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關會戰是抗日戰爭中為數不多的戰役勝利,也是國民革命軍投入力量最強的一次戰役。是侵華日軍為了截斷廣西南寧至越南諒山的戰略通道,保障其在欽州灣登陸,攻佔我廣西部分地區。

血戰崑崙關

圖為桂南戰區國軍進攻路線

1939年11月15日,其第21集團軍司令官安藤利吉所部在欽州灣登陸後,直接杯北犯。24日攻佔我南寧,崑崙關,隨即一部分兵力侵犯我龍州。蔣介石為收復南寧,命令第4戰區長官白崇禧指揮14個師,100架作戰飛機,兵分三路向南寧發動反攻。

崑崙關是南寧市門戶和屏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為歷代軍事家所重視,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此國仇家恨之際,蔣介石對戰役進程加緊了催促,並命令白崇禧:前方部隊如有作戰懈怠,或者未能按期實現作戰目標者,可就地處決。陳誠和白崇禧來到第五軍集結地,命令進攻崑崙關的杜聿明必須要如期收復崑崙關,否則就自己提著腦袋去見蔣介石。杜聿明和與會者均當場表示,此次反攻崑崙關,不成功,便成仁!隨後,第五軍將士按作戰計劃浩浩蕩蕩的開赴前線。

血戰崑崙關

圖為集結待命的國民革命軍

而在崑崙關上是日軍的第五師團,是日本編組最早的7個師團之一,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前的17個常備師團之一,曾創下在中國戰場和70餘個師先後對陣的紀錄,有“鋼軍”之稱,1940年以後改編為日軍4個機械化師團之一,最為中國人所知的是第19任師團長板垣徵四郎中將,因此該師團也被中國人稱作“板垣師團”。

血戰崑崙關

圖為進攻的日軍

1939年12月18日,西路軍桂系第16集團軍第31軍170師在崑崙關西側發起高峰隘戰鬥,東路軍桂系第46軍175師進入崑崙關側後破襲邕欽公路。18日凌晨,崑崙關內戰鬥打響。先是炮戰,中國第5軍的重炮兵團以及各師炮營同時開火,日本方面除炮兵外,最令中國軍人頭疼的是上百架飛機的轟炸,炮戰打響後,中國第5軍的重炮兵團以及各師炮營同時開火。炮火延伸後,第200師與榮譽第一師開始攻堅,成千的士兵端著刺刀,在戰車的引導和掩護下衝上了日軍的陣地,在反應過來的日軍炮火攔截時,雙方已絞殺在了一起,逐尺逐寸的爭奪著每一處陣地,軍屬各炮兵部隊拼命將各種炮彈打到關上陣地裡。巨大的塵土柱拔地而起,整個陣地幾乎就象犁田一樣被各種型號的炮彈翻了一遍,然後是進攻,壓制,炮擊,周而復始。但戰鬥進展仍然非常緩慢。日軍主陣地修築的非常堅固巧妙,加上日軍知道不妙,背水一戰,異常頑強,並且開始發動一次次的瘋狂反衝擊,很多陣地失而復得,得而復失。戰鬥空前慘烈,戴安瀾將軍親率200師兩個團兵力,以大刀、剷刀和血肉之軀,一路斬草開路,割破日軍設下滿山遍野的鐵絲網,向崑崙關最後一道大門——界首陣地發起猛攻。但界首高地是日軍最堅固的據點,上兩層下一層碉堡,構成交叉火力,中國軍隊攻擊受阻,六天戰鬥未獲理想戰果,而敵軍援兵已從各地開來,形勢不容樂觀。杜聿明分析兩得兩失的教訓,是日軍在關口兩側有堅固的堡壘工事,組成交叉火力網,致使我軍攻擊失敗。於是決定改變戰法,集中優勢兵力,從外圍攻擊各據點,逐漸縮小包圍圈。使崑崙關上的敵人只剩一隻孤軍。至當月31日我軍收復崑崙關。

血戰崑崙關

一群青少年在緬懷我軍烈士

此次戰役我軍殲滅了日軍4000餘人,擊落,擊敗日軍戰機20架,取得了崑崙山大捷。擊斃了該師團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成建制的消滅了21旅團。極大的鼓舞了我軍民的士氣但在此次作戰中國軍傷亡更大足有50000多人的傷亡,其中第5軍就傷亡了28000人,其他部隊(阻援部隊)也傷亡27000多人,但各師基本幹部仍健全,並沒有哪個師完全覆滅。在此之後我軍中日雙方在桂南地區反覆爭奪。1940年2月張發奎接替白崇禧指揮桂南戰役。10月收復南寧,11月底收復鎮南關,將日軍趕出了廣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