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 小米 Helloear ARC 耳機 開箱 評測

耳機 睡眠 數碼評測 Arc 什麼值得買 什麼值得買 2017-08-26

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SMZDM.COM|網友 Qigoss

作為一個重度睡眠困難患者,最受煎熬的莫過於睡前聽什麼和拿什麼聽這兩件事兒了。為了睡個好覺,我基本上嘗試過坊間流傳的所有催眠妙招——郭德綱、GRE、輕音樂、白噪音。凡是別人說有用的我都試過,怎奈雖然聽著東西(主要是郭德綱)入睡確實能讓自己注意力轉移,但是如何在不影響其他人睡眠的情況下播放這些東西又成了另一個歷史性難題……

購買理由

從大學時期開始,身為一個準木耳的我開始瘋狂的尋找一個不影響別人的睡眠時播放方式,迄今為止嘗試過的選項如下:

1、IE800——IE800是我買過的最貴的耳塞產品,無論從做工上還是音色上絕對都是上乘之作(木耳談什麼音色啊!摔!!),而且森海塞爾對於低頻的處理能力在IE800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怎奈入耳式耳塞一般都會突出耳廓一丟丟,睡覺的時候一翻身耳塞咔嘰一下就杵進了耳朵裡,這酸爽……而且iPhone完全推不動IE800,我一個懶癌晚期患者也不可能隨時去更新前端裡的睡眠音頻資源,所以只能用它沒事兒聽個小曲兒罷了。

另外,那麼貴的耳機睡覺的時候扯到了耳機線都是瞬間驚醒的有沒有!太虐心了

2、BEAT SOLO3和BOSE QC35——這兩款頭戴式耳機我真是瘋了心了才會想在睡覺時候戴!雖然這倆貨都是無線的,QC35還帶降噪,但是戴上了這個耳機只能舉頭望明月啊!每次閉上眼都有一種溘然長逝的即時感啊有木有!

作為一個只要在家就必然甲級睡眠(此處可度娘)的我來說被一個耳機拘束住是萬萬不能的,所以這哥倆一個成了我居家好夥伴,一個成了我出門好伴侶。

3、earpods和airpods——沒錯!我也入了airpods的坑,從iphone 3GS開始,蘋果耳機基本上就屬於我的EDC之一,同時也是睡覺的時候最常戴的耳機之一,但是在佩戴方法上只能是隻戴左耳(人家喜歡右側臥嘛),但是缺點也很明顯——earpods在你睡得比較狂野的時候可以讓你充分的感受到臍帶繞頸是什麼感覺。試想你正在睡夢中和某人鼓掌的時候突然脖子上傳來了一陣讓人窒息的纏繞感……親孃嘞,要去洗內褲了啊!至於airpods,雖然無線,但是你可以充分的體驗什麼叫“睡覺五分鐘,尋他兩小時”的快感。

所以這倆貨其實也不是什麼睡覺的最優選擇。

4、YAMAHA TSX-B235——這貨是我海淘的一個桌面音響,單身的時候靠他哄我睡覺,現在結婚了,媳婦兒要求絕對安靜,所以這貨只能放在床頭當鬧鐘用

綜上所述,一款能在睡覺時候佩戴舒適的耳塞就成了我唯一的選擇。而就在這個時候,某米家的一款定製耳機眾籌推送就出現在了我的視野裡。“佩戴舒適”是這款耳機的最大賣點,所以本著試(mei)一(duo)試(gui)的原則,我決定試一試。

定製方法

定製方法很簡單,準備一塊錢硬幣和一部手機即可。具體看圖(懶得碼字兒)

MI 小米 Helloear ARC 耳機 開箱 評測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自拍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機智的我為了不麻(gao)煩(su)還在懷孕的媳婦兒,靠一面鏡子就自我救贖了。另外,這種定製其實區別於傳統意義上的定製耳塞,屬於偽定製,至於什麼是偽定製,我們一會兒再講。

外觀展示

訂單預計8月23日發貨,但是在8月21日凌晨10:00左右,我的門就被快遞小哥敲響了。

MI 小米 Helloear ARC 耳機 開箱 評測

拿到手之後就是這麼個盒子,一貫的某米家包裝風格……但是包裝這種東西嘛,胡凱爾斯?

MI 小米 Helloear ARC 耳機 開箱 評測

打開包裝,空氣包嚴嚴實實的。

MI 小米 Helloear ARC 耳機 開箱 評測

MI 小米 Helloear ARC 耳機 開箱 評測

MI 小米 Helloear ARC 耳機 開箱 評測

劃重點——注意背面這個S5,注意背面這個S5,注意背面這個S5。

在這裡科普下為什麼說ARC這款耳塞屬於偽定製。一般我們傳統意義上講的定製都是對定製對象的耳廓及外耳道的部分區域進行類似於鑄模的操作以獲得耳廓的模型,再通過這個模型製作耳塞本體,來達到專人專塞的效果。

但是對於一款售價只有299的耳塞來說這種定製方式顯然不夠來你家定製的路費錢,所以helloear就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利用大數據的有事建立一個耳型庫,通過對圖片的比對來選擇一個最接近你耳型的耳型。這種方法好處在於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和成本,缺點就是無法做到像傳統意義上那樣真正的做到量耳定製,而是靠耳型庫的容量決定了成敗與否。

所以對於我來說,經過圖片對比,最接近我的耳型的是S5型,嗯,就醬。

MI 小米 Helloear ARC 耳機 開箱 評測

破膜之後,第一眼看上去比IE800的包裝高級很多是怎麼回事兒?當然是我拍的好啦!!

實際做工上只能算中規中矩,用料紮實。

MI 小米 Helloear ARC 耳機 開箱 評測

耳機本體——看上去就很舒服的說

MI 小米 Helloear ARC 耳機 開箱 評測

換個角度

MI 小米 Helloear ARC 耳機 開箱 評測

著重說一下這個L、R的標誌,做工反正中等偏上,但是這麼大的L、R標誌真的有必要出現在左右耳區別這麼明顯的耳機上麼喂!

MI 小米 Helloear ARC 耳機 開箱 評測

在官方宣傳上說這兩個灰灰的傢伙叫空氣囊,和後面那個小逗號共同組成了“定製”的關鍵。

MI 小米 Helloear ARC 耳機 開箱 評測

拿出來之後發現海綿墊兒背面有提示,沒卵用

MI 小米 Helloear ARC 耳機 開箱 評測

揭開之後

MI 小米 Helloear ARC 耳機 開箱 評測

兩張巨low的貼紙和一張像廢紙的說明書……一個耳塞要毛線說明書

MI 小米 Helloear ARC 耳機 開箱 評測

下面是一個隔層,裝了一根USB-c轉3.5的轉接線,估計是為了小米下一代取消了3.5的手機用的吧……

MI 小米 Helloear ARC 耳機 開箱 評測

最後,是一個聊勝於無的耳塞包。

不知道為什麼,全家福照片傳不上來,上不來就算了,反正我懶。

使用感受

簡單說一下使用感受,從早晨開包以來,我就一直戴著這個耳機到處晃,為了測驗最終目的我還特地回去睡了個午覺,是不是夠嚴謹!

以下觀點均為本人客觀評述:

一、質感

無論從包裝還是使用上來說,這款耳機的質感對得起299的價位,耳塞與耳朵接觸的部分很好打理,不會像海綿賽那樣粘上一堆讓人膩煩的小白點兒。唯一的缺點就是線控部分鍵程過於模糊,無法清晰的從手感上判斷是否操作成功,不過也無傷大雅,因為操作成功與否可以聽出來的嘛。

除了耳塞本體和線控之外,耳塞的線材也是一個重點。毫不客氣的說,這副塞的線材用的有些硬了。雖然使用強度較大的線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使用壽命和體現產品的優質感,但是這麼硬的線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極大的“繩噪”,日常表現為在耳機線懸空擺盪的時候會發出“嗚嗚”的聲音,過於影響使用。

二、舒適

從舒適性來講這款耳機在床上的表現很是風騷……呸呸!驚豔,我戴著它睡了一整個午覺,他沒有對我的睡眠造成任何影響,無論是翻身還是側躺,都彷彿感覺不到耳塞的存在。而且這款耳塞戴了兩個小時之後完全沒有出現入耳式的那種耳道出汗的粘膩感!

三、聽感

對於一款主打舒適的耳塞來說,本不應該就聽感作過多要求,不過既然它號稱自己是聲揚專業級動鐵耳機,我們就來簡單的戳穿一下廠商的小心思。

動鐵的優勢是什麼?響應迅速,體積小,單位單元阻抗低。那麼問題來了,動鐵耳機到底好在哪?當然是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安裝較多的動鐵單元來完成聲場的還原啦!說白了,就是高頻中頻低頻分別用不同的單元進行推動,分工合作,當然牛逼。我們一般能夠承受的音樂動鐵塞大多是4單元3分頻的,也就是說會有四個動鐵單元合作。對於我來說我個人十分不喜歡動鐵耳機的聲場效果,因為太清晰了,所以推出來的聲音冷、脆、沒有煙火氣,這也就是為什麼歌手的耳機一般都是定製的動鐵耳塞了,因為人家專業歌手聽伴奏要的就是足夠清晰,所以才會去定製14、16單元的動鐵耳機嘛。

扯遠了,說回ARC,宣推專業級聲揚動鐵,其實只要不是小白都知道,主流的動鐵單元不是聲揚就是婁氏,決定一個動鐵耳機音質的絕不是單元本身,而更多的應該是單元數量。單動鐵單元,在某些表現上還不如動圈佔優勢,不然的話IE800這種準高端塞為什麼還在堅持用動圈而不轉投動鐵呢??

所以拋開“單單元動鐵”這個扯淡的概念,讓我們迴歸聽感本身。這款塞子低頻有下潛,沒深度,中、高頻不夠亮,人聲部分稍悶,不適合聽那種嗓音清澈的小清新,屬於典型的流行塞(不排除新機沒開聲。別提煲機,一個單動鐵有啥好煲的),不過考慮到299這個價位的話還是有些性價比的,就是“繩噪”大大拉低了非睡眠時使用的聽感。

總結

總結一下,helloear ARC這款耳塞還是對得起299這個價位的,而且這款耳塞主要針對長期佩戴耳塞,對舒適性有很高要求而對聲音要求不是特別高的用戶,尤其是像我這種需要在睡眠時佩戴耳塞的用戶。

所以我建議可以將這副塞子作為你的第一款“睡眠塞”使用。話說“睡眠塞”這種定位好像還從沒有廠商推廣過呢

這是我混跡張大媽多年的第一篇原創開(pian)箱(mi)帖,希望各位大大能夠喜歡。

謝謝各位!!!


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點擊下方“瞭解更多”,你會收穫更多相關優質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