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這個建於1903年的鐵路機車庫,曾經是中東鐵路上最繁忙的地方,也曾是整個中東鐵路線上最具魅力 景觀,登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機車庫於2014年被改建成中東鐵路博物館,人們利用閒置的機車庫,收集了火車機車、機車配件、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用品300多件,裡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圖片,而且還有解說員現場講解蒸汽機運行原理、實際操作等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物理課上的蒸汽機運行原理和槓桿原理在這裡有了立體的認識。

橫道河子機車庫修繕設計工程獲得過“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遺產保護類金獎,為決策者喝彩。

鐵路里面還有故事,誰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王洛賓老先生15歲時曾在這裡當過信號員,就是鐵道上擺小旗的角色。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這個建於1903年的鐵路機車庫,曾經是中東鐵路上最繁忙的地方,也曾是整個中東鐵路線上最具魅力 景觀,登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機車庫於2014年被改建成中東鐵路博物館,人們利用閒置的機車庫,收集了火車機車、機車配件、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用品300多件,裡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圖片,而且還有解說員現場講解蒸汽機運行原理、實際操作等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物理課上的蒸汽機運行原理和槓桿原理在這裡有了立體的認識。

橫道河子機車庫修繕設計工程獲得過“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遺產保護類金獎,為決策者喝彩。

鐵路里面還有故事,誰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王洛賓老先生15歲時曾在這裡當過信號員,就是鐵道上擺小旗的角色。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四)

那是1928年的事情,剛剛喪父的王洛賓來到了哈爾濱姐姐家報信,在南滿做翻譯的姐夫看他在家閒著,就給他介紹到橫道河子上班,往返於哈爾濱和橫道河子的他很快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賽克、金劍嘯、沙蒙、蕭軍等朋友。

在這裡,他受到了音樂教育的啟蒙,他幾乎一場不落地看橫道河子俄僑交響樂團的演出,他也跟賽克學彈七絃琴(吉他),學作曲,和俄僑音樂家學習聲樂基礎,他為賽克的詩集譜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插曲,同時創作多首抗戰愛國歌曲。

在哈爾濱和橫道河子孜孜不倦學習和創作,奠定了他中西融合,親切流暢的音樂風格。

他手中那面信號旗,變成了指揮棒,流淌出了優美的旋律。

小小的橫道河子,孕育出來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機車庫後面的廣場修建了一座“王洛賓紀念館”。

廣場上佇立著一把大大的胡琴雕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這個建於1903年的鐵路機車庫,曾經是中東鐵路上最繁忙的地方,也曾是整個中東鐵路線上最具魅力 景觀,登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機車庫於2014年被改建成中東鐵路博物館,人們利用閒置的機車庫,收集了火車機車、機車配件、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用品300多件,裡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圖片,而且還有解說員現場講解蒸汽機運行原理、實際操作等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物理課上的蒸汽機運行原理和槓桿原理在這裡有了立體的認識。

橫道河子機車庫修繕設計工程獲得過“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遺產保護類金獎,為決策者喝彩。

鐵路里面還有故事,誰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王洛賓老先生15歲時曾在這裡當過信號員,就是鐵道上擺小旗的角色。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四)

那是1928年的事情,剛剛喪父的王洛賓來到了哈爾濱姐姐家報信,在南滿做翻譯的姐夫看他在家閒著,就給他介紹到橫道河子上班,往返於哈爾濱和橫道河子的他很快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賽克、金劍嘯、沙蒙、蕭軍等朋友。

在這裡,他受到了音樂教育的啟蒙,他幾乎一場不落地看橫道河子俄僑交響樂團的演出,他也跟賽克學彈七絃琴(吉他),學作曲,和俄僑音樂家學習聲樂基礎,他為賽克的詩集譜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插曲,同時創作多首抗戰愛國歌曲。

在哈爾濱和橫道河子孜孜不倦學習和創作,奠定了他中西融合,親切流暢的音樂風格。

他手中那面信號旗,變成了指揮棒,流淌出了優美的旋律。

小小的橫道河子,孕育出來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機車庫後面的廣場修建了一座“王洛賓紀念館”。

廣場上佇立著一把大大的胡琴雕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和老人還是有緣的。

拜訪這個紀念館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哪知道一早過去就吃了閉門羹,一把鐵鎖止住了我的腳步,廣場上的清掃員告訴我,這裡經常不開門,得去找領導批准,而領導經常不在,也沒有他的電話。這真讓人沮喪。我在紀念館的臺階上坐了許久方不情願地往回走。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這個建於1903年的鐵路機車庫,曾經是中東鐵路上最繁忙的地方,也曾是整個中東鐵路線上最具魅力 景觀,登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機車庫於2014年被改建成中東鐵路博物館,人們利用閒置的機車庫,收集了火車機車、機車配件、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用品300多件,裡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圖片,而且還有解說員現場講解蒸汽機運行原理、實際操作等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物理課上的蒸汽機運行原理和槓桿原理在這裡有了立體的認識。

橫道河子機車庫修繕設計工程獲得過“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遺產保護類金獎,為決策者喝彩。

鐵路里面還有故事,誰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王洛賓老先生15歲時曾在這裡當過信號員,就是鐵道上擺小旗的角色。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四)

那是1928年的事情,剛剛喪父的王洛賓來到了哈爾濱姐姐家報信,在南滿做翻譯的姐夫看他在家閒著,就給他介紹到橫道河子上班,往返於哈爾濱和橫道河子的他很快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賽克、金劍嘯、沙蒙、蕭軍等朋友。

在這裡,他受到了音樂教育的啟蒙,他幾乎一場不落地看橫道河子俄僑交響樂團的演出,他也跟賽克學彈七絃琴(吉他),學作曲,和俄僑音樂家學習聲樂基礎,他為賽克的詩集譜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插曲,同時創作多首抗戰愛國歌曲。

在哈爾濱和橫道河子孜孜不倦學習和創作,奠定了他中西融合,親切流暢的音樂風格。

他手中那面信號旗,變成了指揮棒,流淌出了優美的旋律。

小小的橫道河子,孕育出來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機車庫後面的廣場修建了一座“王洛賓紀念館”。

廣場上佇立著一把大大的胡琴雕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和老人還是有緣的。

拜訪這個紀念館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哪知道一早過去就吃了閉門羹,一把鐵鎖止住了我的腳步,廣場上的清掃員告訴我,這裡經常不開門,得去找領導批准,而領導經常不在,也沒有他的電話。這真讓人沮喪。我在紀念館的臺階上坐了許久方不情願地往回走。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那條長長的木畫廊通向停車的地方, 走到一半我不甘心,又回返。

是不是我的虔誠打動了上天,當我走進遊客服務中心時,剛才還空無一人的地方坐著一位工作人員,他竟然就是紀念館的管理員老辛,老辛也許感到了我迫切的心情,一邊懶洋洋地起身拿著鑰匙,一邊和我發著牢騷,原來機車庫和紀念館的衛生和管理只有他一人,他每天要打掃兩個地方的衛生,他剛才在機車庫清掃,為了怕紀念館的文物遺失,他只能鎖上。

老辛嘟嘟囔囔地邊走邊說,我一邊應付一邊在心裡樂開了花,恨不得從揹包裡變出兩盒煙犒勞他一下。要知道我從哈爾濱出發,300多公里、4個多小時的車程啊,看不到“王洛賓紀念館”,心情得多麼地難過。

走進大門我的眼裡就只有王洛賓,那個留著山羊鬍子的老頭了。老辛不催我,只是站在旁邊默默地跟著,我知道,這是為我特意打開的,他在等著我。紀念館介紹的內容圖文並茂,我仔細看著,覺得有些地方似乎和歷史欠妥,一一拍了下來。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這個建於1903年的鐵路機車庫,曾經是中東鐵路上最繁忙的地方,也曾是整個中東鐵路線上最具魅力 景觀,登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機車庫於2014年被改建成中東鐵路博物館,人們利用閒置的機車庫,收集了火車機車、機車配件、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用品300多件,裡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圖片,而且還有解說員現場講解蒸汽機運行原理、實際操作等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物理課上的蒸汽機運行原理和槓桿原理在這裡有了立體的認識。

橫道河子機車庫修繕設計工程獲得過“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遺產保護類金獎,為決策者喝彩。

鐵路里面還有故事,誰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王洛賓老先生15歲時曾在這裡當過信號員,就是鐵道上擺小旗的角色。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四)

那是1928年的事情,剛剛喪父的王洛賓來到了哈爾濱姐姐家報信,在南滿做翻譯的姐夫看他在家閒著,就給他介紹到橫道河子上班,往返於哈爾濱和橫道河子的他很快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賽克、金劍嘯、沙蒙、蕭軍等朋友。

在這裡,他受到了音樂教育的啟蒙,他幾乎一場不落地看橫道河子俄僑交響樂團的演出,他也跟賽克學彈七絃琴(吉他),學作曲,和俄僑音樂家學習聲樂基礎,他為賽克的詩集譜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插曲,同時創作多首抗戰愛國歌曲。

在哈爾濱和橫道河子孜孜不倦學習和創作,奠定了他中西融合,親切流暢的音樂風格。

他手中那面信號旗,變成了指揮棒,流淌出了優美的旋律。

小小的橫道河子,孕育出來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機車庫後面的廣場修建了一座“王洛賓紀念館”。

廣場上佇立著一把大大的胡琴雕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和老人還是有緣的。

拜訪這個紀念館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哪知道一早過去就吃了閉門羹,一把鐵鎖止住了我的腳步,廣場上的清掃員告訴我,這裡經常不開門,得去找領導批准,而領導經常不在,也沒有他的電話。這真讓人沮喪。我在紀念館的臺階上坐了許久方不情願地往回走。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那條長長的木畫廊通向停車的地方, 走到一半我不甘心,又回返。

是不是我的虔誠打動了上天,當我走進遊客服務中心時,剛才還空無一人的地方坐著一位工作人員,他竟然就是紀念館的管理員老辛,老辛也許感到了我迫切的心情,一邊懶洋洋地起身拿著鑰匙,一邊和我發著牢騷,原來機車庫和紀念館的衛生和管理只有他一人,他每天要打掃兩個地方的衛生,他剛才在機車庫清掃,為了怕紀念館的文物遺失,他只能鎖上。

老辛嘟嘟囔囔地邊走邊說,我一邊應付一邊在心裡樂開了花,恨不得從揹包裡變出兩盒煙犒勞他一下。要知道我從哈爾濱出發,300多公里、4個多小時的車程啊,看不到“王洛賓紀念館”,心情得多麼地難過。

走進大門我的眼裡就只有王洛賓,那個留著山羊鬍子的老頭了。老辛不催我,只是站在旁邊默默地跟著,我知道,這是為我特意打開的,他在等著我。紀念館介紹的內容圖文並茂,我仔細看著,覺得有些地方似乎和歷史欠妥,一一拍了下來。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老辛肯定被我的虔誠感動,竟然送了我一本王洛賓兒子王海成寫的《我的父親王洛賓》,老辛的舉動讓我喜不自禁,拿到書趕快放到書包裡,顧不上問書的出處,生怕老辛後悔,馬上親切地和老辛告別,把鎖著大門的老辛丟在了身後。

回家後,我利用兩天時間通讀了這本書,對老人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後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這個建於1903年的鐵路機車庫,曾經是中東鐵路上最繁忙的地方,也曾是整個中東鐵路線上最具魅力 景觀,登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機車庫於2014年被改建成中東鐵路博物館,人們利用閒置的機車庫,收集了火車機車、機車配件、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用品300多件,裡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圖片,而且還有解說員現場講解蒸汽機運行原理、實際操作等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物理課上的蒸汽機運行原理和槓桿原理在這裡有了立體的認識。

橫道河子機車庫修繕設計工程獲得過“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遺產保護類金獎,為決策者喝彩。

鐵路里面還有故事,誰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王洛賓老先生15歲時曾在這裡當過信號員,就是鐵道上擺小旗的角色。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四)

那是1928年的事情,剛剛喪父的王洛賓來到了哈爾濱姐姐家報信,在南滿做翻譯的姐夫看他在家閒著,就給他介紹到橫道河子上班,往返於哈爾濱和橫道河子的他很快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賽克、金劍嘯、沙蒙、蕭軍等朋友。

在這裡,他受到了音樂教育的啟蒙,他幾乎一場不落地看橫道河子俄僑交響樂團的演出,他也跟賽克學彈七絃琴(吉他),學作曲,和俄僑音樂家學習聲樂基礎,他為賽克的詩集譜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插曲,同時創作多首抗戰愛國歌曲。

在哈爾濱和橫道河子孜孜不倦學習和創作,奠定了他中西融合,親切流暢的音樂風格。

他手中那面信號旗,變成了指揮棒,流淌出了優美的旋律。

小小的橫道河子,孕育出來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機車庫後面的廣場修建了一座“王洛賓紀念館”。

廣場上佇立著一把大大的胡琴雕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和老人還是有緣的。

拜訪這個紀念館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哪知道一早過去就吃了閉門羹,一把鐵鎖止住了我的腳步,廣場上的清掃員告訴我,這裡經常不開門,得去找領導批准,而領導經常不在,也沒有他的電話。這真讓人沮喪。我在紀念館的臺階上坐了許久方不情願地往回走。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那條長長的木畫廊通向停車的地方, 走到一半我不甘心,又回返。

是不是我的虔誠打動了上天,當我走進遊客服務中心時,剛才還空無一人的地方坐著一位工作人員,他竟然就是紀念館的管理員老辛,老辛也許感到了我迫切的心情,一邊懶洋洋地起身拿著鑰匙,一邊和我發著牢騷,原來機車庫和紀念館的衛生和管理只有他一人,他每天要打掃兩個地方的衛生,他剛才在機車庫清掃,為了怕紀念館的文物遺失,他只能鎖上。

老辛嘟嘟囔囔地邊走邊說,我一邊應付一邊在心裡樂開了花,恨不得從揹包裡變出兩盒煙犒勞他一下。要知道我從哈爾濱出發,300多公里、4個多小時的車程啊,看不到“王洛賓紀念館”,心情得多麼地難過。

走進大門我的眼裡就只有王洛賓,那個留著山羊鬍子的老頭了。老辛不催我,只是站在旁邊默默地跟著,我知道,這是為我特意打開的,他在等著我。紀念館介紹的內容圖文並茂,我仔細看著,覺得有些地方似乎和歷史欠妥,一一拍了下來。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老辛肯定被我的虔誠感動,竟然送了我一本王洛賓兒子王海成寫的《我的父親王洛賓》,老辛的舉動讓我喜不自禁,拿到書趕快放到書包裡,顧不上問書的出處,生怕老辛後悔,馬上親切地和老辛告別,把鎖著大門的老辛丟在了身後。

回家後,我利用兩天時間通讀了這本書,對老人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後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這個建於1903年的鐵路機車庫,曾經是中東鐵路上最繁忙的地方,也曾是整個中東鐵路線上最具魅力 景觀,登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機車庫於2014年被改建成中東鐵路博物館,人們利用閒置的機車庫,收集了火車機車、機車配件、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用品300多件,裡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圖片,而且還有解說員現場講解蒸汽機運行原理、實際操作等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物理課上的蒸汽機運行原理和槓桿原理在這裡有了立體的認識。

橫道河子機車庫修繕設計工程獲得過“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遺產保護類金獎,為決策者喝彩。

鐵路里面還有故事,誰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王洛賓老先生15歲時曾在這裡當過信號員,就是鐵道上擺小旗的角色。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四)

那是1928年的事情,剛剛喪父的王洛賓來到了哈爾濱姐姐家報信,在南滿做翻譯的姐夫看他在家閒著,就給他介紹到橫道河子上班,往返於哈爾濱和橫道河子的他很快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賽克、金劍嘯、沙蒙、蕭軍等朋友。

在這裡,他受到了音樂教育的啟蒙,他幾乎一場不落地看橫道河子俄僑交響樂團的演出,他也跟賽克學彈七絃琴(吉他),學作曲,和俄僑音樂家學習聲樂基礎,他為賽克的詩集譜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插曲,同時創作多首抗戰愛國歌曲。

在哈爾濱和橫道河子孜孜不倦學習和創作,奠定了他中西融合,親切流暢的音樂風格。

他手中那面信號旗,變成了指揮棒,流淌出了優美的旋律。

小小的橫道河子,孕育出來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機車庫後面的廣場修建了一座“王洛賓紀念館”。

廣場上佇立著一把大大的胡琴雕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和老人還是有緣的。

拜訪這個紀念館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哪知道一早過去就吃了閉門羹,一把鐵鎖止住了我的腳步,廣場上的清掃員告訴我,這裡經常不開門,得去找領導批准,而領導經常不在,也沒有他的電話。這真讓人沮喪。我在紀念館的臺階上坐了許久方不情願地往回走。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那條長長的木畫廊通向停車的地方, 走到一半我不甘心,又回返。

是不是我的虔誠打動了上天,當我走進遊客服務中心時,剛才還空無一人的地方坐著一位工作人員,他竟然就是紀念館的管理員老辛,老辛也許感到了我迫切的心情,一邊懶洋洋地起身拿著鑰匙,一邊和我發著牢騷,原來機車庫和紀念館的衛生和管理只有他一人,他每天要打掃兩個地方的衛生,他剛才在機車庫清掃,為了怕紀念館的文物遺失,他只能鎖上。

老辛嘟嘟囔囔地邊走邊說,我一邊應付一邊在心裡樂開了花,恨不得從揹包裡變出兩盒煙犒勞他一下。要知道我從哈爾濱出發,300多公里、4個多小時的車程啊,看不到“王洛賓紀念館”,心情得多麼地難過。

走進大門我的眼裡就只有王洛賓,那個留著山羊鬍子的老頭了。老辛不催我,只是站在旁邊默默地跟著,我知道,這是為我特意打開的,他在等著我。紀念館介紹的內容圖文並茂,我仔細看著,覺得有些地方似乎和歷史欠妥,一一拍了下來。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老辛肯定被我的虔誠感動,竟然送了我一本王洛賓兒子王海成寫的《我的父親王洛賓》,老辛的舉動讓我喜不自禁,拿到書趕快放到書包裡,顧不上問書的出處,生怕老辛後悔,馬上親切地和老辛告別,把鎖著大門的老辛丟在了身後。

回家後,我利用兩天時間通讀了這本書,對老人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後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這個建於1903年的鐵路機車庫,曾經是中東鐵路上最繁忙的地方,也曾是整個中東鐵路線上最具魅力 景觀,登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機車庫於2014年被改建成中東鐵路博物館,人們利用閒置的機車庫,收集了火車機車、機車配件、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用品300多件,裡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圖片,而且還有解說員現場講解蒸汽機運行原理、實際操作等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物理課上的蒸汽機運行原理和槓桿原理在這裡有了立體的認識。

橫道河子機車庫修繕設計工程獲得過“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遺產保護類金獎,為決策者喝彩。

鐵路里面還有故事,誰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王洛賓老先生15歲時曾在這裡當過信號員,就是鐵道上擺小旗的角色。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四)

那是1928年的事情,剛剛喪父的王洛賓來到了哈爾濱姐姐家報信,在南滿做翻譯的姐夫看他在家閒著,就給他介紹到橫道河子上班,往返於哈爾濱和橫道河子的他很快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賽克、金劍嘯、沙蒙、蕭軍等朋友。

在這裡,他受到了音樂教育的啟蒙,他幾乎一場不落地看橫道河子俄僑交響樂團的演出,他也跟賽克學彈七絃琴(吉他),學作曲,和俄僑音樂家學習聲樂基礎,他為賽克的詩集譜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插曲,同時創作多首抗戰愛國歌曲。

在哈爾濱和橫道河子孜孜不倦學習和創作,奠定了他中西融合,親切流暢的音樂風格。

他手中那面信號旗,變成了指揮棒,流淌出了優美的旋律。

小小的橫道河子,孕育出來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機車庫後面的廣場修建了一座“王洛賓紀念館”。

廣場上佇立著一把大大的胡琴雕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和老人還是有緣的。

拜訪這個紀念館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哪知道一早過去就吃了閉門羹,一把鐵鎖止住了我的腳步,廣場上的清掃員告訴我,這裡經常不開門,得去找領導批准,而領導經常不在,也沒有他的電話。這真讓人沮喪。我在紀念館的臺階上坐了許久方不情願地往回走。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那條長長的木畫廊通向停車的地方, 走到一半我不甘心,又回返。

是不是我的虔誠打動了上天,當我走進遊客服務中心時,剛才還空無一人的地方坐著一位工作人員,他竟然就是紀念館的管理員老辛,老辛也許感到了我迫切的心情,一邊懶洋洋地起身拿著鑰匙,一邊和我發著牢騷,原來機車庫和紀念館的衛生和管理只有他一人,他每天要打掃兩個地方的衛生,他剛才在機車庫清掃,為了怕紀念館的文物遺失,他只能鎖上。

老辛嘟嘟囔囔地邊走邊說,我一邊應付一邊在心裡樂開了花,恨不得從揹包裡變出兩盒煙犒勞他一下。要知道我從哈爾濱出發,300多公里、4個多小時的車程啊,看不到“王洛賓紀念館”,心情得多麼地難過。

走進大門我的眼裡就只有王洛賓,那個留著山羊鬍子的老頭了。老辛不催我,只是站在旁邊默默地跟著,我知道,這是為我特意打開的,他在等著我。紀念館介紹的內容圖文並茂,我仔細看著,覺得有些地方似乎和歷史欠妥,一一拍了下來。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老辛肯定被我的虔誠感動,竟然送了我一本王洛賓兒子王海成寫的《我的父親王洛賓》,老辛的舉動讓我喜不自禁,拿到書趕快放到書包裡,顧不上問書的出處,生怕老辛後悔,馬上親切地和老辛告別,把鎖著大門的老辛丟在了身後。

回家後,我利用兩天時間通讀了這本書,對老人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後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五)

油畫村是小鎮近年修繕的一個地方,儘管是近年修的,我絕對認為當初來的那些俄羅斯人裡,肯定有美術家,一個喜歡音樂、美食,研究建築的民族,不可能在生活中沒有藝術的,而俄羅斯的油畫又是多麼地出名,要知道哈爾濱第一所藝術學校就是俄羅斯人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幫著我們創辦的。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這個建於1903年的鐵路機車庫,曾經是中東鐵路上最繁忙的地方,也曾是整個中東鐵路線上最具魅力 景觀,登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機車庫於2014年被改建成中東鐵路博物館,人們利用閒置的機車庫,收集了火車機車、機車配件、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用品300多件,裡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圖片,而且還有解說員現場講解蒸汽機運行原理、實際操作等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物理課上的蒸汽機運行原理和槓桿原理在這裡有了立體的認識。

橫道河子機車庫修繕設計工程獲得過“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遺產保護類金獎,為決策者喝彩。

鐵路里面還有故事,誰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王洛賓老先生15歲時曾在這裡當過信號員,就是鐵道上擺小旗的角色。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四)

那是1928年的事情,剛剛喪父的王洛賓來到了哈爾濱姐姐家報信,在南滿做翻譯的姐夫看他在家閒著,就給他介紹到橫道河子上班,往返於哈爾濱和橫道河子的他很快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賽克、金劍嘯、沙蒙、蕭軍等朋友。

在這裡,他受到了音樂教育的啟蒙,他幾乎一場不落地看橫道河子俄僑交響樂團的演出,他也跟賽克學彈七絃琴(吉他),學作曲,和俄僑音樂家學習聲樂基礎,他為賽克的詩集譜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插曲,同時創作多首抗戰愛國歌曲。

在哈爾濱和橫道河子孜孜不倦學習和創作,奠定了他中西融合,親切流暢的音樂風格。

他手中那面信號旗,變成了指揮棒,流淌出了優美的旋律。

小小的橫道河子,孕育出來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機車庫後面的廣場修建了一座“王洛賓紀念館”。

廣場上佇立著一把大大的胡琴雕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和老人還是有緣的。

拜訪這個紀念館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哪知道一早過去就吃了閉門羹,一把鐵鎖止住了我的腳步,廣場上的清掃員告訴我,這裡經常不開門,得去找領導批准,而領導經常不在,也沒有他的電話。這真讓人沮喪。我在紀念館的臺階上坐了許久方不情願地往回走。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那條長長的木畫廊通向停車的地方, 走到一半我不甘心,又回返。

是不是我的虔誠打動了上天,當我走進遊客服務中心時,剛才還空無一人的地方坐著一位工作人員,他竟然就是紀念館的管理員老辛,老辛也許感到了我迫切的心情,一邊懶洋洋地起身拿著鑰匙,一邊和我發著牢騷,原來機車庫和紀念館的衛生和管理只有他一人,他每天要打掃兩個地方的衛生,他剛才在機車庫清掃,為了怕紀念館的文物遺失,他只能鎖上。

老辛嘟嘟囔囔地邊走邊說,我一邊應付一邊在心裡樂開了花,恨不得從揹包裡變出兩盒煙犒勞他一下。要知道我從哈爾濱出發,300多公里、4個多小時的車程啊,看不到“王洛賓紀念館”,心情得多麼地難過。

走進大門我的眼裡就只有王洛賓,那個留著山羊鬍子的老頭了。老辛不催我,只是站在旁邊默默地跟著,我知道,這是為我特意打開的,他在等著我。紀念館介紹的內容圖文並茂,我仔細看著,覺得有些地方似乎和歷史欠妥,一一拍了下來。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老辛肯定被我的虔誠感動,竟然送了我一本王洛賓兒子王海成寫的《我的父親王洛賓》,老辛的舉動讓我喜不自禁,拿到書趕快放到書包裡,顧不上問書的出處,生怕老辛後悔,馬上親切地和老辛告別,把鎖著大門的老辛丟在了身後。

回家後,我利用兩天時間通讀了這本書,對老人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後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五)

油畫村是小鎮近年修繕的一個地方,儘管是近年修的,我絕對認為當初來的那些俄羅斯人裡,肯定有美術家,一個喜歡音樂、美食,研究建築的民族,不可能在生活中沒有藝術的,而俄羅斯的油畫又是多麼地出名,要知道哈爾濱第一所藝術學校就是俄羅斯人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幫著我們創辦的。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是俄羅斯文化在本地的延續,是文化元素之一的再現。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這個建於1903年的鐵路機車庫,曾經是中東鐵路上最繁忙的地方,也曾是整個中東鐵路線上最具魅力 景觀,登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機車庫於2014年被改建成中東鐵路博物館,人們利用閒置的機車庫,收集了火車機車、機車配件、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用品300多件,裡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圖片,而且還有解說員現場講解蒸汽機運行原理、實際操作等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物理課上的蒸汽機運行原理和槓桿原理在這裡有了立體的認識。

橫道河子機車庫修繕設計工程獲得過“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遺產保護類金獎,為決策者喝彩。

鐵路里面還有故事,誰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王洛賓老先生15歲時曾在這裡當過信號員,就是鐵道上擺小旗的角色。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四)

那是1928年的事情,剛剛喪父的王洛賓來到了哈爾濱姐姐家報信,在南滿做翻譯的姐夫看他在家閒著,就給他介紹到橫道河子上班,往返於哈爾濱和橫道河子的他很快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賽克、金劍嘯、沙蒙、蕭軍等朋友。

在這裡,他受到了音樂教育的啟蒙,他幾乎一場不落地看橫道河子俄僑交響樂團的演出,他也跟賽克學彈七絃琴(吉他),學作曲,和俄僑音樂家學習聲樂基礎,他為賽克的詩集譜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插曲,同時創作多首抗戰愛國歌曲。

在哈爾濱和橫道河子孜孜不倦學習和創作,奠定了他中西融合,親切流暢的音樂風格。

他手中那面信號旗,變成了指揮棒,流淌出了優美的旋律。

小小的橫道河子,孕育出來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機車庫後面的廣場修建了一座“王洛賓紀念館”。

廣場上佇立著一把大大的胡琴雕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和老人還是有緣的。

拜訪這個紀念館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哪知道一早過去就吃了閉門羹,一把鐵鎖止住了我的腳步,廣場上的清掃員告訴我,這裡經常不開門,得去找領導批准,而領導經常不在,也沒有他的電話。這真讓人沮喪。我在紀念館的臺階上坐了許久方不情願地往回走。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那條長長的木畫廊通向停車的地方, 走到一半我不甘心,又回返。

是不是我的虔誠打動了上天,當我走進遊客服務中心時,剛才還空無一人的地方坐著一位工作人員,他竟然就是紀念館的管理員老辛,老辛也許感到了我迫切的心情,一邊懶洋洋地起身拿著鑰匙,一邊和我發著牢騷,原來機車庫和紀念館的衛生和管理只有他一人,他每天要打掃兩個地方的衛生,他剛才在機車庫清掃,為了怕紀念館的文物遺失,他只能鎖上。

老辛嘟嘟囔囔地邊走邊說,我一邊應付一邊在心裡樂開了花,恨不得從揹包裡變出兩盒煙犒勞他一下。要知道我從哈爾濱出發,300多公里、4個多小時的車程啊,看不到“王洛賓紀念館”,心情得多麼地難過。

走進大門我的眼裡就只有王洛賓,那個留著山羊鬍子的老頭了。老辛不催我,只是站在旁邊默默地跟著,我知道,這是為我特意打開的,他在等著我。紀念館介紹的內容圖文並茂,我仔細看著,覺得有些地方似乎和歷史欠妥,一一拍了下來。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老辛肯定被我的虔誠感動,竟然送了我一本王洛賓兒子王海成寫的《我的父親王洛賓》,老辛的舉動讓我喜不自禁,拿到書趕快放到書包裡,顧不上問書的出處,生怕老辛後悔,馬上親切地和老辛告別,把鎖著大門的老辛丟在了身後。

回家後,我利用兩天時間通讀了這本書,對老人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後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五)

油畫村是小鎮近年修繕的一個地方,儘管是近年修的,我絕對認為當初來的那些俄羅斯人裡,肯定有美術家,一個喜歡音樂、美食,研究建築的民族,不可能在生活中沒有藝術的,而俄羅斯的油畫又是多麼地出名,要知道哈爾濱第一所藝術學校就是俄羅斯人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幫著我們創辦的。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是俄羅斯文化在本地的延續,是文化元素之一的再現。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裡面的標誌是一個大大的薩克斯銅管,為什麼是“薩克斯”?這讓我不解。想到之前在機車庫看到的手風琴造型、王洛賓紀念館看到的胡琴,也許,是想表達音樂無處不在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這個建於1903年的鐵路機車庫,曾經是中東鐵路上最繁忙的地方,也曾是整個中東鐵路線上最具魅力 景觀,登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機車庫於2014年被改建成中東鐵路博物館,人們利用閒置的機車庫,收集了火車機車、機車配件、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用品300多件,裡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圖片,而且還有解說員現場講解蒸汽機運行原理、實際操作等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物理課上的蒸汽機運行原理和槓桿原理在這裡有了立體的認識。

橫道河子機車庫修繕設計工程獲得過“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遺產保護類金獎,為決策者喝彩。

鐵路里面還有故事,誰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王洛賓老先生15歲時曾在這裡當過信號員,就是鐵道上擺小旗的角色。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四)

那是1928年的事情,剛剛喪父的王洛賓來到了哈爾濱姐姐家報信,在南滿做翻譯的姐夫看他在家閒著,就給他介紹到橫道河子上班,往返於哈爾濱和橫道河子的他很快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賽克、金劍嘯、沙蒙、蕭軍等朋友。

在這裡,他受到了音樂教育的啟蒙,他幾乎一場不落地看橫道河子俄僑交響樂團的演出,他也跟賽克學彈七絃琴(吉他),學作曲,和俄僑音樂家學習聲樂基礎,他為賽克的詩集譜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插曲,同時創作多首抗戰愛國歌曲。

在哈爾濱和橫道河子孜孜不倦學習和創作,奠定了他中西融合,親切流暢的音樂風格。

他手中那面信號旗,變成了指揮棒,流淌出了優美的旋律。

小小的橫道河子,孕育出來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機車庫後面的廣場修建了一座“王洛賓紀念館”。

廣場上佇立著一把大大的胡琴雕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和老人還是有緣的。

拜訪這個紀念館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哪知道一早過去就吃了閉門羹,一把鐵鎖止住了我的腳步,廣場上的清掃員告訴我,這裡經常不開門,得去找領導批准,而領導經常不在,也沒有他的電話。這真讓人沮喪。我在紀念館的臺階上坐了許久方不情願地往回走。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那條長長的木畫廊通向停車的地方, 走到一半我不甘心,又回返。

是不是我的虔誠打動了上天,當我走進遊客服務中心時,剛才還空無一人的地方坐著一位工作人員,他竟然就是紀念館的管理員老辛,老辛也許感到了我迫切的心情,一邊懶洋洋地起身拿著鑰匙,一邊和我發著牢騷,原來機車庫和紀念館的衛生和管理只有他一人,他每天要打掃兩個地方的衛生,他剛才在機車庫清掃,為了怕紀念館的文物遺失,他只能鎖上。

老辛嘟嘟囔囔地邊走邊說,我一邊應付一邊在心裡樂開了花,恨不得從揹包裡變出兩盒煙犒勞他一下。要知道我從哈爾濱出發,300多公里、4個多小時的車程啊,看不到“王洛賓紀念館”,心情得多麼地難過。

走進大門我的眼裡就只有王洛賓,那個留著山羊鬍子的老頭了。老辛不催我,只是站在旁邊默默地跟著,我知道,這是為我特意打開的,他在等著我。紀念館介紹的內容圖文並茂,我仔細看著,覺得有些地方似乎和歷史欠妥,一一拍了下來。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老辛肯定被我的虔誠感動,竟然送了我一本王洛賓兒子王海成寫的《我的父親王洛賓》,老辛的舉動讓我喜不自禁,拿到書趕快放到書包裡,顧不上問書的出處,生怕老辛後悔,馬上親切地和老辛告別,把鎖著大門的老辛丟在了身後。

回家後,我利用兩天時間通讀了這本書,對老人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後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五)

油畫村是小鎮近年修繕的一個地方,儘管是近年修的,我絕對認為當初來的那些俄羅斯人裡,肯定有美術家,一個喜歡音樂、美食,研究建築的民族,不可能在生活中沒有藝術的,而俄羅斯的油畫又是多麼地出名,要知道哈爾濱第一所藝術學校就是俄羅斯人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幫著我們創辦的。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是俄羅斯文化在本地的延續,是文化元素之一的再現。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裡面的標誌是一個大大的薩克斯銅管,為什麼是“薩克斯”?這讓我不解。想到之前在機車庫看到的手風琴造型、王洛賓紀念館看到的胡琴,也許,是想表達音樂無處不在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全部由俄羅斯老房子改建,因為還在“修繕”,我又無緣進入,但聽說這裡已經成為全國美術系統的培訓基地,有許多人在這裡接受過培訓,美院的學生們也在這裡實習。建村之初,100多位中外畫家在這裡創作,創作油畫近300幅。這裡還舉辦過中俄油畫大賽。

沒進去也不影響我的欣賞,油畫村外牆圍上都是精美的油畫:聖母進堂教堂、日本人投降的畫面、機車庫、大白樓、特色俄羅斯民宅、小鎮的四季美景……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這個建於1903年的鐵路機車庫,曾經是中東鐵路上最繁忙的地方,也曾是整個中東鐵路線上最具魅力 景觀,登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機車庫於2014年被改建成中東鐵路博物館,人們利用閒置的機車庫,收集了火車機車、機車配件、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用品300多件,裡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圖片,而且還有解說員現場講解蒸汽機運行原理、實際操作等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物理課上的蒸汽機運行原理和槓桿原理在這裡有了立體的認識。

橫道河子機車庫修繕設計工程獲得過“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遺產保護類金獎,為決策者喝彩。

鐵路里面還有故事,誰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王洛賓老先生15歲時曾在這裡當過信號員,就是鐵道上擺小旗的角色。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四)

那是1928年的事情,剛剛喪父的王洛賓來到了哈爾濱姐姐家報信,在南滿做翻譯的姐夫看他在家閒著,就給他介紹到橫道河子上班,往返於哈爾濱和橫道河子的他很快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賽克、金劍嘯、沙蒙、蕭軍等朋友。

在這裡,他受到了音樂教育的啟蒙,他幾乎一場不落地看橫道河子俄僑交響樂團的演出,他也跟賽克學彈七絃琴(吉他),學作曲,和俄僑音樂家學習聲樂基礎,他為賽克的詩集譜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插曲,同時創作多首抗戰愛國歌曲。

在哈爾濱和橫道河子孜孜不倦學習和創作,奠定了他中西融合,親切流暢的音樂風格。

他手中那面信號旗,變成了指揮棒,流淌出了優美的旋律。

小小的橫道河子,孕育出來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機車庫後面的廣場修建了一座“王洛賓紀念館”。

廣場上佇立著一把大大的胡琴雕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和老人還是有緣的。

拜訪這個紀念館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哪知道一早過去就吃了閉門羹,一把鐵鎖止住了我的腳步,廣場上的清掃員告訴我,這裡經常不開門,得去找領導批准,而領導經常不在,也沒有他的電話。這真讓人沮喪。我在紀念館的臺階上坐了許久方不情願地往回走。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那條長長的木畫廊通向停車的地方, 走到一半我不甘心,又回返。

是不是我的虔誠打動了上天,當我走進遊客服務中心時,剛才還空無一人的地方坐著一位工作人員,他竟然就是紀念館的管理員老辛,老辛也許感到了我迫切的心情,一邊懶洋洋地起身拿著鑰匙,一邊和我發著牢騷,原來機車庫和紀念館的衛生和管理只有他一人,他每天要打掃兩個地方的衛生,他剛才在機車庫清掃,為了怕紀念館的文物遺失,他只能鎖上。

老辛嘟嘟囔囔地邊走邊說,我一邊應付一邊在心裡樂開了花,恨不得從揹包裡變出兩盒煙犒勞他一下。要知道我從哈爾濱出發,300多公里、4個多小時的車程啊,看不到“王洛賓紀念館”,心情得多麼地難過。

走進大門我的眼裡就只有王洛賓,那個留著山羊鬍子的老頭了。老辛不催我,只是站在旁邊默默地跟著,我知道,這是為我特意打開的,他在等著我。紀念館介紹的內容圖文並茂,我仔細看著,覺得有些地方似乎和歷史欠妥,一一拍了下來。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老辛肯定被我的虔誠感動,竟然送了我一本王洛賓兒子王海成寫的《我的父親王洛賓》,老辛的舉動讓我喜不自禁,拿到書趕快放到書包裡,顧不上問書的出處,生怕老辛後悔,馬上親切地和老辛告別,把鎖著大門的老辛丟在了身後。

回家後,我利用兩天時間通讀了這本書,對老人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後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五)

油畫村是小鎮近年修繕的一個地方,儘管是近年修的,我絕對認為當初來的那些俄羅斯人裡,肯定有美術家,一個喜歡音樂、美食,研究建築的民族,不可能在生活中沒有藝術的,而俄羅斯的油畫又是多麼地出名,要知道哈爾濱第一所藝術學校就是俄羅斯人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幫著我們創辦的。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是俄羅斯文化在本地的延續,是文化元素之一的再現。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裡面的標誌是一個大大的薩克斯銅管,為什麼是“薩克斯”?這讓我不解。想到之前在機車庫看到的手風琴造型、王洛賓紀念館看到的胡琴,也許,是想表達音樂無處不在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全部由俄羅斯老房子改建,因為還在“修繕”,我又無緣進入,但聽說這裡已經成為全國美術系統的培訓基地,有許多人在這裡接受過培訓,美院的學生們也在這裡實習。建村之初,100多位中外畫家在這裡創作,創作油畫近300幅。這裡還舉辦過中俄油畫大賽。

沒進去也不影響我的欣賞,油畫村外牆圍上都是精美的油畫:聖母進堂教堂、日本人投降的畫面、機車庫、大白樓、特色俄羅斯民宅、小鎮的四季美景……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這個建於1903年的鐵路機車庫,曾經是中東鐵路上最繁忙的地方,也曾是整個中東鐵路線上最具魅力 景觀,登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機車庫於2014年被改建成中東鐵路博物館,人們利用閒置的機車庫,收集了火車機車、機車配件、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用品300多件,裡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圖片,而且還有解說員現場講解蒸汽機運行原理、實際操作等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物理課上的蒸汽機運行原理和槓桿原理在這裡有了立體的認識。

橫道河子機車庫修繕設計工程獲得過“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遺產保護類金獎,為決策者喝彩。

鐵路里面還有故事,誰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王洛賓老先生15歲時曾在這裡當過信號員,就是鐵道上擺小旗的角色。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四)

那是1928年的事情,剛剛喪父的王洛賓來到了哈爾濱姐姐家報信,在南滿做翻譯的姐夫看他在家閒著,就給他介紹到橫道河子上班,往返於哈爾濱和橫道河子的他很快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賽克、金劍嘯、沙蒙、蕭軍等朋友。

在這裡,他受到了音樂教育的啟蒙,他幾乎一場不落地看橫道河子俄僑交響樂團的演出,他也跟賽克學彈七絃琴(吉他),學作曲,和俄僑音樂家學習聲樂基礎,他為賽克的詩集譜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插曲,同時創作多首抗戰愛國歌曲。

在哈爾濱和橫道河子孜孜不倦學習和創作,奠定了他中西融合,親切流暢的音樂風格。

他手中那面信號旗,變成了指揮棒,流淌出了優美的旋律。

小小的橫道河子,孕育出來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機車庫後面的廣場修建了一座“王洛賓紀念館”。

廣場上佇立著一把大大的胡琴雕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和老人還是有緣的。

拜訪這個紀念館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哪知道一早過去就吃了閉門羹,一把鐵鎖止住了我的腳步,廣場上的清掃員告訴我,這裡經常不開門,得去找領導批准,而領導經常不在,也沒有他的電話。這真讓人沮喪。我在紀念館的臺階上坐了許久方不情願地往回走。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那條長長的木畫廊通向停車的地方, 走到一半我不甘心,又回返。

是不是我的虔誠打動了上天,當我走進遊客服務中心時,剛才還空無一人的地方坐著一位工作人員,他竟然就是紀念館的管理員老辛,老辛也許感到了我迫切的心情,一邊懶洋洋地起身拿著鑰匙,一邊和我發著牢騷,原來機車庫和紀念館的衛生和管理只有他一人,他每天要打掃兩個地方的衛生,他剛才在機車庫清掃,為了怕紀念館的文物遺失,他只能鎖上。

老辛嘟嘟囔囔地邊走邊說,我一邊應付一邊在心裡樂開了花,恨不得從揹包裡變出兩盒煙犒勞他一下。要知道我從哈爾濱出發,300多公里、4個多小時的車程啊,看不到“王洛賓紀念館”,心情得多麼地難過。

走進大門我的眼裡就只有王洛賓,那個留著山羊鬍子的老頭了。老辛不催我,只是站在旁邊默默地跟著,我知道,這是為我特意打開的,他在等著我。紀念館介紹的內容圖文並茂,我仔細看著,覺得有些地方似乎和歷史欠妥,一一拍了下來。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老辛肯定被我的虔誠感動,竟然送了我一本王洛賓兒子王海成寫的《我的父親王洛賓》,老辛的舉動讓我喜不自禁,拿到書趕快放到書包裡,顧不上問書的出處,生怕老辛後悔,馬上親切地和老辛告別,把鎖著大門的老辛丟在了身後。

回家後,我利用兩天時間通讀了這本書,對老人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後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五)

油畫村是小鎮近年修繕的一個地方,儘管是近年修的,我絕對認為當初來的那些俄羅斯人裡,肯定有美術家,一個喜歡音樂、美食,研究建築的民族,不可能在生活中沒有藝術的,而俄羅斯的油畫又是多麼地出名,要知道哈爾濱第一所藝術學校就是俄羅斯人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幫著我們創辦的。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是俄羅斯文化在本地的延續,是文化元素之一的再現。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裡面的標誌是一個大大的薩克斯銅管,為什麼是“薩克斯”?這讓我不解。想到之前在機車庫看到的手風琴造型、王洛賓紀念館看到的胡琴,也許,是想表達音樂無處不在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全部由俄羅斯老房子改建,因為還在“修繕”,我又無緣進入,但聽說這裡已經成為全國美術系統的培訓基地,有許多人在這裡接受過培訓,美院的學生們也在這裡實習。建村之初,100多位中外畫家在這裡創作,創作油畫近300幅。這裡還舉辦過中俄油畫大賽。

沒進去也不影響我的欣賞,油畫村外牆圍上都是精美的油畫:聖母進堂教堂、日本人投降的畫面、機車庫、大白樓、特色俄羅斯民宅、小鎮的四季美景……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猶喜歡小鎮四處似乎是隨意,又好像是特意安置在老街的木椅,斑駁的表面,黃色的底板,每一椅子上刻著不同的暖心話語,比如,這個薩克斯下面的木椅上寫道:只有一個人在旅行時,才聽得到自己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象的寬闊。還有的寫下:“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陽光正好,你嘴角帶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這個建於1903年的鐵路機車庫,曾經是中東鐵路上最繁忙的地方,也曾是整個中東鐵路線上最具魅力 景觀,登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機車庫於2014年被改建成中東鐵路博物館,人們利用閒置的機車庫,收集了火車機車、機車配件、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用品300多件,裡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圖片,而且還有解說員現場講解蒸汽機運行原理、實際操作等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物理課上的蒸汽機運行原理和槓桿原理在這裡有了立體的認識。

橫道河子機車庫修繕設計工程獲得過“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遺產保護類金獎,為決策者喝彩。

鐵路里面還有故事,誰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王洛賓老先生15歲時曾在這裡當過信號員,就是鐵道上擺小旗的角色。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四)

那是1928年的事情,剛剛喪父的王洛賓來到了哈爾濱姐姐家報信,在南滿做翻譯的姐夫看他在家閒著,就給他介紹到橫道河子上班,往返於哈爾濱和橫道河子的他很快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賽克、金劍嘯、沙蒙、蕭軍等朋友。

在這裡,他受到了音樂教育的啟蒙,他幾乎一場不落地看橫道河子俄僑交響樂團的演出,他也跟賽克學彈七絃琴(吉他),學作曲,和俄僑音樂家學習聲樂基礎,他為賽克的詩集譜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插曲,同時創作多首抗戰愛國歌曲。

在哈爾濱和橫道河子孜孜不倦學習和創作,奠定了他中西融合,親切流暢的音樂風格。

他手中那面信號旗,變成了指揮棒,流淌出了優美的旋律。

小小的橫道河子,孕育出來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機車庫後面的廣場修建了一座“王洛賓紀念館”。

廣場上佇立著一把大大的胡琴雕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和老人還是有緣的。

拜訪這個紀念館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哪知道一早過去就吃了閉門羹,一把鐵鎖止住了我的腳步,廣場上的清掃員告訴我,這裡經常不開門,得去找領導批准,而領導經常不在,也沒有他的電話。這真讓人沮喪。我在紀念館的臺階上坐了許久方不情願地往回走。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那條長長的木畫廊通向停車的地方, 走到一半我不甘心,又回返。

是不是我的虔誠打動了上天,當我走進遊客服務中心時,剛才還空無一人的地方坐著一位工作人員,他竟然就是紀念館的管理員老辛,老辛也許感到了我迫切的心情,一邊懶洋洋地起身拿著鑰匙,一邊和我發著牢騷,原來機車庫和紀念館的衛生和管理只有他一人,他每天要打掃兩個地方的衛生,他剛才在機車庫清掃,為了怕紀念館的文物遺失,他只能鎖上。

老辛嘟嘟囔囔地邊走邊說,我一邊應付一邊在心裡樂開了花,恨不得從揹包裡變出兩盒煙犒勞他一下。要知道我從哈爾濱出發,300多公里、4個多小時的車程啊,看不到“王洛賓紀念館”,心情得多麼地難過。

走進大門我的眼裡就只有王洛賓,那個留著山羊鬍子的老頭了。老辛不催我,只是站在旁邊默默地跟著,我知道,這是為我特意打開的,他在等著我。紀念館介紹的內容圖文並茂,我仔細看著,覺得有些地方似乎和歷史欠妥,一一拍了下來。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老辛肯定被我的虔誠感動,竟然送了我一本王洛賓兒子王海成寫的《我的父親王洛賓》,老辛的舉動讓我喜不自禁,拿到書趕快放到書包裡,顧不上問書的出處,生怕老辛後悔,馬上親切地和老辛告別,把鎖著大門的老辛丟在了身後。

回家後,我利用兩天時間通讀了這本書,對老人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後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五)

油畫村是小鎮近年修繕的一個地方,儘管是近年修的,我絕對認為當初來的那些俄羅斯人裡,肯定有美術家,一個喜歡音樂、美食,研究建築的民族,不可能在生活中沒有藝術的,而俄羅斯的油畫又是多麼地出名,要知道哈爾濱第一所藝術學校就是俄羅斯人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幫著我們創辦的。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是俄羅斯文化在本地的延續,是文化元素之一的再現。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裡面的標誌是一個大大的薩克斯銅管,為什麼是“薩克斯”?這讓我不解。想到之前在機車庫看到的手風琴造型、王洛賓紀念館看到的胡琴,也許,是想表達音樂無處不在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全部由俄羅斯老房子改建,因為還在“修繕”,我又無緣進入,但聽說這裡已經成為全國美術系統的培訓基地,有許多人在這裡接受過培訓,美院的學生們也在這裡實習。建村之初,100多位中外畫家在這裡創作,創作油畫近300幅。這裡還舉辦過中俄油畫大賽。

沒進去也不影響我的欣賞,油畫村外牆圍上都是精美的油畫:聖母進堂教堂、日本人投降的畫面、機車庫、大白樓、特色俄羅斯民宅、小鎮的四季美景……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猶喜歡小鎮四處似乎是隨意,又好像是特意安置在老街的木椅,斑駁的表面,黃色的底板,每一椅子上刻著不同的暖心話語,比如,這個薩克斯下面的木椅上寫道:只有一個人在旅行時,才聽得到自己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象的寬闊。還有的寫下:“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陽光正好,你嘴角帶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這個建於1903年的鐵路機車庫,曾經是中東鐵路上最繁忙的地方,也曾是整個中東鐵路線上最具魅力 景觀,登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機車庫於2014年被改建成中東鐵路博物館,人們利用閒置的機車庫,收集了火車機車、機車配件、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用品300多件,裡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圖片,而且還有解說員現場講解蒸汽機運行原理、實際操作等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物理課上的蒸汽機運行原理和槓桿原理在這裡有了立體的認識。

橫道河子機車庫修繕設計工程獲得過“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遺產保護類金獎,為決策者喝彩。

鐵路里面還有故事,誰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王洛賓老先生15歲時曾在這裡當過信號員,就是鐵道上擺小旗的角色。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四)

那是1928年的事情,剛剛喪父的王洛賓來到了哈爾濱姐姐家報信,在南滿做翻譯的姐夫看他在家閒著,就給他介紹到橫道河子上班,往返於哈爾濱和橫道河子的他很快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賽克、金劍嘯、沙蒙、蕭軍等朋友。

在這裡,他受到了音樂教育的啟蒙,他幾乎一場不落地看橫道河子俄僑交響樂團的演出,他也跟賽克學彈七絃琴(吉他),學作曲,和俄僑音樂家學習聲樂基礎,他為賽克的詩集譜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插曲,同時創作多首抗戰愛國歌曲。

在哈爾濱和橫道河子孜孜不倦學習和創作,奠定了他中西融合,親切流暢的音樂風格。

他手中那面信號旗,變成了指揮棒,流淌出了優美的旋律。

小小的橫道河子,孕育出來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機車庫後面的廣場修建了一座“王洛賓紀念館”。

廣場上佇立著一把大大的胡琴雕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和老人還是有緣的。

拜訪這個紀念館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哪知道一早過去就吃了閉門羹,一把鐵鎖止住了我的腳步,廣場上的清掃員告訴我,這裡經常不開門,得去找領導批准,而領導經常不在,也沒有他的電話。這真讓人沮喪。我在紀念館的臺階上坐了許久方不情願地往回走。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那條長長的木畫廊通向停車的地方, 走到一半我不甘心,又回返。

是不是我的虔誠打動了上天,當我走進遊客服務中心時,剛才還空無一人的地方坐著一位工作人員,他竟然就是紀念館的管理員老辛,老辛也許感到了我迫切的心情,一邊懶洋洋地起身拿著鑰匙,一邊和我發著牢騷,原來機車庫和紀念館的衛生和管理只有他一人,他每天要打掃兩個地方的衛生,他剛才在機車庫清掃,為了怕紀念館的文物遺失,他只能鎖上。

老辛嘟嘟囔囔地邊走邊說,我一邊應付一邊在心裡樂開了花,恨不得從揹包裡變出兩盒煙犒勞他一下。要知道我從哈爾濱出發,300多公里、4個多小時的車程啊,看不到“王洛賓紀念館”,心情得多麼地難過。

走進大門我的眼裡就只有王洛賓,那個留著山羊鬍子的老頭了。老辛不催我,只是站在旁邊默默地跟著,我知道,這是為我特意打開的,他在等著我。紀念館介紹的內容圖文並茂,我仔細看著,覺得有些地方似乎和歷史欠妥,一一拍了下來。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老辛肯定被我的虔誠感動,竟然送了我一本王洛賓兒子王海成寫的《我的父親王洛賓》,老辛的舉動讓我喜不自禁,拿到書趕快放到書包裡,顧不上問書的出處,生怕老辛後悔,馬上親切地和老辛告別,把鎖著大門的老辛丟在了身後。

回家後,我利用兩天時間通讀了這本書,對老人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後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五)

油畫村是小鎮近年修繕的一個地方,儘管是近年修的,我絕對認為當初來的那些俄羅斯人裡,肯定有美術家,一個喜歡音樂、美食,研究建築的民族,不可能在生活中沒有藝術的,而俄羅斯的油畫又是多麼地出名,要知道哈爾濱第一所藝術學校就是俄羅斯人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幫著我們創辦的。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是俄羅斯文化在本地的延續,是文化元素之一的再現。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裡面的標誌是一個大大的薩克斯銅管,為什麼是“薩克斯”?這讓我不解。想到之前在機車庫看到的手風琴造型、王洛賓紀念館看到的胡琴,也許,是想表達音樂無處不在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全部由俄羅斯老房子改建,因為還在“修繕”,我又無緣進入,但聽說這裡已經成為全國美術系統的培訓基地,有許多人在這裡接受過培訓,美院的學生們也在這裡實習。建村之初,100多位中外畫家在這裡創作,創作油畫近300幅。這裡還舉辦過中俄油畫大賽。

沒進去也不影響我的欣賞,油畫村外牆圍上都是精美的油畫:聖母進堂教堂、日本人投降的畫面、機車庫、大白樓、特色俄羅斯民宅、小鎮的四季美景……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猶喜歡小鎮四處似乎是隨意,又好像是特意安置在老街的木椅,斑駁的表面,黃色的底板,每一椅子上刻著不同的暖心話語,比如,這個薩克斯下面的木椅上寫道:只有一個人在旅行時,才聽得到自己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象的寬闊。還有的寫下:“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陽光正好,你嘴角帶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這個建於1903年的鐵路機車庫,曾經是中東鐵路上最繁忙的地方,也曾是整個中東鐵路線上最具魅力 景觀,登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機車庫於2014年被改建成中東鐵路博物館,人們利用閒置的機車庫,收集了火車機車、機車配件、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用品300多件,裡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圖片,而且還有解說員現場講解蒸汽機運行原理、實際操作等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物理課上的蒸汽機運行原理和槓桿原理在這裡有了立體的認識。

橫道河子機車庫修繕設計工程獲得過“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遺產保護類金獎,為決策者喝彩。

鐵路里面還有故事,誰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王洛賓老先生15歲時曾在這裡當過信號員,就是鐵道上擺小旗的角色。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四)

那是1928年的事情,剛剛喪父的王洛賓來到了哈爾濱姐姐家報信,在南滿做翻譯的姐夫看他在家閒著,就給他介紹到橫道河子上班,往返於哈爾濱和橫道河子的他很快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賽克、金劍嘯、沙蒙、蕭軍等朋友。

在這裡,他受到了音樂教育的啟蒙,他幾乎一場不落地看橫道河子俄僑交響樂團的演出,他也跟賽克學彈七絃琴(吉他),學作曲,和俄僑音樂家學習聲樂基礎,他為賽克的詩集譜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插曲,同時創作多首抗戰愛國歌曲。

在哈爾濱和橫道河子孜孜不倦學習和創作,奠定了他中西融合,親切流暢的音樂風格。

他手中那面信號旗,變成了指揮棒,流淌出了優美的旋律。

小小的橫道河子,孕育出來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機車庫後面的廣場修建了一座“王洛賓紀念館”。

廣場上佇立著一把大大的胡琴雕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和老人還是有緣的。

拜訪這個紀念館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哪知道一早過去就吃了閉門羹,一把鐵鎖止住了我的腳步,廣場上的清掃員告訴我,這裡經常不開門,得去找領導批准,而領導經常不在,也沒有他的電話。這真讓人沮喪。我在紀念館的臺階上坐了許久方不情願地往回走。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那條長長的木畫廊通向停車的地方, 走到一半我不甘心,又回返。

是不是我的虔誠打動了上天,當我走進遊客服務中心時,剛才還空無一人的地方坐著一位工作人員,他竟然就是紀念館的管理員老辛,老辛也許感到了我迫切的心情,一邊懶洋洋地起身拿著鑰匙,一邊和我發著牢騷,原來機車庫和紀念館的衛生和管理只有他一人,他每天要打掃兩個地方的衛生,他剛才在機車庫清掃,為了怕紀念館的文物遺失,他只能鎖上。

老辛嘟嘟囔囔地邊走邊說,我一邊應付一邊在心裡樂開了花,恨不得從揹包裡變出兩盒煙犒勞他一下。要知道我從哈爾濱出發,300多公里、4個多小時的車程啊,看不到“王洛賓紀念館”,心情得多麼地難過。

走進大門我的眼裡就只有王洛賓,那個留著山羊鬍子的老頭了。老辛不催我,只是站在旁邊默默地跟著,我知道,這是為我特意打開的,他在等著我。紀念館介紹的內容圖文並茂,我仔細看著,覺得有些地方似乎和歷史欠妥,一一拍了下來。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老辛肯定被我的虔誠感動,竟然送了我一本王洛賓兒子王海成寫的《我的父親王洛賓》,老辛的舉動讓我喜不自禁,拿到書趕快放到書包裡,顧不上問書的出處,生怕老辛後悔,馬上親切地和老辛告別,把鎖著大門的老辛丟在了身後。

回家後,我利用兩天時間通讀了這本書,對老人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後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五)

油畫村是小鎮近年修繕的一個地方,儘管是近年修的,我絕對認為當初來的那些俄羅斯人裡,肯定有美術家,一個喜歡音樂、美食,研究建築的民族,不可能在生活中沒有藝術的,而俄羅斯的油畫又是多麼地出名,要知道哈爾濱第一所藝術學校就是俄羅斯人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幫著我們創辦的。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是俄羅斯文化在本地的延續,是文化元素之一的再現。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裡面的標誌是一個大大的薩克斯銅管,為什麼是“薩克斯”?這讓我不解。想到之前在機車庫看到的手風琴造型、王洛賓紀念館看到的胡琴,也許,是想表達音樂無處不在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全部由俄羅斯老房子改建,因為還在“修繕”,我又無緣進入,但聽說這裡已經成為全國美術系統的培訓基地,有許多人在這裡接受過培訓,美院的學生們也在這裡實習。建村之初,100多位中外畫家在這裡創作,創作油畫近300幅。這裡還舉辦過中俄油畫大賽。

沒進去也不影響我的欣賞,油畫村外牆圍上都是精美的油畫:聖母進堂教堂、日本人投降的畫面、機車庫、大白樓、特色俄羅斯民宅、小鎮的四季美景……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猶喜歡小鎮四處似乎是隨意,又好像是特意安置在老街的木椅,斑駁的表面,黃色的底板,每一椅子上刻著不同的暖心話語,比如,這個薩克斯下面的木椅上寫道:只有一個人在旅行時,才聽得到自己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象的寬闊。還有的寫下:“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陽光正好,你嘴角帶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多麼溫馨的語言,“陽光正好,你嘴角帶笑。”

橫道河子,讓你無法忘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這個建於1903年的鐵路機車庫,曾經是中東鐵路上最繁忙的地方,也曾是整個中東鐵路線上最具魅力 景觀,登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機車庫於2014年被改建成中東鐵路博物館,人們利用閒置的機車庫,收集了火車機車、機車配件、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用品300多件,裡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圖片,而且還有解說員現場講解蒸汽機運行原理、實際操作等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物理課上的蒸汽機運行原理和槓桿原理在這裡有了立體的認識。

橫道河子機車庫修繕設計工程獲得過“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遺產保護類金獎,為決策者喝彩。

鐵路里面還有故事,誰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王洛賓老先生15歲時曾在這裡當過信號員,就是鐵道上擺小旗的角色。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四)

那是1928年的事情,剛剛喪父的王洛賓來到了哈爾濱姐姐家報信,在南滿做翻譯的姐夫看他在家閒著,就給他介紹到橫道河子上班,往返於哈爾濱和橫道河子的他很快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賽克、金劍嘯、沙蒙、蕭軍等朋友。

在這裡,他受到了音樂教育的啟蒙,他幾乎一場不落地看橫道河子俄僑交響樂團的演出,他也跟賽克學彈七絃琴(吉他),學作曲,和俄僑音樂家學習聲樂基礎,他為賽克的詩集譜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插曲,同時創作多首抗戰愛國歌曲。

在哈爾濱和橫道河子孜孜不倦學習和創作,奠定了他中西融合,親切流暢的音樂風格。

他手中那面信號旗,變成了指揮棒,流淌出了優美的旋律。

小小的橫道河子,孕育出來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機車庫後面的廣場修建了一座“王洛賓紀念館”。

廣場上佇立著一把大大的胡琴雕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和老人還是有緣的。

拜訪這個紀念館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哪知道一早過去就吃了閉門羹,一把鐵鎖止住了我的腳步,廣場上的清掃員告訴我,這裡經常不開門,得去找領導批准,而領導經常不在,也沒有他的電話。這真讓人沮喪。我在紀念館的臺階上坐了許久方不情願地往回走。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那條長長的木畫廊通向停車的地方, 走到一半我不甘心,又回返。

是不是我的虔誠打動了上天,當我走進遊客服務中心時,剛才還空無一人的地方坐著一位工作人員,他竟然就是紀念館的管理員老辛,老辛也許感到了我迫切的心情,一邊懶洋洋地起身拿著鑰匙,一邊和我發著牢騷,原來機車庫和紀念館的衛生和管理只有他一人,他每天要打掃兩個地方的衛生,他剛才在機車庫清掃,為了怕紀念館的文物遺失,他只能鎖上。

老辛嘟嘟囔囔地邊走邊說,我一邊應付一邊在心裡樂開了花,恨不得從揹包裡變出兩盒煙犒勞他一下。要知道我從哈爾濱出發,300多公里、4個多小時的車程啊,看不到“王洛賓紀念館”,心情得多麼地難過。

走進大門我的眼裡就只有王洛賓,那個留著山羊鬍子的老頭了。老辛不催我,只是站在旁邊默默地跟著,我知道,這是為我特意打開的,他在等著我。紀念館介紹的內容圖文並茂,我仔細看著,覺得有些地方似乎和歷史欠妥,一一拍了下來。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老辛肯定被我的虔誠感動,竟然送了我一本王洛賓兒子王海成寫的《我的父親王洛賓》,老辛的舉動讓我喜不自禁,拿到書趕快放到書包裡,顧不上問書的出處,生怕老辛後悔,馬上親切地和老辛告別,把鎖著大門的老辛丟在了身後。

回家後,我利用兩天時間通讀了這本書,對老人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後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五)

油畫村是小鎮近年修繕的一個地方,儘管是近年修的,我絕對認為當初來的那些俄羅斯人裡,肯定有美術家,一個喜歡音樂、美食,研究建築的民族,不可能在生活中沒有藝術的,而俄羅斯的油畫又是多麼地出名,要知道哈爾濱第一所藝術學校就是俄羅斯人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幫著我們創辦的。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是俄羅斯文化在本地的延續,是文化元素之一的再現。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裡面的標誌是一個大大的薩克斯銅管,為什麼是“薩克斯”?這讓我不解。想到之前在機車庫看到的手風琴造型、王洛賓紀念館看到的胡琴,也許,是想表達音樂無處不在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全部由俄羅斯老房子改建,因為還在“修繕”,我又無緣進入,但聽說這裡已經成為全國美術系統的培訓基地,有許多人在這裡接受過培訓,美院的學生們也在這裡實習。建村之初,100多位中外畫家在這裡創作,創作油畫近300幅。這裡還舉辦過中俄油畫大賽。

沒進去也不影響我的欣賞,油畫村外牆圍上都是精美的油畫:聖母進堂教堂、日本人投降的畫面、機車庫、大白樓、特色俄羅斯民宅、小鎮的四季美景……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猶喜歡小鎮四處似乎是隨意,又好像是特意安置在老街的木椅,斑駁的表面,黃色的底板,每一椅子上刻著不同的暖心話語,比如,這個薩克斯下面的木椅上寫道:只有一個人在旅行時,才聽得到自己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象的寬闊。還有的寫下:“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陽光正好,你嘴角帶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多麼溫馨的語言,“陽光正好,你嘴角帶笑。”

橫道河子,讓你無法忘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返回,走在高處的路上回望小鎮,群山環繞中,茂密的森林,盛開的鮮花,清新的空氣,獨特的建築,一切都那麼超凡脫俗,這個和鐵路、建築、音樂、飲食、繪畫等等有關的百年小鎮,有故事,有味道。

橫道河子也在心中留下小小的遺憾,我覺得這裡缺少一個“講故事”的地方,在我走過的地方,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俄羅斯族第一村--邊疆村,村裡有個“村史館”,從當初只有一家丁姓的漁民開始,像放電影一樣講述中歷史長河中村莊的演變發展過程,讓看的人明明白白,也給子孫後代有個清晰的交代。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七夕的夜晚,我在一個叫橫道河子的北方小鎮。

小鎮如此安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這裡沒人在意七夕,當地人早早就回家歇息了,路上僅有幾個徜徉的遊人。

我的心裡卻裝著七夕,雨中的天空有些灰暗,看不清牛郎織女星,卻分明看得見心中的鵲橋。

房東家門前開滿了深橘色的野百合,每一朵野百合的花瓣灑滿了玄色的斑點,伸展又迴旋的姿態,像燈籠,嫩嫩的花蕊頂著花粉,似乎要向遠方飛去。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採一束野百合,和在來時路邊採摘的野菊花放在一起,一個橘黃,一個橘紅,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把剛買的兩瓶俄羅斯啤酒放在她們面前,啤酒和鮮花相映成趣,就讓她們來一次七夕的約會,都說“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宵就把她的春融化在酒色中,迎接醇厚香濃的秋日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房東家是一幢俄羅斯式老建築,鐵門裡有個庭院,有秋千和撐著遮陽傘的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聊天,喝茶,打發時光。門外也放了兩排木椅和桌子,也撐著遮陽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喜歡坐在外面看路人,看穿行的車,看星空和每家門前開滿的野百合鮮花。我在這裡,一邊喝著俄羅斯啤酒,聞著花香,一邊吃著在飯店裡買的,那頗有小鎮風味的炸蔬菜丸子和野菜炒雞蛋 ,還有自帶的熟食,很愜意。

吃完晚餐,趁夜色未重,起身沿著老街漫步,這裡沒有朱自清的“荷塘”,然而這裡的月色很美,那200多個俄羅斯民居像童話般點綴著小鎮的夜,這裡的民宅多是黃色的,看上去有點兒俗氣,不知當初建房的人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大概是覺得在黑色的土地上,或者銀白色的雪中比較醒目吧。

小鎮上的許多民居已是人去屋空,黑黝黝的窗,荒涼的小院,悄然無聲,那個厚厚的磚牆經過百年仍如當年,漂泊的風雨留在牆縫磚瓦里,似乎留下無言的滄桑和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在蕭瑟的風中,在偶爾的喵叫中走著,前面的那座教堂尖頂上,霓虹燈迸發著暖色的光,白天我已來過這裡,是緊鎖的大門止住了腳步,這座綠色的教堂佇立在那兒,遊人在下面仰視,教堂裡面在維修。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小鎮的故事從這裡就開啟了篇章。

(二)

小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居張廣才嶺嶺脊東側,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早年因為有一條南北道路橫穿河流,故名“橫道河子”。

據史料記載,1897年修建綏滿鐵路時,大批俄國鐵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俄國人在這裡建起了住宅、辦公樓、教堂、機車庫和治安等設施。之後,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湧入的俄羅斯人除了特色的飲食、音樂、民風融入到當地,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於是,一所前所未有教堂於1903年12月在期望中蓋成了。教堂的名稱叫約金斯克教堂(又叫聖母進堂教堂),當地人卻叫它喇嘛臺,不知道是否和它的頂端那個東正教特有的洋蔥頭有關。

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木製教堂,通體的綠色,窗沿和屋簷的紋飾雕刻精美,整個建築是用上好的木材榫卯而成的木刻楞結構,外表神聖莊嚴,據說裡面也是金碧輝煌,有漂亮又華麗的枝形大吊燈,還有聖像壁、帝王門、神龕、耶穌受難十字架等等。

教堂成了他鄉人的朝聖之地,可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最興旺時西起石頭砬子、亞布力乃至哈爾濱,東到海林、鐵嶺河一帶的人們每逢節日紛紛湧來,一時間小鎮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教堂還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45年8月13日,蘇聯紅軍第26軍軍長斯克沃佐夫在這裡主持了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從此,小鎮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沒有了戰爭,教堂的鐘聲也遠去了,但小鎮依然保留著自然古樸,最難得的是,這裡的歷史文物古蹟保存的極好,這讓小鎮的中俄風情得以延續和展現。小鎮的人們至今保留著喝啤酒、吃香腸大列巴,也吃手工煎餅、幹豆腐、大醬和喝黑加侖酒的習俗。

冥想中,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終於,火車像一條渾身發光的長龍,喘息著,穿過小鎮,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就回到了住處,桌子上,鮮花和啤酒還在。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夜晚,汽笛聲隱隱而現,時而驚擾了睡夢,像是在提醒人們,這個小鎮和鐵路有關。

(三)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有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

今年冬日裡,我曾和好友來過這裡,皚皚白雪上的鐵路庫顯得有些陳舊孤寂,抵擋不住嚴寒的我們匆忙進入庫內參觀,忽略了它的外部景觀。

而今天,在晨曦中走向它的時候,我竟一下子有些炫目和驚呆,夏日的朝陽給它披上一層金色的羽衣,眼前排列成一排15個機車庫好像是手風琴,每個機庫大門就像鍵盤,鍵盤裡面藏著機車,鍵盤前面的鐵路線宛若琴絃,琴絃被一個大大的圓盤收攏,隨著圓盤的旋轉,琴絃撥動,鍵盤開啟,一列列機車從裡面唱著歌滑向圓盤,飛向遠方……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設計的美妙、浪漫,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談。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這個建於1903年的鐵路機車庫,曾經是中東鐵路上最繁忙的地方,也曾是整個中東鐵路線上最具魅力 景觀,登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機車庫於2014年被改建成中東鐵路博物館,人們利用閒置的機車庫,收集了火車機車、機車配件、鐵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用品300多件,裡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圖片,而且還有解說員現場講解蒸汽機運行原理、實際操作等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物理課上的蒸汽機運行原理和槓桿原理在這裡有了立體的認識。

橫道河子機車庫修繕設計工程獲得過“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遺產保護類金獎,為決策者喝彩。

鐵路里面還有故事,誰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王洛賓老先生15歲時曾在這裡當過信號員,就是鐵道上擺小旗的角色。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四)

那是1928年的事情,剛剛喪父的王洛賓來到了哈爾濱姐姐家報信,在南滿做翻譯的姐夫看他在家閒著,就給他介紹到橫道河子上班,往返於哈爾濱和橫道河子的他很快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賽克、金劍嘯、沙蒙、蕭軍等朋友。

在這裡,他受到了音樂教育的啟蒙,他幾乎一場不落地看橫道河子俄僑交響樂團的演出,他也跟賽克學彈七絃琴(吉他),學作曲,和俄僑音樂家學習聲樂基礎,他為賽克的詩集譜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插曲,同時創作多首抗戰愛國歌曲。

在哈爾濱和橫道河子孜孜不倦學習和創作,奠定了他中西融合,親切流暢的音樂風格。

他手中那面信號旗,變成了指揮棒,流淌出了優美的旋律。

小小的橫道河子,孕育出來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機車庫後面的廣場修建了一座“王洛賓紀念館”。

廣場上佇立著一把大大的胡琴雕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我和老人還是有緣的。

拜訪這個紀念館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哪知道一早過去就吃了閉門羹,一把鐵鎖止住了我的腳步,廣場上的清掃員告訴我,這裡經常不開門,得去找領導批准,而領導經常不在,也沒有他的電話。這真讓人沮喪。我在紀念館的臺階上坐了許久方不情願地往回走。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那條長長的木畫廊通向停車的地方, 走到一半我不甘心,又回返。

是不是我的虔誠打動了上天,當我走進遊客服務中心時,剛才還空無一人的地方坐著一位工作人員,他竟然就是紀念館的管理員老辛,老辛也許感到了我迫切的心情,一邊懶洋洋地起身拿著鑰匙,一邊和我發著牢騷,原來機車庫和紀念館的衛生和管理只有他一人,他每天要打掃兩個地方的衛生,他剛才在機車庫清掃,為了怕紀念館的文物遺失,他只能鎖上。

老辛嘟嘟囔囔地邊走邊說,我一邊應付一邊在心裡樂開了花,恨不得從揹包裡變出兩盒煙犒勞他一下。要知道我從哈爾濱出發,300多公里、4個多小時的車程啊,看不到“王洛賓紀念館”,心情得多麼地難過。

走進大門我的眼裡就只有王洛賓,那個留著山羊鬍子的老頭了。老辛不催我,只是站在旁邊默默地跟著,我知道,這是為我特意打開的,他在等著我。紀念館介紹的內容圖文並茂,我仔細看著,覺得有些地方似乎和歷史欠妥,一一拍了下來。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老辛肯定被我的虔誠感動,竟然送了我一本王洛賓兒子王海成寫的《我的父親王洛賓》,老辛的舉動讓我喜不自禁,拿到書趕快放到書包裡,顧不上問書的出處,生怕老辛後悔,馬上親切地和老辛告別,把鎖著大門的老辛丟在了身後。

回家後,我利用兩天時間通讀了這本書,對老人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後話。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五)

油畫村是小鎮近年修繕的一個地方,儘管是近年修的,我絕對認為當初來的那些俄羅斯人裡,肯定有美術家,一個喜歡音樂、美食,研究建築的民族,不可能在生活中沒有藝術的,而俄羅斯的油畫又是多麼地出名,要知道哈爾濱第一所藝術學校就是俄羅斯人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幫著我們創辦的。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是俄羅斯文化在本地的延續,是文化元素之一的再現。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裡面的標誌是一個大大的薩克斯銅管,為什麼是“薩克斯”?這讓我不解。想到之前在機車庫看到的手風琴造型、王洛賓紀念館看到的胡琴,也許,是想表達音樂無處不在吧。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油畫村全部由俄羅斯老房子改建,因為還在“修繕”,我又無緣進入,但聽說這裡已經成為全國美術系統的培訓基地,有許多人在這裡接受過培訓,美院的學生們也在這裡實習。建村之初,100多位中外畫家在這裡創作,創作油畫近300幅。這裡還舉辦過中俄油畫大賽。

沒進去也不影響我的欣賞,油畫村外牆圍上都是精美的油畫:聖母進堂教堂、日本人投降的畫面、機車庫、大白樓、特色俄羅斯民宅、小鎮的四季美景……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猶喜歡小鎮四處似乎是隨意,又好像是特意安置在老街的木椅,斑駁的表面,黃色的底板,每一椅子上刻著不同的暖心話語,比如,這個薩克斯下面的木椅上寫道:只有一個人在旅行時,才聽得到自己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象的寬闊。還有的寫下:“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陽光正好,你嘴角帶笑。”……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多麼溫馨的語言,“陽光正好,你嘴角帶笑。”

橫道河子,讓你無法忘記。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返回,走在高處的路上回望小鎮,群山環繞中,茂密的森林,盛開的鮮花,清新的空氣,獨特的建築,一切都那麼超凡脫俗,這個和鐵路、建築、音樂、飲食、繪畫等等有關的百年小鎮,有故事,有味道。

橫道河子也在心中留下小小的遺憾,我覺得這裡缺少一個“講故事”的地方,在我走過的地方,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俄羅斯族第一村--邊疆村,村裡有個“村史館”,從當初只有一家丁姓的漁民開始,像放電影一樣講述中歷史長河中村莊的演變發展過程,讓看的人明明白白,也給子孫後代有個清晰的交代。

一路向北(五)有故事的小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