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的原型到底是誰

二郎神,也被稱作二郎顯聖真君、灌口二郎、二郎真君、清源妙道真君等等,是我國民間信仰和道教裡的重要神祇。在民間,他被看作是水神,和水利、農耕有密切關係;清朝以前,他也曾被奉為戲神,還被奉為獵神、蹴鞠神、雷神、酒神等。

連雲港灌南縣有條灌河,原名灌江,灌河五龍口被認為是二郎神的居住地。明清時候,直到民國時期,這裡一直有一座二郎神廟,後來毀於戰爭,解放後重建為二郎神公園。

還有人認為二郎神應該居於四川都江堰市,都江堰有二王廟(古稱二郎廟),有人說灌江口就是都江堰。

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這座廟是道觀,廟裡的神像是宋真宗敕封的“清源妙道真君”,也就是二郎神。這個神像,是一位頂盔戴甲、粉面無須的青年郎君,額頭上多出一隻眼睛,手執一把三尖兩刃刀,皁靴前還有一條哮天犬,正是《西遊記》、《封神演義》裡描繪的楊二郎或楊戩的形象。

明代的《二郎寶卷》講述了二郎神的出身來歷,稱其母為“鬥牛宮的仙女雲華侍長”。(《新出二郎劈山》裡說是“白蓮公主”,《西遊記》說她是玉帝的妹子。)二郎神的父親楊天佑是天上的“金童”,和雲花仙女相戀,後來思凡下界,成了確州城的一個書生。雲華仙女為追隨戀人也私自下界,二人私配成婚,生下二郎神。因此違犯天條,雲華仙女被玉帝派人壓在了太山之下。後來,二郎神得到鬥牛宮西王母的指點,“擔山趕太陽”,劈山救出母親。

當然,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西遊記》裡對二郎神的描寫。在小說裡,二郎神一出場,就有這樣一首詩歌來描述他:“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斧劈桃山曾救母,彈打鋋羅雙鳳凰。力誅八怪聲名遠,義結梅山七聖行。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靈聖,顯化無邊號二郎。”

《西遊記》裡說二郎神的母親是玉帝的妹子,思凡下界,和凡間一個姓楊的男人成婚,生下了二郎神。玉帝把二郎神母親壓在桃山底下思過。楊二郎長大後“斧劈桃山”,救出母親。他還有過彈打鳳凰、力誅八怪、梅山結義等英雄故事,但並沒有詳細講述。

在《西遊記》裡,二郎神心高氣傲,不願依靠玉帝,所以平時不與天庭往來,只是“聽調不聽宣”。在征剿花果山時,二郎神和孫悟空有過一番大戰,是小說最吸引人的情節之一。

《封神演義》裡,有一個和二郎神形象極為相似的人物——楊戩,是以二郎神為原型創作的文學形象。小說裡,楊戩“清奇秀氣”,“扇雲冠,水合服,腰束絲絛,腳登麻鞋”,是姜子牙的得力助手,西岐的第一大將。他是玉鼎真人的弟子,修成了九轉玄功,會七十二變,可以迎風變化,有金剛不壞之身,戰鬥力超群,是闡教三代弟子中的佼佼者,最後肉身成聖。

二郎神的原型到底是誰

那麼,二郎神的原型到底是誰,對他的信仰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對此,人們有種種說法。現簡略介紹如下:

一,李二郎說。

秦時,李冰是蜀郡守,他帶領民眾建成了造福後人的都江堰。在蜀地的民間傳說中,他的次子“二郎”協助父親“鑿離堆”、“開二江”,立了大功,後來就被百姓當作了神靈祭祀。

《宋會要》記載,宋仁宗嘉祐八年,朝廷封永康軍廣濟王廟郎君神為惠靈侯,說“神即李冰次子”,“二郎”就是次子的意思。范成大擔任過四川制置使,他在《吳船錄》裡寫道:“崇德廟在(永康)軍(今灌口鎮)城西門外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廟食處也。”《通俗編》引《朱子語錄》也說:“蜀中灌口二郎廟,當時是李冰因開離堆有功立廟。今來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後來,這位李二郎曾被元朝封為“英烈昭惠顯聖仁佑王”,被清朝封為“承績廣惠顯英王”。

清代,雍正皇帝給二郎加封號時,禮部認為只封兒子而不封父親,似乎不妥當,所以雍正同時加封李冰為“敷澤興濟通佑王”(《清朝文獻通考·群祀考二》)。這就是灌口二郎廟由原名崇德祠改為現名二王廟的由來。這種說法受到了許多文人的支持。

二,趙二郎說。

元雜劇裡有一部叫《二郎神醉射鎖魔鏡》,這裡的二郎神姓趙名昱,字從道,幼年曾為嘉州太守,是五十四州都土地,三千里外總城隍。

據《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所引的《龍城錄》記載,隋朝時有個趙昱,隱居青城山學道,曾任嘉州太守。當時有老蛟興風作浪,為害一方。趙昱持刀入江,和老蛟大戰,只見江水盡赤,石岸半崩,吼聲如雷。最後趙昱手持蛟首,從水中跳出。百姓就把他奉為神明。後來趙昱棄官隱居,不知所終,但又曾在嘉陵江水漲時幾度“顯神”。唐太宗加封他為神勇大將軍,在灌江口給他立廟。唐玄宗避亂四川時,又加封他為赤城王。

據考證,《龍城錄》是宋人託名柳宗元所作。趙昱入江斬蛟的故事,五代時已有流傳。《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稱,唐太宗之前,當地民眾已為趙昱立廟於灌江口,俗稱“灌口二郎”。宋真宗時,益州發生變亂,張乖崖奉旨入蜀治理,曾到祠廟向二郎神求助,他後來請求皇帝追尊二郎神聖號,叫做“清源妙道真君”。

三,楊二郎說。

在《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之前,北宋初年,“楊二郎”的說法已經在民間流傳了。《太平廣記》所引的《通幽錄》就有“與楊二郎(打)雙陸”的說法了。

那麼,這個“楊二郎”是誰呢?有人認為是南北朝時的氐族英雄楊難當,他是氐王楊盛的第二子,繼承長兄楊玄之位,所以稱為二郎。楊難當的勢力中心在甘肅武都的仇池,佔據過宕昌地區,就是現在鄰近灌口的松潘,他也曾派兵深入川境。四川本就是羌氐族的舊地,所以就為他立廟,成了灌口二郎神的起源(《江村十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氐族先民最早生活在我國的西北部,一直保持有“剠(黥)額為天”的習俗,就是用刀在額頭刻上痕跡,然後在傷口塗上墨,形成永久的痕跡,看上去像一個豎起來的眼睛,即所謂的“天眼”。這恐怕就是二郎神有三隻眼的來歷。《邛崍縣誌》記載:“蜀中古廟多藍面神像……頭上額中有縱目”。

還有二郎神叫楊煜的說法,《河南府志》記載:“河南有二郎神廟在府城南關,祀隋灌州刺史楊煜,煜嘗斬蛟築堤,遏水患,故民為立廟。”

二郎神的原型到底是誰

四,外來神祗說。

《十國春秋》記載,五代時,前蜀王衍“被金甲,冠珠帽,持弓矢而行。百姓望之,謂如灌口襖神”。《說文新附》解釋“祆”字說:“祆,胡神也。”有人考證,這裡的“襖神”就是波斯的拜火教神祗,所以推測二郎神的原型應該是隋唐時從西域傳進中國的波斯神靈,其後才逐漸本土化。

黎國韜認為二郎神原型為祆教風神維施帕卡,元明清以來小說、戲曲中二郎神:三隻眼,手持三尖兩刃槍,牽一哮天犬,可以變化成三頭六臂。這和祆教維施帕卡神(Veshparkar神)的形象正好一致。維施帕卡是祆教大神,姜伯勤先生考定,他三頭六臂,身披甲裝,手執山型叉,臂上畫有尖齒犬頭。

五,石二郎說。

1974年3月,灌口都江堰河底出土了一座圓雕——李冰神石人。石人高2.9米,胸前刻有三行銘文,有“尹龍長陳壹造三神石人”的語句。

這個石人是李冰被當作鎮水之神的最早物證。銘文上說石人有三個,另外兩個又在哪裡呢?1975年1月,距李冰神石人出土處僅37米的同一河底,又出土了一個圓雕石人,高約2.2米,比李冰神石人矮小。其石質、造型風格、侵蝕程度均與李冰神石人一致,可斷定是三神石人之一。至於這個無名神石人的身份,有人認為是李冰的侍從之一。李冰是蜀郡太守,按照古制應帶有侍從。東漢圓雕很講究對稱美,所以侍從必定是兩個,另一個尚待出土。當時這種侍從叫做“郎”,職責是護衛、陪從、助理。

所以有人認為,人們對李冰神石人可以明確稱呼,但對這兩個無名神石人只好用他們的身份——“郎”來稱呼了。因“郎”有兩個,故簡稱“二郎”,又因它們都是石人,所以又叫“石二郎”。這種稱呼隨著李冰治水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二郎的故事也多起來了,就合而為一,成了一尊新造出來的神。這個造神過程大約歷時四百年,在初唐以前完成。唐初詞牌《二郎神》,又名《十二郎》,“十二郎”其實是“石二郎”的轉音,“二郎神”原來是兩個石人。(《二郎神小考》,《文史知識》1982年第1期)。

六,蠶叢說。

道書《灌江備考》說:“二郎為蠶叢之後,故額上有一縱目。”《蜀王本紀》說:“蜀之先王名蠶叢,其目縱。”所以也有人認為,二郎神是古蜀王、神、巫三位一體的化身和影子。證據是,在距都江堰僅數十里的三星堆古蜀國遺址的大型祭祀坑中,出土的三星堆宗教領袖青銅縱目人,臉型五官和二郎神都極為相似。還有,三星堆祭坑出土的古蜀王的兵器玉璋,也和二郎神的兵器極為相似。

除此之外,關於“二郎神”的原型還有好多種說法,比如白族傳說中的“二楞神”、羌族傳說中的“羅和二王”等等,此處不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