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與“菩薩”的愛都能接受,人生才是大贏家

多聞天王 佛教 持國天王 雞湯 聞思修佛學 2017-06-24

“金剛”與“菩薩”的愛都能接受,人生才是大贏家

當我們到寺院禮拜時,在山門處幾乎都能看到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這“四大金剛”怒目圓睜、面相凶惡、手持“兵器”兩兩一組,或坐或立在山門兩旁,“盯”著進出山門的每一個人。

而當跨入山門,不論在何地方看到的每一位菩薩,又都是慈眉善目、半閉雙眼,讓人能感受到無限的溫暖。

“金剛”與“菩薩”的愛都能接受,人生才是大贏家

兩者為何給人的感受完全不同?一位小沙彌給出了答案。

《太平廣記》記載,有一天,隋朝時的一位吏部侍郎薛道衡到鐘山開善寺參訪。當薛道衡正沉醉在這片“人間淨土”中時,恰巧一位小沙彌走過來。薛道衡突然想考考這位小沙彌,於是上前問他:“金剛為何怒目?菩薩為何低眉?”

小沙彌不假思索立即回答:“金剛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金剛”與“菩薩”的愛都能接受,人生才是大贏家

有的人看到金剛,心情就很沉重,看到菩薩,心裡就很歡喜,如此有分別,其實是沒有看到兩者背後的深意。

金剛是佛教的護法,所降服的魔,並非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妖魔鬼怪”,而是指讓我們失去身命或慧命的煩惱魔、蘊魔、死魔和天子魔,正是因為有了這四種魔,才讓眾生本具足的佛性被矇蔽。

菩薩是上求佛道、下度眾生的人。菩薩度人,無非也是幫助眾生體解聖道、佛性自現。如果金剛是靠威儀來救度眾生,菩薩則靠的是慈悲,以善度人,兩者的方式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

“金剛”與“菩薩”的愛都能接受,人生才是大贏家

現實中,大多數人只能接受“菩薩”而受不了“金剛”。周圍人給我們的和顏悅色、無限寬容,我們“照單全收”,而當面對斥責、良言,則是避而遠之、唯恐避之不及,過於執著他人現出來的“相”而忽略了他們的目的。

家庭中,我們的父母,總有一個人扮演的是“菩薩”,一個人扮演的是“金剛”,小時候不懂事,或許你我都曾“討厭”過現出“金剛相”的那位至親。

上學時,當我們給老師“打分”時,那些能和學生打成一片,總是笑口常開的老師獲得的分數都較高,而那些總是愛發飆、總批評學生的老師,則不會有多少學生支持。

工作了,面對對自己態度“惡劣”的領導、同事,我們又何嘗沒在背後說過他們壞話?對他們提倡的工作建議視而不見呢?

“金剛”與“菩薩”的愛都能接受,人生才是大贏家

在一般人看來,怒目的都是惡人,慈眉的才是好人,這是太注重外在的相所導致的。世間眾生,根基有異、秉性不同,同樣是為了達到某一種目的,不得不有人就得角色扮演一番,成了“金剛”對我們怒目而視,有人則必須要變成“菩薩”對我們溫柔以待。

靜下來想想,身邊的父母、良師益友,哪一個不是出於對我們的一片真誠,希望我們有所成就,才現成“菩薩”或“金剛”呢?

佛法不離世間,哪怕是菩薩和金剛不同的表情,都是一種傳法的方式,因此,在瞭解菩薩為何低眉,金剛為何怒目後,我們在生活中再遇到別人對我們怒目而視的時候,千萬要想想他人背後的用意,再決定用何種態度對待對方。

如果只是能夠接受“菩薩”的慈眉善目,不能接受“金剛”的怒目,我們一定會失去很多學習、進步的機會,更會失去很多真正關心、愛護我們的人的人心,令我們難以發展。

“金剛”與“菩薩”的愛都能接受,人生才是大贏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