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觀察:鄂州“楚天鑄造第一村”直面轉型'

鄂州 技術 環境保護 跳槽那些事兒 鄂州地產網 2019-08-26
"

或關停,或拆遷,或提檔升級——

圖文:“楚天鑄造第一村”直面轉型

"

或關停,或拆遷,或提檔升級——

圖文:“楚天鑄造第一村”直面轉型

鄂州觀察:鄂州“楚天鑄造第一村”直面轉型


圖為:神泵集團現代化生產車間現場。

整整一年間,葛店鎮白滸鎮村黨委副書記趙勇一直忙於“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

自2018年8月起,全村100多家鑄造企業或關停,或拆遷,或提檔升級。環保高壓之下,數百年的鑄造業傳統何去何從?“楚天鑄造第一村”正面臨轉型抉擇。

“富裕村”曾遠近聞名

據村志載,白滸鎮村鑄造產業歷史悠久,萌芽於明朝晚期,壯大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後蓬勃發展。1977年,村集體鑄造廠生產的恆溫閥配件被毛主席紀念堂選用,至今當地人還津津樂道。

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村集體企業實施承包改制,這個毗臨長江的古老村落,一時湧現88戶私營鑄造廠,白滸鑄造品牌開始在全省乃至國內產生影響。

日積月累,不同規模的鑄造企業彙集,最多時達100餘家。除了老人和小孩,全村1000餘名勞動力都從事鑄造行業,外村也有近千人在這裡打工,上下班時車流不斷。“20多年前,白滸鎮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有六七萬元,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趙勇說,該村鑄造產業曾長期是全鎮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當地還辦起鑄造工業園,聚集形成鑄造產業群,多年來已培養並向外輸送了近3萬名鑄造工。

而今,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提升,一大批中小企業的作坊式生產逐漸陷入困境,既面臨市場淘汰,又造成生態環境惡化。

市場千變萬化,“唯創新者立於不敗”。同樣從小作坊起步,少數緊追世界頂尖技術水平的鑄造企業如神瓏泵業、同方泵業等,脫穎而出。

“窮不思變”註定被淘汰

8月盛夏,位於白滸鎮村的神瓏泵業鑄造車間內,數十臺機械設備不停運轉,數十位工人揮汗如雨。“用不了多久,這片佔地上百畝、已有30多年曆史的簡陋廠房也要被拆除。”趙勇說,經分步整治,全村還有20餘家規模以上的鑄造企業在維持生產,按要求推進轉型升級。

就在相距不到10分鐘車程的葛店開發區內,神瓏泵業為加工生產環節建起的標準廠房整潔明亮。走進辦公大樓,大廳內擺放著外觀嶄新的高端泵業生產設備,側牆則掛著“絕對不能因短期利益犧牲未來”的標語。“借環保整治之機,神瓏泵業將徹底完成新舊生產模式的過渡轉型。”年已70歲的董事長趙厚甫介紹說,儘管神瓏、同方等龍頭企業多年來緊跟頂尖技術步伐,不斷推進提檔升級,但“散、亂、汙”仍是全村傳統鑄造工業面臨的最大問題。“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窮不思變,被淘汰是註定的。”他分析說,這些企業只顧短期利益,不思考如何提升工藝,才有瞭如今因環評不達標最終被取締的命運。

在村裡,即將被拆除的同方泵業舊廠房,承載了這家企業30多年前從一家小作坊起步的記憶。如今,同方泵業已成長為國內真空和流體輸送綜合解決方案品牌提供商,常務副總經理饒家平表示,從鑄造到製造再到智造,創新驅動是同方立足市場之本。

在廢墟中謀劃新生

事實上,早在2017年,趙勇便主動關停自家在村裡經營多年鑄造企業。1996年,他子承父業,獨資創辦光明鑄造廠,“一直是小打小鬧,不到20人的規模,年產值數百萬元左右。”

“2008年金融風暴蔓延是轉折點。”趙勇說,隨著製造業陷入低谷,訂單越來越少,村裡和他一樣的中小企業由於缺乏資金提檔轉型,很快失去競爭力,廠房空置,員工裁減,直至國家環保政策密集出臺,被“最後一根蘆葦”壓倒。

面對新的形勢,當前更讓趙勇苦苦思索的是:數百年祖輩相傳的白滸鑄造手藝如何承襲?一個長期沒有農業只有工業的“富裕村”該如何發展?

“是到了痛定思痛的時候了。”趙厚甫曾在白滸鎮村當過6年村支書,18年前離職下海,他同樣關心這片故土的發展:“要守住生態底線,儘快邁上綠色鑄造之路。”

作為村裡新一代引路人,趙勇已先行探路。就在停產期間,經多方考察,他投資引進了全村第一套數控設備:一臺電腦、一名技術工人、兩臺設備,輸入數據,鑄件在封閉的狀態下自動精準加工,無塵、無噪。

緊接著,村裡幾家鑄造企業相繼實現數控升級。趙勇同時還在琢磨,能否利用現有條件,就地改造,加入文創因素,在村裡建一家鑄造工藝工業博物館。這個設想得到了趙厚甫和村裡許多老鑄造人的認同。

眼下,新的規劃藍圖呼之欲出,白滸鎮村正在一片傳統鑄造工業的作坊廢墟中謀劃新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