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讀書與做人

讀書 錢穆 孔子 歷史 商務印書館 2019-04-04

今天在這講堂裡有年青的同學,有中年人,更有老年人;真是一次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盛會。如按年歲來排,便可分三班;所以講話就比較難。因為所講如是年青人比較喜歡的,可能年長的不大愛聽;反之亦然。

現在我準備所講將以年長人為主,因為年青人將來還得做大人;但年老了,卻不能復為青年人。並且年幼的都當敬重年老的,這將好讓將來的青年人也敬重你們。至於年老的人,都抱著羨慕你們年青人的心情,自然已值得年青人驕傲了。

我今天的講題是“讀書與做人”,實在對年青人也有關。嬰孩一出世,就是一個人,但還不是我們理想中要做的一個人。我們也不能因為日漸長大成人了,就認為滿足;人仍該要自己做。

錢穆:讀書與做人

所謂做人,是要做一個理想標準高的人。這須自年幼時即學做;即使已屆垂暮之年,仍當繼續勉學、努力做。所謂“學到老,做到老”,做人工夫無止境。

學生在學校讀書,有畢業時期;但做人卻永不畢業——臨終一息尚存,他仍是一人,即仍該做;所以做人須至死才已。

現在講到讀書。因為只有在書上可以告訴我們如何去做一個有理想高標準的人;諸位在學校讀書,主要就是要學做人;即如做教師的亦然。固然做教師可當是一職業;但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職業僅是為謀生,當知職業也在做人道理中。

做人理當有職業,以此貢獻於社會。人生不能無職業,這是從古到今皆然的。但做一職業,並不即是做人之全體,而只是其一部分。學生在校求學,為的是為他將來職業作準備。然而除在課堂以外;如在宿舍中,或是在運動場上,也都是在做人,亦當學。在課堂讀書求學,那只是學做人的一部分;將來出了學校,有了職業,還得要做人。

錢穆:讀書與做人

做人圈子大,職業圈子小。做人當有理想,有志願。這種理想與志願,藏在各人內心,別人不能見,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因此,讀書先要有志;其次,當能養成習慣,離開了學校還能自己不斷讀書。讀書亦就是做人之一部分,因從讀書可懂得做人的道理,可使自己人格上進。

惟在離開了學校以後的讀書,實與在學校裡讀書有不同。在學校裡讀書,由學校課程硬性規定,要筆記、要考試,戰戰兢兢,擔心不及格,不能升級、不能畢業,好像在為老師而讀書,沒有自己的自由;至於離了學校,有了職業,此時再也沒有講堂,也沒有老師了,此時再讀書,全是自由的,各人儘可讀各人自己喜歡的書。

當知:在學校中讀書,只是為離學校求職業作準備。這種讀書並不算真讀書。如果想做一位專門學者,這是他想以讀書為職業;當知此種讀書,亦是做人中一小圈子。

我們並不希望,而且亦不大可能要人人盡成為學者。我此所講,乃指我們離開學校後,不論任何職業、任何環境而讀書,這是一種業餘讀書,這種讀書,始是屬於人生的大圈子中盡人應有之一事;必需的,但又是自由的。今問此種讀書應如何讀法?下面我想提出兩個最大的理想、最共同的目標來:

一是培養情趣。

人生要過得愉快、有趣味,這需用工夫去培養。社會上甚至有很多人怕做人了,他覺得人生乏味,對人生髮生厭倦,甚至於感到痛苦。譬如:我們當教師,有人覺得當教師是不得已,只是為謀生,只是枯燥沉悶,挨著過日子。

但當知:這非教師做不得,只是他失了人生的情趣了。今試問:要如何才能扭轉這心理,使他覺得人生還是有意義有價值?這便得先培養他對人生的情趣;而這一種培養人生情趣的工夫,莫如好讀書。

錢穆:讀書與做人

二是提高境界。

所謂境界者,例如這講堂,在調景嶺村中,所處地勢,既高又寬敞,背山面海;如此刻晴空萬里,海面歸帆遙駛,或海鷗三五,飛翔碧波之上;如開窗遠眺,便覺眼前呈露的,乃是一片優美境界,令人心曠神怡。即或朗日已匿,陰雨晦冥,大霧迷濛,亦仍別有一番好景。若說是風景好,當知亦從境界中得來;若換一境界,此種風景也便不可得。

居住有境界,人生亦有境界;此兩種境界並不同。並非住高樓美屋的便一定有高的、好的人生境界,住陋室茅舍的便沒有。也許住高樓華屋,居住境界好,但他的人生境界並不好。或許住陋室茅舍,他的居住環境不好,而他的人生境界卻盡好。

要知人生境界別有存在。這一層,或許對青年人講,一時不會領會,要待年紀大了、經驗多、讀書多才能體會到此。我們不是總喜歡過舒服快樂的日子嗎?當知人生有了好的高的境界,他做人自會多情趣,覺得快活舒適。若我們希望能到此境界,便該好好學做人;要學做人,便得要讀書。

為什麼讀書便能學得做一個高境界的人呢?因為在書中可碰到很多人,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樣。

目前在香港固然有三百幾十萬人之多,然而我們大家的做人境界卻不一定能高,人生情味也不一定能深。我們都是普通人,但在書中遇見的人可不同;他們是由千百萬人中選出,又經得起長時間的考驗而保留以至於今日,像孔子,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年,試問中國能有幾個孔子呢?又如耶穌,也快達二千年;他如釋迦牟尼、穆罕默德等人。

錢穆:讀書與做人

為什麼我們敬仰崇拜他們呢?便是由於他們的做人。當然,歷史上有不少人物,他們都因做人有獨到處,所以為後世人所記憶,而流傳下來了。世間決沒有中了一張馬票,成為百萬富翁而能流傳後世的。即使做大總統或皇帝,亦沒有很多人能流傳讓人記憶,令人嚮往。

中國曆代不是有很多皇帝嗎?但其中大多數,全不為人所記憶,只是歷史上有他一名字而已。哪裡有讀書專來記人姓名的呢?做皇帝亦尚無價值,其餘可知。中馬票固是不足道;一心想去外國留學、得學位,那又價值何在、意義何在呀?當知論做人,應別有其重要之所在。

假如我們誠心想做一人,“培養情趣,提髙境界”,只此八個字,便可一生受用不盡;只要我們肯讀書,能遵循此八個字來讀,便可獲得一種新情趣,進入一個新境界。

各位如能在各自業餘每天不斷讀書,持之以恆,那麼長則十年二十年,短或三年五年,便能培養出人生情趣,提高了人生境界。那即是人生之最大幸福與最高享受了。

說到此,我們當再進一層來談一談讀書的選擇。究竟當讀哪些書好?我認為:業餘讀書,大致當分下列數類:

01. 修養類的書

所謂修養,猶如我們栽種一盆花,需要時常修剪枝葉,又得施肥澆水;如果偶有三五天不當心照顧,便決不會開出好花來,甚至根本不開花,或竟至枯死了。栽花尚然,何況做人!當然更須加倍修養。

中國有關人生修養的幾部書是人人必讀的。首先是論語。切不可以為我從前讀過了,現在毋須再讀。正如天天吃飯一樣,不能說今天吃了,明天便不吃;好書也該時時讀

錢穆:讀書與做人

再次是孟子。孔孟這兩部書,最簡單,但也最寶貴。如能把此兩書經常放在身邊,一天讀一二條,不過化上三五分鐘,但可得益無窮。此時的讀書,是各人自願的,不必硬求記得,也不為應考試,亦不是為著要做學問專家或是寫博士論文;這是極輕鬆自由的,只如孔子所言“默而識之”便得。

只這樣一天天讀下,不要以為沒有什麼用;如像諸位毎天吃下許多食品,不必也不能時時去計算在裡面含有多少維他命,多少卡路里,只吃了便有益;讀書也是一樣。這只是我們一種私生活,同時卻是一種高尚享受。

孟子曾說過:“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連做皇帝王天下都不算樂事;那麼,看電影、中馬票,又算得什麼?但究竟孟子所說的那三件樂事是什麼?我們不妨翻讀一下孟子,把他的話仔細想一想,那實在是有意義的。

人生慾望是永遠不會滿足的;有人以為月入二百元能加至二百五十元就會有快樂;哪知等到你如願以償,你始覺得仍然不快樂——即使王天下,也一樣會不快樂。我們試讀歷史,便知很多帝王比普通人活得更不快樂。

做人確會有不快樂,但我們不能就此便罷,我們仍想尋求快樂。人生的真快樂,我勸諸位能從書本中去找;只化三兩塊錢到書店中去,便可買到論語孟子;即使一天讀一條,久之也有無上享受。

錢穆:讀書與做人

還有一部老子,全書只五千字。一部莊子,篇幅較巨,文字較深,讀來比較難;但我說的是業餘讀書,儘可不必求全懂。要知:即是一大學者,他讀書也會有不懂的;何況我們是業餘讀書;等於放眼看窗外風景,或坐在巴士輪渡中欣賞四周景物,隨你高興看什麼都好,不一定要全把外景看盡了,而且是誰也看不盡。

還有一部佛教禪宗的六祖壇經,是用語體文寫的,內中故事極生動,道理極深邃,化幾小時就可一口氣讀完,但也可時常精讀。

其次,還有朱子的近思錄與陽明先生的傳習錄。這兩部書,篇幅均不多,而且均可一條條分開讀。愛讀幾條便幾條。我常勸國人能常讀上述七部書。中國傳統所講修養精義,已盡在其內。而且此七書不論你做何職業,生活如何忙,都可讀。

今天在座年幼的同學們,只盼你們記住這幾部書名,亦可準備將來長大了讀。如果大家都能毎天抽出些時間來,有恆地去讀這七部書,準可叫我們脫胎換骨,走上新人生的大道去。

錢穆:讀書與做人

02. 欣賞類的書

風景可以欣賞,電影也可以欣賞,甚至品茶喝咖啡,都可有一種欣賞。我們對人生本身也需要欣賞,而且需要能從高處去欣賞。最有效的莫如讀文學作品,尤要在讀詩。這並非要求大家都做一個文學家;只要能欣賞。

諺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詩中境界,包羅萬象;不論是自然部分,不論是人生部分,中國詩裡可謂無所不包;一年四季,天時節令,一切氣候景物,乃至飛潛動植,一枝柳,一瓣花,甚至一條村狗或一隻令人討厭的老鼠,都進入詩境,經過詩人筆下暈染,都顯出一番甚深情意,趣味無窮;進入人生所遇喜怒哀樂,全在詩家作品中。

當我們讀詩時,便可培養我們欣賞自然,欣賞人生,把詩中境界成為我們心靈欣賞的境界。如能將我們的人生投放沉浸在詩中,那真趣味無窮。

陶淵明詩:犬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這十個字,豈非我們在窮鄉僻壤隨時隨地可遇到!但我們卻忽略了其中情趣。經陶詩一描寫,卻把一幅富有風味的鄉村閒逸景象活在我們眼前了。

我們能讀陶詩,盡在農村中過活,卻可把我們帶進人生最高境界中去,使你如在詩境中過活,那不好嗎?

又如王維詩: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諸位此刻住山中,或許也會接觸到這種光景:下雨了,宅旁果樹上,一個個熟透了的果子掉下來,可以聽到“撲”“撲”的聲音;草堆裡小青蟲經著雨潛進窗戶來了,在燈下唧唧地鳴叫著。這是一個蕭瑟幽靜的山中雨夜,但這詩中有人。

錢穆:讀書與做人

上面所引陶詩,背後也有人。只是一在山中,一在村中;一在白天,一在晚上。諸位多讀詩,不論在任何境遇中,都可喚起一種文學境界,使你像生活在詩中,這不好嗎?

縱使我們也有不能親歷其境的,但也可以移情神遊,於詩中得到一番另外境界,如唐詩: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那不是一幅活的人生畫像嗎?那不是畫的人,卻是畫的人生。那一幅人生畫像,活映在我們眼前,讓我們去欣賞。在我想,欣賞一首詩,應比欣賞一張電影片有味,因其更可使我們長日神遊,無盡玩味。

不僅詩如此,即中國散文亦然。諸位縱使只讀一本唐詩三百首、只讀一本古文觀止也好;當知我們學文學,並不為自己要做文學家。

因此,不懂詩韻平仄,仍可讀詩。讀散文更自由。學文學乃為自己人生享受之用,在享受中仍有提髙自己人生之收穫,那真是人生一祕訣。

03. 博聞類的書

這類書也沒有硬性規定;只求自己愛讀,史傳也好,遊記也好,科學也好,哲學也好,性之所近,自會樂讀不倦,增加學識,廣博見聞,年代一久,自不尋常。

錢穆:讀書與做人

04. 新知類知識

我們生在這時代,應該隨時在這時代中求新知。這類知識,可從現代出版的期刊雜誌上,乃至報章上找到。這一類更不必詳說了。

05. 消遣類的書

其實廣義說來,上面所提,均可作為消遣;因為這根本就是業餘讀書,也可說即是業餘消遣。但就狹義說之,如小說、劇本、傳奇等,這些書便屬這一類。如諸位讀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可作是消遣。

上面已大致分類說了業餘所當讀的書。但諸位或說生活忙迫,能在什麼時讀呢?其實人生忙,也是應該的;只在能利用空閒,如歐陽修的三上,即:枕上、廁上和馬上

上床了,可有十分一刻鐘睡不著;上洗手間,也可順便帶本書看看;今人不騎騾馬,但在舟車上讀書,實比在馬上更舒適。

古人又說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者晴之餘。現在我們生活和古人不同;但每人必有很多零碎時間,如:清晨早餐前,傍晚天黑前,又如臨睡前;一天便有三段零碎時間了。恰如一塊布,裁一套衣服以後,餘下的零頭,大可派作別的用場。

另外,還有週末禮拜天,乃及節日和假期;尤其是做教師的還有寒暑假。這些都可充分利用,作為業餘讀書時間的。假如毎日能節約一小時,十年便可有三千六百個小時。

又如一個人自三十歲就業算起,到七十歲,便可節餘一萬四千四百個小時,這不是一筆了不得的大數目嗎?現在並不是叫你去吃苦做學問,只是以讀書為娛樂和消遣,亦像打麻雀、看電影,哪會說沒有時間的!

如果我們讀書也如打麻雀、看電影般有興趣、有習慣,在任何環境任何情況下都可讀書。這樣,便有高的享受,有好的娛樂,豈非人生一大佳事!讀書只要有恆心,自能培養出興趣,自能養成為習慣,從此可以提髙人生境界。這是任何數量的金錢所買不到的。

今日香港社會讀書空氣實在太不夠,中年以上的人,有了職業,便不再想到要進修,也不再想到業餘還可再讀書。

錢穆:讀書與做人

我希望諸位能看重此事,也不妨大家合作,有書不妨交換讀,有意見可以互相傾談。如此,更易培養出興趣。只消一年時間,習慣也可養成。

我希望中年以上有職業的人能如此,在校的青年們他日離了學校亦當能如此,那真是無上大佳事。循此以往,自然人生境界都會高,人生情味都會厚人人如此,社會也自成為一好社會。

我今天所講,並不是一番空泛的理論,只是我個人的實際經驗。今天貢獻給各位,願與大家都分享這一份人生的無上寶貴樂趣。

本文來自錢穆《歷史與文化論叢》

延伸閱讀:

錢穆著作8種

1.《國史大綱》

一部簡要的中國通史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教育部大學用書

喚醒國魂、禦敵救國的佳作

惟但求其通為一體

明其治亂盛衰之所由

開其一貫相承之為統

以指陳吾國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

錢穆:讀書與做人

中國史所包地域最廣大,所含民族分子最複雜,因此益形成其繁富。若一民族文化之評價,與其歷史之悠久博大成正比,則我華夏文化,於並世固當首屈一指。

——錢穆

變法自強,本屬相因之兩事,(非徹底變法不足自強。)而當時人則往往併為一談。(所變只有關自強之法。)一則清廷以專制積威統治中國,已達二百年,在滿洲君臣眼光裡,祖法萬不可變。(滿洲君臣之傾心變法不過求保全滿洲部族之地位。令變法而先自削弱其地位,滿君臣雖愚不出此。)二則漢人在此專制積威政體下亦多逐次腐化。當時政府裡真讀書明理,懂得變法自強之需要與意義者亦少。

——《國史大綱 · 第八編 清代之部》

2.《勸讀論語和論語讀法》

閱讀《論語》有何意義?

朱子如何閱讀《論語》?

今人應如何閱讀《論語》?

為何古人對《論語》有不同理解?

集錢穆先生幾十年來閱讀《論語》心得之大成

看到不一樣的《論語》

錢穆:讀書與做人

凡關心吾中華民族之生命前途,必連帶關心及於吾民族文化之傳統。凡關心吾民族文化傳統者,又必關心及於吾古聖先師之孔子。

若使中國人,只要有讀中學的程度,每人到60歲,都讀《論語》40遍到100遍,那都成聖人之徒,那時的社會也會徹底變樣子。

——錢穆

3.《先秦諸子系年》

錢穆先生學術生涯中的里程碑之作

一部給諸子學研究帶來新氣象的專著

分析著述,引證史料,一一考證

廓清先秦諸子思想發展演變的真實脈絡

錢穆:讀書與做人

講秦漢史以錢賓四先生為最好,研究秦漢史莫不以錢先生為宗師。

——牟宗三

上溯孔子生年,下逮李斯卒歲。前後二百年,排比聯絡,一以貫之。

——錢穆

全書包括考辨專文四卷,計160餘篇,通表四篇,附表三張。前人考證諸子年世,多依據《史記》中的《六國年表》,然《六國年表》頗多缺失。錢穆通過研究得而復失的汲冢之《竹書紀年》,釐訂其今傳世本的錯訛,然後以此來訂正《史記》中的偽誤和註釋的牴牾,同時又遍考諸子之書,參證諸子之行誼及六國政事、年代、山川地理等,參伍以求,錯綜以驗,定世排年,疏證細密,依次將先秦學術思想發展分為“初萌”、“醞釀”、“磅礴”、“歸宿”四期。

4.《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錢穆先生對中國經學史的研究成果

被公認為他的最高成就

集錢穆經學研究方面的代表作

圍繞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展開

廓清數百年來兩漢經學上的學術迷團

結束了清代經學上的今古文之爭

平息了經學家們的門戶之見

錢穆:讀書與做人

本書宗旨,則端在撤藩籬而破壁壘,凡諸門戶,通為一家。

一時代之學術,則必其有一時代之共同潮流與其共同精神,此皆出於時代之需要,而莫能自外。逮於時代變,需要衰,乃有新學術繼之代興。若就此尋之,不僅今文諸師,同隨此潮流,同抱此精神,即古文諸師,亦莫不與此潮流精神相應相和,乃始共同形成其為一時代之學術焉。

——錢穆

本書包括四篇文章,旨在發現古人學術之真相。

  • 《劉向歆父子年譜》

  • 《兩漢博士家法考》

  • 《孔子與春秋》

  • 《周官著作時代考》

5.《史記地名考》

上古地名、禹貢山水名、

夏殷地名、周地名、秦地名……

三十四卷,對《史記》中出現的地名進行考證

錢穆先生歷史地理研究的重要作品

有助於瞭解先秦到今日之地名演變

錢穆:讀書與做人

怎能“登熊湘”

豈有熊在豫,湘在楚,而可一言以蔽曰「登熊湘」乎?索隱雲「順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者,考順陽故城,今浙川縣東。漢志熊耳山出三水,洱水其一。今洱水源出內鄉縣之熊耳山,內鄉東北接南召境。索隱蓋謂齊桓登熊耳山當在比。今索隱此條必有誤字,蓋俊人妄加「益陽」字,以此熊耳即熊湘,遂以為在長沙之益陽耳。

6.《中國文化史導論(修訂本)》

首部系統闡述錢穆先生對中國文化看法的著作

錢穆先生一生中重要的學術代表作

就通史中有關文化史一端作導論

與《國史大綱》合讀

明著者寫作之大意所在

錢穆:讀書與做人

“文明”、“文化”兩詞,皆自西方移譯而來。

但此只可說歐美近代的工業文明已傳播到各地,或說各地均已接受了歐美人近代的工業文明,卻不能說近代歐美文化,已在各地傳播或接受。當知產生此項機械者是文化,應用此項機械而造成人生的形形色色是文明。文化可以產生出文明來,文明卻不一定能產出文化來。由歐美近代的科學精神,而產生出種種新機械新工業。但歐美以外人,採用此項新機械新工業的,並非能與歐美人同具此項科學精神。

——《中國文化史導論(修訂本)》

7.《國學概論》

一本學習中國學術思想史的入門讀物

以清代學術界盛行的《榖樑傳》作為思想核心

講述“二千年來本國學術思想界流轉變遷之大勢”

以“階級之覺醒”論先秦諸子

以“個人之發現”論魏晉玄學

以“大我之尋證”論宋明六百年之理學

真知灼見 “竟體精深”

錢穆:讀書與做人

學術本無國界。“國學”一名,前既無承,將來亦恐不立。特為一時代的名詞。

——錢穆

錢穆:讀書與做人

8.《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錢穆先生研究清代學術史的力作

共敘51個學術人物的思想

指出漢學家對不天下治亂之用心所在

與梁啟超的同名著作各領風騷

奠定了清代學術史研究的基本格局

治史必重考證

治先秦史必須知曉清儒研究成果

錢穆:讀書與做人

竊謂近代學者每分漢宋疆域,不知宋學,則亦不能知漢學,更無以平漢宋之是非,故先之以引論,略述兩宋學術概要。又以宋學重經世明道,其極必推之於議政,故繼之以東林。

明清之際,諸家治學,尚多東林遺緒。梨洲嗣軌陽明,船山接跡橫渠,亭林於心性不喜深談,習齋則兼斥宋明,然皆有聞於宋明之緒論者也。不忘種姓,有志經世,皆確乎成其為故國之遺老,與乾嘉之學,精氣夐絕焉。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