統治者對商業也具有強烈的開明心,這麼一來,農產品商業化成為了一種趨勢。巴黎附近地處平原,交通便利,商業得到了充足的發展,並形成了早期的資本主義。

在巴黎擁有強大經濟條件的情況下,建立中央集權,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僅這樣,路易十四在位期間,他極力壓制貴族,防止再次出現因為家族絕後而引發的改朝換代。法國的君主專制在這個時候發展到頂峰。

路易十四不滿足國內的“唯我是尊”,將眼光投向國外。法國處於歐洲的中間,從地理的角度來說,這片土地處於中央,對稱霸歐洲有著天生優勢,再加上路易十四本人就是一個有野心的人,所以在他的統治期間,屢次東征西討,讓整個歐洲大陸陷入戰爭,法國在這個時候也成為了歐洲霸主,同理它的首都巴黎也成了歐羅巴的國際大都市。

這位君主在文化方面也很熱衷,在他的支持下,法國文學藝術也開始蓬勃發展,誕生了莫里哀這樣的大師以及沙龍潮流,從而在文化上,法國也做到了集權。

原本鬆散的法國,是怎麼做到集全國之力的?

▲影響至今的沙龍文化

使得國民心中認為,巴黎這樣的中心大城市只能有一個。於是在一定程度就造成了巴黎越來越繁榮,其他城市相比巴黎就顯得有點脫節的局面。從集權的角度講,這無疑是統治者樂意看到的。況且經過了之前“孤家寡人”的生活,法國國王還是很享受這樣的“一家獨大”。

“水滿則溢”,法王在巴黎集中了幾乎整個法國的財富,同時這裡也是法國社會矛盾最尖銳的地方。這樣的情況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徹底爆發。雖然之後法國國內政局混亂,國外反法同盟虎視眈眈,甚至後來的拿破崙屢次遠征,法國的中央集權依然堅如磐石。

正在拿破崙東征西討的時候,英國則開始了工業革命。法國直到拿破崙三世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政局才穩定下來。之前的巴黎,前後誕生了法蘭西第一帝國,復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國,局面的複雜使巴黎沒有良好的發展工業革命。

原本鬆散的法國,是怎麼做到集全國之力的?

反觀法國的其他城市,馬賽在法國向阿爾及利亞殖民時期,大力發展海外貿易,里昂則利用自身盛產煤炭,工業實力大大提升,法國的中央集權多少有點危機。

原本鬆散的法國,是怎麼做到集全國之力的?

▲拿破崙三世在經濟方面頗有建樹

拿破崙三世深知這一點,雖然軍事蹩腳的他,在經濟建設上還是有點東西的。大力提倡發展首都的工業,並在國內大修鐵路。拿破崙三世在位期間,法國鐵路從3500公里躍升到2萬公里,全國的資源可以源源不斷的運往巴黎。

本來巴黎地勢平坦,靠近水源,經過拿破崙三世的扶持,中央在經濟方面再次完成了集權。

原本鬆散的法國,是怎麼做到集全國之力的?

▲拿破崙三世期間修建的巴黎歌劇院大街,至今仍是巴黎重要街道

在這樣的情況下,導致在法國人心裡,法國就是巴黎和外省組成的。在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裡,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時候的巴黎,已經徹底成了法國各方面的核心,法國已經徹底完成了中央集權。雖然直到今天,我們看到了一個集法國國力打造的巴黎,但是相對於其他城市,似乎有點不公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