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耳機時間久了會聾?主要看你怎麼用了

耳機 兩棲動物 音樂 養生 健康 春雨醫生 2019-01-31
戴耳機時間久了會聾?主要看你怎麼用了

最近幾天,某個小夥伴總是緊張兮兮地召喚春春,問一些讓春春哭笑不得的問題:

“我的耳朵里老有奇怪的聲音,是不是因為戴耳機的關係?”

“戴耳機聽歌會不會導致頭痛啊?”

今天,這個問題甚至發展成了“春春,戴耳機會不會變聾子啊?”

什麼?這都9102年了,還會有人把鍋甩給耳機的嗎?

我們先來看一些報告

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就發表了相關報告:稱全球約有11億青少年和青年正在因為不安全使用耳機,以及在嘈雜娛樂場所接觸有害聲音而面臨聽力損失的風險。

2016年,央視《每週質量報告》在對某高校3826名在校大學生調查發現,耳機使用率高達99.8%,已經出現噪聲性聽力損傷的人數超過1000人,佔比接近30%。

這些報告研究對象是戴耳機的人,所以很可能讓大家以為耳機是罪魁禍首。

戴耳機時間久了會聾?主要看你怎麼用了

但事實上,這是對耳機的誤解。

耳機不能說沒有“罪”,但也不能所有鍋都耳機背

聽力損失和耳聾的原因可以是先天或後天,一些發達國家的研究表明,約有1/3的聽力損失可以歸因於噪音暴露,而耳機只是噪音的來源之一。

要想知道噪音是如何損害聽力的,那就要先了解我們是如何聽到聲音的。

人耳分為外耳、中耳及內耳。聲波進入外耳穿過耳道後通往鼓膜,鼓膜因聲波而振動,並將振動傳導至中耳聽小骨,隨後傳至內耳耳蝸。

而耳蝸上排列著密密麻麻的毛細胞(hair cell),當鼓膜發生震動時,耳蝸上的毛細胞會隨耳蝸內的液體搖擺,將振動轉換為電信號隨聽覺神經傳至大腦。這就是整個“聽到”的過程。

戴耳機時間久了會聾?主要看你怎麼用了

Inner Ear Hair Cells | pixshark.com

此過程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聽力損失,而大多數噪音導致的聽力損失都是因為毛細胞的損傷和死亡導致。

聽力損傷後,是不是可以恢復?

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不好意思,春春還是想說“真的不可逆”。

普通人出生時內耳大約有1.6萬個毛細胞,與鳥類和兩棲動物毛細胞不同,人類的毛細胞一旦死亡,便不會再長出。毛細胞的減少會導致聽力下降,反覆暴露於噪聲使得毛細胞大量死亡最終會導致不可逆的聽力損失。

這種損害是慢性的,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會顯現,但的確無法治癒。

這是不是就說不能用耳機了呢?當然不是,也不能因噎廢食。

有沒有戴耳機不聾的方法?有!

1.學會控制音量的大小

噪音的強度以分貝(dBA)來表示,研究結果表明,如果一個人長期受到80dBA以上噪音的影響,聽力會顯著下降。當聲音強度低於80分貝時,不管多久也不會造成損傷。

而耳機,最大音量的聲音強度可超過110分貝,即2分鐘內就能造成聽力損失。

安靜環境中,耳機音量達到60分貝就足夠聽清。但在室外很多人為了聽清音樂,會不自覺加大音量,耳機輸出的音量越大,對聽力的損傷也會變大。

下圖是日常生活中不同環境的聲音強度,以及對聽力的影響,可以豎起耳朵參考一下。

戴耳機時間久了會聾?主要看你怎麼用了

2.還有使用耳機的時間長短

所以,到這兒春春可以回答這位可愛的小夥伴問題了:

與其糾結戴耳機會不會造成聽力損失,我們更應該關注“用耳規範”:

  • 儘量少去環境嘈雜的場所,減少暴露於噪聲的機會。
  • 視耳機為生命的人,可以選擇質量過關的降噪耳機。使用耳機時,建議音量不要超過設備最大輸出的60%,且每次聽時間不超過60分鐘。
  • 感到聽力下降或聽不清楚別人說話時及時到醫院檢查就診。
  • 耳中有異物聲時,大概率是脫落的耵聹,最好及時到醫院清理。

說了這麼多,有人表示“那我為了保護聽力,在室外外放音樂可以吧?”

春春微笑臉:這屬於噪音汙染,小 心 被 人 打 ~

所以,各位小可愛在戴耳機聽音樂時,一定要注意音量降低,過馬路也要更加註意安全喲~

編輯:阿紙

圖片:圖蟲創意,春雨自制

參考資料:

[1] Deafness and hearing loss- WHO.int

[2]餘善法,鄭玉新.探索噪聲性聽力損失精準預防之路[J].中華預防醫學雜誌,2017,51(1):5-7.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7.01.002.

[3] 宋軍芬,譙鳳英.噪音性聽力損傷分析及防範措施探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6,(2):100-102. 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6.02.064.

[4]Jiang, W., Zhao, F., Guderley, N., & Manchaiah, V. (2016). Daily music exposure dose and hearing problems using personal listening devices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55(4), 197-205.

[5] Twardella, D., Raab, U., Perezalvarez, C., Steffens, T., Bolte, G., & Fromme, H. (2017). Usage of personal music players in adolescent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Ohrkan cohort study d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56(1), 38-45.

[6]Hearing loss-cdc.gov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