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5日約18:50,巴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之一聖母大教堂即聖母院發生火災,後迅速蔓延。根據最新消息,火災已經被完全撲滅,聖母院石質的主體建築受損不大,但以木結構為主的尖頂被完全焚燬並坍塌。 這是巴黎聖母院自18世紀法國大革命後遭受的最嚴重毀損。被焚燬的尖頂是由建築師歐仁內·維約萊勒杜克(Eugène Viollet-le-Duc)在19世紀設計重建的。

火災一經發現,便迅速成為法國和全世界媒體及普通公眾關注和討論的焦點。在本文作者看來,其影響重大而深遠。巴黎聖母院是巴黎的地標式象徵之一,也是法國文化的象徵和世界最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其雖因宗教而生,但在約850年的漫長曆史中,早已跨越宗教、宗族和國界,成為全球無數民眾“朝聖”之地。據有關統計,近年來聖母院每年接待遊客逾千萬,這反映了其無可替代的文化地位。因年輕時學習法語、後使用法語工作的緣故,本人每次赴法,均會重訪聖母院,每一次參觀,無論是在教堂前廣場信步遊覽,還是步入教堂瞻仰文物古蹟、旁聽聖事,都會感受到這棟數百年的建築給人帶來的心靈上的安靜和精神上的啟迪,以及與這座大教堂相關聯的文學、電影、藝術、故人舊事的美好回憶。這種安靜、啟迪和回憶與聖母院的宗教來源密不可分,卻又與宗教無關,是所有熱愛法國文化、亦熱愛全人類文化的人士都會感受到的。

觀察家|巴黎聖母院與法蘭西

4月15日,法國巴黎著名地標巴黎聖母院起火,火情迅速蔓延,尖頂在大火中坍塌,這些雕像因已於前幾日被提前取下修繕,而躲過此次火災。

但受這場災禍最直接打擊和影響的,是法國民眾和社會。目睹教堂尖頂被火焰吞噬、燒透、最後坍塌,很多人的心似乎也碎了。

觀察家|巴黎聖母院與法蘭西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法國巴黎,法國巴黎著名地標巴黎聖母院起火,火情迅速蔓延,塔尖在大火中坍塌。圖為民眾看著燃燒的巴黎聖母院。

許多法國目擊者痛極而泣,甚至跪地不起。震驚和悲痛在民眾中蔓延。法國各大媒體的報道以及政治和宗教界重要人士發表的言論均充分反映了這一點。例如《解放報》首頁以聖母院正在熾熱燃燒的尖頂為背景圖,發佈僅兩個字的頭條標題“我們的災難!”(Notre Drame,與聖母院法文表述Notre-Dame多了一個字母)。

觀察家|巴黎聖母院與法蘭西

民眾為巴黎聖母院祈禱。

在政界,除了巴黎市長安娜·伊達爾戈(Anne Hidalgo)和馬克龍總統、菲利普總理迅速趕到現場並表達悲傷、呼籲和組織救援外,共和黨(LR)領袖洛朗·沃基耶茲(Laurent Wauquiez)稱聖母院已與法國曆史和法國人自身血脈相連。“不屈的法蘭西”(LFI)領導人讓-呂克·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將火災場景形容為“令人昏厥和難以忍受的”。“社會主義一代”(Génération·s)領導人貝努阿·阿蒙(Benoit Hamon)則形容自己“無法得到撫慰”。極右翼“國民聯盟”(RN)領袖瑪麗娜·勒龐稱其感受到“無限的悲痛和令人眩暈的痛失之情。” 在宗教界,巴黎大主教米歇爾·奧貝提(Michel Aupetit)呼籲市內所有教堂敲響鐘聲,呼喚教民和民眾祈禱。梵蒂岡發言人說,巴黎聖母院是全法和全世界基督教的象徵之一,教庭將與法國、巴黎所有教民和民眾站在一起,為消防隊員和麵對這場災難的所有人祈禱。一些外國政要和國際組織領導人也對巴黎和法國人民表達了慰問,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京、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黛麗·阿祖拉(Audrey Azoulay)等。阿祖拉總幹事表示,教科文組織將與法國並肩站在一起,搶救與修復這棟價值無可衡量的歷史建築。這都從不同方面印證聖母院火災對法國民眾和社會的精神打擊是巨大的,且可能是持久的,這也是觀察和評論人士普遍擁有的觀點。

觀察家|巴黎聖母院與法蘭西

法國總統馬克龍視察災情,接受記者採訪。

後續需要密切關注和值得深入討論的是,法國需要多久才能從這種打擊和民眾精神低沉中恢復過來,這也是法國媒體今天在密集報道災情、同時回顧聖母院的多舛歷史之後,開始提及的話題。

多年以來,法國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經濟一直低迷,前任總統薩科齊、奧朗德都先後遭遇恐怖主義襲擊和因改革引發的社會騷亂。兩年前贏得大選的馬克龍雄心勃勃,欲藉助其年輕的形象和所描繪的新願景重振法國精神,並藉助新的改革措施復興法國,但亦未能避免重蹈前任覆轍,2018年3月奧德省發生造成數人死亡的恐怖襲擊,而最纏繞馬克龍總統及其政府的,是至今已延續半年的“黃背心”運動。因“黃背心”運動造成的社會分裂和政策難以延續,馬克龍發起了一場“全民大辯論”,並正是定於15日當晚20 :00發表全國講話。但聖母院火災徹底打亂了這一計劃。從馬克龍在火災現場臨時發表的講話中,我們既能感受到其真切的悲痛及對民眾真誠的慰問,同時也能窺見其複雜和矛盾的內心。他說:“雖然滅火戰鬥尚未結束,但最壞的結果已經被避免(指教堂主體建築得以保存),法國將重建教堂併為此呼籲最傑出的人才投身其中。”言語間顯然包含了一定程度和讓人容易理解的慶幸心理,以及意欲在第一時間最大程度消除事件負面影響、幫助民眾恢復信心的急迫心情。但大量的災後具體善後和重建工作不是僅靠口頭撫慰和鼓勁的講話就能代替完成的,這些工作必將和業已存在的其他社會問題一起,加劇馬克龍政府的壓力,並對其提出新的挑戰。

另外,在經濟長久不景氣的今日法國,聖母院重建的資金來源也將是一個不小的問題。法國政府已排除了這次火災的人為蓄意因素。據有關消息和分析,這次聖母院火災的發生很可能與正在進行的修繕工程有關,而這項工程一直存在資金不足問題,並可能由此連帶產生管理疏漏問題,而原計劃中的修繕工程恰恰包括對消防設施的維護和修繕!這個矛盾顯然在火災善後中將會存續下去,給巴黎市政府和法國政府造成新的困難。

因此,在聖母院大火被撲滅,在經歷或長或短的悲傷和陣痛之後,法國社會可能會出現兩個走向,一是以不同政治黨派為代表的民眾在災後重建乃至在其他經濟與社會問題上,積極配合政府,以其為中心重新團結起來,從而形成向心力,快速重建聖母院,並促進有關國計民生的其他重大經濟與社會問題早日和良好解決;二是雖然如前文所述,各政治派別對重振法蘭西精神、重建聖母院和發展國家的總體訴求是一致的,但在具體問題和處理方式上仍各執一詞,各執己見,結果反致使火災善後和聖母院重建工作被延擱,以及經濟與社會矛盾加劇,問題久拖不決。

藝術史家傑克遜說:“當我們想起任何一種重要文明的時候,我們有一種習慣,就是用偉大的建築來代表它。”曾以與巴黎聖母院同名小說蜚聲文壇的大文豪雨果則形容說:“建築師是石頭的史書。人類沒有任何一種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築藝術寫在石頭上,人類的全部思想在這本大書及其紀念碑上都有著光輝的一頁。”這都很好地詮釋了巴黎聖母院這場曠世火災給法國和全世界民眾造成的創傷,同時也使我們相信,兼具浪漫和堅韌品格的法國民眾亦必定會深刻認識到這一點,無論過程有多長,道路有多遠,都將能恢復聖母院之偉大建築的輝煌,並給自身遇到的問題找到正確答案。這才是真正的法蘭西精神。 (作者為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中國法語教學研究會祕書長。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邵競 製圖 圖片來源:IC photo 圖片編輯:邵競

內文圖片來源:IC photo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