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鄂州”是怎麼來的?

□魯柳青

人取名字有由來,地名同樣有其淵源,也是一個重要的文化承載符號。通過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鄂州登記有實名意義的各類地名達15000多條,其中有現今地名和歷史地名。

經研究分析,發現這些地名命名方式雖然多種多樣,但地名是由少到多、由簡單到繁雜,有的地名消失了,新的地名又不斷形成,有的地名卻能保持千百年。同時也發現,這些地名形成的主要規律,即以姓氏附加地理實體和風物而命名形成的。

鄂州處長江中游南岸地區,古有“七水二山一分田”之說。中部和北部多水,湖泊星羅棋佈。南部多山,四峰山、白雉山、沼山、青峰山等,奇山秀峰聳峙。

古人有“擇高阜依水而居”的生活習慣,所以,鄂州東南西部人類活動較早,中部較遲。不管人類在這一地域活動早與遲,一開始有人類出現,地名也就隨之形成。

A、一個地名越千年

商代至西周中期,有一支人類在這片土地上以捕鱷繁衍生息,後以“鄂”易“鱷”為這支人類的姓氏,所以此地名為“鄂地”,又衍生出“鄂都”(即鄂氏)、“鄂國”(即部落聯盟),這就是本地最早出現的地名。

"
“鄂州”是怎麼來的?

□魯柳青

人取名字有由來,地名同樣有其淵源,也是一個重要的文化承載符號。通過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鄂州登記有實名意義的各類地名達15000多條,其中有現今地名和歷史地名。

經研究分析,發現這些地名命名方式雖然多種多樣,但地名是由少到多、由簡單到繁雜,有的地名消失了,新的地名又不斷形成,有的地名卻能保持千百年。同時也發現,這些地名形成的主要規律,即以姓氏附加地理實體和風物而命名形成的。

鄂州處長江中游南岸地區,古有“七水二山一分田”之說。中部和北部多水,湖泊星羅棋佈。南部多山,四峰山、白雉山、沼山、青峰山等,奇山秀峰聳峙。

古人有“擇高阜依水而居”的生活習慣,所以,鄂州東南西部人類活動較早,中部較遲。不管人類在這一地域活動早與遲,一開始有人類出現,地名也就隨之形成。

A、一個地名越千年

商代至西周中期,有一支人類在這片土地上以捕鱷繁衍生息,後以“鄂”易“鱷”為這支人類的姓氏,所以此地名為“鄂地”,又衍生出“鄂都”(即鄂氏)、“鄂國”(即部落聯盟),這就是本地最早出現的地名。

“鄂州”是怎麼來的?

縱觀我市幾千年來所形成的地名,大都反映出社會時代的特徵。就鄂州市境域來看,當人類進入氏族社會時代,由於生產力十分落後,征服自然的能力差,鄂族人只能聚族而居,生產資料(主要是山川水澤)屬鄂族人集體所有。所以,為了標誌出鄂族人所擁有的這片山川水澤,便形成以姓氏附加地理實體而岀現的地名“鄂地”。

他們居住的水中高阜也就名之曰“鄂渚”,這應是本境形成最早的地名,同時也開創了以姓氏命地名的先河。這支鄂氏人經過若干年的繁衍後,又形成多個支系,便出現了多個地名“鄂都”。

在生產力極低下的時代,這些鄂族部落人為了戰勝大自然,便結盟聯合起來,形成一個領導集體,於是又形成了“鄂國”部落聯盟的地名。整個氏族社會時代,由於生產資料屬姓氏集體佔有,所以形成的地名少。

到了西周,由於周天子分封諸侯國,也就是封姓。周夷王時,楚國熊姓諸侯熊渠趁周王室衰微,在諸侯互相攻伐中強盛起來,勢力向東南發展,攻佔到鄂地後,就冒天下之大不韙,私自封其中子熊紅為鄂王。

熊紅為了統治這一方的鄂姓人,便在樊山(今西山)南麓、鄂渚北之間修築一座土城,便形成了“鄂王城”這一地名。周厲王時,熊渠擔心自己私封王位的作法會受到周厲王懲罰,不久就撤銷熊紅的王位,並召回郢都。

“鄂地”又另築土城形成新的地名“鄂邑”,但當時人們的居民點是否有命名,無史料記載,不可考。

當秦統一六國後,生產力逐步提高,經濟得到發展,人生自由權有所擴大,姓氏和人口也逐步增多,生產資料除統治者佔有大部分外,允許一部分農民通過開墾荒地擁有自己的一部分財產,同時也允許土地買賣、經商等,這樣就逐步形成大量的地名。秦代,“鄂地”改為“鄂縣”,下轄應有鄉、裡、居民點,是何名,均無史料可考。

B、一個地名故事多

有史料記載,西漢初,本地屬漢大將樊噲的封地,便形成了“樊山”“樊湖”“樊川”“樊口”“樊楚”等地名。圍繞這個“樊”字,這些鄂州地名裡面也留下不少故事。

對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作紀念,也是鄂州市地名形成的另一特點。如三國時期,東吳孫權任用呂蒙、陸遜大敗關羽,奪回荊州後,據有江東,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公元221年,由公安遷到鄂縣築吳王城稱王稱帝,在新城建成後,向諸將闡述了自己“以武而昌”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抱負。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孫權便將鄂縣改名“武昌”。

"
“鄂州”是怎麼來的?

□魯柳青

人取名字有由來,地名同樣有其淵源,也是一個重要的文化承載符號。通過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鄂州登記有實名意義的各類地名達15000多條,其中有現今地名和歷史地名。

經研究分析,發現這些地名命名方式雖然多種多樣,但地名是由少到多、由簡單到繁雜,有的地名消失了,新的地名又不斷形成,有的地名卻能保持千百年。同時也發現,這些地名形成的主要規律,即以姓氏附加地理實體和風物而命名形成的。

鄂州處長江中游南岸地區,古有“七水二山一分田”之說。中部和北部多水,湖泊星羅棋佈。南部多山,四峰山、白雉山、沼山、青峰山等,奇山秀峰聳峙。

古人有“擇高阜依水而居”的生活習慣,所以,鄂州東南西部人類活動較早,中部較遲。不管人類在這一地域活動早與遲,一開始有人類出現,地名也就隨之形成。

A、一個地名越千年

商代至西周中期,有一支人類在這片土地上以捕鱷繁衍生息,後以“鄂”易“鱷”為這支人類的姓氏,所以此地名為“鄂地”,又衍生出“鄂都”(即鄂氏)、“鄂國”(即部落聯盟),這就是本地最早出現的地名。

“鄂州”是怎麼來的?

縱觀我市幾千年來所形成的地名,大都反映出社會時代的特徵。就鄂州市境域來看,當人類進入氏族社會時代,由於生產力十分落後,征服自然的能力差,鄂族人只能聚族而居,生產資料(主要是山川水澤)屬鄂族人集體所有。所以,為了標誌出鄂族人所擁有的這片山川水澤,便形成以姓氏附加地理實體而岀現的地名“鄂地”。

他們居住的水中高阜也就名之曰“鄂渚”,這應是本境形成最早的地名,同時也開創了以姓氏命地名的先河。這支鄂氏人經過若干年的繁衍後,又形成多個支系,便出現了多個地名“鄂都”。

在生產力極低下的時代,這些鄂族部落人為了戰勝大自然,便結盟聯合起來,形成一個領導集體,於是又形成了“鄂國”部落聯盟的地名。整個氏族社會時代,由於生產資料屬姓氏集體佔有,所以形成的地名少。

到了西周,由於周天子分封諸侯國,也就是封姓。周夷王時,楚國熊姓諸侯熊渠趁周王室衰微,在諸侯互相攻伐中強盛起來,勢力向東南發展,攻佔到鄂地後,就冒天下之大不韙,私自封其中子熊紅為鄂王。

熊紅為了統治這一方的鄂姓人,便在樊山(今西山)南麓、鄂渚北之間修築一座土城,便形成了“鄂王城”這一地名。周厲王時,熊渠擔心自己私封王位的作法會受到周厲王懲罰,不久就撤銷熊紅的王位,並召回郢都。

“鄂地”又另築土城形成新的地名“鄂邑”,但當時人們的居民點是否有命名,無史料記載,不可考。

當秦統一六國後,生產力逐步提高,經濟得到發展,人生自由權有所擴大,姓氏和人口也逐步增多,生產資料除統治者佔有大部分外,允許一部分農民通過開墾荒地擁有自己的一部分財產,同時也允許土地買賣、經商等,這樣就逐步形成大量的地名。秦代,“鄂地”改為“鄂縣”,下轄應有鄉、裡、居民點,是何名,均無史料可考。

B、一個地名故事多

有史料記載,西漢初,本地屬漢大將樊噲的封地,便形成了“樊山”“樊湖”“樊川”“樊口”“樊楚”等地名。圍繞這個“樊”字,這些鄂州地名裡面也留下不少故事。

對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作紀念,也是鄂州市地名形成的另一特點。如三國時期,東吳孫權任用呂蒙、陸遜大敗關羽,奪回荊州後,據有江東,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公元221年,由公安遷到鄂縣築吳王城稱王稱帝,在新城建成後,向諸將闡述了自己“以武而昌”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抱負。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孫權便將鄂縣改名“武昌”。

“鄂州”是怎麼來的?

此外,像這樣具有紀念性的地名,如牌坊灣、磨刀磯、餈粑崗、掛頭嶺、落駕坪、吳王廟、屈原祠、官柳、存糧、嶽雨泉、走馬、董勝、牛啼洪等。

"
“鄂州”是怎麼來的?

□魯柳青

人取名字有由來,地名同樣有其淵源,也是一個重要的文化承載符號。通過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鄂州登記有實名意義的各類地名達15000多條,其中有現今地名和歷史地名。

經研究分析,發現這些地名命名方式雖然多種多樣,但地名是由少到多、由簡單到繁雜,有的地名消失了,新的地名又不斷形成,有的地名卻能保持千百年。同時也發現,這些地名形成的主要規律,即以姓氏附加地理實體和風物而命名形成的。

鄂州處長江中游南岸地區,古有“七水二山一分田”之說。中部和北部多水,湖泊星羅棋佈。南部多山,四峰山、白雉山、沼山、青峰山等,奇山秀峰聳峙。

古人有“擇高阜依水而居”的生活習慣,所以,鄂州東南西部人類活動較早,中部較遲。不管人類在這一地域活動早與遲,一開始有人類出現,地名也就隨之形成。

A、一個地名越千年

商代至西周中期,有一支人類在這片土地上以捕鱷繁衍生息,後以“鄂”易“鱷”為這支人類的姓氏,所以此地名為“鄂地”,又衍生出“鄂都”(即鄂氏)、“鄂國”(即部落聯盟),這就是本地最早出現的地名。

“鄂州”是怎麼來的?

縱觀我市幾千年來所形成的地名,大都反映出社會時代的特徵。就鄂州市境域來看,當人類進入氏族社會時代,由於生產力十分落後,征服自然的能力差,鄂族人只能聚族而居,生產資料(主要是山川水澤)屬鄂族人集體所有。所以,為了標誌出鄂族人所擁有的這片山川水澤,便形成以姓氏附加地理實體而岀現的地名“鄂地”。

他們居住的水中高阜也就名之曰“鄂渚”,這應是本境形成最早的地名,同時也開創了以姓氏命地名的先河。這支鄂氏人經過若干年的繁衍後,又形成多個支系,便出現了多個地名“鄂都”。

在生產力極低下的時代,這些鄂族部落人為了戰勝大自然,便結盟聯合起來,形成一個領導集體,於是又形成了“鄂國”部落聯盟的地名。整個氏族社會時代,由於生產資料屬姓氏集體佔有,所以形成的地名少。

到了西周,由於周天子分封諸侯國,也就是封姓。周夷王時,楚國熊姓諸侯熊渠趁周王室衰微,在諸侯互相攻伐中強盛起來,勢力向東南發展,攻佔到鄂地後,就冒天下之大不韙,私自封其中子熊紅為鄂王。

熊紅為了統治這一方的鄂姓人,便在樊山(今西山)南麓、鄂渚北之間修築一座土城,便形成了“鄂王城”這一地名。周厲王時,熊渠擔心自己私封王位的作法會受到周厲王懲罰,不久就撤銷熊紅的王位,並召回郢都。

“鄂地”又另築土城形成新的地名“鄂邑”,但當時人們的居民點是否有命名,無史料記載,不可考。

當秦統一六國後,生產力逐步提高,經濟得到發展,人生自由權有所擴大,姓氏和人口也逐步增多,生產資料除統治者佔有大部分外,允許一部分農民通過開墾荒地擁有自己的一部分財產,同時也允許土地買賣、經商等,這樣就逐步形成大量的地名。秦代,“鄂地”改為“鄂縣”,下轄應有鄉、裡、居民點,是何名,均無史料可考。

B、一個地名故事多

有史料記載,西漢初,本地屬漢大將樊噲的封地,便形成了“樊山”“樊湖”“樊川”“樊口”“樊楚”等地名。圍繞這個“樊”字,這些鄂州地名裡面也留下不少故事。

對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作紀念,也是鄂州市地名形成的另一特點。如三國時期,東吳孫權任用呂蒙、陸遜大敗關羽,奪回荊州後,據有江東,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公元221年,由公安遷到鄂縣築吳王城稱王稱帝,在新城建成後,向諸將闡述了自己“以武而昌”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抱負。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孫權便將鄂縣改名“武昌”。

“鄂州”是怎麼來的?

此外,像這樣具有紀念性的地名,如牌坊灣、磨刀磯、餈粑崗、掛頭嶺、落駕坪、吳王廟、屈原祠、官柳、存糧、嶽雨泉、走馬、董勝、牛啼洪等。

“鄂州”是怎麼來的?

另外,還有的以傳說進行命名,這主要產生在科學、文化不發達時期。如鳳凰臺(塔)、蟠龍磯。三國時,孫權在武昌受封吳王后又想稱帝,竟搬出他本不相信的巫學,讓人將山中的野雞和江中的鱷魚說成是虛無的神物,鳳凰與黃龍認為他是受天之託的真龍天子,為他合理稱帝造輿論,這樣就附會出上面傳說的地名。

這些地名,讓人聽起來就覺得故事多,只是有的被埋在歷史的塵埃裡,待人發掘。

C、一個地名現實記錄

由於古代本境屬戰略要地,戰爭頻發,加之病疫、災荒,以及人口流徙和死亡十分嚴重,據此次地名普查,當地已沒有土著人口,歷史最久遠的居民點只有汀祖鎮的何氏自然灣,是唐玄宗年間由江西遷來的移民,而其他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姓氏,是元末明初和清代遷來的移民形成的地名。其中有一部分移民在別人原有的舊莊上定居,並沿用當地原有的舊地名。

"
“鄂州”是怎麼來的?

□魯柳青

人取名字有由來,地名同樣有其淵源,也是一個重要的文化承載符號。通過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鄂州登記有實名意義的各類地名達15000多條,其中有現今地名和歷史地名。

經研究分析,發現這些地名命名方式雖然多種多樣,但地名是由少到多、由簡單到繁雜,有的地名消失了,新的地名又不斷形成,有的地名卻能保持千百年。同時也發現,這些地名形成的主要規律,即以姓氏附加地理實體和風物而命名形成的。

鄂州處長江中游南岸地區,古有“七水二山一分田”之說。中部和北部多水,湖泊星羅棋佈。南部多山,四峰山、白雉山、沼山、青峰山等,奇山秀峰聳峙。

古人有“擇高阜依水而居”的生活習慣,所以,鄂州東南西部人類活動較早,中部較遲。不管人類在這一地域活動早與遲,一開始有人類出現,地名也就隨之形成。

A、一個地名越千年

商代至西周中期,有一支人類在這片土地上以捕鱷繁衍生息,後以“鄂”易“鱷”為這支人類的姓氏,所以此地名為“鄂地”,又衍生出“鄂都”(即鄂氏)、“鄂國”(即部落聯盟),這就是本地最早出現的地名。

“鄂州”是怎麼來的?

縱觀我市幾千年來所形成的地名,大都反映出社會時代的特徵。就鄂州市境域來看,當人類進入氏族社會時代,由於生產力十分落後,征服自然的能力差,鄂族人只能聚族而居,生產資料(主要是山川水澤)屬鄂族人集體所有。所以,為了標誌出鄂族人所擁有的這片山川水澤,便形成以姓氏附加地理實體而岀現的地名“鄂地”。

他們居住的水中高阜也就名之曰“鄂渚”,這應是本境形成最早的地名,同時也開創了以姓氏命地名的先河。這支鄂氏人經過若干年的繁衍後,又形成多個支系,便出現了多個地名“鄂都”。

在生產力極低下的時代,這些鄂族部落人為了戰勝大自然,便結盟聯合起來,形成一個領導集體,於是又形成了“鄂國”部落聯盟的地名。整個氏族社會時代,由於生產資料屬姓氏集體佔有,所以形成的地名少。

到了西周,由於周天子分封諸侯國,也就是封姓。周夷王時,楚國熊姓諸侯熊渠趁周王室衰微,在諸侯互相攻伐中強盛起來,勢力向東南發展,攻佔到鄂地後,就冒天下之大不韙,私自封其中子熊紅為鄂王。

熊紅為了統治這一方的鄂姓人,便在樊山(今西山)南麓、鄂渚北之間修築一座土城,便形成了“鄂王城”這一地名。周厲王時,熊渠擔心自己私封王位的作法會受到周厲王懲罰,不久就撤銷熊紅的王位,並召回郢都。

“鄂地”又另築土城形成新的地名“鄂邑”,但當時人們的居民點是否有命名,無史料記載,不可考。

當秦統一六國後,生產力逐步提高,經濟得到發展,人生自由權有所擴大,姓氏和人口也逐步增多,生產資料除統治者佔有大部分外,允許一部分農民通過開墾荒地擁有自己的一部分財產,同時也允許土地買賣、經商等,這樣就逐步形成大量的地名。秦代,“鄂地”改為“鄂縣”,下轄應有鄉、裡、居民點,是何名,均無史料可考。

B、一個地名故事多

有史料記載,西漢初,本地屬漢大將樊噲的封地,便形成了“樊山”“樊湖”“樊川”“樊口”“樊楚”等地名。圍繞這個“樊”字,這些鄂州地名裡面也留下不少故事。

對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作紀念,也是鄂州市地名形成的另一特點。如三國時期,東吳孫權任用呂蒙、陸遜大敗關羽,奪回荊州後,據有江東,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公元221年,由公安遷到鄂縣築吳王城稱王稱帝,在新城建成後,向諸將闡述了自己“以武而昌”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抱負。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孫權便將鄂縣改名“武昌”。

“鄂州”是怎麼來的?

此外,像這樣具有紀念性的地名,如牌坊灣、磨刀磯、餈粑崗、掛頭嶺、落駕坪、吳王廟、屈原祠、官柳、存糧、嶽雨泉、走馬、董勝、牛啼洪等。

“鄂州”是怎麼來的?

另外,還有的以傳說進行命名,這主要產生在科學、文化不發達時期。如鳳凰臺(塔)、蟠龍磯。三國時,孫權在武昌受封吳王后又想稱帝,竟搬出他本不相信的巫學,讓人將山中的野雞和江中的鱷魚說成是虛無的神物,鳳凰與黃龍認為他是受天之託的真龍天子,為他合理稱帝造輿論,這樣就附會出上面傳說的地名。

這些地名,讓人聽起來就覺得故事多,只是有的被埋在歷史的塵埃裡,待人發掘。

C、一個地名現實記錄

由於古代本境屬戰略要地,戰爭頻發,加之病疫、災荒,以及人口流徙和死亡十分嚴重,據此次地名普查,當地已沒有土著人口,歷史最久遠的居民點只有汀祖鎮的何氏自然灣,是唐玄宗年間由江西遷來的移民,而其他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姓氏,是元末明初和清代遷來的移民形成的地名。其中有一部分移民在別人原有的舊莊上定居,並沿用當地原有的舊地名。

“鄂州”是怎麼來的?

自耕農的大量出現,為了標誌所佔有的財產(包括山川、水澤、作坊、店鋪),他們就以姓氏附加地理實體形成大量的地名,以記錄現實為呈現。如丁家灣、程家崗、紀家塹、嚴家畈、王河、祝家灣、鄧家灣、牛石嶺、謝埠、杜山、薛家溝、鄔家巷、丁祖街、江家面鋪、吳家染鋪、程家湖、張家窯、陳家橋、葛店、何莊等。

考察鄂州市地名形成的規律,還具有人類生存地理環境的區域性特點。鄂州市東南部和西北地區屬丘陵山地,開發較早,而中部地勢較低,古代江湖連為一體。據《武昌縣誌》和明代弘治《黃州府志》記載,明代至清代,這些地區才由“深湖變淺湖”,後形成淤積平原,因此開發較遲。所以,這兩大區域內形成的地名,姓氏後附加的地理實體,明顯也存在不同。

東南部丘陵山地區域多附有:灣、崗、嶺、堖、境、嘴、壋、衝、山、壠、坳、徑等,如嚴家灣、楊崗、萬家堖、李家境、宋家嘴、七裡衝等。

西北部和中部區域內形成的地名,姓氏後附加的地理實體則多附有:溝、墩、塘、渡、橋、畈、塹、壩、洲等,如杜溝、範家墩、泡口塘、方意渡、陳家橋、嚴家畈、畈熊、柯堰、磨盤洲等。

新中國成立後,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因此,這一時代所形成的新地名,帶有鮮明濃厚的革命政治色彩。如光明人民公社、燈塔人民公社、幸福港、紅方紅照相館、國營鴨兒湖農場、火炬、聯盟、勝利街、東方紅小學、紅霞門市部、八一鋼鐵廠、新農村等。

1978年後,實行改革開放,生產資料的佔有和生活方式出現多樣性,因此,這一時期形成的新地名,也是多樣性的,有的恢復以姓氏命名的企業。

"
“鄂州”是怎麼來的?

□魯柳青

人取名字有由來,地名同樣有其淵源,也是一個重要的文化承載符號。通過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鄂州登記有實名意義的各類地名達15000多條,其中有現今地名和歷史地名。

經研究分析,發現這些地名命名方式雖然多種多樣,但地名是由少到多、由簡單到繁雜,有的地名消失了,新的地名又不斷形成,有的地名卻能保持千百年。同時也發現,這些地名形成的主要規律,即以姓氏附加地理實體和風物而命名形成的。

鄂州處長江中游南岸地區,古有“七水二山一分田”之說。中部和北部多水,湖泊星羅棋佈。南部多山,四峰山、白雉山、沼山、青峰山等,奇山秀峰聳峙。

古人有“擇高阜依水而居”的生活習慣,所以,鄂州東南西部人類活動較早,中部較遲。不管人類在這一地域活動早與遲,一開始有人類出現,地名也就隨之形成。

A、一個地名越千年

商代至西周中期,有一支人類在這片土地上以捕鱷繁衍生息,後以“鄂”易“鱷”為這支人類的姓氏,所以此地名為“鄂地”,又衍生出“鄂都”(即鄂氏)、“鄂國”(即部落聯盟),這就是本地最早出現的地名。

“鄂州”是怎麼來的?

縱觀我市幾千年來所形成的地名,大都反映出社會時代的特徵。就鄂州市境域來看,當人類進入氏族社會時代,由於生產力十分落後,征服自然的能力差,鄂族人只能聚族而居,生產資料(主要是山川水澤)屬鄂族人集體所有。所以,為了標誌出鄂族人所擁有的這片山川水澤,便形成以姓氏附加地理實體而岀現的地名“鄂地”。

他們居住的水中高阜也就名之曰“鄂渚”,這應是本境形成最早的地名,同時也開創了以姓氏命地名的先河。這支鄂氏人經過若干年的繁衍後,又形成多個支系,便出現了多個地名“鄂都”。

在生產力極低下的時代,這些鄂族部落人為了戰勝大自然,便結盟聯合起來,形成一個領導集體,於是又形成了“鄂國”部落聯盟的地名。整個氏族社會時代,由於生產資料屬姓氏集體佔有,所以形成的地名少。

到了西周,由於周天子分封諸侯國,也就是封姓。周夷王時,楚國熊姓諸侯熊渠趁周王室衰微,在諸侯互相攻伐中強盛起來,勢力向東南發展,攻佔到鄂地後,就冒天下之大不韙,私自封其中子熊紅為鄂王。

熊紅為了統治這一方的鄂姓人,便在樊山(今西山)南麓、鄂渚北之間修築一座土城,便形成了“鄂王城”這一地名。周厲王時,熊渠擔心自己私封王位的作法會受到周厲王懲罰,不久就撤銷熊紅的王位,並召回郢都。

“鄂地”又另築土城形成新的地名“鄂邑”,但當時人們的居民點是否有命名,無史料記載,不可考。

當秦統一六國後,生產力逐步提高,經濟得到發展,人生自由權有所擴大,姓氏和人口也逐步增多,生產資料除統治者佔有大部分外,允許一部分農民通過開墾荒地擁有自己的一部分財產,同時也允許土地買賣、經商等,這樣就逐步形成大量的地名。秦代,“鄂地”改為“鄂縣”,下轄應有鄉、裡、居民點,是何名,均無史料可考。

B、一個地名故事多

有史料記載,西漢初,本地屬漢大將樊噲的封地,便形成了“樊山”“樊湖”“樊川”“樊口”“樊楚”等地名。圍繞這個“樊”字,這些鄂州地名裡面也留下不少故事。

對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作紀念,也是鄂州市地名形成的另一特點。如三國時期,東吳孫權任用呂蒙、陸遜大敗關羽,奪回荊州後,據有江東,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公元221年,由公安遷到鄂縣築吳王城稱王稱帝,在新城建成後,向諸將闡述了自己“以武而昌”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抱負。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孫權便將鄂縣改名“武昌”。

“鄂州”是怎麼來的?

此外,像這樣具有紀念性的地名,如牌坊灣、磨刀磯、餈粑崗、掛頭嶺、落駕坪、吳王廟、屈原祠、官柳、存糧、嶽雨泉、走馬、董勝、牛啼洪等。

“鄂州”是怎麼來的?

另外,還有的以傳說進行命名,這主要產生在科學、文化不發達時期。如鳳凰臺(塔)、蟠龍磯。三國時,孫權在武昌受封吳王后又想稱帝,竟搬出他本不相信的巫學,讓人將山中的野雞和江中的鱷魚說成是虛無的神物,鳳凰與黃龍認為他是受天之託的真龍天子,為他合理稱帝造輿論,這樣就附會出上面傳說的地名。

這些地名,讓人聽起來就覺得故事多,只是有的被埋在歷史的塵埃裡,待人發掘。

C、一個地名現實記錄

由於古代本境屬戰略要地,戰爭頻發,加之病疫、災荒,以及人口流徙和死亡十分嚴重,據此次地名普查,當地已沒有土著人口,歷史最久遠的居民點只有汀祖鎮的何氏自然灣,是唐玄宗年間由江西遷來的移民,而其他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姓氏,是元末明初和清代遷來的移民形成的地名。其中有一部分移民在別人原有的舊莊上定居,並沿用當地原有的舊地名。

“鄂州”是怎麼來的?

自耕農的大量出現,為了標誌所佔有的財產(包括山川、水澤、作坊、店鋪),他們就以姓氏附加地理實體形成大量的地名,以記錄現實為呈現。如丁家灣、程家崗、紀家塹、嚴家畈、王河、祝家灣、鄧家灣、牛石嶺、謝埠、杜山、薛家溝、鄔家巷、丁祖街、江家面鋪、吳家染鋪、程家湖、張家窯、陳家橋、葛店、何莊等。

考察鄂州市地名形成的規律,還具有人類生存地理環境的區域性特點。鄂州市東南部和西北地區屬丘陵山地,開發較早,而中部地勢較低,古代江湖連為一體。據《武昌縣誌》和明代弘治《黃州府志》記載,明代至清代,這些地區才由“深湖變淺湖”,後形成淤積平原,因此開發較遲。所以,這兩大區域內形成的地名,姓氏後附加的地理實體,明顯也存在不同。

東南部丘陵山地區域多附有:灣、崗、嶺、堖、境、嘴、壋、衝、山、壠、坳、徑等,如嚴家灣、楊崗、萬家堖、李家境、宋家嘴、七裡衝等。

西北部和中部區域內形成的地名,姓氏後附加的地理實體則多附有:溝、墩、塘、渡、橋、畈、塹、壩、洲等,如杜溝、範家墩、泡口塘、方意渡、陳家橋、嚴家畈、畈熊、柯堰、磨盤洲等。

新中國成立後,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因此,這一時代所形成的新地名,帶有鮮明濃厚的革命政治色彩。如光明人民公社、燈塔人民公社、幸福港、紅方紅照相館、國營鴨兒湖農場、火炬、聯盟、勝利街、東方紅小學、紅霞門市部、八一鋼鐵廠、新農村等。

1978年後,實行改革開放,生產資料的佔有和生活方式出現多樣性,因此,這一時期形成的新地名,也是多樣性的,有的恢復以姓氏命名的企業。

“鄂州”是怎麼來的?

總而言之,鄂州市地名的形成特點有與其他地區相同之處,也有其獨具的特徵。(主編 夏陽)來源:鄂州新聞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