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國內未成年人聽書率達26.2%,高於成年聽書率 既要陪孩子聽書也要陪孩子讀書

調查顯示,國內未成年人聽書率達26.2%,高於成年聽書率 既要陪孩子聽書也要陪孩子讀書

“故宮裡的大怪獸”“誰是你心中的戰神”“給孩子的希臘神話”“帶孩子用耳朵走遍21個國家”……兒童聽書節目正進入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之中。

專家在肯定這種新變化的同時,強調不應忽略傳統閱讀方式在提升深度思考能力、培育閱讀品味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無論採取何種閱讀方式,家長的陪伴、共讀與傾聽,都是不可或缺的。

網絡豐富親子閱讀場景

日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的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有聲閱讀成為國民閱讀新的增長點,特別是未成年人聽書率達26.2%,高於成年國民聽書率,增長顯著。

從翻閱圖書繪本,到捧著電子書,再到點開手機裡的音頻APP,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閱讀”的逐步深入,親子閱讀場景變得越來越豐富。

北京的馮女士家中小雨已經10歲了,最近喜歡上了聽書。每天睡覺前,都會自覺打開某聽書軟件,搜搜“錢兒爸、米小圈、三國”,聽了半個小時就會美美地進入夢鄉。

“還有《哈利·波特》系列,看文字肯定還看不懂,但是很感興趣,他就會時不時搜出來聽聽。”馮女士說,聽書在小雨同學們中間很普遍。

海外網在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FM等音頻平臺看到,均設有專門的兒童或親子頻道,排在榜首的節目累計收聽超過12億次,已成為平臺的主要流量入口之一。

作為兒童有聲書知名IP品牌,“凱叔講故事”先後推出了《凱叔西遊記》《凱叔講歷史》《聲律啟蒙》等原創節目,廣受市場歡迎。截至2018年3月,總播放時長超過1.55億小時。

在這方面,傳統出版商也積極“觸網”。山東教育出版社2017年上線“小荷聽書”微信公眾號,為中小學生打造專屬有聲讀物出版閱讀平臺,實現閱讀、聽讀、視讀的全閱讀體驗。

技術進步不斷催生新的表達方式。專家指出,網絡時代各方應適應親子閱讀的新變化,相關平臺、出版機構應提供線上線下並舉、內容形式多樣的產品,讓網絡真正為少年兒童成長賦能。

兒童聽書市場加快佈局

兒童音頻節目,是時下各大音頻平臺追逐的新一輪風口。

去年10月,喜馬拉雅推出一款故事音頻平臺“喜貓兒故事”APP,以嬰幼、幼兒、小學三個年齡階段分類,從故事、英語、兒歌、科普四個板塊進行個性化推薦。

蜻蜓FM兒童業務線負責人介紹,2019年,蜻蜓FM預計投入1.5億元尋找最優質的兒童音頻內容。未來2至3年,還將計劃生產超過100部優質獨家音頻節目。

騰訊旗下兒童內容平臺企鵝童話,不僅簽約了大量國際及國內知名IP,還做成故事手伴等衍生品,著力打通兒童內容全產業鏈。

加大投入、購買版權、整合營銷……各平臺正在兒童聽書市場上加緊佈局。但無論以何種形式搶佔先機,確保節目質量始終是競爭的核心。

“為不同年齡段兒童提供精細化的內容是關鍵。”中國傳媒大學附小資深教師楊松認為,為學齡前兒童提供的歌謠、兒歌等節目,時長最好控制在3分鐘內,可增加複述功能;對於低年級學生,可以多一些包含道理或寓意的成語故事、寓言故事;而歷史、經典、科學故事比較符合高年級學生的需求。

接受海外網採訪的多位家長均表示,願意為優質兒童音頻節目付費,但知識性、實用性是他們考慮的主要因素,外語、國學、教輔將是他們重點考慮的付費節目類型。

陪伴與深讀不能被取代

“現在人們的工作節奏太快了,聽書軟件一定程度上是幫家長‘帶孩子’。”生育二胎不久的張女士坦言,有聲讀物可以讓已經上小學的大女兒快速安靜下來,這樣她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照顧小女兒身上。

專家表示,對於家長來說,聽書軟件只是一個輔助工具,不能取代自己與子女之間的直接交流。通過讀書、學習、娛樂等活動塑造的感情聯繫,是音頻節目裡再動聽的聲音都無法實現的。對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愛。

親子閱讀雖然是家長與孩子彼此的互動,但活動範圍不一定侷限在家庭內部,完全可以到公共空間裡,通過集體活動加深對親子閱讀的理解。

剛剛過去的“六一”國際兒童節,不少城市圖書館和書店開闢出“親子閱讀專區”,並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有的地方,家長與孩子共讀一本書、同讀一首詩,並積極分享閱讀照片、讀書心得和親子寄語。還有一些地方,家長與孩子在共讀之餘還做起了手工,共同完成一件精美的小藝術品,增添了別樣的樂趣。

在部分專家看來,傳統的紙質書特別是經典文學,對於未成年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應忽略。

前述調查課題組負責人徐升國認為,在數字化閱讀流行的時代,紙質閱讀依然重要,有助於培養未成年人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專注力。

“中小學生不能迷戀快餐式閱讀。”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提醒,多讀一些比較深刻又有益於素質提升的書,可以從小保持一種真正高尚的精神追求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責編:楊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