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以1870年普法戰爭為背景,敘述了法國阿爾薩斯地區遭受普魯士侵佔以後,師生最後一次法語課的情形。這篇小說曾經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相信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斯特拉斯堡正是小說中薩爾薩斯地區的首府。

5月21日,離開瑞士前往海德堡途中,在斯特拉斯堡停留半日。

首先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火車站,在古老的巴洛克建築外加裝了一個現代的輕鋼玻璃罩,極大地增加了車站的室內空間。像是給車站上了一個安全套,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尤其是下雨天,愈加感受到這一設計所體現出來的人性化光芒。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從火車站出來,步行十幾分鍾就到了老城區。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明明是法國城市,怎麼感覺到了德國?斯特拉斯堡不僅僅有一個典型德國名字,而且滿是富有德意志民族特色的黑白木構架建築的街景。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更有意思的是,這塊比德國更像德國的地區,位於伊爾河兩條支流環繞大島上的老城核心區,被稱為“小法蘭西”。這一區域擁有中世紀以來的大量精美建築。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首次一個城市的整個市中心區域獲此榮譽。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小法蘭西還有“小威尼斯”之稱,伊爾河在這裡被人工改造為許多條運河,老城河道縱橫,小橋流水人家,宛如童話世界。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不僅如此,《最後一課》給人的印象是當地人大多以法語為母語,且對被迫學習德語很反感。可事實是,阿爾薩斯人平日裡所說的就是一種屬於德語的阿爾薩斯方言。在法國佔領期間,政府曾強制當地人學習法語。普法戰爭後,當地150萬居民,只有5萬人會說法語。二戰後,阿爾薩斯雖歸入法國,德語仍然是當地人使用的主要語言。根據1970年的統計,60%的當地人仍然使用德語。這一數據在1969年時高達79%!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當然,我並不想否認都德《最後一課》的文學價值和歷史的合理性。只是斯特拉斯堡現在雖然屬於法國,但是在歷史上,德國和法國曾多次交替擁有對斯特拉斯堡的主權,因而該市在語言和文化上兼有法國和德國的特點,是這兩種不同文化的交匯之地。其實德法兩國本來就同源於法蘭克王國。公元843年,根據《凡爾登條約》,法蘭克王國一分為三:東法蘭克(即後來的德意志)、西法蘭克(即後來的法蘭西)和中部王國(即後來的意大利)。阿爾薩斯居於東西法蘭克王國之間,歷史上多次在德法之間易手,稱其為德法混血似乎更合適。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中午,在這個最有德國味道的法國老城裡,吃到了最地道的意大利美食,與剛剛離開的瑞士相比,價格相當親民。法國革命期間,在1792年4月25日,德利斯勒在斯特拉斯堡市長德特里希家中進晚餐時,譜寫了萊茵守軍戰曲(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du Rhin),即後來的法國國歌《馬賽曲》(La Marseillaise)。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古老的木架房屋充滿了童話色彩,密集的河道水流給城市帶來了靈氣,使這裡充滿了江南水鄉的韻味。這一切都得益於河道上游水利控制工程沃邦攔河壩。沃邦攔河壩興建於1686年到1700年,以設計者法國元帥、著名的軍事工程師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德·沃邦的名字命名。他設計建造的多處堡壘建築也被列為了世界文化遺產。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沃邦攔河壩不僅美觀,而且實用。最底層的拱形水道,上部兩層有朝向周邊的拱形窗,本身還是一座可以遮風擋雨的廊橋,頂部還設立有觀景平臺。河壩最初建造時有兩大作用,一是用來控制流經的河水,另外一方面則是作為防禦堡壘抵抗外侵。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攔水壩下游,寬闊的河水分別進入不同的水道,四座古塔一字排開,如巨人般守護著這座城市。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有一種說法是古塔用作教堂,我感覺它最初的功能應該是防禦工事。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主座教堂是老城裡另外一座不能錯過的偉大建築。它始建於1176年,直到1439年才全部竣工,用孚日山的粉紅色砂岩石料築成。正面頂上,一邊是一座高142米的尖塔,另一邊卻只有一座平臺,此處原應該是一座對稱的尖塔,由於當時的財力有限而沒有建起來,如今反倒成了它的特色。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哥特風格的大教堂雄偉壯觀,細節精美,正面中心的圓形造型被金屬材質點綴的流暢優美,高大拱門的正中是聖母瑪利亞懷抱耶穌的雕像,周邊幾百個大大小小栩栩如生的人物環繞在聖母瑪麗亞周圍,及其震撼。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這座教堂完工之際,是全歐洲最高的教堂及建築物。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教堂內有一個11米高的天文鐘,建於1838年,每隔15分鐘有兒童、青年、壯年及老年代表人生4個階段的機械人出現,但每一整點有死神提著板斧出來報時,至今準確無誤,生動地展示了當時德國先進的製造工藝,令人驚歎。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大火之後的巴黎聖母院要完全修復至少五到十年的時間,斯特拉斯堡這座比巴黎聖母院還要古老的大教堂,其雄偉和精美程度足以媲美巴黎聖母院。或許是事先望值不高,反而大喜過望,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給我的感覺甚至比巴黎聖母院還要震撼和驚喜。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走在斯特拉斯堡大街小巷,很難說這裡更德國還是更法國,說是法國,可滿眼是德國風格的木結構房屋,大多數人說的是德語;說是德國,可如今卻是法國領土。千百年來,這塊土地的歸屬從來都是由周邊列強決定,當地人似乎早已習以為常,如今國與國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在歐洲出趟國比進趟北京還容易,在瑞士第三大城市巴塞爾市內有三個火車站,分別屬於法、德、瑞三國;國際機場在法國境內,倘若都像北京那樣進京辦證、設卡安檢,那得花多少錢?帶來多大不便,當地居民早就不幹了。中國秦漢就已經打破封建割據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在歐洲卻由於長期封建割據,很多民族國家的邊境在一戰後才確立。因此與中國人千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胸懷天下、以天下為己任的民族國家概念不同,歐洲人心目中身邊賴以生存家園的份量要遠重於國家和天下。


斯特拉斯堡:最德國的法國城市


老城不大,很快就能走遍,卻總是想再走兩圈。雨中漫步,別有韻味,百看不厭。


關注徐老遊

跟著老徐看世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