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墓”變菜地?西安迴應:僅憑文獻不能稱為杜牧墓

杜牧 考古 文物 社會 人民日報 2018-12-06
“杜牧墓”變菜地?西安迴應:僅憑文獻不能稱為杜牧墓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的作者杜牧最近火了。近日有媒體報道,唐代詩人杜牧的墓地變成了菜地,原因是墓地被村民挖墓土蓋房給毀了。但是,西安市僅僅把“杜氏家族墓”而不是“杜牧墓”收入名錄,作為一個不可移動文物點進行保護。

“杜牧墓”變菜地?西安迴應:僅憑文獻不能稱為杜牧墓

西安市文物局督察與安全處處長吳青接受中國之聲記者採訪時表示:“杜牧墓”的說法並不準確,僅憑文獻資料,不能稱之為“杜牧墓”。那麼,那裡為何變成了菜地?“杜牧墓”和“杜氏家族墓”又是什麼關係呢?

村民私自挖墓土蓋房,導致“杜牧墓”遭平毀

在西安市長安區大兆街道西司馬村,村民口耳相傳村子西南角埋葬著唐代大詩人杜牧。西司馬村68歲的村民關山,一直從事村史修撰工作,他告訴記者杜牧墓確實存在。

“這是真的,就是杜牧的墓,杜牧嘛。在村子的西南角是一個祖墳塋,埋了二十多位杜家的人。墓群嘛,保存兩千多年了,現在已經都平毀完了,杜牧的墓也毀了。當時這個墓有七八米高、地盤四方有二十五六米大。”

“杜牧墓”變菜地?西安迴應:僅憑文獻不能稱為杜牧墓

村民關山的說法可以在文獻資料中得到印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長安縣誌》有記載:‘杜牧墓,葬少陵原司馬村先塋,自為墓誌。’其墓建國後尚存,在司馬村西南,高約7米,面積約1畝,墓頂有一大樹,60年代遭平毀。”

“杜牧墓”變菜地?西安迴應:僅憑文獻不能稱為杜牧墓

關於杜牧墓遭毀壞的原因,村民關山回憶,在60年代時,由於文物保護意識不強,村民不時私自挖墓土蓋房,導致墓土被挖盡,冢的中心只遺留下一個方坑。

對此,西安市文物局督察與安全處處長吳青稱,歷史上當地為了滿足生產生活需要,對土地進行平整,這個區域就變成了農田。

“關中這塊兒的土地好多都是60年代平整土地的時候平整的,墳頭全平了,很多墳頭都平了,就是把它的封土,地面的上東西都不見了。”

“杜牧墓”變菜地?西安迴應:僅憑文獻不能稱為杜牧墓

西安市文物局幹部:“杜牧墓”的說法不嚴謹,不能稱之為杜牧墓

難道詩人杜牧的墳冢就應因此而受到冷落嗎?為什麼官方至今都沒有對所謂“杜牧墓”進行修葺和保護?

據西安市政府官網顯示,西安市2012年公佈的《西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公佈西安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的通知》正式認定“杜氏家族墓”在西安市大兆街道。對於最近媒體提到的“杜牧墓”的說法,知情人士透露,這可能是某酒廠的商業炒作行為。

西安市文物局督察與安全處處長吳青對“杜牧墓”的說法也並不認同。

“重要的問題是,它把概念給悄悄地替換了。他直接就認為杜牧墓是一個明確的地點了,他把杜氏家族墓和杜牧墓劃了一個等號。對於這個所謂的杜牧墓的話,實際上目前不存在。”

吳青稱,目前西安市僅把“杜氏家族墓”收入名錄,作為一個不可移動文物點進行保護,“杜牧墓”在“杜氏家族墓”中的說法也不嚴謹。

“不能確定,文獻認為是有這個可能。因為文獻有記載,說他這個家族都埋在這兒,都在這個祖塋,那他肯定是家族的成員,但最後具體是哪個點,是不清楚的。學術上這樣討論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它作為定論的話是不可以的”

據瞭解,在考古界,如果要確定名人墓葬,考古學的支撐是一個標準。

“說家族墓就不能說個人,說個人的話就必須拿到,要麼有墓誌銘,要麼裡面發掘以後的話有重要的文字和相關的一些東西。例如現在劉賀墓,劉賀墓最後挖著挖著發現印章了,印章,這些東西都是非常明確的證據,最後確定它是劉賀墓。”

目前沒有系統性的勘探和挖掘計劃 將完善保護和利用方案

既然史料記載確有其事,那麼為何不對“杜氏家族墓”進行勘探呢?吳青稱,目前主動和被動挖掘的條件都不存在,此外,作為歷史遺存,風貌本身的保存比弄得很清楚要重要的多。

“目前我們沒有這種計劃,我們國家的考古發掘政策是不主動發掘,基本上是搶救性發掘。什麼是搶救性呢,就是這一塊可能要有重大的工程建設或者要用這塊兒地方,就需要進行考古的搶救性發掘。第二種發掘就是主動性發掘,但是目前在國家文物局和考古界,都是不主張用名人墓去進行主動發掘。”

西安市長安區旅發委對此也發佈了說明,稱下一步,將在以前收集資料、組織考證的基礎上,聘請文物專家對該處墓地是否為杜牧墓進一步進行考驗認定,並初步編制保護和利用方案。如果確認,將迅速完善並實施保護和利用方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