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這些裝備單薄,它們可是二戰德軍坦克最可靠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軍武次位面】:FriedrichLau

通過百科詞條中有關輕騎兵的介紹我們可以得知,輕騎兵是指裝備輕型戰鬥裝備的輕裝騎兵,一般是獨立作戰的偵察兵,具有較好的戰鬥技能,相當於現在的偵察兵。作為軍隊中必不可少的偵察力量,德國的各型裝甲車為部隊提供了大量重要的戰場情報。一戰後,魏瑪國防軍內部有遠見的人為德軍的未來做出了詳細的規劃,其中一條就是為應對運動戰的需要必須生產大量裝甲坦克車輛,為了確保部隊始終對戰場態勢有一定掌握,走在這種混編裝甲部隊最前面的就是各種型號的裝甲車。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被稱為"元首的輕騎兵"是怎樣一步一步點亮自己的科技樹的。(圖片來源來自網絡)

別看這些裝備單薄,它們可是二戰德軍坦克最可靠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國防軍大德意志裝甲師的裝甲偵察車正在通過哈爾科夫附近的烏克蘭平原。照片中緊挨著半履帶車的是一輛Sd.Kfz.222輕裝甲偵察車和一輛Sd.Kfz.263裝甲通訊車。

一.裝甲師的千里眼順風耳

首先,我們要對德國研製裝甲車的歷程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二戰開始前及爆發後,德國設計生產了多個型號的裝甲偵察車家族。由於凡爾賽和約的限制,為了減少成本,30年代設計生產的四輪輕裝甲車均採用商用卡車底盤。到納粹政權上臺後,為了有更好的機動性,德國便開始生產重裝甲的六輪或八輪偵察車。

千里眼和順風耳是作為偵察車而言最主要的優勢所在,所以速度和隱蔽性是首要的。由於它們的作用很重要,加之缺乏有效的火力對付敵方裝甲車輛,任何一個指揮官都不希望它們在作戰中被擊毀。所以它們在戰鬥時應避開交火,但是頻繁的使用總會出問題,偵察車經常會因遭到伏擊而被擊毀。於是偵察車乘組也必須注意平衡機動性和觀察周遭環境二者的的關係,在偵查的時候不能把自己也搭進去。

偵察車輛的主要任務是探查己方裝甲部隊前方的敵情,深入敵後,用無線電發出能觀察到的所有有價值的信息。他們可以為己方裝甲部隊提供一個主攻方向,也可以在作戰時為部隊尋找前進或撤退的第二路線,比如在主要橋樑被炸燬的時候,偵察車的這一點就很重要。

裝備有裝甲偵察車的偵察營(Reconnaissance battalions)一直是裝甲師的常駐單位。而偵察營中的摩托車,由卡車或半履帶車裝載的炮兵班,以及這些車輛搭載的37mm炮和75mm反坦克炮則是偵察營中的關鍵先生。德軍常見的戰術就是使用這些車輛擊潰敵軍的前哨部隊,確保偵察車可以抵近對方的大部隊,這樣的偵察任務往往可以遠至己方部隊60英里以外。雖然這是一項危險的任務,但是補充兵們在加入偵察營後很喜歡這種"狂飆"的快感。由於任務的特殊性以及紀律性,這些部隊在二戰期間保持了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esprit de corp)。

二.一戰後的德國裝甲偵察車

1920年《凡爾賽條約》生效以後,限制德軍只能保持十萬的部隊,其中軍官只能有4000人。條約171項禁止生產履帶式車輛,這極大的限制了德國允許生產的軍用車輛的種類。然而,這使得剛剛走出戰爭陰霾的德國的軍隊建設變得舉步維艱,隨後條約則規定德軍可以擁有少量的輪式裝甲運兵車。

為解決軍隊的這一需求,戴姆勒生產了一種行駛緩慢的裝甲運兵車(Gepanzerter Mannschaftransportwagen),簡稱MTW。這種無裝甲少火力的運兵車有一個三人乘組駕駛,可搭載十餘名步兵。而生產的裝甲偵察車則命名為(Sonderkraftfahrzeug),簡稱Sd.Kfz,當時被稱為特種機動車輛。首批被投入使用的MTW被稱為 Sd.Kfz.3。

雖然凡爾賽條約禁止軍隊擁有裝甲車輛,但是德國治安警察(Schutzpolizei)則被允許擁有裝甲汽車。條約規定,德國可以招募15萬治安警察,而每1000名就可以生產一輛裝甲汽車。一些著名且備受尊重的汽車製造商,諸如奔馳.戴姆勒等為治安警察生產了一種安有雙聯機槍炮塔的裝甲車,被命名為Sonderschupowagen,意為武裝警察特殊用途車輛。憑藉這一條約,德軍隨後建立了七個汽車營,德語為(Kraftfahr-abteilungs)。到了1929年,他們終於有機會將設計師和工程師召集到一起測試並改進這些汽車以應對運動戰的考驗。同時著手進行的還有裝甲偵察營的建立。這成了日後擺脫條約限制的德國裝甲力量的重要部分。

然而,軍隊中運動戰的支持者則希望這種裝甲車擁有充沛的動力保證其可以持續作戰。而治安警察的這種裝甲車是為了維持當地治安秩序而設計,顯然無法滿足這一要求。

別看這些裝備單薄,它們可是二戰德軍坦克最可靠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1936年的一次演習中,偵察部隊的一輛配備有MG-13的SdKfz.13偵察車和一輛裝備有20mm機關炮和MG-13機槍的SdKfz.232六輪重型裝甲車並排停在路邊。

到了20世紀30年代,當德國用一種以阿德勒商用卡車底盤改造而來,裝有一個MG-13機槍塔的四輪卡車代替之前的MTW後,條約對德軍的限制進一步變得寬鬆。隨後阿德勒公司於1933年推出了偵察型的Sd.Kfz.13,這種偵察車以阿德勒1932年生產的一種民用豪華轎車為基礎生產。它為開放式的炮塔,車輛四周有8mm的焊接鋼板保護,乘組為兩人,一挺MG-13機槍安裝於車輛之上,然而這樣的設計對成員的保護能力幾乎可以忽略,更有人戲稱其為"澡盆"。

還有一種專門為通訊設計的偵察車型號,這就是Sd.Kfz.14。這種沒有裝備武器的輪式車輛。它由三名成員操縱,安裝有中距無線電通訊設備,車上安裝的天線最遠傳輸距離可達五英里。儘管這種偵察車是為未來的裝甲師而做準備,但是隨後問世的其它型號裝備更好,因此它逐漸被德軍主力部隊拋棄。最後它們被派往德佔區配發給駐防部隊使用。

到這個時候,德軍已經對其裝甲偵察營體系進行了完善。每一個偵察營有兩個裝甲車連,一個摩托化步兵連和一個配備工兵,反坦克武器步兵支援武器的重武器連。二戰期間,隨著戰事的推進,摩托化步兵連被大量派往執行長途奔襲作戰。漫長的戰線,遼闊的戰場,鮮有的基本道路,都使得這些摩托化步兵吃盡了苦頭。

三.納粹德國國防軍的第一輛裝甲偵察車

隨後,裝甲車開始完全為了軍事目的而生產。隨著1934年的德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的去世,希特勒成為了德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希特勒隨後的舉動令整個歐洲都處於恐慌之中,他不僅要求實行徵兵制,而且開始將整個德國再次武裝起來。

別看這些裝備單薄,它們可是二戰德軍坦克最可靠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1941年蘇聯,一輛Sdkfz.261 輕裝甲通信車正在行進。偵察車是隸屬於裝甲或者摩托化兵團偵察營的重要車輛,在二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德軍於1935年接收了他們的第一輛正兒八經的裝甲偵察車,這就是Sd.Kfz.221,德軍輕裝甲車的中堅力量。這種車由兩家公司組裝,一家是位於艾爾賓的希肖工廠( Schichau in Elbing),一家是下薩克森漢諾威機械製造廠(Machinenfabrik Neidersachsen in Hanover)。位於茨威考的霍希(奧古斯特.霍希,奧迪之父)公司生產地盤和75馬力的V8引擎。這種偵察車由兩名成員駕駛,成員上下車可以通過炮塔上的艙蓋,也可以通過車邊的小門進出。該車為後置發動機的設計,採用四驅驅動。最高速度可達55英里/時。最遠可跑200英里。裝有14mm的前裝甲和6mm的後裝甲,小型開放式炮塔配備一挺7.92mmMG-34機槍,後期型為MG-42機槍。設計過程中德國的工程師對他們自己的要求甚高,這使得後勤維修起來過於繁瑣,造價也高。而後置的發動機有個好處,就是使得車體前方可以安裝傾斜裝甲,這可以為車輛防禦來襲的炮彈提供一定的防禦。除了只需兩名成員駕駛,我們也可以從較其繼任者更大的觀察玻璃,方形散熱器和有稜有角的車體後部來辨別它。在一些後期型的車上,一種28mm的sPzB 41反坦克炮(Panzerbuchse )替代了MG-34,為了讓它裝上車還犧牲掉了一部分炮塔護盾。為了防空或防止步兵手榴彈攻擊,這種偵察車還做了適當改進。國防軍共接受了339輛Sd.Kfz.221。它在法國和波蘭有過很好的表現,然而到了缺少良好路況的東線戰場,它的表現就不那麼令人滿意了。於是Sd.Kfz.221於1943年便從火線上退下。

別看這些裝備單薄,它們可是二戰德軍坦克最可靠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Sd.Kfz.221

隨後的偵察車被加裝了更強的火力,在戰爭的中期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Sd.Kfz.222裝甲車由希肖公司,下薩克森漢諾威機械製造廠以及布辛納格公司(Bussing-NAG)生產。該車重五噸,使用霍希公司的底盤以及一臺81馬力的發動機。該車成員由駕駛員,車長以及無線電通訊員組成。配備一門射速達280發/分的20mmKwK 30機關炮和一挺MG-34機槍。後期型則裝備一門射速達480發/分的KwK 38機關炮。駕駛員前方有兩塊小玻璃提供視野,最高時速達50英里/時。到1944年停產前,該車共生產了990輛。

別看這些裝備單薄,它們可是二戰德軍坦克最可靠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Sd.Kfz.222

另有一款型號為Sd.Kfz.223通信車,配備有一臺19SE30長距收發機和成型天線,車載武器僅為一挺MG-34,正是因為如此,它的炮塔較Sd.Kfz.222更小。作戰時,222用於火力掩護,223則負責向後方發報。

別看這些裝備單薄,它們可是二戰德軍坦克最可靠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Sd.Kfz.223

此外,借用222的車體,還生產過兩種輕裝甲無線電車。不過它不是用來偵察,而是被當作指揮及情報蒐集車使用。這種無炮塔的指揮車內部由一名駕駛員,一名軍官和兩名無線電發報員組成。Sdkfz.260通信車裝備有一臺FuG Spr "A"短距電臺以及拉桿天線以保證連,排之間的通訊,另有一臺Fug 7 VHF收發機用以和偵察機保持聯繫。Sdkfz.261通信車為保證長距通信裝有摺疊天線,FuG Spr "A"短距電臺和FuG 12中波收發報機。兩種指揮車於1940年生產,到1943年停產前生產了493輛。

四.四輪向六輪的轉變

對於重型偵察車,魏瑪國防軍的設計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由於經費的限制,八輪甚至十輪的偵察車方案最終被淘汰。設計者們開始著重研究如何以現有的六輪卡車底盤研發六輪裝甲車。德國陸軍武器辦公室(Army Weapons Office)對拿到生產合同的三家工廠提出瞭如下要求:該車要有四個驅動輪並且車體前後都要有駕駛系統,也就是在車後部也有一個方向盤和駕駛位。這一雙駕駛系統的設計使得在戰場上偵察車可以快速撤退,機動性很好。

1932年,有關六輪重型裝甲車家族的生產工作展開,其中的兩款為重型偵察車,一款為重型無線電通訊車。兩種偵察車車的成員都為四人,通信車則為五人。陸軍武器辦公室將生產工作分派下去,其中Sdkfz.231 重偵察車使用位於斯圖加特的奔馳公司的底盤,Sdkfz.232重偵察車使用位於布倫納克的布辛納格公司的底盤,Sdkfz.263重型裝甲指揮車使用位於烏爾姆的馬基路斯公司的底盤。兩款重偵察車都安裝了20mm KwK機關炮和MG-13機槍,通信車則只有一挺MG-13機槍做防禦。它們隨後都得以更換火力更強的武器。Sdkfz.231重約5.9噸,裝甲厚度為14mm。使用一臺65-70馬力的發動機,最高可以跑到37英里/時,Sdkfz.232 重約6.1噸,安裝有成型天線,Sdkfz.263重約5.75噸,同樣安有成型天線。

別看這些裝備單薄,它們可是二戰德軍坦克最可靠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Sd.Kfz.231

別看這些裝備單薄,它們可是二戰德軍坦克最可靠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Sd.Kfz.232

1932年第一輛車下線直至1937年隨著八輪裝甲車的問世而停產,這三種裝甲車一共生產了約1000輛,隨後它們便從一線退下執行佔領區的保衛工作。

五.八輪大法好

隨著希特勒的權利不斷擴大,之前為了削減預算的方法,例如用現有卡車底盤來生產重型裝甲車的方法就不再必要了。至此,裝甲車的設計者們終於有機會來研發那些之前被打入冷宮的大八輪了。

八輪型Sdkfz.231 和八輪型Sdkfz.232和分別替換掉前面所述的六輪型裝甲車。這種8.15噸的車輛有一臺155馬力的布辛納格發動機。在平整的路面上最快可達53英里/時。每一種八輪偵察車都有獨立懸掛。乘組和六輪的保持不變,但是前裝甲厚度達到了30mm,側面及後面仍保持14mm不變。八輪型232和六輪的一樣都安有成型天線。八輪裝甲車於1936年投產,到1943年停產時共有607輛被生產出來。

別看這些裝備單薄,它們可是二戰德軍坦克最可靠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Sd.Kfz.231

別看這些裝備單薄,它們可是二戰德軍坦克最可靠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Sd.Kfz.232

Sdkfz.233是231的升級版,它的火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短管的75mm StuK 37 L/24 火炮替換掉了20mm機關炮,該車的戰鬥室為開放型,前置火炮只能做有限的擺動。這種車是應裝甲偵察部隊的要求,為了更好的提供支援,需要一種自走火炮替換拖曳式75mm榴彈炮而生產的。安裝在上面的75mm火炮是生產三號突擊炮的剩餘物資。首批18輛被部署到了突尼斯,剩下的111輛被部署到了東線戰場。

別看這些裝備單薄,它們可是二戰德軍坦克最可靠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Sd.Kfz.233

隨後的Sdkfz.234擁有四種不同改型,這些八輪偵察車被用到戰爭結束。

安裝柴油發動機的Sdkfz.234/1 為四人乘組配置,安裝一門20密碼機關炮和一挺MG-42機槍。有無線電通訊能力。安裝有較231更大的輪胎,使得它獲得了更好的機動適應性。該車重10噸,前裝甲厚度達30mm,炮塔側面及後裝甲厚度為14.5mm,車體後部及側面裝甲厚度為8mm。設計者增加了油箱容量,使得它加滿油後可以跑372英里。德軍這種裝甲車共生產了230輛。

別看這些裝備單薄,它們可是二戰德軍坦克最可靠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Sd.Kfz.234/1

四人駕駛的Sdkfz.234/2裝有一門後期型三號坦克的KwK 39 50mm L/60火炮,炮口安有制退器以減緩後坐力這就是美洲獅裝甲車"Puma"。同其他裝甲車一樣,它也裝備有MG-42機槍,不過為同軸佈置。這種裝甲車從1943年9月到1944年9月停產共生產了101輛。

別看這些裝備單薄,它們可是二戰德軍坦克最可靠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Sd.Kfz.234/2

無炮塔的Sdkfz.234/3 裝備有一門75mm L/24 榴彈炮和一挺MG-42機槍,德國人於1944年6月至9月共生產了88輛。

別看這些裝備單薄,它們可是二戰德軍坦克最可靠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Sd.Kfz.234/3

Sdkfz.234/4 的生產有些滯後,它裝有一門PAK 40反坦克炮和一挺MG-42機槍。該車的生產於1944年12月至1945年3月進行,共生產了89輛。

別看這些裝備單薄,它們可是二戰德軍坦克最可靠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Sd.Kfz.234/4

還有一種值得一提的裝甲車,就是Sdkfz.263通信車,車內有五名乘員。該車配備有一部FuG 12中波收發機,於1938年至1943年生產,裝有成型天線和一挺MG-34(後期型為MG-42),該車一共生產了240輛。

別看這些裝備單薄,它們可是二戰德軍坦克最可靠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Sd.Kfz.263

在經歷了短暫的勝利後,德軍在最後兩年經歷了慘烈的大撤退,尤其是在蘇聯。這些裝甲車也開始不僅為裝甲師所用,擲彈兵團,黨衛軍也開始指揮它們投入戰鬥。在這樣的環境下,這些戰場輕騎兵的任務不再單單是提供偵察情報並儘量不接觸敵人了,火力成為了生存的關鍵因素。於是裝到這些八輪裝甲車上的更厚的裝甲和火力更強的武器隨後被證明十分有效。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