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影史上,有這樣一位“奇特”的人,他沒有參與過電影的拍攝製作,也沒有被奉為神作的電影作品,但有很多大導演是他的粉絲——《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美國著名影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將他看成人生導師。

他就是約瑟夫·坎貝爾

"

在影史上,有這樣一位“奇特”的人,他沒有參與過電影的拍攝製作,也沒有被奉為神作的電影作品,但有很多大導演是他的粉絲——《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美國著名影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將他看成人生導師。

他就是約瑟夫·坎貝爾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儘管未曾有“導演”等的影視頭銜,但約瑟夫·坎貝爾建立的“英雄之旅”模型卻跨過學術界在影視界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如今,這個模型理論成為了眾多導演們創作人物角色時的靈感來源,並且是許多好萊塢大片人物設定的參照。

有人信奉情感,有人信奉神,但約瑟夫·坎貝爾卻信奉真理的唯一性。印度《吠陀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真理只有一個,而聖人以各種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約瑟夫·坎貝爾常引用它來勸解萬物。

"

在影史上,有這樣一位“奇特”的人,他沒有參與過電影的拍攝製作,也沒有被奉為神作的電影作品,但有很多大導演是他的粉絲——《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美國著名影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將他看成人生導師。

他就是約瑟夫·坎貝爾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儘管未曾有“導演”等的影視頭銜,但約瑟夫·坎貝爾建立的“英雄之旅”模型卻跨過學術界在影視界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如今,這個模型理論成為了眾多導演們創作人物角色時的靈感來源,並且是許多好萊塢大片人物設定的參照。

有人信奉情感,有人信奉神,但約瑟夫·坎貝爾卻信奉真理的唯一性。印度《吠陀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真理只有一個,而聖人以各種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約瑟夫·坎貝爾常引用它來勸解萬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歷史的濤濤軌跡中,他用神話串聯起了世間種種不同的元素,在這樣的共性中,尋找到了他願意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神話學研究。

讀書、思考、研究、寫作...當這些日常的時間累積到一定的高度後,當坎貝爾這個名字逐漸被世人知曉後,他的理論、他的著作、他的成長經歷也逐漸被世人知曉,此後,便影響了無數導演、樂隊、文學家和作家。

1

“英雄”的誕生

1904年,約瑟夫·坎貝爾出生了,在美國紐約的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小小的生命降臨。


"

在影史上,有這樣一位“奇特”的人,他沒有參與過電影的拍攝製作,也沒有被奉為神作的電影作品,但有很多大導演是他的粉絲——《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美國著名影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將他看成人生導師。

他就是約瑟夫·坎貝爾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儘管未曾有“導演”等的影視頭銜,但約瑟夫·坎貝爾建立的“英雄之旅”模型卻跨過學術界在影視界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如今,這個模型理論成為了眾多導演們創作人物角色時的靈感來源,並且是許多好萊塢大片人物設定的參照。

有人信奉情感,有人信奉神,但約瑟夫·坎貝爾卻信奉真理的唯一性。印度《吠陀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真理只有一個,而聖人以各種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約瑟夫·坎貝爾常引用它來勸解萬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歷史的濤濤軌跡中,他用神話串聯起了世間種種不同的元素,在這樣的共性中,尋找到了他願意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神話學研究。

讀書、思考、研究、寫作...當這些日常的時間累積到一定的高度後,當坎貝爾這個名字逐漸被世人知曉後,他的理論、他的著作、他的成長經歷也逐漸被世人知曉,此後,便影響了無數導演、樂隊、文學家和作家。

1

“英雄”的誕生

1904年,約瑟夫·坎貝爾出生了,在美國紐約的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小小的生命降臨。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04年,13周大的約瑟夫·坎貝爾和父母查爾斯·坎貝爾、約瑟芬·坎貝爾

長大之後,坎貝爾到達特茅斯學院就讀,並在那裡學習生物學和數學。但從小對人文科學的興趣讓坎貝爾讓他不想按照理科性的路線走下去,於是便轉學去了哥倫比亞大學。

讀書的時候,坎貝爾認識了著名的靈脩大師克里希那穆提,還結識了精神分析學派的大師弗洛伊德和榮格。 這些人對坎貝爾的影響很深,正是他們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礎,在他的著作中也可見一二。

儘管這段學位攻讀之路聽起來順暢又如願,但其實遠非如此。

"

在影史上,有這樣一位“奇特”的人,他沒有參與過電影的拍攝製作,也沒有被奉為神作的電影作品,但有很多大導演是他的粉絲——《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美國著名影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將他看成人生導師。

他就是約瑟夫·坎貝爾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儘管未曾有“導演”等的影視頭銜,但約瑟夫·坎貝爾建立的“英雄之旅”模型卻跨過學術界在影視界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如今,這個模型理論成為了眾多導演們創作人物角色時的靈感來源,並且是許多好萊塢大片人物設定的參照。

有人信奉情感,有人信奉神,但約瑟夫·坎貝爾卻信奉真理的唯一性。印度《吠陀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真理只有一個,而聖人以各種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約瑟夫·坎貝爾常引用它來勸解萬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歷史的濤濤軌跡中,他用神話串聯起了世間種種不同的元素,在這樣的共性中,尋找到了他願意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神話學研究。

讀書、思考、研究、寫作...當這些日常的時間累積到一定的高度後,當坎貝爾這個名字逐漸被世人知曉後,他的理論、他的著作、他的成長經歷也逐漸被世人知曉,此後,便影響了無數導演、樂隊、文學家和作家。

1

“英雄”的誕生

1904年,約瑟夫·坎貝爾出生了,在美國紐約的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小小的生命降臨。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04年,13周大的約瑟夫·坎貝爾和父母查爾斯·坎貝爾、約瑟芬·坎貝爾

長大之後,坎貝爾到達特茅斯學院就讀,並在那裡學習生物學和數學。但從小對人文科學的興趣讓坎貝爾讓他不想按照理科性的路線走下去,於是便轉學去了哥倫比亞大學。

讀書的時候,坎貝爾認識了著名的靈脩大師克里希那穆提,還結識了精神分析學派的大師弗洛伊德和榮格。 這些人對坎貝爾的影響很深,正是他們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礎,在他的著作中也可見一二。

儘管這段學位攻讀之路聽起來順暢又如願,但其實遠非如此。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29年的時候,紐約爆發了一件至今仍為數人所銘記的事情,那就是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是由紐約股市暴跌所引起的,其性質可以說是百年難遇。而這場經濟危機所引發的後果也是“百年難遇”的——許許多多的公司遭遇重創,資金鍊斷裂、破產、失業、倒閉...各種各樣的問題瀰漫在那時候的紐約。

坎貝爾也沒能躲過這洶湧的潮水,他的家庭也破產了。面對經濟蕭條,別人要麼重新找工作尋找生機,要麼挺起力氣繼續幹活,但坎貝爾卻帶著自己的妹妹和朋友到了森林裡,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這段生活帶給了坎貝爾諸多隱性的、珍貴的“財富”: 獨立思考、長線探究、拋去物質與內心和平相處。 也是在這樣的生活裡,坎貝爾才培養了他自我成長上的一種長期主義。

"

在影史上,有這樣一位“奇特”的人,他沒有參與過電影的拍攝製作,也沒有被奉為神作的電影作品,但有很多大導演是他的粉絲——《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美國著名影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將他看成人生導師。

他就是約瑟夫·坎貝爾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儘管未曾有“導演”等的影視頭銜,但約瑟夫·坎貝爾建立的“英雄之旅”模型卻跨過學術界在影視界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如今,這個模型理論成為了眾多導演們創作人物角色時的靈感來源,並且是許多好萊塢大片人物設定的參照。

有人信奉情感,有人信奉神,但約瑟夫·坎貝爾卻信奉真理的唯一性。印度《吠陀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真理只有一個,而聖人以各種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約瑟夫·坎貝爾常引用它來勸解萬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歷史的濤濤軌跡中,他用神話串聯起了世間種種不同的元素,在這樣的共性中,尋找到了他願意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神話學研究。

讀書、思考、研究、寫作...當這些日常的時間累積到一定的高度後,當坎貝爾這個名字逐漸被世人知曉後,他的理論、他的著作、他的成長經歷也逐漸被世人知曉,此後,便影響了無數導演、樂隊、文學家和作家。

1

“英雄”的誕生

1904年,約瑟夫·坎貝爾出生了,在美國紐約的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小小的生命降臨。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04年,13周大的約瑟夫·坎貝爾和父母查爾斯·坎貝爾、約瑟芬·坎貝爾

長大之後,坎貝爾到達特茅斯學院就讀,並在那裡學習生物學和數學。但從小對人文科學的興趣讓坎貝爾讓他不想按照理科性的路線走下去,於是便轉學去了哥倫比亞大學。

讀書的時候,坎貝爾認識了著名的靈脩大師克里希那穆提,還結識了精神分析學派的大師弗洛伊德和榮格。 這些人對坎貝爾的影響很深,正是他們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礎,在他的著作中也可見一二。

儘管這段學位攻讀之路聽起來順暢又如願,但其實遠非如此。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29年的時候,紐約爆發了一件至今仍為數人所銘記的事情,那就是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是由紐約股市暴跌所引起的,其性質可以說是百年難遇。而這場經濟危機所引發的後果也是“百年難遇”的——許許多多的公司遭遇重創,資金鍊斷裂、破產、失業、倒閉...各種各樣的問題瀰漫在那時候的紐約。

坎貝爾也沒能躲過這洶湧的潮水,他的家庭也破產了。面對經濟蕭條,別人要麼重新找工作尋找生機,要麼挺起力氣繼續幹活,但坎貝爾卻帶著自己的妹妹和朋友到了森林裡,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這段生活帶給了坎貝爾諸多隱性的、珍貴的“財富”: 獨立思考、長線探究、拋去物質與內心和平相處。 也是在這樣的生活裡,坎貝爾才培養了他自我成長上的一種長期主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森林裡,物質十分匱乏,他們住住不好,吃也吃不好,生活也看不到希望,和外界的聯繫也不多。

雖有些消沉,但坎貝爾卻並沒有掉入谷底,也沒有放棄自己。他開始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規劃——看書、看書、看書、做其它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沉醉在文字賦予他的新知裡,像一個吃到糖的小孩子,每天不覺生活苦累。

直到1943年,坎貝爾才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在沙拉勞倫斯學院教書,任文學教授,從事比較神話和比較宗教。在這所女子學院裡,坎貝爾也遇到了很多難題,每當學生們拋出問題時,他都得進一步完善他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理論體系。

"

在影史上,有這樣一位“奇特”的人,他沒有參與過電影的拍攝製作,也沒有被奉為神作的電影作品,但有很多大導演是他的粉絲——《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美國著名影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將他看成人生導師。

他就是約瑟夫·坎貝爾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儘管未曾有“導演”等的影視頭銜,但約瑟夫·坎貝爾建立的“英雄之旅”模型卻跨過學術界在影視界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如今,這個模型理論成為了眾多導演們創作人物角色時的靈感來源,並且是許多好萊塢大片人物設定的參照。

有人信奉情感,有人信奉神,但約瑟夫·坎貝爾卻信奉真理的唯一性。印度《吠陀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真理只有一個,而聖人以各種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約瑟夫·坎貝爾常引用它來勸解萬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歷史的濤濤軌跡中,他用神話串聯起了世間種種不同的元素,在這樣的共性中,尋找到了他願意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神話學研究。

讀書、思考、研究、寫作...當這些日常的時間累積到一定的高度後,當坎貝爾這個名字逐漸被世人知曉後,他的理論、他的著作、他的成長經歷也逐漸被世人知曉,此後,便影響了無數導演、樂隊、文學家和作家。

1

“英雄”的誕生

1904年,約瑟夫·坎貝爾出生了,在美國紐約的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小小的生命降臨。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04年,13周大的約瑟夫·坎貝爾和父母查爾斯·坎貝爾、約瑟芬·坎貝爾

長大之後,坎貝爾到達特茅斯學院就讀,並在那裡學習生物學和數學。但從小對人文科學的興趣讓坎貝爾讓他不想按照理科性的路線走下去,於是便轉學去了哥倫比亞大學。

讀書的時候,坎貝爾認識了著名的靈脩大師克里希那穆提,還結識了精神分析學派的大師弗洛伊德和榮格。 這些人對坎貝爾的影響很深,正是他們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礎,在他的著作中也可見一二。

儘管這段學位攻讀之路聽起來順暢又如願,但其實遠非如此。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29年的時候,紐約爆發了一件至今仍為數人所銘記的事情,那就是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是由紐約股市暴跌所引起的,其性質可以說是百年難遇。而這場經濟危機所引發的後果也是“百年難遇”的——許許多多的公司遭遇重創,資金鍊斷裂、破產、失業、倒閉...各種各樣的問題瀰漫在那時候的紐約。

坎貝爾也沒能躲過這洶湧的潮水,他的家庭也破產了。面對經濟蕭條,別人要麼重新找工作尋找生機,要麼挺起力氣繼續幹活,但坎貝爾卻帶著自己的妹妹和朋友到了森林裡,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這段生活帶給了坎貝爾諸多隱性的、珍貴的“財富”: 獨立思考、長線探究、拋去物質與內心和平相處。 也是在這樣的生活裡,坎貝爾才培養了他自我成長上的一種長期主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森林裡,物質十分匱乏,他們住住不好,吃也吃不好,生活也看不到希望,和外界的聯繫也不多。

雖有些消沉,但坎貝爾卻並沒有掉入谷底,也沒有放棄自己。他開始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規劃——看書、看書、看書、做其它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沉醉在文字賦予他的新知裡,像一個吃到糖的小孩子,每天不覺生活苦累。

直到1943年,坎貝爾才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在沙拉勞倫斯學院教書,任文學教授,從事比較神話和比較宗教。在這所女子學院裡,坎貝爾也遇到了很多難題,每當學生們拋出問題時,他都得進一步完善他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理論體系。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神話對於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為了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坎貝爾的神話理論也逐漸完善。

思考刺激著他的神經,文字也刺激著他的神經,隨著時間推移,他漸漸創立了屬於他自己的理論——神話學理論·英雄之旅。

在《神話的力量》裡,坎貝爾寫到:“神話是公開的夢,夢是私人的神話。” 儘管有些晦澀和抽象,但仍然從這寥寥幾字中感知到他對神話的獨特理解。

"

在影史上,有這樣一位“奇特”的人,他沒有參與過電影的拍攝製作,也沒有被奉為神作的電影作品,但有很多大導演是他的粉絲——《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美國著名影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將他看成人生導師。

他就是約瑟夫·坎貝爾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儘管未曾有“導演”等的影視頭銜,但約瑟夫·坎貝爾建立的“英雄之旅”模型卻跨過學術界在影視界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如今,這個模型理論成為了眾多導演們創作人物角色時的靈感來源,並且是許多好萊塢大片人物設定的參照。

有人信奉情感,有人信奉神,但約瑟夫·坎貝爾卻信奉真理的唯一性。印度《吠陀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真理只有一個,而聖人以各種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約瑟夫·坎貝爾常引用它來勸解萬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歷史的濤濤軌跡中,他用神話串聯起了世間種種不同的元素,在這樣的共性中,尋找到了他願意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神話學研究。

讀書、思考、研究、寫作...當這些日常的時間累積到一定的高度後,當坎貝爾這個名字逐漸被世人知曉後,他的理論、他的著作、他的成長經歷也逐漸被世人知曉,此後,便影響了無數導演、樂隊、文學家和作家。

1

“英雄”的誕生

1904年,約瑟夫·坎貝爾出生了,在美國紐約的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小小的生命降臨。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04年,13周大的約瑟夫·坎貝爾和父母查爾斯·坎貝爾、約瑟芬·坎貝爾

長大之後,坎貝爾到達特茅斯學院就讀,並在那裡學習生物學和數學。但從小對人文科學的興趣讓坎貝爾讓他不想按照理科性的路線走下去,於是便轉學去了哥倫比亞大學。

讀書的時候,坎貝爾認識了著名的靈脩大師克里希那穆提,還結識了精神分析學派的大師弗洛伊德和榮格。 這些人對坎貝爾的影響很深,正是他們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礎,在他的著作中也可見一二。

儘管這段學位攻讀之路聽起來順暢又如願,但其實遠非如此。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29年的時候,紐約爆發了一件至今仍為數人所銘記的事情,那就是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是由紐約股市暴跌所引起的,其性質可以說是百年難遇。而這場經濟危機所引發的後果也是“百年難遇”的——許許多多的公司遭遇重創,資金鍊斷裂、破產、失業、倒閉...各種各樣的問題瀰漫在那時候的紐約。

坎貝爾也沒能躲過這洶湧的潮水,他的家庭也破產了。面對經濟蕭條,別人要麼重新找工作尋找生機,要麼挺起力氣繼續幹活,但坎貝爾卻帶著自己的妹妹和朋友到了森林裡,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這段生活帶給了坎貝爾諸多隱性的、珍貴的“財富”: 獨立思考、長線探究、拋去物質與內心和平相處。 也是在這樣的生活裡,坎貝爾才培養了他自我成長上的一種長期主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森林裡,物質十分匱乏,他們住住不好,吃也吃不好,生活也看不到希望,和外界的聯繫也不多。

雖有些消沉,但坎貝爾卻並沒有掉入谷底,也沒有放棄自己。他開始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規劃——看書、看書、看書、做其它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沉醉在文字賦予他的新知裡,像一個吃到糖的小孩子,每天不覺生活苦累。

直到1943年,坎貝爾才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在沙拉勞倫斯學院教書,任文學教授,從事比較神話和比較宗教。在這所女子學院裡,坎貝爾也遇到了很多難題,每當學生們拋出問題時,他都得進一步完善他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理論體系。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神話對於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為了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坎貝爾的神話理論也逐漸完善。

思考刺激著他的神經,文字也刺激著他的神經,隨著時間推移,他漸漸創立了屬於他自己的理論——神話學理論·英雄之旅。

在《神話的力量》裡,坎貝爾寫到:“神話是公開的夢,夢是私人的神話。” 儘管有些晦澀和抽象,但仍然從這寥寥幾字中感知到他對神話的獨特理解。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57年,約瑟夫·坎貝爾在華盛頓外事學院給外交官們演講

從2011年開始,坎貝爾開始將他的思考和理論成果彙編成書。

當年,《神話的力量》出版。這是一本世界神話的問答集,其中彙總了很多神話學上的問題。“什麼是神話?”、“如何以神話解讀自我?”....在《神話的力量》裡,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坎貝爾將其對現實、精神、世界、自我、宗教、婚姻、性別的思考都寫在了其中,內省、修正是其結果,而神話本質中那些神祕的、精神質感的東西也被坎貝爾一一落成了實體的文字。

"

在影史上,有這樣一位“奇特”的人,他沒有參與過電影的拍攝製作,也沒有被奉為神作的電影作品,但有很多大導演是他的粉絲——《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美國著名影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將他看成人生導師。

他就是約瑟夫·坎貝爾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儘管未曾有“導演”等的影視頭銜,但約瑟夫·坎貝爾建立的“英雄之旅”模型卻跨過學術界在影視界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如今,這個模型理論成為了眾多導演們創作人物角色時的靈感來源,並且是許多好萊塢大片人物設定的參照。

有人信奉情感,有人信奉神,但約瑟夫·坎貝爾卻信奉真理的唯一性。印度《吠陀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真理只有一個,而聖人以各種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約瑟夫·坎貝爾常引用它來勸解萬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歷史的濤濤軌跡中,他用神話串聯起了世間種種不同的元素,在這樣的共性中,尋找到了他願意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神話學研究。

讀書、思考、研究、寫作...當這些日常的時間累積到一定的高度後,當坎貝爾這個名字逐漸被世人知曉後,他的理論、他的著作、他的成長經歷也逐漸被世人知曉,此後,便影響了無數導演、樂隊、文學家和作家。

1

“英雄”的誕生

1904年,約瑟夫·坎貝爾出生了,在美國紐約的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小小的生命降臨。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04年,13周大的約瑟夫·坎貝爾和父母查爾斯·坎貝爾、約瑟芬·坎貝爾

長大之後,坎貝爾到達特茅斯學院就讀,並在那裡學習生物學和數學。但從小對人文科學的興趣讓坎貝爾讓他不想按照理科性的路線走下去,於是便轉學去了哥倫比亞大學。

讀書的時候,坎貝爾認識了著名的靈脩大師克里希那穆提,還結識了精神分析學派的大師弗洛伊德和榮格。 這些人對坎貝爾的影響很深,正是他們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礎,在他的著作中也可見一二。

儘管這段學位攻讀之路聽起來順暢又如願,但其實遠非如此。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29年的時候,紐約爆發了一件至今仍為數人所銘記的事情,那就是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是由紐約股市暴跌所引起的,其性質可以說是百年難遇。而這場經濟危機所引發的後果也是“百年難遇”的——許許多多的公司遭遇重創,資金鍊斷裂、破產、失業、倒閉...各種各樣的問題瀰漫在那時候的紐約。

坎貝爾也沒能躲過這洶湧的潮水,他的家庭也破產了。面對經濟蕭條,別人要麼重新找工作尋找生機,要麼挺起力氣繼續幹活,但坎貝爾卻帶著自己的妹妹和朋友到了森林裡,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這段生活帶給了坎貝爾諸多隱性的、珍貴的“財富”: 獨立思考、長線探究、拋去物質與內心和平相處。 也是在這樣的生活裡,坎貝爾才培養了他自我成長上的一種長期主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森林裡,物質十分匱乏,他們住住不好,吃也吃不好,生活也看不到希望,和外界的聯繫也不多。

雖有些消沉,但坎貝爾卻並沒有掉入谷底,也沒有放棄自己。他開始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規劃——看書、看書、看書、做其它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沉醉在文字賦予他的新知裡,像一個吃到糖的小孩子,每天不覺生活苦累。

直到1943年,坎貝爾才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在沙拉勞倫斯學院教書,任文學教授,從事比較神話和比較宗教。在這所女子學院裡,坎貝爾也遇到了很多難題,每當學生們拋出問題時,他都得進一步完善他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理論體系。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神話對於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為了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坎貝爾的神話理論也逐漸完善。

思考刺激著他的神經,文字也刺激著他的神經,隨著時間推移,他漸漸創立了屬於他自己的理論——神話學理論·英雄之旅。

在《神話的力量》裡,坎貝爾寫到:“神話是公開的夢,夢是私人的神話。” 儘管有些晦澀和抽象,但仍然從這寥寥幾字中感知到他對神話的獨特理解。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57年,約瑟夫·坎貝爾在華盛頓外事學院給外交官們演講

從2011年開始,坎貝爾開始將他的思考和理論成果彙編成書。

當年,《神話的力量》出版。這是一本世界神話的問答集,其中彙總了很多神話學上的問題。“什麼是神話?”、“如何以神話解讀自我?”....在《神話的力量》裡,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坎貝爾將其對現實、精神、世界、自我、宗教、婚姻、性別的思考都寫在了其中,內省、修正是其結果,而神話本質中那些神祕的、精神質感的東西也被坎貝爾一一落成了實體的文字。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2012年,他出版了《千面英雄》,這本書直接奠定了坎貝爾在神話學上的地位,也成為一部經典的影響無數人的著作。《千面英雄》以世界上和英雄歷險相關的故事為案例,從其中揭示了英雄的模型。。理論提出後,很多電影創作者們都來拜讀他的作品,並以此創作電影劇本,塑造英雄形象。這本書也因此成為了很多好萊塢大片的靈感來源。它一面解構,一面又在提供結構。

"

在影史上,有這樣一位“奇特”的人,他沒有參與過電影的拍攝製作,也沒有被奉為神作的電影作品,但有很多大導演是他的粉絲——《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美國著名影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將他看成人生導師。

他就是約瑟夫·坎貝爾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儘管未曾有“導演”等的影視頭銜,但約瑟夫·坎貝爾建立的“英雄之旅”模型卻跨過學術界在影視界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如今,這個模型理論成為了眾多導演們創作人物角色時的靈感來源,並且是許多好萊塢大片人物設定的參照。

有人信奉情感,有人信奉神,但約瑟夫·坎貝爾卻信奉真理的唯一性。印度《吠陀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真理只有一個,而聖人以各種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約瑟夫·坎貝爾常引用它來勸解萬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歷史的濤濤軌跡中,他用神話串聯起了世間種種不同的元素,在這樣的共性中,尋找到了他願意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神話學研究。

讀書、思考、研究、寫作...當這些日常的時間累積到一定的高度後,當坎貝爾這個名字逐漸被世人知曉後,他的理論、他的著作、他的成長經歷也逐漸被世人知曉,此後,便影響了無數導演、樂隊、文學家和作家。

1

“英雄”的誕生

1904年,約瑟夫·坎貝爾出生了,在美國紐約的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小小的生命降臨。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04年,13周大的約瑟夫·坎貝爾和父母查爾斯·坎貝爾、約瑟芬·坎貝爾

長大之後,坎貝爾到達特茅斯學院就讀,並在那裡學習生物學和數學。但從小對人文科學的興趣讓坎貝爾讓他不想按照理科性的路線走下去,於是便轉學去了哥倫比亞大學。

讀書的時候,坎貝爾認識了著名的靈脩大師克里希那穆提,還結識了精神分析學派的大師弗洛伊德和榮格。 這些人對坎貝爾的影響很深,正是他們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礎,在他的著作中也可見一二。

儘管這段學位攻讀之路聽起來順暢又如願,但其實遠非如此。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29年的時候,紐約爆發了一件至今仍為數人所銘記的事情,那就是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是由紐約股市暴跌所引起的,其性質可以說是百年難遇。而這場經濟危機所引發的後果也是“百年難遇”的——許許多多的公司遭遇重創,資金鍊斷裂、破產、失業、倒閉...各種各樣的問題瀰漫在那時候的紐約。

坎貝爾也沒能躲過這洶湧的潮水,他的家庭也破產了。面對經濟蕭條,別人要麼重新找工作尋找生機,要麼挺起力氣繼續幹活,但坎貝爾卻帶著自己的妹妹和朋友到了森林裡,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這段生活帶給了坎貝爾諸多隱性的、珍貴的“財富”: 獨立思考、長線探究、拋去物質與內心和平相處。 也是在這樣的生活裡,坎貝爾才培養了他自我成長上的一種長期主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森林裡,物質十分匱乏,他們住住不好,吃也吃不好,生活也看不到希望,和外界的聯繫也不多。

雖有些消沉,但坎貝爾卻並沒有掉入谷底,也沒有放棄自己。他開始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規劃——看書、看書、看書、做其它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沉醉在文字賦予他的新知裡,像一個吃到糖的小孩子,每天不覺生活苦累。

直到1943年,坎貝爾才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在沙拉勞倫斯學院教書,任文學教授,從事比較神話和比較宗教。在這所女子學院裡,坎貝爾也遇到了很多難題,每當學生們拋出問題時,他都得進一步完善他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理論體系。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神話對於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為了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坎貝爾的神話理論也逐漸完善。

思考刺激著他的神經,文字也刺激著他的神經,隨著時間推移,他漸漸創立了屬於他自己的理論——神話學理論·英雄之旅。

在《神話的力量》裡,坎貝爾寫到:“神話是公開的夢,夢是私人的神話。” 儘管有些晦澀和抽象,但仍然從這寥寥幾字中感知到他對神話的獨特理解。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57年,約瑟夫·坎貝爾在華盛頓外事學院給外交官們演講

從2011年開始,坎貝爾開始將他的思考和理論成果彙編成書。

當年,《神話的力量》出版。這是一本世界神話的問答集,其中彙總了很多神話學上的問題。“什麼是神話?”、“如何以神話解讀自我?”....在《神話的力量》裡,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坎貝爾將其對現實、精神、世界、自我、宗教、婚姻、性別的思考都寫在了其中,內省、修正是其結果,而神話本質中那些神祕的、精神質感的東西也被坎貝爾一一落成了實體的文字。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2012年,他出版了《千面英雄》,這本書直接奠定了坎貝爾在神話學上的地位,也成為一部經典的影響無數人的著作。《千面英雄》以世界上和英雄歷險相關的故事為案例,從其中揭示了英雄的模型。。理論提出後,很多電影創作者們都來拜讀他的作品,並以此創作電影劇本,塑造英雄形象。這本書也因此成為了很多好萊塢大片的靈感來源。它一面解構,一面又在提供結構。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而或許,學術思想、理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能夠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從而為事物提供一種規則化的可參考的行動模型,並通過提煉不同文化之間的共通性,找出所有人都可通用的理論。

時隔一年,《指引生命的神話》面世。這本書與之前的兩本有所不同,主要選自坎貝爾在一個學院論壇的演講,將他的稍晦澀的學術思想化成親近性的語言進行了表達和講述。在這本書中,坎貝爾研究了科學對神話的影響,並探討了在人類發展歷史中東西方文化的英雄,從而加深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

"

在影史上,有這樣一位“奇特”的人,他沒有參與過電影的拍攝製作,也沒有被奉為神作的電影作品,但有很多大導演是他的粉絲——《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美國著名影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將他看成人生導師。

他就是約瑟夫·坎貝爾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儘管未曾有“導演”等的影視頭銜,但約瑟夫·坎貝爾建立的“英雄之旅”模型卻跨過學術界在影視界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如今,這個模型理論成為了眾多導演們創作人物角色時的靈感來源,並且是許多好萊塢大片人物設定的參照。

有人信奉情感,有人信奉神,但約瑟夫·坎貝爾卻信奉真理的唯一性。印度《吠陀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真理只有一個,而聖人以各種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約瑟夫·坎貝爾常引用它來勸解萬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歷史的濤濤軌跡中,他用神話串聯起了世間種種不同的元素,在這樣的共性中,尋找到了他願意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神話學研究。

讀書、思考、研究、寫作...當這些日常的時間累積到一定的高度後,當坎貝爾這個名字逐漸被世人知曉後,他的理論、他的著作、他的成長經歷也逐漸被世人知曉,此後,便影響了無數導演、樂隊、文學家和作家。

1

“英雄”的誕生

1904年,約瑟夫·坎貝爾出生了,在美國紐約的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小小的生命降臨。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04年,13周大的約瑟夫·坎貝爾和父母查爾斯·坎貝爾、約瑟芬·坎貝爾

長大之後,坎貝爾到達特茅斯學院就讀,並在那裡學習生物學和數學。但從小對人文科學的興趣讓坎貝爾讓他不想按照理科性的路線走下去,於是便轉學去了哥倫比亞大學。

讀書的時候,坎貝爾認識了著名的靈脩大師克里希那穆提,還結識了精神分析學派的大師弗洛伊德和榮格。 這些人對坎貝爾的影響很深,正是他們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礎,在他的著作中也可見一二。

儘管這段學位攻讀之路聽起來順暢又如願,但其實遠非如此。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29年的時候,紐約爆發了一件至今仍為數人所銘記的事情,那就是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是由紐約股市暴跌所引起的,其性質可以說是百年難遇。而這場經濟危機所引發的後果也是“百年難遇”的——許許多多的公司遭遇重創,資金鍊斷裂、破產、失業、倒閉...各種各樣的問題瀰漫在那時候的紐約。

坎貝爾也沒能躲過這洶湧的潮水,他的家庭也破產了。面對經濟蕭條,別人要麼重新找工作尋找生機,要麼挺起力氣繼續幹活,但坎貝爾卻帶著自己的妹妹和朋友到了森林裡,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這段生活帶給了坎貝爾諸多隱性的、珍貴的“財富”: 獨立思考、長線探究、拋去物質與內心和平相處。 也是在這樣的生活裡,坎貝爾才培養了他自我成長上的一種長期主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森林裡,物質十分匱乏,他們住住不好,吃也吃不好,生活也看不到希望,和外界的聯繫也不多。

雖有些消沉,但坎貝爾卻並沒有掉入谷底,也沒有放棄自己。他開始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規劃——看書、看書、看書、做其它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沉醉在文字賦予他的新知裡,像一個吃到糖的小孩子,每天不覺生活苦累。

直到1943年,坎貝爾才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在沙拉勞倫斯學院教書,任文學教授,從事比較神話和比較宗教。在這所女子學院裡,坎貝爾也遇到了很多難題,每當學生們拋出問題時,他都得進一步完善他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理論體系。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神話對於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為了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坎貝爾的神話理論也逐漸完善。

思考刺激著他的神經,文字也刺激著他的神經,隨著時間推移,他漸漸創立了屬於他自己的理論——神話學理論·英雄之旅。

在《神話的力量》裡,坎貝爾寫到:“神話是公開的夢,夢是私人的神話。” 儘管有些晦澀和抽象,但仍然從這寥寥幾字中感知到他對神話的獨特理解。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57年,約瑟夫·坎貝爾在華盛頓外事學院給外交官們演講

從2011年開始,坎貝爾開始將他的思考和理論成果彙編成書。

當年,《神話的力量》出版。這是一本世界神話的問答集,其中彙總了很多神話學上的問題。“什麼是神話?”、“如何以神話解讀自我?”....在《神話的力量》裡,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坎貝爾將其對現實、精神、世界、自我、宗教、婚姻、性別的思考都寫在了其中,內省、修正是其結果,而神話本質中那些神祕的、精神質感的東西也被坎貝爾一一落成了實體的文字。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2012年,他出版了《千面英雄》,這本書直接奠定了坎貝爾在神話學上的地位,也成為一部經典的影響無數人的著作。《千面英雄》以世界上和英雄歷險相關的故事為案例,從其中揭示了英雄的模型。。理論提出後,很多電影創作者們都來拜讀他的作品,並以此創作電影劇本,塑造英雄形象。這本書也因此成為了很多好萊塢大片的靈感來源。它一面解構,一面又在提供結構。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而或許,學術思想、理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能夠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從而為事物提供一種規則化的可參考的行動模型,並通過提煉不同文化之間的共通性,找出所有人都可通用的理論。

時隔一年,《指引生命的神話》面世。這本書與之前的兩本有所不同,主要選自坎貝爾在一個學院論壇的演講,將他的稍晦澀的學術思想化成親近性的語言進行了表達和講述。在這本書中,坎貝爾研究了科學對神話的影響,並探討了在人類發展歷史中東西方文化的英雄,從而加深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之後,他又陸續出版了《追隨直覺之路》《英雄之旅》。《追隨直覺之路》繼續對神話的功能進行了表述,指出了神話在當代社會的四大功能,並剖析了神話的表層性質與內在性質。

《英雄之旅》則由坎貝爾與世界各領域人士的對話組成而成。

"

在影史上,有這樣一位“奇特”的人,他沒有參與過電影的拍攝製作,也沒有被奉為神作的電影作品,但有很多大導演是他的粉絲——《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美國著名影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將他看成人生導師。

他就是約瑟夫·坎貝爾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儘管未曾有“導演”等的影視頭銜,但約瑟夫·坎貝爾建立的“英雄之旅”模型卻跨過學術界在影視界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如今,這個模型理論成為了眾多導演們創作人物角色時的靈感來源,並且是許多好萊塢大片人物設定的參照。

有人信奉情感,有人信奉神,但約瑟夫·坎貝爾卻信奉真理的唯一性。印度《吠陀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真理只有一個,而聖人以各種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約瑟夫·坎貝爾常引用它來勸解萬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歷史的濤濤軌跡中,他用神話串聯起了世間種種不同的元素,在這樣的共性中,尋找到了他願意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神話學研究。

讀書、思考、研究、寫作...當這些日常的時間累積到一定的高度後,當坎貝爾這個名字逐漸被世人知曉後,他的理論、他的著作、他的成長經歷也逐漸被世人知曉,此後,便影響了無數導演、樂隊、文學家和作家。

1

“英雄”的誕生

1904年,約瑟夫·坎貝爾出生了,在美國紐約的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小小的生命降臨。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04年,13周大的約瑟夫·坎貝爾和父母查爾斯·坎貝爾、約瑟芬·坎貝爾

長大之後,坎貝爾到達特茅斯學院就讀,並在那裡學習生物學和數學。但從小對人文科學的興趣讓坎貝爾讓他不想按照理科性的路線走下去,於是便轉學去了哥倫比亞大學。

讀書的時候,坎貝爾認識了著名的靈脩大師克里希那穆提,還結識了精神分析學派的大師弗洛伊德和榮格。 這些人對坎貝爾的影響很深,正是他們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礎,在他的著作中也可見一二。

儘管這段學位攻讀之路聽起來順暢又如願,但其實遠非如此。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29年的時候,紐約爆發了一件至今仍為數人所銘記的事情,那就是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是由紐約股市暴跌所引起的,其性質可以說是百年難遇。而這場經濟危機所引發的後果也是“百年難遇”的——許許多多的公司遭遇重創,資金鍊斷裂、破產、失業、倒閉...各種各樣的問題瀰漫在那時候的紐約。

坎貝爾也沒能躲過這洶湧的潮水,他的家庭也破產了。面對經濟蕭條,別人要麼重新找工作尋找生機,要麼挺起力氣繼續幹活,但坎貝爾卻帶著自己的妹妹和朋友到了森林裡,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這段生活帶給了坎貝爾諸多隱性的、珍貴的“財富”: 獨立思考、長線探究、拋去物質與內心和平相處。 也是在這樣的生活裡,坎貝爾才培養了他自我成長上的一種長期主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森林裡,物質十分匱乏,他們住住不好,吃也吃不好,生活也看不到希望,和外界的聯繫也不多。

雖有些消沉,但坎貝爾卻並沒有掉入谷底,也沒有放棄自己。他開始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規劃——看書、看書、看書、做其它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沉醉在文字賦予他的新知裡,像一個吃到糖的小孩子,每天不覺生活苦累。

直到1943年,坎貝爾才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在沙拉勞倫斯學院教書,任文學教授,從事比較神話和比較宗教。在這所女子學院裡,坎貝爾也遇到了很多難題,每當學生們拋出問題時,他都得進一步完善他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理論體系。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神話對於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為了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坎貝爾的神話理論也逐漸完善。

思考刺激著他的神經,文字也刺激著他的神經,隨著時間推移,他漸漸創立了屬於他自己的理論——神話學理論·英雄之旅。

在《神話的力量》裡,坎貝爾寫到:“神話是公開的夢,夢是私人的神話。” 儘管有些晦澀和抽象,但仍然從這寥寥幾字中感知到他對神話的獨特理解。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57年,約瑟夫·坎貝爾在華盛頓外事學院給外交官們演講

從2011年開始,坎貝爾開始將他的思考和理論成果彙編成書。

當年,《神話的力量》出版。這是一本世界神話的問答集,其中彙總了很多神話學上的問題。“什麼是神話?”、“如何以神話解讀自我?”....在《神話的力量》裡,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坎貝爾將其對現實、精神、世界、自我、宗教、婚姻、性別的思考都寫在了其中,內省、修正是其結果,而神話本質中那些神祕的、精神質感的東西也被坎貝爾一一落成了實體的文字。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2012年,他出版了《千面英雄》,這本書直接奠定了坎貝爾在神話學上的地位,也成為一部經典的影響無數人的著作。《千面英雄》以世界上和英雄歷險相關的故事為案例,從其中揭示了英雄的模型。。理論提出後,很多電影創作者們都來拜讀他的作品,並以此創作電影劇本,塑造英雄形象。這本書也因此成為了很多好萊塢大片的靈感來源。它一面解構,一面又在提供結構。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而或許,學術思想、理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能夠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從而為事物提供一種規則化的可參考的行動模型,並通過提煉不同文化之間的共通性,找出所有人都可通用的理論。

時隔一年,《指引生命的神話》面世。這本書與之前的兩本有所不同,主要選自坎貝爾在一個學院論壇的演講,將他的稍晦澀的學術思想化成親近性的語言進行了表達和講述。在這本書中,坎貝爾研究了科學對神話的影響,並探討了在人類發展歷史中東西方文化的英雄,從而加深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之後,他又陸續出版了《追隨直覺之路》《英雄之旅》。《追隨直覺之路》繼續對神話的功能進行了表述,指出了神話在當代社會的四大功能,並剖析了神話的表層性質與內在性質。

《英雄之旅》則由坎貝爾與世界各領域人士的對話組成而成。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如此來看,坎貝爾既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同樣也是一個筆耕不輟的作家。似乎正是因為他和“思考性工作”這種親密的緣分,才讓他養成了長線性的、堅持性的思考方式,因此也使他能夠耐得住性子完成一件件繁瑣的、常人難以完成的工作。

2

“英雄”的養成

“英雄的誕生”與“英雄的養成”之間往往隔著厚厚的屏障——時間、智力、精力、心力——只有跨過層層挑戰,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少年時便顯現出卓越資質的人不少見,但能夠將這份資質揮發到成年的人卻極少。

但坎貝爾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恰恰在此。

他遇到過百年難遇的經濟危機,紛至沓來的生活困難、不知該如何選擇的職業...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曾向他襲來,但他就像一個英雄一樣,沒有舉手投降,而是用自我戰勝了生活。

"

在影史上,有這樣一位“奇特”的人,他沒有參與過電影的拍攝製作,也沒有被奉為神作的電影作品,但有很多大導演是他的粉絲——《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美國著名影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將他看成人生導師。

他就是約瑟夫·坎貝爾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儘管未曾有“導演”等的影視頭銜,但約瑟夫·坎貝爾建立的“英雄之旅”模型卻跨過學術界在影視界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如今,這個模型理論成為了眾多導演們創作人物角色時的靈感來源,並且是許多好萊塢大片人物設定的參照。

有人信奉情感,有人信奉神,但約瑟夫·坎貝爾卻信奉真理的唯一性。印度《吠陀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真理只有一個,而聖人以各種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約瑟夫·坎貝爾常引用它來勸解萬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歷史的濤濤軌跡中,他用神話串聯起了世間種種不同的元素,在這樣的共性中,尋找到了他願意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神話學研究。

讀書、思考、研究、寫作...當這些日常的時間累積到一定的高度後,當坎貝爾這個名字逐漸被世人知曉後,他的理論、他的著作、他的成長經歷也逐漸被世人知曉,此後,便影響了無數導演、樂隊、文學家和作家。

1

“英雄”的誕生

1904年,約瑟夫·坎貝爾出生了,在美國紐約的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小小的生命降臨。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04年,13周大的約瑟夫·坎貝爾和父母查爾斯·坎貝爾、約瑟芬·坎貝爾

長大之後,坎貝爾到達特茅斯學院就讀,並在那裡學習生物學和數學。但從小對人文科學的興趣讓坎貝爾讓他不想按照理科性的路線走下去,於是便轉學去了哥倫比亞大學。

讀書的時候,坎貝爾認識了著名的靈脩大師克里希那穆提,還結識了精神分析學派的大師弗洛伊德和榮格。 這些人對坎貝爾的影響很深,正是他們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礎,在他的著作中也可見一二。

儘管這段學位攻讀之路聽起來順暢又如願,但其實遠非如此。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29年的時候,紐約爆發了一件至今仍為數人所銘記的事情,那就是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是由紐約股市暴跌所引起的,其性質可以說是百年難遇。而這場經濟危機所引發的後果也是“百年難遇”的——許許多多的公司遭遇重創,資金鍊斷裂、破產、失業、倒閉...各種各樣的問題瀰漫在那時候的紐約。

坎貝爾也沒能躲過這洶湧的潮水,他的家庭也破產了。面對經濟蕭條,別人要麼重新找工作尋找生機,要麼挺起力氣繼續幹活,但坎貝爾卻帶著自己的妹妹和朋友到了森林裡,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這段生活帶給了坎貝爾諸多隱性的、珍貴的“財富”: 獨立思考、長線探究、拋去物質與內心和平相處。 也是在這樣的生活裡,坎貝爾才培養了他自我成長上的一種長期主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森林裡,物質十分匱乏,他們住住不好,吃也吃不好,生活也看不到希望,和外界的聯繫也不多。

雖有些消沉,但坎貝爾卻並沒有掉入谷底,也沒有放棄自己。他開始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規劃——看書、看書、看書、做其它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沉醉在文字賦予他的新知裡,像一個吃到糖的小孩子,每天不覺生活苦累。

直到1943年,坎貝爾才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在沙拉勞倫斯學院教書,任文學教授,從事比較神話和比較宗教。在這所女子學院裡,坎貝爾也遇到了很多難題,每當學生們拋出問題時,他都得進一步完善他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理論體系。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神話對於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為了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坎貝爾的神話理論也逐漸完善。

思考刺激著他的神經,文字也刺激著他的神經,隨著時間推移,他漸漸創立了屬於他自己的理論——神話學理論·英雄之旅。

在《神話的力量》裡,坎貝爾寫到:“神話是公開的夢,夢是私人的神話。” 儘管有些晦澀和抽象,但仍然從這寥寥幾字中感知到他對神話的獨特理解。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57年,約瑟夫·坎貝爾在華盛頓外事學院給外交官們演講

從2011年開始,坎貝爾開始將他的思考和理論成果彙編成書。

當年,《神話的力量》出版。這是一本世界神話的問答集,其中彙總了很多神話學上的問題。“什麼是神話?”、“如何以神話解讀自我?”....在《神話的力量》裡,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坎貝爾將其對現實、精神、世界、自我、宗教、婚姻、性別的思考都寫在了其中,內省、修正是其結果,而神話本質中那些神祕的、精神質感的東西也被坎貝爾一一落成了實體的文字。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2012年,他出版了《千面英雄》,這本書直接奠定了坎貝爾在神話學上的地位,也成為一部經典的影響無數人的著作。《千面英雄》以世界上和英雄歷險相關的故事為案例,從其中揭示了英雄的模型。。理論提出後,很多電影創作者們都來拜讀他的作品,並以此創作電影劇本,塑造英雄形象。這本書也因此成為了很多好萊塢大片的靈感來源。它一面解構,一面又在提供結構。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而或許,學術思想、理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能夠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從而為事物提供一種規則化的可參考的行動模型,並通過提煉不同文化之間的共通性,找出所有人都可通用的理論。

時隔一年,《指引生命的神話》面世。這本書與之前的兩本有所不同,主要選自坎貝爾在一個學院論壇的演講,將他的稍晦澀的學術思想化成親近性的語言進行了表達和講述。在這本書中,坎貝爾研究了科學對神話的影響,並探討了在人類發展歷史中東西方文化的英雄,從而加深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之後,他又陸續出版了《追隨直覺之路》《英雄之旅》。《追隨直覺之路》繼續對神話的功能進行了表述,指出了神話在當代社會的四大功能,並剖析了神話的表層性質與內在性質。

《英雄之旅》則由坎貝爾與世界各領域人士的對話組成而成。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如此來看,坎貝爾既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同樣也是一個筆耕不輟的作家。似乎正是因為他和“思考性工作”這種親密的緣分,才讓他養成了長線性的、堅持性的思考方式,因此也使他能夠耐得住性子完成一件件繁瑣的、常人難以完成的工作。

2

“英雄”的養成

“英雄的誕生”與“英雄的養成”之間往往隔著厚厚的屏障——時間、智力、精力、心力——只有跨過層層挑戰,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少年時便顯現出卓越資質的人不少見,但能夠將這份資質揮發到成年的人卻極少。

但坎貝爾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恰恰在此。

他遇到過百年難遇的經濟危機,紛至沓來的生活困難、不知該如何選擇的職業...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曾向他襲來,但他就像一個英雄一樣,沒有舉手投降,而是用自我戰勝了生活。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85年,81歲的約瑟夫·坎貝爾在紐約國家藝術俱樂部接受文學榮譽金質獎章,電影製片人菲爾·柯西諾與

後人將坎貝爾的成長之路總結為“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即不以短視的目光、速成的心理去取得成就,而是將人的一生拉長,在其中不斷成長、不斷磨礪自我,沉下心、耐住氣,最終贏得屬於自己的曙光。

在自我成長中抱有長期主義心理的人往往不會因為暫時的得失而心緒變化,他們知道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無論當下勝或者敗,人仍有繼續戰鬥的可能,不到最後一刻,誰都無法知曉等待每個人的究竟是什麼。

"

在影史上,有這樣一位“奇特”的人,他沒有參與過電影的拍攝製作,也沒有被奉為神作的電影作品,但有很多大導演是他的粉絲——《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美國著名影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將他看成人生導師。

他就是約瑟夫·坎貝爾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儘管未曾有“導演”等的影視頭銜,但約瑟夫·坎貝爾建立的“英雄之旅”模型卻跨過學術界在影視界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如今,這個模型理論成為了眾多導演們創作人物角色時的靈感來源,並且是許多好萊塢大片人物設定的參照。

有人信奉情感,有人信奉神,但約瑟夫·坎貝爾卻信奉真理的唯一性。印度《吠陀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真理只有一個,而聖人以各種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約瑟夫·坎貝爾常引用它來勸解萬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歷史的濤濤軌跡中,他用神話串聯起了世間種種不同的元素,在這樣的共性中,尋找到了他願意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神話學研究。

讀書、思考、研究、寫作...當這些日常的時間累積到一定的高度後,當坎貝爾這個名字逐漸被世人知曉後,他的理論、他的著作、他的成長經歷也逐漸被世人知曉,此後,便影響了無數導演、樂隊、文學家和作家。

1

“英雄”的誕生

1904年,約瑟夫·坎貝爾出生了,在美國紐約的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小小的生命降臨。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04年,13周大的約瑟夫·坎貝爾和父母查爾斯·坎貝爾、約瑟芬·坎貝爾

長大之後,坎貝爾到達特茅斯學院就讀,並在那裡學習生物學和數學。但從小對人文科學的興趣讓坎貝爾讓他不想按照理科性的路線走下去,於是便轉學去了哥倫比亞大學。

讀書的時候,坎貝爾認識了著名的靈脩大師克里希那穆提,還結識了精神分析學派的大師弗洛伊德和榮格。 這些人對坎貝爾的影響很深,正是他們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礎,在他的著作中也可見一二。

儘管這段學位攻讀之路聽起來順暢又如願,但其實遠非如此。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29年的時候,紐約爆發了一件至今仍為數人所銘記的事情,那就是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是由紐約股市暴跌所引起的,其性質可以說是百年難遇。而這場經濟危機所引發的後果也是“百年難遇”的——許許多多的公司遭遇重創,資金鍊斷裂、破產、失業、倒閉...各種各樣的問題瀰漫在那時候的紐約。

坎貝爾也沒能躲過這洶湧的潮水,他的家庭也破產了。面對經濟蕭條,別人要麼重新找工作尋找生機,要麼挺起力氣繼續幹活,但坎貝爾卻帶著自己的妹妹和朋友到了森林裡,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這段生活帶給了坎貝爾諸多隱性的、珍貴的“財富”: 獨立思考、長線探究、拋去物質與內心和平相處。 也是在這樣的生活裡,坎貝爾才培養了他自我成長上的一種長期主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森林裡,物質十分匱乏,他們住住不好,吃也吃不好,生活也看不到希望,和外界的聯繫也不多。

雖有些消沉,但坎貝爾卻並沒有掉入谷底,也沒有放棄自己。他開始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規劃——看書、看書、看書、做其它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沉醉在文字賦予他的新知裡,像一個吃到糖的小孩子,每天不覺生活苦累。

直到1943年,坎貝爾才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在沙拉勞倫斯學院教書,任文學教授,從事比較神話和比較宗教。在這所女子學院裡,坎貝爾也遇到了很多難題,每當學生們拋出問題時,他都得進一步完善他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理論體系。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神話對於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為了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坎貝爾的神話理論也逐漸完善。

思考刺激著他的神經,文字也刺激著他的神經,隨著時間推移,他漸漸創立了屬於他自己的理論——神話學理論·英雄之旅。

在《神話的力量》裡,坎貝爾寫到:“神話是公開的夢,夢是私人的神話。” 儘管有些晦澀和抽象,但仍然從這寥寥幾字中感知到他對神話的獨特理解。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57年,約瑟夫·坎貝爾在華盛頓外事學院給外交官們演講

從2011年開始,坎貝爾開始將他的思考和理論成果彙編成書。

當年,《神話的力量》出版。這是一本世界神話的問答集,其中彙總了很多神話學上的問題。“什麼是神話?”、“如何以神話解讀自我?”....在《神話的力量》裡,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坎貝爾將其對現實、精神、世界、自我、宗教、婚姻、性別的思考都寫在了其中,內省、修正是其結果,而神話本質中那些神祕的、精神質感的東西也被坎貝爾一一落成了實體的文字。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2012年,他出版了《千面英雄》,這本書直接奠定了坎貝爾在神話學上的地位,也成為一部經典的影響無數人的著作。《千面英雄》以世界上和英雄歷險相關的故事為案例,從其中揭示了英雄的模型。。理論提出後,很多電影創作者們都來拜讀他的作品,並以此創作電影劇本,塑造英雄形象。這本書也因此成為了很多好萊塢大片的靈感來源。它一面解構,一面又在提供結構。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而或許,學術思想、理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能夠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從而為事物提供一種規則化的可參考的行動模型,並通過提煉不同文化之間的共通性,找出所有人都可通用的理論。

時隔一年,《指引生命的神話》面世。這本書與之前的兩本有所不同,主要選自坎貝爾在一個學院論壇的演講,將他的稍晦澀的學術思想化成親近性的語言進行了表達和講述。在這本書中,坎貝爾研究了科學對神話的影響,並探討了在人類發展歷史中東西方文化的英雄,從而加深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之後,他又陸續出版了《追隨直覺之路》《英雄之旅》。《追隨直覺之路》繼續對神話的功能進行了表述,指出了神話在當代社會的四大功能,並剖析了神話的表層性質與內在性質。

《英雄之旅》則由坎貝爾與世界各領域人士的對話組成而成。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如此來看,坎貝爾既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同樣也是一個筆耕不輟的作家。似乎正是因為他和“思考性工作”這種親密的緣分,才讓他養成了長線性的、堅持性的思考方式,因此也使他能夠耐得住性子完成一件件繁瑣的、常人難以完成的工作。

2

“英雄”的養成

“英雄的誕生”與“英雄的養成”之間往往隔著厚厚的屏障——時間、智力、精力、心力——只有跨過層層挑戰,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少年時便顯現出卓越資質的人不少見,但能夠將這份資質揮發到成年的人卻極少。

但坎貝爾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恰恰在此。

他遇到過百年難遇的經濟危機,紛至沓來的生活困難、不知該如何選擇的職業...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曾向他襲來,但他就像一個英雄一樣,沒有舉手投降,而是用自我戰勝了生活。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85年,81歲的約瑟夫·坎貝爾在紐約國家藝術俱樂部接受文學榮譽金質獎章,電影製片人菲爾·柯西諾與

後人將坎貝爾的成長之路總結為“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即不以短視的目光、速成的心理去取得成就,而是將人的一生拉長,在其中不斷成長、不斷磨礪自我,沉下心、耐住氣,最終贏得屬於自己的曙光。

在自我成長中抱有長期主義心理的人往往不會因為暫時的得失而心緒變化,他們知道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無論當下勝或者敗,人仍有繼續戰鬥的可能,不到最後一刻,誰都無法知曉等待每個人的究竟是什麼。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坎貝爾最大的貢獻就在於他對神話中許多常見的結構加以確定,並將這些結構命名為了英雄的旅程, 無論何種故事,何種情節,都可以用這個結構來構建。英雄之旅的模型突破了文化的桎梏,是以跨文化視野進行研究的,在不同的文化中尋找了一種共通性,並證實了這種共通性。

而其實,那既是大多數英雄的旅程,也是他一生的旅程。

"

在影史上,有這樣一位“奇特”的人,他沒有參與過電影的拍攝製作,也沒有被奉為神作的電影作品,但有很多大導演是他的粉絲——《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美國著名影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將他看成人生導師。

他就是約瑟夫·坎貝爾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儘管未曾有“導演”等的影視頭銜,但約瑟夫·坎貝爾建立的“英雄之旅”模型卻跨過學術界在影視界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如今,這個模型理論成為了眾多導演們創作人物角色時的靈感來源,並且是許多好萊塢大片人物設定的參照。

有人信奉情感,有人信奉神,但約瑟夫·坎貝爾卻信奉真理的唯一性。印度《吠陀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真理只有一個,而聖人以各種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約瑟夫·坎貝爾常引用它來勸解萬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歷史的濤濤軌跡中,他用神話串聯起了世間種種不同的元素,在這樣的共性中,尋找到了他願意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神話學研究。

讀書、思考、研究、寫作...當這些日常的時間累積到一定的高度後,當坎貝爾這個名字逐漸被世人知曉後,他的理論、他的著作、他的成長經歷也逐漸被世人知曉,此後,便影響了無數導演、樂隊、文學家和作家。

1

“英雄”的誕生

1904年,約瑟夫·坎貝爾出生了,在美國紐約的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小小的生命降臨。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04年,13周大的約瑟夫·坎貝爾和父母查爾斯·坎貝爾、約瑟芬·坎貝爾

長大之後,坎貝爾到達特茅斯學院就讀,並在那裡學習生物學和數學。但從小對人文科學的興趣讓坎貝爾讓他不想按照理科性的路線走下去,於是便轉學去了哥倫比亞大學。

讀書的時候,坎貝爾認識了著名的靈脩大師克里希那穆提,還結識了精神分析學派的大師弗洛伊德和榮格。 這些人對坎貝爾的影響很深,正是他們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礎,在他的著作中也可見一二。

儘管這段學位攻讀之路聽起來順暢又如願,但其實遠非如此。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29年的時候,紐約爆發了一件至今仍為數人所銘記的事情,那就是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是由紐約股市暴跌所引起的,其性質可以說是百年難遇。而這場經濟危機所引發的後果也是“百年難遇”的——許許多多的公司遭遇重創,資金鍊斷裂、破產、失業、倒閉...各種各樣的問題瀰漫在那時候的紐約。

坎貝爾也沒能躲過這洶湧的潮水,他的家庭也破產了。面對經濟蕭條,別人要麼重新找工作尋找生機,要麼挺起力氣繼續幹活,但坎貝爾卻帶著自己的妹妹和朋友到了森林裡,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這段生活帶給了坎貝爾諸多隱性的、珍貴的“財富”: 獨立思考、長線探究、拋去物質與內心和平相處。 也是在這樣的生活裡,坎貝爾才培養了他自我成長上的一種長期主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森林裡,物質十分匱乏,他們住住不好,吃也吃不好,生活也看不到希望,和外界的聯繫也不多。

雖有些消沉,但坎貝爾卻並沒有掉入谷底,也沒有放棄自己。他開始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規劃——看書、看書、看書、做其它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沉醉在文字賦予他的新知裡,像一個吃到糖的小孩子,每天不覺生活苦累。

直到1943年,坎貝爾才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在沙拉勞倫斯學院教書,任文學教授,從事比較神話和比較宗教。在這所女子學院裡,坎貝爾也遇到了很多難題,每當學生們拋出問題時,他都得進一步完善他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理論體系。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神話對於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為了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坎貝爾的神話理論也逐漸完善。

思考刺激著他的神經,文字也刺激著他的神經,隨著時間推移,他漸漸創立了屬於他自己的理論——神話學理論·英雄之旅。

在《神話的力量》裡,坎貝爾寫到:“神話是公開的夢,夢是私人的神話。” 儘管有些晦澀和抽象,但仍然從這寥寥幾字中感知到他對神話的獨特理解。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57年,約瑟夫·坎貝爾在華盛頓外事學院給外交官們演講

從2011年開始,坎貝爾開始將他的思考和理論成果彙編成書。

當年,《神話的力量》出版。這是一本世界神話的問答集,其中彙總了很多神話學上的問題。“什麼是神話?”、“如何以神話解讀自我?”....在《神話的力量》裡,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坎貝爾將其對現實、精神、世界、自我、宗教、婚姻、性別的思考都寫在了其中,內省、修正是其結果,而神話本質中那些神祕的、精神質感的東西也被坎貝爾一一落成了實體的文字。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2012年,他出版了《千面英雄》,這本書直接奠定了坎貝爾在神話學上的地位,也成為一部經典的影響無數人的著作。《千面英雄》以世界上和英雄歷險相關的故事為案例,從其中揭示了英雄的模型。。理論提出後,很多電影創作者們都來拜讀他的作品,並以此創作電影劇本,塑造英雄形象。這本書也因此成為了很多好萊塢大片的靈感來源。它一面解構,一面又在提供結構。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而或許,學術思想、理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能夠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從而為事物提供一種規則化的可參考的行動模型,並通過提煉不同文化之間的共通性,找出所有人都可通用的理論。

時隔一年,《指引生命的神話》面世。這本書與之前的兩本有所不同,主要選自坎貝爾在一個學院論壇的演講,將他的稍晦澀的學術思想化成親近性的語言進行了表達和講述。在這本書中,坎貝爾研究了科學對神話的影響,並探討了在人類發展歷史中東西方文化的英雄,從而加深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之後,他又陸續出版了《追隨直覺之路》《英雄之旅》。《追隨直覺之路》繼續對神話的功能進行了表述,指出了神話在當代社會的四大功能,並剖析了神話的表層性質與內在性質。

《英雄之旅》則由坎貝爾與世界各領域人士的對話組成而成。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如此來看,坎貝爾既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同樣也是一個筆耕不輟的作家。似乎正是因為他和“思考性工作”這種親密的緣分,才讓他養成了長線性的、堅持性的思考方式,因此也使他能夠耐得住性子完成一件件繁瑣的、常人難以完成的工作。

2

“英雄”的養成

“英雄的誕生”與“英雄的養成”之間往往隔著厚厚的屏障——時間、智力、精力、心力——只有跨過層層挑戰,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少年時便顯現出卓越資質的人不少見,但能夠將這份資質揮發到成年的人卻極少。

但坎貝爾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恰恰在此。

他遇到過百年難遇的經濟危機,紛至沓來的生活困難、不知該如何選擇的職業...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曾向他襲來,但他就像一個英雄一樣,沒有舉手投降,而是用自我戰勝了生活。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85年,81歲的約瑟夫·坎貝爾在紐約國家藝術俱樂部接受文學榮譽金質獎章,電影製片人菲爾·柯西諾與

後人將坎貝爾的成長之路總結為“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即不以短視的目光、速成的心理去取得成就,而是將人的一生拉長,在其中不斷成長、不斷磨礪自我,沉下心、耐住氣,最終贏得屬於自己的曙光。

在自我成長中抱有長期主義心理的人往往不會因為暫時的得失而心緒變化,他們知道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無論當下勝或者敗,人仍有繼續戰鬥的可能,不到最後一刻,誰都無法知曉等待每個人的究竟是什麼。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坎貝爾最大的貢獻就在於他對神話中許多常見的結構加以確定,並將這些結構命名為了英雄的旅程, 無論何種故事,何種情節,都可以用這個結構來構建。英雄之旅的模型突破了文化的桎梏,是以跨文化視野進行研究的,在不同的文化中尋找了一種共通性,並證實了這種共通性。

而其實,那既是大多數英雄的旅程,也是他一生的旅程。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如今,坎貝爾的這套理論如今已被許多人認可並應用到了具體的創作之中,學術界、影界、音樂界...坎貝爾所影響的並非某一個維度,而是真真實實的人。

不斷進行學術研究,不斷思考,不斷優化自我是坎貝爾一生都在堅持的功課,他是“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的絕對踐行者。 在日積月累中養成的卓越自我,如此成功的一生,與他的性格、思考方式、行為模型是分不開的,是它們組成了這個不一樣的坎貝爾。

"

在影史上,有這樣一位“奇特”的人,他沒有參與過電影的拍攝製作,也沒有被奉為神作的電影作品,但有很多大導演是他的粉絲——《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美國著名影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將他看成人生導師。

他就是約瑟夫·坎貝爾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儘管未曾有“導演”等的影視頭銜,但約瑟夫·坎貝爾建立的“英雄之旅”模型卻跨過學術界在影視界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如今,這個模型理論成為了眾多導演們創作人物角色時的靈感來源,並且是許多好萊塢大片人物設定的參照。

有人信奉情感,有人信奉神,但約瑟夫·坎貝爾卻信奉真理的唯一性。印度《吠陀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真理只有一個,而聖人以各種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約瑟夫·坎貝爾常引用它來勸解萬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歷史的濤濤軌跡中,他用神話串聯起了世間種種不同的元素,在這樣的共性中,尋找到了他願意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神話學研究。

讀書、思考、研究、寫作...當這些日常的時間累積到一定的高度後,當坎貝爾這個名字逐漸被世人知曉後,他的理論、他的著作、他的成長經歷也逐漸被世人知曉,此後,便影響了無數導演、樂隊、文學家和作家。

1

“英雄”的誕生

1904年,約瑟夫·坎貝爾出生了,在美國紐約的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小小的生命降臨。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04年,13周大的約瑟夫·坎貝爾和父母查爾斯·坎貝爾、約瑟芬·坎貝爾

長大之後,坎貝爾到達特茅斯學院就讀,並在那裡學習生物學和數學。但從小對人文科學的興趣讓坎貝爾讓他不想按照理科性的路線走下去,於是便轉學去了哥倫比亞大學。

讀書的時候,坎貝爾認識了著名的靈脩大師克里希那穆提,還結識了精神分析學派的大師弗洛伊德和榮格。 這些人對坎貝爾的影響很深,正是他們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礎,在他的著作中也可見一二。

儘管這段學位攻讀之路聽起來順暢又如願,但其實遠非如此。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29年的時候,紐約爆發了一件至今仍為數人所銘記的事情,那就是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是由紐約股市暴跌所引起的,其性質可以說是百年難遇。而這場經濟危機所引發的後果也是“百年難遇”的——許許多多的公司遭遇重創,資金鍊斷裂、破產、失業、倒閉...各種各樣的問題瀰漫在那時候的紐約。

坎貝爾也沒能躲過這洶湧的潮水,他的家庭也破產了。面對經濟蕭條,別人要麼重新找工作尋找生機,要麼挺起力氣繼續幹活,但坎貝爾卻帶著自己的妹妹和朋友到了森林裡,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這段生活帶給了坎貝爾諸多隱性的、珍貴的“財富”: 獨立思考、長線探究、拋去物質與內心和平相處。 也是在這樣的生活裡,坎貝爾才培養了他自我成長上的一種長期主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森林裡,物質十分匱乏,他們住住不好,吃也吃不好,生活也看不到希望,和外界的聯繫也不多。

雖有些消沉,但坎貝爾卻並沒有掉入谷底,也沒有放棄自己。他開始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規劃——看書、看書、看書、做其它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沉醉在文字賦予他的新知裡,像一個吃到糖的小孩子,每天不覺生活苦累。

直到1943年,坎貝爾才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在沙拉勞倫斯學院教書,任文學教授,從事比較神話和比較宗教。在這所女子學院裡,坎貝爾也遇到了很多難題,每當學生們拋出問題時,他都得進一步完善他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理論體系。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神話對於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為了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坎貝爾的神話理論也逐漸完善。

思考刺激著他的神經,文字也刺激著他的神經,隨著時間推移,他漸漸創立了屬於他自己的理論——神話學理論·英雄之旅。

在《神話的力量》裡,坎貝爾寫到:“神話是公開的夢,夢是私人的神話。” 儘管有些晦澀和抽象,但仍然從這寥寥幾字中感知到他對神話的獨特理解。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57年,約瑟夫·坎貝爾在華盛頓外事學院給外交官們演講

從2011年開始,坎貝爾開始將他的思考和理論成果彙編成書。

當年,《神話的力量》出版。這是一本世界神話的問答集,其中彙總了很多神話學上的問題。“什麼是神話?”、“如何以神話解讀自我?”....在《神話的力量》裡,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坎貝爾將其對現實、精神、世界、自我、宗教、婚姻、性別的思考都寫在了其中,內省、修正是其結果,而神話本質中那些神祕的、精神質感的東西也被坎貝爾一一落成了實體的文字。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2012年,他出版了《千面英雄》,這本書直接奠定了坎貝爾在神話學上的地位,也成為一部經典的影響無數人的著作。《千面英雄》以世界上和英雄歷險相關的故事為案例,從其中揭示了英雄的模型。。理論提出後,很多電影創作者們都來拜讀他的作品,並以此創作電影劇本,塑造英雄形象。這本書也因此成為了很多好萊塢大片的靈感來源。它一面解構,一面又在提供結構。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而或許,學術思想、理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能夠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從而為事物提供一種規則化的可參考的行動模型,並通過提煉不同文化之間的共通性,找出所有人都可通用的理論。

時隔一年,《指引生命的神話》面世。這本書與之前的兩本有所不同,主要選自坎貝爾在一個學院論壇的演講,將他的稍晦澀的學術思想化成親近性的語言進行了表達和講述。在這本書中,坎貝爾研究了科學對神話的影響,並探討了在人類發展歷史中東西方文化的英雄,從而加深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之後,他又陸續出版了《追隨直覺之路》《英雄之旅》。《追隨直覺之路》繼續對神話的功能進行了表述,指出了神話在當代社會的四大功能,並剖析了神話的表層性質與內在性質。

《英雄之旅》則由坎貝爾與世界各領域人士的對話組成而成。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如此來看,坎貝爾既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同樣也是一個筆耕不輟的作家。似乎正是因為他和“思考性工作”這種親密的緣分,才讓他養成了長線性的、堅持性的思考方式,因此也使他能夠耐得住性子完成一件件繁瑣的、常人難以完成的工作。

2

“英雄”的養成

“英雄的誕生”與“英雄的養成”之間往往隔著厚厚的屏障——時間、智力、精力、心力——只有跨過層層挑戰,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少年時便顯現出卓越資質的人不少見,但能夠將這份資質揮發到成年的人卻極少。

但坎貝爾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恰恰在此。

他遇到過百年難遇的經濟危機,紛至沓來的生活困難、不知該如何選擇的職業...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曾向他襲來,但他就像一個英雄一樣,沒有舉手投降,而是用自我戰勝了生活。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85年,81歲的約瑟夫·坎貝爾在紐約國家藝術俱樂部接受文學榮譽金質獎章,電影製片人菲爾·柯西諾與

後人將坎貝爾的成長之路總結為“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即不以短視的目光、速成的心理去取得成就,而是將人的一生拉長,在其中不斷成長、不斷磨礪自我,沉下心、耐住氣,最終贏得屬於自己的曙光。

在自我成長中抱有長期主義心理的人往往不會因為暫時的得失而心緒變化,他們知道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無論當下勝或者敗,人仍有繼續戰鬥的可能,不到最後一刻,誰都無法知曉等待每個人的究竟是什麼。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坎貝爾最大的貢獻就在於他對神話中許多常見的結構加以確定,並將這些結構命名為了英雄的旅程, 無論何種故事,何種情節,都可以用這個結構來構建。英雄之旅的模型突破了文化的桎梏,是以跨文化視野進行研究的,在不同的文化中尋找了一種共通性,並證實了這種共通性。

而其實,那既是大多數英雄的旅程,也是他一生的旅程。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如今,坎貝爾的這套理論如今已被許多人認可並應用到了具體的創作之中,學術界、影界、音樂界...坎貝爾所影響的並非某一個維度,而是真真實實的人。

不斷進行學術研究,不斷思考,不斷優化自我是坎貝爾一生都在堅持的功課,他是“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的絕對踐行者。 在日積月累中養成的卓越自我,如此成功的一生,與他的性格、思考方式、行為模型是分不開的,是它們組成了這個不一樣的坎貝爾。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72年,坎貝爾與冰島神話作家艾納·帕爾森在冰島辛格韋德利聖地

這些成就寫成了坎貝爾一生的高光時刻,將他放在近乎神聖的地方之上去考究他的貢獻,其實,這既是對他的肯定,也是對他成長時抱有的“長期主義”的肯定,更是對《英雄之旅》這本影響無數人的著作的肯定。

在《千面英雄》中,坎貝爾曾寫到: “對於那些沒有拒絕召喚的人而言,英雄旅程中首先會遇到的人物是一位保護者(經常是一位乾癟的小老太婆或老頭),這個人送給英雄護身符。”

"

在影史上,有這樣一位“奇特”的人,他沒有參與過電影的拍攝製作,也沒有被奉為神作的電影作品,但有很多大導演是他的粉絲——《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美國著名影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將他看成人生導師。

他就是約瑟夫·坎貝爾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儘管未曾有“導演”等的影視頭銜,但約瑟夫·坎貝爾建立的“英雄之旅”模型卻跨過學術界在影視界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如今,這個模型理論成為了眾多導演們創作人物角色時的靈感來源,並且是許多好萊塢大片人物設定的參照。

有人信奉情感,有人信奉神,但約瑟夫·坎貝爾卻信奉真理的唯一性。印度《吠陀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真理只有一個,而聖人以各種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約瑟夫·坎貝爾常引用它來勸解萬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歷史的濤濤軌跡中,他用神話串聯起了世間種種不同的元素,在這樣的共性中,尋找到了他願意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神話學研究。

讀書、思考、研究、寫作...當這些日常的時間累積到一定的高度後,當坎貝爾這個名字逐漸被世人知曉後,他的理論、他的著作、他的成長經歷也逐漸被世人知曉,此後,便影響了無數導演、樂隊、文學家和作家。

1

“英雄”的誕生

1904年,約瑟夫·坎貝爾出生了,在美國紐約的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小小的生命降臨。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04年,13周大的約瑟夫·坎貝爾和父母查爾斯·坎貝爾、約瑟芬·坎貝爾

長大之後,坎貝爾到達特茅斯學院就讀,並在那裡學習生物學和數學。但從小對人文科學的興趣讓坎貝爾讓他不想按照理科性的路線走下去,於是便轉學去了哥倫比亞大學。

讀書的時候,坎貝爾認識了著名的靈脩大師克里希那穆提,還結識了精神分析學派的大師弗洛伊德和榮格。 這些人對坎貝爾的影響很深,正是他們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礎,在他的著作中也可見一二。

儘管這段學位攻讀之路聽起來順暢又如願,但其實遠非如此。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29年的時候,紐約爆發了一件至今仍為數人所銘記的事情,那就是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是由紐約股市暴跌所引起的,其性質可以說是百年難遇。而這場經濟危機所引發的後果也是“百年難遇”的——許許多多的公司遭遇重創,資金鍊斷裂、破產、失業、倒閉...各種各樣的問題瀰漫在那時候的紐約。

坎貝爾也沒能躲過這洶湧的潮水,他的家庭也破產了。面對經濟蕭條,別人要麼重新找工作尋找生機,要麼挺起力氣繼續幹活,但坎貝爾卻帶著自己的妹妹和朋友到了森林裡,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這段生活帶給了坎貝爾諸多隱性的、珍貴的“財富”: 獨立思考、長線探究、拋去物質與內心和平相處。 也是在這樣的生活裡,坎貝爾才培養了他自我成長上的一種長期主義。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在森林裡,物質十分匱乏,他們住住不好,吃也吃不好,生活也看不到希望,和外界的聯繫也不多。

雖有些消沉,但坎貝爾卻並沒有掉入谷底,也沒有放棄自己。他開始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規劃——看書、看書、看書、做其它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沉醉在文字賦予他的新知裡,像一個吃到糖的小孩子,每天不覺生活苦累。

直到1943年,坎貝爾才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在沙拉勞倫斯學院教書,任文學教授,從事比較神話和比較宗教。在這所女子學院裡,坎貝爾也遇到了很多難題,每當學生們拋出問題時,他都得進一步完善他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理論體系。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神話對於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為了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坎貝爾的神話理論也逐漸完善。

思考刺激著他的神經,文字也刺激著他的神經,隨著時間推移,他漸漸創立了屬於他自己的理論——神話學理論·英雄之旅。

在《神話的力量》裡,坎貝爾寫到:“神話是公開的夢,夢是私人的神話。” 儘管有些晦澀和抽象,但仍然從這寥寥幾字中感知到他對神話的獨特理解。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57年,約瑟夫·坎貝爾在華盛頓外事學院給外交官們演講

從2011年開始,坎貝爾開始將他的思考和理論成果彙編成書。

當年,《神話的力量》出版。這是一本世界神話的問答集,其中彙總了很多神話學上的問題。“什麼是神話?”、“如何以神話解讀自我?”....在《神話的力量》裡,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坎貝爾將其對現實、精神、世界、自我、宗教、婚姻、性別的思考都寫在了其中,內省、修正是其結果,而神話本質中那些神祕的、精神質感的東西也被坎貝爾一一落成了實體的文字。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2012年,他出版了《千面英雄》,這本書直接奠定了坎貝爾在神話學上的地位,也成為一部經典的影響無數人的著作。《千面英雄》以世界上和英雄歷險相關的故事為案例,從其中揭示了英雄的模型。。理論提出後,很多電影創作者們都來拜讀他的作品,並以此創作電影劇本,塑造英雄形象。這本書也因此成為了很多好萊塢大片的靈感來源。它一面解構,一面又在提供結構。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而或許,學術思想、理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能夠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從而為事物提供一種規則化的可參考的行動模型,並通過提煉不同文化之間的共通性,找出所有人都可通用的理論。

時隔一年,《指引生命的神話》面世。這本書與之前的兩本有所不同,主要選自坎貝爾在一個學院論壇的演講,將他的稍晦澀的學術思想化成親近性的語言進行了表達和講述。在這本書中,坎貝爾研究了科學對神話的影響,並探討了在人類發展歷史中東西方文化的英雄,從而加深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之後,他又陸續出版了《追隨直覺之路》《英雄之旅》。《追隨直覺之路》繼續對神話的功能進行了表述,指出了神話在當代社會的四大功能,並剖析了神話的表層性質與內在性質。

《英雄之旅》則由坎貝爾與世界各領域人士的對話組成而成。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如此來看,坎貝爾既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同樣也是一個筆耕不輟的作家。似乎正是因為他和“思考性工作”這種親密的緣分,才讓他養成了長線性的、堅持性的思考方式,因此也使他能夠耐得住性子完成一件件繁瑣的、常人難以完成的工作。

2

“英雄”的養成

“英雄的誕生”與“英雄的養成”之間往往隔著厚厚的屏障——時間、智力、精力、心力——只有跨過層層挑戰,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少年時便顯現出卓越資質的人不少見,但能夠將這份資質揮發到成年的人卻極少。

但坎貝爾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恰恰在此。

他遇到過百年難遇的經濟危機,紛至沓來的生活困難、不知該如何選擇的職業...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曾向他襲來,但他就像一個英雄一樣,沒有舉手投降,而是用自我戰勝了生活。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85年,81歲的約瑟夫·坎貝爾在紐約國家藝術俱樂部接受文學榮譽金質獎章,電影製片人菲爾·柯西諾與

後人將坎貝爾的成長之路總結為“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即不以短視的目光、速成的心理去取得成就,而是將人的一生拉長,在其中不斷成長、不斷磨礪自我,沉下心、耐住氣,最終贏得屬於自己的曙光。

在自我成長中抱有長期主義心理的人往往不會因為暫時的得失而心緒變化,他們知道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無論當下勝或者敗,人仍有繼續戰鬥的可能,不到最後一刻,誰都無法知曉等待每個人的究竟是什麼。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坎貝爾最大的貢獻就在於他對神話中許多常見的結構加以確定,並將這些結構命名為了英雄的旅程, 無論何種故事,何種情節,都可以用這個結構來構建。英雄之旅的模型突破了文化的桎梏,是以跨文化視野進行研究的,在不同的文化中尋找了一種共通性,並證實了這種共通性。

而其實,那既是大多數英雄的旅程,也是他一生的旅程。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如今,坎貝爾的這套理論如今已被許多人認可並應用到了具體的創作之中,學術界、影界、音樂界...坎貝爾所影響的並非某一個維度,而是真真實實的人。

不斷進行學術研究,不斷思考,不斷優化自我是坎貝爾一生都在堅持的功課,他是“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的絕對踐行者。 在日積月累中養成的卓越自我,如此成功的一生,與他的性格、思考方式、行為模型是分不開的,是它們組成了這個不一樣的坎貝爾。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1972年,坎貝爾與冰島神話作家艾納·帕爾森在冰島辛格韋德利聖地

這些成就寫成了坎貝爾一生的高光時刻,將他放在近乎神聖的地方之上去考究他的貢獻,其實,這既是對他的肯定,也是對他成長時抱有的“長期主義”的肯定,更是對《英雄之旅》這本影響無數人的著作的肯定。

在《千面英雄》中,坎貝爾曾寫到: “對於那些沒有拒絕召喚的人而言,英雄旅程中首先會遇到的人物是一位保護者(經常是一位乾癟的小老太婆或老頭),這個人送給英雄護身符。”

約瑟夫·坎貝爾 | 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

而他,其實就是神話學研究中的護身符,從無到有,從有到完善,再從完善到成熟,他打通了這一整個理論的脈絡,也打通了不同文化間交流的通道。

如神,似英雄,在精神世界裡,給人們以力量,無窮,無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