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見過的最有動力的答案

題記:有人說,讀那麼多書幹嘛?不能當飯吃,不能當錢花,不讀書我也照樣掙錢?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


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見過的最有動力的答案

為什麼要讀書?

有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

有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也有人說,今天多學一點,明天就少說一句求人話。

英國哲學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在《談讀書》中講到: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

香港首富李嘉誠曾說:“讀書雖然不能給我帶來更多財富,但它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機會。”

為什麼一定要讀書,北大才女劉媛媛說,讀書讓人更理性,不讀書的人看問題做事情時只能憑個人經驗,而一個人的經驗是有限的。會有很大侷限性

一個人,腳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也可以。讀書是我們不出門就能向古今中外牛人大咖學習的最好方式。一本書通常是作者大半生的經驗之談。

讀好書就是在走捷徑,應試教育下,書是我們提升自己最重要的教育資源。

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鍛鍊我們的頭腦,讀得越多,速度越快,大腦越聰明。

讀書,能夠提升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而這是人的一個底層能力。它影響著人的記憶能力、表達能力思考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以及溝通能力。

你讓一個平時從不讀書的人和一個會讀愛讀書的人閱讀同一本書,不愛看的人只能看到書字面的信息,而愛讀書的人則會把書讀厚,理解更深刻,獲得知識更快更多。

有人說,女孩子,反正都要嫁人結婚生孩子,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

我說讀書多的女人,養育出來的孩子素養不一樣。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花不完的錢,每天不重樣的新衣服,而是良好的教養。

讀書能夠修身養性,拓展靈魂的廣度和深度,讓我們的心靈更加豁達,不管生活中遇到什麼挫折,都能從容不迫,處變不驚。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培養好的習慣。

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見過的最有動力的答案

有人問,信息那麼多,書那麼厚,浩瀚書海,從什麼書開始讀好呢?

答案是:讀對自己有用的書,感興趣的書。

以前上學的時候,我們總偏向看權威專家學者的推薦,建議書籍:從經典文學著作開始讀,中學生必讀十本,大學生必讀的二十本書等等……其實哪有那麼多必讀的書,就算把那些推薦書單收藏起來,你也未必會看,未必喜歡看。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想看。適合自己的目前需要和閱讀水平。

你看了一則國際新聞,想了解敘利亞的國情,就找這方面的書來看。想知道:大國是如何崛起的?那去找這方面的書看。

怎麼讀呢?

《高效能閱讀》中提到:在信息爆炸時代,要“為寫而讀”“為產出而投入”為優質產出做好高質量的閱讀。

什麼是高質量的閱讀呢,怎樣做到高質量的閱讀呢?高質量的閱讀是高效的。

關於讀書方法論的書形形色色,有很多,速讀,精讀,慢讀……不管怎麼讀,我們都不能忘了讀書的基本目標:就是讀完一本書,有實在的收穫。

講出來也好,寫出來也罷。重要的是讀完後我們能夠輸出。

在我們小的時候,經常被教育要愛惜書,要認真讀書,沒讀完就是不對的。所以讀書被看作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

經常會被”必須從頭看到尾“的觀念所束縛,但是《高效能閱讀》的作者在書中提到,讀者有跳讀和不讀完的權利。

拿到一本書,從你最想了解的內容開始看,不必讀完,也不一定要記住全部的內容。書中的某段話,某個詞或者作者的思想,會被深深印刻在你腦海裡。這次讀書就是有效的。

就好比吃飯,不必把一桌飯菜吃完,從自己喜歡的開始吃,身體吸收到營養,吃好了就行,桌上還有其他的菜,你一點也不喜歡,就不用管。因為如果缺乏了內在的讀書動機,讀書就會淪為形式主義,成為令人反感的事。

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說,認真選擇每一本滿足自己需求的書,真摯地與每一本書對話,努力從中學到知識。這才是聰明人的讀書方法。

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見過的最有動力的答案

有人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你說這樣的閱讀究竟有什麼意義?

讀了也記不住其中的內容,這是大眾讀者普遍都會遇到的煩惱。

怎麼辦呢?雖然有人說,讀過的書就像吃過的食物一樣,融入了我們的身體,但是排洩物也是我們身體中的一部分啊。如果像那樣過了一遍,沒有轉換成養分,知識沒有轉化成能力,花了那麼多時間和功夫來讀書豈不可惜。況且,記不住就沒辦法輸出。下面我推薦三種讀了不容易忘的方法。

一、主題閱讀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介紹了不同的閱讀方法閱讀不同類型的書:實用類書籍,知識只是理論,關鍵在於“行動”;虛構類書籍,需要“想象力”的配合,主要是獲得體驗;社科類書籍,需要利用“主題閱讀”,弄明白相關“概念”。閱讀有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主題閱讀的方法值得借鑑。

先確定自己主題閱讀的領域,然後在豆瓣搜索關鍵字,會出來好幾本這個主題的書籍,或者可以看相關的豆列裡面的書,一個主題的書籍讀個三到五本,同時讀幾本書,可以將書中相同的觀點和不同的觀點研究比較,反覆閱讀,你會發現自己的印象一下深刻了,理解力也提高了。

二、找出書中重要的20%

《槓槓閱讀術》一書中提到:一本書重要的內容佔20%,20%的知識比80%的知識更有用,從20%的內容中抽取80%,所提煉的要點只有16%。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提煉的關鍵內容上,記牢。

三、製作讀書思維導圖

把想記住的內容畫出來,圖片比文字更形象,有助於我們理清思路,加深閱讀記憶。具體做法是:準備一張空白A4紙和六色以上水彩筆以及你需要記住的一本書。然後就可以製作思維導圖了。按讀書目的,在書中尋找答案。

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見過的最有動力的答案

在自媒體盛行,抖音,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滿天飛的時代,讀書或者聽書,都可以,紙質書或者電子書都行,讀書的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每當你讀完一本書後會有一些新的思考。思考是閱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讀不思考,是懶漢思想,你的大腦就不過是別人思想的運動場。只有把書中帶給你的啟示和思考應用在生活中,讓你的思想行動發生改變,生活才會變的更加美好。

書中真的有黃金屋,就看你是否修煉出了一雙慧眼,會不會找,能不能發現。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讀多了有字書,我們再來讀讀社會這部無字書,就會更容易理解和變通,對文字對生活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