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怎麼辦?聰明的媽媽這樣做瞬間搞定!

讀書 玩具 工作這一年 早期教育 育兒 才智寶寶培養 2019-02-23

關於孩子不聽話怎樣辦,請閱讀以下幾篇總結介紹:

精選總結(一):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1、孩子沒有選取權。

隨著孩子不斷長大自我意識不斷提高,漸漸會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興趣等。而站在家長的角度,總期望孩子能夠成材,認為自己為孩子做的都是最好的,為孩子規劃好一切,要求孩子照著辦。阻止孩子自己的意願去嘗試,從而令孩子產生挫折感,長期下來,孩子就會變得不聽話。所以家長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選取,而不是要他們服從你的決定。

2、孩子的感受被忽略。

有些家長總認為孩子還小,什麼事都不懂。從來不給孩子發表意見。其實這會令孩子變得不聽話的,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被重視,長遠下來會變得反叛的。所以家長就應用平等的方式對待孩子,多讓孩子發表一下自己意見,和孩子一齊討論問題,當孩子的意見被採納相對來說他們會更加願意去參與,而且會更用心去做。

3、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

孩子的好奇心強,對什麼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這種好奇的探索心理,認為寶寶是在胡鬧、調皮而限制他的行動,甚至訓斥、打罵他,很容易引起寶寶不滿,“不聽話”就由此而生了。

4、孩子心理髮展的必經階段

孩子兩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活動的自主性和用心性有所提高,加上他開始意識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麼事都想參與,但這種表現往往與你的規範相牴觸。如果你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他身上,他就會反抗,進而產生挫折感,時間一長就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孩子不聽話,總有些內在的特殊原因,此時父母就注意觀察分析,找對原因。對孩子要細心觀察,耐心誘導,堅決不能雙方對持。要明確你的規定,但要保證孩子明白這些規定是什麼。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聰明的媽媽這樣做瞬間搞定!

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孩子不聽話,總有些內在的特殊原因,此時父母就注意觀察分析,找對原因。比如說,孩子心裡不了什麼委屈,心裡不痛快,又說不出來,無法釋懷,就藉機向父母發洩,事事和父母對著幹。這時候就要想辦法讓孩子將內心委屈釋放出來。再比如,孩子生了病,身體不舒服,心裡難受,但大人沒有發現,還按照常規來對待孩子,孩子就會個性的“犟”。

轉移孩子注意力

小孩子到必須年齡,都要經歷逆返心理時期,大人說怎樣,他偏不怎樣,這就是不聽話.遇到這樣的孩子,要耐心說服,說服半天也不管用,就不妨將事情擱下來,做點別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樣過一會兒,再去引導說服孩子,也許效果就好多了。

總之,對孩子要細心觀察,耐心誘導,堅決不能雙方對持,這樣下去要麼就是大人終究犟但是孩子,最後聽了孩子的,助長了孩子的凡事不滿意就鬧下去的壞脾氣;要麼就是父母忍不住打孩子,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給寶寶制定必須的規則

要明確你的規定,但要保證孩子明白這些規定是什麼。清楚地告訴他:“我們不能打人。如果你生氣了,要告訴明明,你想把玩具要回來。”或者“別忘了,在停車場必須要拉著媽媽的手。”

如果你的孩子服從這些規則時有問題(每個孩子都如此),那就再想辦法。比如,如果他因為感覺自己受到冷落而打了妹妹,那麼就讓他幫忙給妹妹餵飯或洗澡,然後為他安排一個能夠和你單獨在一齊的個性時段。如果他因為怕黑而從床上溜下來,那就在他的床頭櫃上放一把手電筒好了。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聰明的媽媽這樣做瞬間搞定!

精選總結(二):

孩子不聽話怎樣辦

孩子不聽話往往令家長極為頭痛,遇到孩子不聽話有什麼方法解決呢?就應怎樣辦呢?

1、有時候孩子做事解決的方法不正確,大人就會阻止,從而令到孩子鬧脾氣。其實家長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沒試過是不會明白自己的方法不行的。所以在沒有危險的狀況下,能夠讓孩子適當體驗,他嘗試過,碰壁了,再給他講道理,他會更明白更樂意理解。

2、當孩子發脾氣耍賴時,若是用打罵去阻止他的,往往會令他情緒更加激動。這是我們就應冷靜對待,不要急於去說服他,讓他一個人在屋子呆一會,沒有多久,他就會安靜下來,這時再和他講道理,他就會理解。

3、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做錯事。如果家長只懂得指責孩子,會令他反抗性更強,更加不會聽話。所以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指責孩子,而是要去了解孩子,耐心的詢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並幫他分析這樣做的後果,使他認識到嚴重性,學會以後如何解決此類的問題,調控自己的情緒。

孩子不聽話如何教育

由於父母工作繁忙,多數由爺爺奶奶代為照顧孩子。而老一輩的共同點多數都會寵慣孩子,令孩子平時稍有不稱心的,就不聽話,鬧脾氣。那麼當家長遇到孩子不聽話就應如何教育呢?

當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此刻普遍出現一種局面,就是父母管教,爺爺奶奶護著。當遇到這種局面時家長們務必要有共識,要大家一致。如果長期下來,孩子不聽話時,總是有人護著,他們就會不懂是非觀念,更加變本加厲。相反,在沒有護著的狀況下,孩子容易冷靜下來,這時家長能夠好好的跟孩子談一下,瞭解其原因,而慢慢給予開導教育。

世界上是沒有天生不聽話的孩子的,孩子不聽話必須是有原因的,而平時許多家長由於工作繁忙,在家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少,每次孩子調皮,不聽話。家長總不能平心靜氣去了解,而是打罵了事。其實家長就應每一天抽些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和孩子一齊做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要跟孩子成為朋友。這樣下來孩子都願意跟父母訴說心底話,父母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很多時候父母說的話孩子都會願意去聽。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聰明的媽媽這樣做瞬間搞定!

精選總結(三):

不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有主見嗎

有的父母常抱怨自己的孩子脾氣怪,犟得很,不讓他做的事偏要做,要不就哭啊,鬧啊……這些是否孩子任性呢?孩子生下來猶如一張白紙,孩子任性的確很常見,但並非天生,主要是由於教育不當引起的。

任性的行為界限

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模仿性,生活上常有這樣的實事:2歲左右的幼兒自己拿著匙吃東西,吃得狼藉不堪,還把瓷匙敲碎;人沒有掃把那麼高,卻拿著掃把掃地,父母剛把垃圾掃攏,寶寶卻把垃圾掃開。像以上行為,可能遭到父母責罵,其實,這正是孩子表達主動性、獨立性的行為,並不是任性,父母不但不就應責罵,還就應給予鼓勵、表揚和引導。

有的孩子被嬌養過甚,吃東西挑東挑西,父母給他吃茶葉蛋,他非要吃攤販賣的醬燴蛋;父母特地再給他燒了醬燴蛋,他又非要吃茶葉蛋。有的孩子在吃飯時邊吃邊玩,當父母收起玩具時,就賴在地上打滾。像這種行為,就屬於任性了。

順從與反抗

孩子在3歲之前,一般都比較順從,父母說什麼,就聽什麼;父母說這些東西不準碰,他就不碰。

這樣的孩子常會得到父母、親友的讚揚:“這孩子真聽話”。接近3歲時,父母直覺感到孩子開始變了,變得不那麼“聽話”了。這時,正是孩子構成獨立性和任性的開始,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變化,並注意教育引導。

信任自己,信任別人,對事有獨立性,這是性格中很重要的品質,這種品質在很小的年齡階段就已開始萌芽,而且跟以後的性格構成密切相關。心理學家曾分別挑選了100名3~5歲反抗性強和100名幾乎看不出反抗的兒童,並對這些兒童進行追蹤性研究。研究發現,這批兒童到青年時,原先反抗性強的一組對象,有84人意志堅強,有主見,能獨立地分析和決定事物並作出決定;而原先“無反抗性”的一組人,只有26人成為意志堅強的人,其餘的人相對顯得碌碌無為。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聰明的媽媽這樣做瞬間搞定!

如何糾正孩子任性

對孩子的任性行為,務必糾正。

第一,家長應要求孩子有必須的行為界限,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要讓孩子明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並鼓勵他堅持執行。不能總跟孩子說:“就這天這一次啦”、“下不為例啦”。

對孩子超越行為界限的事,決不能遷就,否則,只會嬌慣孩子,助長孩子的任性毛病,以後難以改正。還須注意的是:父母務必一致。

第二,在孩子任性時,父母要善於把孩子的興趣引開去,以轉移他的任性。例如,孩子進入超市,吵著要買糖果,看見氣球,又鬧著要氣球,此時,父母可設法讓孩子去觀察某一事物,使他忘掉剛才哭喊著要的糖果、氣球。

第三,父母要注意教育方法,要有耐心。當孩子哭鬧時,父母可採取漫不經心的態度,讓孩子感到,他的哭鬧嚇唬不了誰,讓他漸漸安靜下來。有的孩子自尊心太強,父母可適當給他一個“臺階”,幫他“收場”,然後再透過“擁抱——對視——談話”的方式進行教育。

擁抱,可使孩子感受到,雖然他做了錯事,父母還是愛他的,使孩子對父母不產生牴觸情緒。

對視,可讓孩子從父母的眼神中,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和對他任性的不喜歡。

談話,要簡短明瞭,使孩子在持續自尊心的前提下,明白自己錯在哪裡,今後該怎樣做。

孩子不聽話是父母不會說話嗎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自己的想法的,若是父母一味要求孩子按自己的安排去做一些事情,總是以命令的口吻命令孩子,可能是不能夠的。推薦多給孩子表揚肯定,少責備批評,要和孩子站在同一個級別來思考問題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的。

一、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意思,然後陳述或澄清孩子的意思。

二、要尊重孩子的態度,不能邊幹自己的事邊和孩子說話。

三、遇到有情緒的孩子,先認可孩子的情緒。四,拒絕孩子的要求時,要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時要溫和而檢測。”

所以,綜上所述,同樣的資料,不同的表達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也會有很大差別。即使你沒有覺察到對孩子的影響,那也是真實存在的。我們有時在表揚和批評孩子時,或多或少都摻雜著大人的情緒,也很少注意到孩子本身的情緒。同樣的一句話,說的“適宜”了,能夠幫忙孩子擁有用心的心態,強大的自信心,這也讓孩子能對自己說“我行!”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家長不會說話。家長就應謙虛一點,和孩子一齊從頭開始學習,學習會說話,和孩子一齊健康成長!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聰明的媽媽這樣做瞬間搞定!

精選總結(四):

孩子不聽話能打嗎

雖然體罰孩子有許多負面的影響,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時候,有時候,一時氣但是打了不聽話的孩子,也是許多父母經常會出現的情形。家長們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1、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孩子犯了錯,無須過多批評,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的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後果。對於年幼的孩子,家長還能夠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指導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時,孩子還需要自己來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這樣不但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可能導致什麼結果,也能夠讓孩子在承擔後果的過程當中產生悔改的想法,有利於避免孩子再犯同類錯誤。

2、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就應是一個理想的狀態。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急於打孩子,因為衝動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適得其反。這時候,你能夠向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孩子明白你對他剛才行為的不滿。比如,告訴孩子“我此刻情緒不好!”“你這樣做我很不滿意!”“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你的表現很讓我悲哀!”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於平靜自己的情緒,也有助於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從而促進孩子的反思。

3、用間接的方式懲罰孩子

如果孩子的過錯不大,家長能夠對孩子已經發生的錯誤但是分追究,而是透過給孩子使個眼色、對他的行動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歡的東西、限制他娛樂的時間等間接懲罰的手段與方式,讓孩子記住這次教訓。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動畫片的時間。

當然,父母最好還要對孩子以後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要求,孩子就應怎樣做、到達什麼要求或標準,證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動把玩具收拾好,能夠增加看動畫片的時間。

4、打孩子時不要情緒化

如果出現了不得不打孩子的狀況,比如,在多次勸告無效的狀況下,孩子依然不停鬧騰而影響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圍人和周圍的環境時,父母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冷靜應對孩子的問題。因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打孩子,不僅僅不能指出孩子的錯誤,還會讓孩子感到難堪,從而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這時候的孩子,因為著眼點在父母激烈的情緒上,往往不會認為自己有錯了,只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

5、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

2歲前的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成熟,缺乏規則意識是正常的。打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沒有警示作用,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髮展。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完善,自尊感也越來越強。6歲後的孩子就已經是懂道理的年齡了。這時,父母更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避免打罵在孩子心裡產生負面影響。

6、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儀式,必須要明確告訴孩子,他為什麼會捱打,這次要打幾下,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

打的時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來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更不能不分青紅皁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後,必須要哄哄孩子,讓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媽媽也很悲哀。最重要的是,父母必須要讓孩子明白,即使他錯了,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打他只是為了讓他記住,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聰明的媽媽這樣做瞬間搞定!

精選總結(五):

解決孩子不聽話的10個妙招

1、友善——如果你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使用正常的音調與和藹的態度的話,孩子會更有可能認真地聽你說。不要以不耐煩甚至是命令的口氣,這一點年輕的媽媽們有時控制不好,孩子也許會聽你於一時,但很快就會轉化為內心的牴觸,在心中壘起一堵牆。不到萬不得已,不是原則性問題,對孩子務必要和顏悅色。我很反感那種冷嘲熱諷孩子的做法,尤其是某些幼教工作者板著面孔對孩子,給孩子無形中增加很大的壓力。

2、暫停——在孩子一時無法理解你的要求,甚至與孩子發生爭執時,務必要剋制自己的情緒,你能夠說:“我不想此刻來處理這個問題,我們稍後再來談論它吧。”冷處理反而收到奇效,孩子冷靜下來的時候會主動向你示弱,這一點我深有體會。黃璽赫這一點很令我欣慰,因為他無論是做好事還是做壞事,他心裡都是十分明白的,但他知錯認錯,態度還是十分誠懇的。我也明白他“犯壞”的目的一是引起家長的注意和驚訝,二是不明白如何與小朋友交往,造成一種衝突,引起對方的反應。

3、珍惜——不就應將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不當行為舉止上,其實每個衝突發生的時候,都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機會,你不要放過它,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因勢利導教育你的孩子。黃璽赫騎自行車喜歡撞別人的車,這其實是男孩子皮膚飢渴的一種宣洩。過去有句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說的就是淘氣的男孩子喜歡透過打架甚至捱打來到達皮膚接觸的目的,這是嬰幼兒心理學,今後我會全面揭示。那麼我們家長能否用撫摸,按摩等方式解決孩子的這種生理需要呢?答案是肯定的。

4、尊重——如果你的小孩問:“在我們出去之前,我能夠看完這部電視劇嗎?”如果你還有一些時間剩餘的話,就應讓出一些時間來給你的孩子。你就應充分尊重孩子請求的權利。

5、自律——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說:“你要是再這樣,你就快該捱打了!”“還記不記得上次我為什麼打你?”這種武力威脅實在是天大的錯誤,尤其更不就應提起以前給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脅只能讓孩子認為你是一個專制粗暴的家長,而越發拒絕與你合作。所謂的代溝不正是有些家長自以為是所造成的嗎?

6、用心——不要這樣來對孩子說,“我要說多少次你才會去刷你的牙齒呢?”而就應說,“去刷你的牙齒,我想明白你什麼時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能夠刷得很乾淨。”不要將你的壞情緒傳染給孩子,有的家長很容易發脾氣,說話不注意分寸,順口說出的話是很傷孩子的自尊心的。你所作的努力,誇獎孩子的十句也抵補不上對他的一次否定。

7、道理——當孩子犯錯誤或行為無禮的時候,不要立即處罰他,就應以友好的口吻來教育他就應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舉止。“你玩完的玩具不就應隨處亂丟,下一次請把它放入它就應放的地方。你的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玩完的玩具就應讓它回自己的家,就像你一樣,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丟在街上不讓你回家,你覺得對不對?”不要低估孩子的智商,你說的話他都明白,只是不善於表達。如果你將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上會覺得講道理會更容易理解。事後再批評,孩子會十分配合你,主動認錯的。

8、解釋——當孩子向你說他為什麼這樣做的時候,你就應給孩子一種解釋的權利,讓他簡短地解釋他為什麼需要做這件事,之後向他解釋清楚這樣做錯在哪裡,他有沒有理由這樣做,以及正確的做法。不要錯怪孩子,要分清事實,有良好的決定力。那天我帶黃璽赫到東單公園,一位女孩的媽媽一個勁地說著自己的孩子:“別動小弟弟的玩具車,這樣不禮貌”事實是,黃璽赫十分樂意與這位小姐姐分享玩具,兩人情投意合,最後給小姐姐戀戀不捨地送到門口。

9、激勵——能夠透過一些只語片言來激勵你的孩子,透過合作的方式來鼓勵他的進取,類似的話語有:“你看,別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點也不比他們差,你完全能比他們做得更好,對不對?”黃璽赫以前為不會騎自行車而懊喪,我對他說:“不要著急,你到三歲就會騎了。”結果他離三歲生日還有一個多月的時候掌握了騎自行車。

10、環境——教育的方式方法就應多樣化,在發現孩子犯錯誤時,不要每次都用一種面孔一種說理的方式,孩子會感到厭倦。你完全能夠變換一些花樣,因事制宜,嘗試孩子能理解的各種方式。比如問題出現時先簡單處理一下。然後在有時間的時候再透過講故事做遊戲去動物園參觀博物館郊遊等等形式,結合看到聽到的事物深入地闡明你要告訴他的那個道理。在衝突的當口,往往孩子不容易理解批評,但是在事後進行這種耐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理解了。這其實是一種教育的藝術,是一種系統的學問,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孩子,而是要把他置身於民主自由和諧的家庭環境中,讓他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予以有針對性地校正。

簡介:我是靈姐,10年專業育兒經驗,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歡迎留言關注。科學早教育兒,讓寶寶變得更加聰明、活潑、人見人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