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不下去,你就是個庸醫”!家長拍桌讓醫生半小時給孩子退燒—兒科醫生太難了'

"


"


“退不下去,你就是個庸醫”!家長拍桌讓醫生半小時給孩子退燒—兒科醫生太難了

“有一次值夜班,半夜三點,一個父親抱著發燒的孩子來到醫院,拍著桌子吼我,‘限你在半個小時以內把燒退下去,退不下去,你就是個庸醫!’我給他解釋病情,家長完全聽不進去,‘我聽不懂,反正你得在半個小時內給我把燒退下去。’我真的很怕他一下打到我身上了。類似情況,我在臨床上遇到過不止一次。”曾經在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工作的範珍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醫生全部病倒,兒科暫停接診!”近年來,全國多地多家醫院出現由於兒科醫生資源緊缺,兒科不得不停診的情況。兒科醫生人才流失,已經從特殊現象變成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與此同時,國家衛健委、教育部等多部門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和配套措施,從人才培養、待遇提高、政策傾斜等多維度力圖緩解兒科醫生荒。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國兒科醫生數量總體有所提高,兒童衛生服務體系日趨完善。

不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醫生資源缺口仍未完全填補。培養時間長、待遇不高、工作壓力大、醫患關係緊張等多原因造成了我國兒科醫生緊缺的現狀。

兒科醫生缺口大

“兒科醫生難在什麼地方?第一是收入,第二是壓力。”範珍說道,“那段時間我很迷茫,每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感覺自己像個機器,在流水線作業。發燒、拉肚子,兒科多發病的處理方法大同小異。自己學習了這麼多年的專業知識,經歷本科、研究生、規培,拿了各種證,難道一輩子就只能做一臺機器嗎?”

工作了兩年的範珍,成為一名母親。是做一名好媽媽,還是堅持在醫院崗位上?範珍陷入兩難。

公立醫院夜班臨床醫生緊缺,範珍在公立醫院期間每天的工作就是值夜班、查病房、坐門診看病。醫院兒科的工作量非常大,範珍每4天就要值一個大夜班,整個通宵不能睡覺,住院總醫師每週只有一天假期。

適逢一傢俬立診所向範珍拋出了橄欖枝,崗位與所學專業契合,不需要上夜班,可以兼顧工作與家庭,範珍於是決定離開。

範珍只是近年來我國公立醫院兒科醫生流失現狀的一個縮影。工作量大、待遇不高、壓力大、醫患關係緊張,已經成了兒科醫生的代名詞。

範珍介紹,兒科一般被稱為“啞”科,因為真正的患者不會描述病情,家長極度關注和焦慮。“公立醫院兒科診室常見的場景一般都是這樣的:一張桌子,醫生在中間,旁邊都是患兒和家長,裡三層外三層,嚴嚴實實,家長和患兒所有人都在嘰裡呱啦地說話。因為患兒太多,醫生沒有時間過多解釋,因為後面還有好幾十個病號在排隊。”

範珍介紹,與公立醫院相比,私立醫院在就診體驗上更佔優勢。由於範珍所在的醫院採取預約制,平均一個患者有20~30分鐘的就診時間,醫生有充分時間向家長解釋疾病情況,化解家長和患兒的疑慮。

壓力和風險之下,不少兒科醫生選擇離開。“除了從公立醫院轉到私立醫院工作的,還有的兒科醫生轉行做起藥品銷售,賣起了奶粉,甚至轉到了醫院後勤。我就看到多個已經到了副主任醫師級別的醫生卻最終選擇到醫院後勤工作。因為她就覺得已經在臨床上多年,不願再承擔兒科醫生的壓力和風險,只希望安安靜靜地退休。”範珍說道。

2016年5月,原國家衛計委等6部門制定了《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功能明確、佈局合理、規模適當、富有效率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兒科醫務人員隊伍建設,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0.69 名。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已經超過上述目標。據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發佈的數據,截至2018年,我國擁有兒科醫師23萬人,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92人。

根據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主任、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此前介紹,美國每千名兒科執業(助理)醫師1.5人,相比之下,我國兒科醫生數量缺口仍然巨大。

後繼乏人

“一個兒科醫生治療一個病人,往往能夠影響他的一生,這種成就感是沒有任何職業能給予的。”接受記者採訪時,北大第一醫院兒科主任姜玉武說起自己選擇兒科專業的初衷,仍然言語真摯。

姜玉武介紹,在早期,我國醫學生更願意選擇普外科、兒科這類大科目,而很少有人願意到放射科、皮膚科之類的小科學習。不過,現在的情況與過去不同。如今這些收入相對較多、工作輕鬆、很少面臨患者死亡情況的小科成了熱門,兒科、急診科這些專業成了沒有人報名的專業。

1998年7月,教育部頒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兒科醫學等專業被以“專業劃分過細,專業範圍過窄”為由列入調整範圍。為拓寬專業面,從1999年起,全國大多數醫學院校停止招生兒科專業,從此本科層次兒科醫生來源被切斷,醫學生到研究生階段才細分兒科專業。

小張是國內一所知名醫科大學研究生一年級的學生,研究方向為兒童血液病,這是她報考研究生的第二志願,她的第一志願是腫瘤科。

說到願意選擇兒科專業的原因,小張坦言,目前我國兒科醫生缺口較大,兒科專業畢業後就業選擇更多,更有機會進入大醫院工作。“也會考慮到以後工作會比較忙、會遇到委屈、醫患衝突,聽說了身邊老師的經歷,自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即便如此,小張的本科同學還是更多地選擇心內科、骨科、眼科等專業繼續深造,很少有人願意選擇兒科。“大家都知道如今兒科醫生工作壓力大,我們也要為自己的前景考慮,肯定更多人願意選擇社會地位高、收入多的專業。”

與小張類似,她身邊主動選擇兒科的同學,除了出於對專業的熱愛,主要是考慮到兒科醫生缺口大、好就業。但實際情況是,多數的兒科專業學生是在報考研究生時,從其他專業調劑到兒科,兒科專業相對容易被錄取。

不過,姜玉武同時指出,兒科是一個門檻較高的專業,因此我們呼籲國家進一步重視兒科醫生培訓,合理提高醫生待遇水平,給予醫生足夠的社會地位,吸引更多人才選擇兒科專業,一起更好地為兒童健康保駕護航。

隨著《意見》的頒佈,2016年起,全國陸續有數十所高校新增了兒科學專業,包括中國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分佈在全國不同省份,修業年限一般為5年。

倪鑫介紹,自2016年國家發佈《意見》以來,全國已擇優遴選兒科(含兒外科)專業基地586個,近三年累計招收培養兒科專業住院醫師1.3萬人;中西部地區累計有6688名醫師經轉崗培訓合格後增加兒科執業範圍。

基層破局

姜玉武指出,分級診療是醫改成功的關鍵,同樣也是解決我國兒科醫生人才匱乏最快的辦法。而若想分級診療成功,對基層醫生的培訓是關鍵。因為只有基層醫療水平足夠好,患者才願意去就診。

《意見》提出,要完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形成兒童醫療服務網絡。結合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明確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功能定位,兒童醫院和三級綜合醫院重點收治重大專科疾病和疑難複雜疾病患者,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負責兒童疾病預防保健、基本醫療服務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兒童服務能力,加強全科醫生兒科專業技能培訓。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共有兒童醫院228家,每千名兒童床位數2.22張。目前,國家級兒科醫療集團已覆蓋我國92%的兒童醫療服務體系,有超過100家兒童醫院為基層提供遠程醫療服務。

倪鑫介紹,2018年北京兒童醫院的門診量比2017年下降約14%,分級診療初見成效。

倪鑫指出,我國兒科服務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均衡性,尤其是基層仍面臨人員不足的問題。

據姜玉武介紹,目前我國很多基層醫院擁有先進的診療設備,但卻面臨沒有醫生會使用的情況,加之患者少,導致了醫療設備資源的浪費。因此,提高基層醫療水平,除了投入硬件,更要投入軟件,即提高醫生診治水平及服務質量,加強對醫生培訓、考核、評價的投入。很多基層醫生需要的不僅僅是更高級的設備和工作環境,而是更需要學習、接受培訓和職業發展的機會。

不過,由於大醫院的醫生也要面對臨床、教學、科研等多重任務,很難付出更多時間到基層進行培訓。因此,分級培訓成為破局關鍵。例如,作為全國頂尖的專家,主要的任務是制定培訓標準、方案,對省級醫院的醫生進行培訓,培訓“培訓師”,再由這些“培訓師”下到更基層的醫院進行培訓,形成一個全面的分級培訓網絡。

因此,對現有基層醫生的培訓和提高是解決目前兒科以及兒童專科醫療資源短缺的最有效和高效的解決辦法。

來源:中國經營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