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大辯論救國”策略能否奏效 比重建巴黎聖母院更艱難的是重建法國民心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陳小茹

實習生 康 愷

法國總統馬克龍原定於當地時間15日20時對全國發表重要演講,宣佈“全民大辯論”之後政府的最新改革舉措,以緩和因“黃馬甲”運動而日益積聚的民怨,但巴黎聖母院15日18時50分許突如其來的大火,讓他不得不取消了這一計劃,緊急趕赴火災現場,視察文物搶救工作。

有分析稱,在當前法國嚴重分裂的政治與社會背景下,妥善應對巴黎聖母院火災事故有可能為馬克龍提供一個重建民心的契機,這可能將成為馬克龍執政的關鍵轉折點。

承諾5年內重建巴黎聖母院

“我們將一起重建巴黎聖母院。”法國總統馬克龍16日晚針對巴黎聖母院嚴重火災發表簡短電視講話,承諾將在5年內重建巴黎聖母院。

馬克龍“大辯論救國”策略能否奏效 比重建巴黎聖母院更艱難的是重建法國民心

在這段為時6分鐘的講話中,馬克龍表示希望重建工作能在5年內完成。“我們可以做到,我們會為此而進行動員。”馬克龍說,“在法國的歷史上,我們曾經建造了城市、港口、教堂。許多建築由於戰亂或者疏於維護遭到焚燬或破壞,但是,每次我們都重建了它們……法國人民是建造者,我們將重建更加瑰麗的巴黎聖母院。”

為此,馬克龍還宣佈為教堂重建發起一次國際籌款,法國各界人士尤其是早前備受質疑的“鉅富”們紛紛響應,僅一天之內,重建和修復工程資金就已募集超過7億歐元。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著名地標,已矗立在塞納河畔800餘年,是巴黎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古蹟、觀光名勝與宗教場所,每年接待1300餘萬名遊客,也是中國遊客赴法國旅遊最喜愛景點的前3名之一。當地時間15日18時50分左右,巴黎聖母院塔樓突然起火,一小時後火情迅速蔓延,塔尖在大火中坍塌。16日上午10時左右,大火被全部撲滅,消防部門稱巴黎聖母院的屋頂和塔尖被燒燬,但主體建築得以保存,聖母院內最重要的文物“耶穌受難荊棘冠”和“聖路易祭服”等也未受損。這場持續長達14小時的火災,被馬克龍稱為“整個法國、整個法蘭西民族和全體天主教徒的災難”。

馬克龍“大辯論救國”策略能否奏效 比重建巴黎聖母院更艱難的是重建法國民心

16日晚,馬克龍在電視講話中說,巴黎聖母院大火令法國人民和全世界痛心,但“那個夜晚,我們在巴黎一起見證了團結行動、克服困難的能力”。他呼籲民眾,在這場悲劇之後國家要保持團結,“我們看到了我們有能力動員和團結起來並取得勝利” 。

法國內政部長卡斯特那16日也呼籲民眾彌合政治分歧,共渡難關。他說:“現在是重建的時候了,現在是團結一致的時候。巴黎,乃至法國和世界各地的天主教社區的情感團結在一起。”

稅收改革仍是馬克龍的“心頭火”

16日,數百名巴黎人前往市中心遊行,但這一次他們並不是抗議政府改革的“黃馬甲”,而是紀念巴黎聖母院的“重建者”。

儘管眼下法國人都被籠罩在巴黎聖母院火災的悲慟之中,但正如馬克龍16日晚所說的:“歷史永遠不會停止,我們永遠都會有挑戰需要克服。”而眼下,擺在馬克龍面前的另一個大難題就是他在兩個月前發起的“全民大辯論”以及已持續了22周的“黃馬甲運動”。

去年11月17日起,全法範圍內數十萬民眾穿上黃馬甲走上街頭,抗議政府以環保為名提高燃油稅的政策,並引發數場激烈暴力衝突。去年12月,馬克龍對“黃馬甲”示威者作出迴應,除凍結提高燃油稅、上調最低工資之外,他還史無前例地發起了為期兩個月的全國大辯論,列出“稅收與公共開支”“國家及公共服務”“民主與公民社會”以及“生態轉型”四大核心議題,呼籲法國人以辯論而非街頭暴力的形式將不滿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在兩個月內,法國各地舉行了1萬餘場公民倡議會議,有超過150萬人直接參與大辯論,大辯論平臺總共收到193萬條建議以及1.6萬餘本來自各鄉鎮地方的留言簿。3月15日,這場近代歐洲最大規模的“大辯論”落下了帷幕。法國政府委託羅蘭貝格等4家諮詢公司負責數據分析工作,形成了一份長達1500頁的分析報告。4月8日至10日,法國總理菲利普連續3天分別在巴黎大皇宮、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對大辯論進行了總結匯報;按計劃,馬克龍原應在15日晚宣佈應對方案,並於17日舉行記者會討論修訂其政策的事宜。

雖然馬克龍將推出哪些新改革措施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從“大辯論”報告來看,稅收與開支問題仍是法國人最關心的問題。根據報告初步數據統計,分別有17.5%和18%的參與者要求降低收入稅和增值稅,另有13%的受訪者要求取消生活必需品的增值稅。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去年12月發佈的報告,在過去的一年,法國已經取代丹麥,成為該組織36個成員國中稅收負擔最重的國家。法國總理菲利普在4月8日的總結中也承認:“法國人對稅收制度懷有巨大憤怒,我們必須儘快降低稅負,任何保守和剋制都是不可原諒的。”

法國地方行政單位聯絡事務部部長勒科努也表示,政府正在積極討論關於減稅的問題,“不過怎麼減稅、對誰減稅是個十分複雜的問題,需要給政府一定的時間”。

除對窮人減稅之外,對富人徵稅也是此次“黃馬甲”們的一大訴求,但在此次“全國大辯論”中,馬克龍政府並未在“富人稅”問題上作出讓步。馬克龍上任後,為了鼓勵投資與增加就業,曾推動“富人稅”改革,將奧朗德時代的“富人稅”改為只對不動產徵稅,動產與金融投資財產被排除在外。他解釋稱,1982年推出的富人稅是法國資本流失的重要原因。近十年來,法國流失了近5000名應繳納富人稅的納稅戶,國庫相應每年額外損失近2000萬歐元,“取消富人稅就是要讓鉅富們的資本流回法國市場”。

大辯論之後法國將走向何方

“黃馬甲是法國問題的放大鏡”,它不僅暴露了馬克龍總統的施政水平,更直指法國社會的深層危機:政治矛盾激化、失業率飆升、經濟不景氣、移民融入以及社會分裂。馬克龍希望借一場“全民大辯論”澆滅民眾對政治的憤怒之火,但僅一場辯論就能讓法國政治生活迴歸常態?對此,法國經濟戰略研究所皮埃爾·塔勒比評論道:“民眾對稅制不滿的背後是法國社會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現實。”

據統計,法國前10%的富人擁有28%的總資產,其平均年收入高達63210歐元,而前10%的窮人加上各種福利和補貼只擁有13610歐元的年收入。另據2017年法國市場調研機構益普索(IPOS)報告顯示,近20年法國人均年收入下降了56000歐元,10餘項指標均顯示法國正在加速貧困化,61%的法國民眾月收入低於1200歐元,47%的民眾從事基礎性崗位。“對消費品增值稅和燃油稅最敏感的也正是這些人”。皮埃爾·塔勒比表示,馬克龍猝不及防的燃油稅改革無疑加重了民眾的“失去感”。

針對“全民大辯論”後的法國將走向何方?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餘南平教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一場大辯論就取得共識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雖然馬克龍設置了全民大辯論的議程,但最後的決策仍舊要政府作出。‘黃馬甲運動’折射出來的問題是法國的核心競爭力正在下降,其製造業水平與德國的差距日益擴大,雖然服務業的比例在提高,但也沒有根本改善。法國民眾的整體收入在下降,福利感也在降低。法國精英階層想要重振法國雄風,但對於法國而言,仍需要時間進行整體的反思、改革和重建,才有望走出當前的困境。”

中青在線北京4月17日電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